•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陈�句法观论略 句法观

    时间:2020-03-26 07:20: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南宋学者陈防的句法观主要由经纬说、奇正说、呼应说三方面构成,其具体内容与当代学者广泛意义上的语法观有相似或相通之处,与西方传统语法比较也有重合的地方。陈�的句法观,体现了很强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其构成尽管有缺陷,但对汉语语法学史的研究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陈�;句法观;价值
      中图分类号:I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1)04-0153-04
      
      南宋后期的陈�,字叔方,永嘉(温州)平阳县人。陈�是一位在文学、语言学方面都有成就的学者,其句法观则略见于所著《颍川语小》一书中。今本《颍川语小》上下二卷,是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有残缺。本文所据,为《丛书集成初编》排印《守山阁丛书》本。陈防关于句法的见解,反映在《颖川语小》中的,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经纬说”,二是“奇正说”,三是“呼应说”。今分别举其要如次。
      经纬说“经”与“纬”的提法,可能是对儒家典籍中经书、纬书划分的借用,借以说明句子中各种成分的主次关系。其类有五。第―类:
      文有以一字自为经纬者。如《诗序》:“所美,非美然。”《论语》:“其然,岂其然乎?”句法最严洁。陈�列典籍文例,多不举篇名,甚至不举书名,须略加指示,其义乃明。此处前一例文见《诗・郑风・山有扶苏序》郄玄笺:“言忽所美之人,实非美人。”忽,指春秋时郑庄公之太子忽。后一例文见《论语・宪问》。依刘宝楠《论语正义》,“其然”是已设定的指公叔子文时然后言等事实;“岂其然乎”则是以反诘语气否认关于公叔文子不言、不笑、不取的传言。“然”的意思在这里都是“如此”或“那样”。以上述两个文例分析经纬,则《诗序》“所美”之“美”为经,“非美”之“美”为纬;《论语》“其然”之“然”为经,“然乎”之“然”为纬。这是一字自为经纬的情况。第二类:亦有一字自经纬于数句之间者。“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又云:“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又:“政者,正也。予帅以正,孰敢不正?”所举例文并见《论语》,前两例出《为政》,末一例出《颜渊》。就本类而言,各句间的经纬字分别为“知”、“政”、“正”。这一类与前一类的区别,在于同一经纬字或居于一句之间,或居于数句之间。此类中的各例文,若要进一步分析经纬,则应与第三类参看。第三类:有以两字自为经纬者。“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此言复而成章。若“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则旁无一语之助,而经纬井然。前一例文,见《论语・八佾》。这里既是以两字自为经纬,则经纬字应分别为“祭”与“神”。先言“祭如在”,继而进一步说“祭神如神在”,故云“言复而成章”。后一例文,见《易・系辞上》。既是两字自为经纬,而又旁无一语之助,则“天”、“地”分别为经,“一”、“二”等分别为纬。由此而可进一步分辨前面所述第二类诸文例之经纬。如“诲汝”数句,六个“知”或为经或为纬,而以第三类义观之,则各句又自具经纬字。“诲汝,知之乎”,“诲”当为经,“知”当为纬。余仿此。第四类:又有以句之上下两字联属者。“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又云:“兼三才而用之,故曰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例文分别见《易・讼・彖传》及《系辞下》。兼三才而用之,“用”当作“两”。此一类谓上下两句用字顶真,亦别经纬。如“险”,上一“险”字在该句为纬,下一“险”字当转而为经。下文之“讼”类同。《系辞》之第一个“六”字在该句为纬,第二个“六”字在该句中则为经。下文之“道”、“爻”、“物”、“文”诸字类同。第五类;有以两字错综而成之者。如:“《天保》,下报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只用君、臣二字为经,以上、下二字为纬,似对不对,以尽其义。例文为《诗・小雅・天保序》。两字错综而成之,谓两字及其代表字彼此交错而成经纬关系。下报上也,“下”代指臣而“上”代指君,“上”、“下”分别为“君”、“臣”的代表字。依陈�说明,“只用君、臣二字为经,以上、下二字为纬,似对不对”,则此一类乃适用于例文之后二句。后二句承“下报上”而言,“君”、“臣”为经,而其代表字“上”、“下”为纬,“下”指“下下”的后一个“下”字。“君”、“臣”、“上”、“下”于句中相互交织,故云错综。
      奇正说所谓奇正,是指句子的特殊与一般。“正”指一般句子,即循平常造句法而无特殊修辞意味,且字数多少适中的基本句式。与作为基本句式之“正”相对的则为“奇”。陈�说:“作文语法,浑浑正正,怪怪奇奇,前辈评之详矣。洪文敏公聚经、子、诸史句,目曰‘法语’、‘精语’者,采撷尤密,却未有考论文句之或长或短,标之为后作准程者。因摭诸书之语,叙其大略于后。”但句子之长短并非分别“奇”、“正”的唯一标准;若长句,还须看句子结构的复杂程度。因此,陈�又说:“《檀弓》云:‘所举于晋国筅库之士十有余家。’《中庸》云:‘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诗・晋・无衣序》云:‘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家语》云:‘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老子》云:‘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此数语者虽长,而犹有句读可析,未见其为奇也。”可见句子虽长,但容易分析的仍不足为奇句,而仍是正句。陈�论奇正时,所摭“诸书之语”,主要是奇句例子,约有超短句、超长句、复合句三类。第一类:凡句之短者,二字三字为奇。(中略)且如二字三字之严者,曰“敷贲”、“肇�”、“才难”是也。曰“天行健”、“朋盍簪”、“�由灵”、“胥�南”、“乘乘黄”是也。此系超短句之类。按敷贲,见《书・大诰》;肇�,见《诗・周颂・维清》;才难,见《论语・泰伯》。以上为二字句例。又,天行健,见《易・乾・象传》;朋盍簪,见《豫》九四;�由灵,见《书・盘庚下》;胥鼓南,见《礼记・文王世子》,�、鼓同;乘乘黄,见《诗・郑风・叔于田》。以上为三字句例。仔细分析其例文,可知陈�奇句中短句的特征。此为“二字三字之严者”,严谓严洁,即紧凑。虽短至二字,但必有经纬可寻。如“敷贲”,依西方传统语法为动宾结构,但动宾结构仍可自为经纬,与《论语》“祭神”略同。或许是因为如此,陈�没有将“一字句”列入此类之中。这里所举的二字三字句,有经有纬,且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此以下尚有“其稍宽者”,即结构较为松散的二字三字结构,如《书・大诰》之“弗�”,《礼记・檀弓上》之“何居”,《诗・王风》之“扬之水”,《书・无逸》之“怨有同”等,陈�也称之为“句”。这种“句”在今天看来,只是词组性质,其本身实难别经纬,也不一定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弗�”等且不 论,即如“怨有同”,《书》伪孔传解为“则天下同怨雠之”,则原文的一般结构为“同怨”,与“弗�”相似。这是与“二字三字之严者”不同的。第二类:其长有引而至于十五六字至二十字者。亦为奇。(中略)有一句而长不可去一字者。如《孝经》云:“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内则》云:“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毂梁传・昭公四年》云:“有若楚公子围弑其兄之子而代之为君者乎?”《说苑》称子曰:“鲁国之以众相凌、以兵相暴之日久也。”此系超长句之类。所谓长句,是与二字三字之短句相对而言的。古代特别是先秦两汉文言文经典作品中,单句的长短多为四五字至十来字,十数字以上者为长句或超长句。为表达需要,有时也不得不用长句。陈�提出的作为奇旬之一的长句,字数之多少仅是其特点之一,另外更重要的是还有结构上比较复杂这一特点。字数虽多,但结构上句读分明即相对简单的句子,仍为“正”而不为“奇”。例如《春秋・成公二年》:“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搴。”凡三十五字一句,修辞学家以为“长者”,而陈�不提。第三类:《孟子》乃有数句皆长而语复合者。“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继之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此系复合句之类。《孟子》之文,见《万章上》。所谓“语复合者”,当与今人所论复合句之“复合”不尽相同。依我们不成熟的理解,“语复合者”可能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数句之中语义之前后缝合无间,一是指数句之中句子关系的合理构筑。唯陈�意在论句法形式,因而后者或是主要的。尽管如此,在分析这种具体例文时,仍然离不开语义的考察。
      呼应说陈�认为:“句法有正有奇,有呼有应。呼应者,一唱一和,律吕相宣以成文也。”他所说的呼应,主要是就句子逻辑上的接合关系而言的,适用于复句与句群的分析。从陈�举的例子来看,其中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句的呼应,第二类为字的呼应。第一类:有三字居上而两字下应者。“予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乐骄乐,乐佚进,乐宴乐,损矣。”是也。此谓句的呼应。其例文分别见《论语》之《子罕》、《季氏》二篇。三字两字,此谓句的呼应。句之“居上”者为呼,“下应”者为应。如此看来,从逻辑上说,有呼必当有应,否则语义残缺。前一例文,“子绝四”为呼,“毋意”以下为应。这种情况,修辞学家则述为“总说”和“分数”、“分说”等。后一例文,“损矣”为应,“乐宴乐”以上为呼。第二类:有纯用“也”字呼应者。“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纵之,纯如也,嗷如也,绎如也。”然后用“以成”二字足其义。有数句纯用“之”字呼应而不假他助者。“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中略)又《庄子》云:“与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炫,方且四顾而物应,方且应众宜,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夫何足以配天乎?(下略)”此八用“且”字,而上下呼应则用两“乎”字,语法尤紧。此谓字的呼应。前两例分别见《论语》之《八佾》、《卫灵公》二篇。《庄子》之文,见《天地篇》,陆德明《庄子音义》舷作骸。作呼应之词,陈畴称之为“字”或“助语”。在论述中,陈�既出例而又明确指为呼应字的只有“也”、“之”、“乎”三字。他将作代词的“之”归于“助语”之中,依陈�所说,则呼应之字实表示了句子间的关系。陈�论字的呼应,都不离复合句和上下关联密切的句群。这是因为,既是呼应,则当有呼有应,呼与应或唱与和是彼此依存、相互体现的。
      陈�的句法说,就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有限资料,主要有上述三大方面的内容。其所谓“句”,仍与汉代以来文献分析中“句逗”之“句”相当,不是近代引进西方传统语法之后所说的“句”,当然二者也有重合的地方。以西方传统语法作比较,陈防关于“句”或“句子”的概念,有主谓宾俱全者,如所举的《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略去主语而只有谓语者,如“敷贲”、“肇�”;有只为词组者,如“扬之水”及《论语》“夫子之求之也”。总之,凡应该读断而能明确表示一定意思的,都可视为“句”。应该读断,指在一个语音序列中,相对地来说应间歇较久;明确表示一定意思,指在这个语音段中,表示了一种特定的语意,但不一定表示一个完整的思想。
      这种关于“句”的概念,是出于对传世文献分析的需要。传世文献特别是先秦两汉经典作品,在表达语义时往往节律性很强。如“夫子之求之也”一“句”,之所以可被看作是句子,就是因为它在行文中表现出来的节律性。这种关于“句”的概念,实际上与汉语一字一音的特点及汉语在表达上变动不拘的特点是相适应的。从西方传统语法学到近、现代语法学,人们主观上对句子的要求越来越严,对句子分析越来越细,这对于语言模型的拟就以及计算机的语言翻译等起了不小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这种严格而精细的分析,却不能对日常的语言表达特别是汉语的表达作出全面的说明,更不能对汉语古典文献中的表达作出全面说明。陈�关于“句”的概念及他在此基础上对句子的分析,与当今语法学家广义的语法研究,自有相似或相通之处,值得借鉴。
      “经纬说”初步描写了句子成份的主次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分析具体的句子构造,也有助于说明句子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在陈唠的句法观中,“经纬说”对于句子或话语的分析最具价值。“奇正说”论述了短句、长旬和复句。句虽短,但仍可据表意及结构别出宽严;句虽长,但应分复杂与简单。这就是说,陈�从表意上和结构上对特殊的句子进行了比较。“呼应说”触及了今人按谓语性质而划分的各种句式,尽管陈�对“句”的理解与今不同。所论呼应句,除某些判断句外,都是复句。至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则呼句相当于主题,应句相当于述语。关于字的前后呼应之说,其主要意义在于,它将虚字纳入了句法分析范围,而不再是一种训诂说明,不再是只就虚字论虚字。
      赵宋一代,朝廷的文教政策、书籍之广泛传播等因素促进了学术事业的繁荣,语言文字之学也随之得到发展,并涌现出一批语言文字学家。但是在陈�以前,语言文字学家的成就主要是体现在对文字、音韵、训诂以及文章修辞的研究上,缺少语法学或句法学的研究成果,至陈�才有了专门讨论语法的文字。由此可见陈唠句法观的重要历史意义。陈�的前辈学者陈�,作《文则》十篇,讨论先秦文章体裁、先秦两汉文章作法、遣辞炼句的工拙等,是从修辞学的角度对《文心雕龙・章句》等的扩展和具体化。陈�论句子则不同。虽然他也继承了前人文章修辞学的某些成果,但他的论述实已从修辞学转入了语法学,这是难能可贵的。又如术语,陈�用了“句法”、“语法”、“复合”、“转摺”等。其中“句法”、“语法”为唐宋人所通用;而将“复合”、“转摺”两个术语用于解释句子现象,则为陈�首倡。在宋朝语言文字学的研究中,陈�关于句法的见解可谓独树一帜,其历史意义显然。
      陈�的句法观,也自有其历史的缺陷。首先陈�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文章修辞学的影响,在不少地方还是用了文章修辞学家的说法,还没有形成一套自已的较完整的语法学说系统。其次,陈唠论句法,往往舍一般而取特殊,论述亦不够深人全面,流于片面性和简单化,这也说明陈�对语法的认识是有限的。尽管陈�的句法观在今天看来多有缺陷,但我们仍然应该用历史的眼光进行审视,作出积极的评价。无论如何,陈�在我国历史上是较早的一位从多角度阐述汉语语法现象的学者,值得后人进行研究。

    推荐访问:句法 观论略 陈�句法观论略 严羽之宋诗观论略 宋人学杜论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