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教育人类学视角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时间:2020-03-22 07:40: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师生关系是在教育场景下形成的特殊关系,它既是一种伦理关系,也是一种情感关系。构建健康、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促进教育的平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我国现代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之一。本文力图通过教育人类学的视角,破除原有的“主从式”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关系的理论建构,深层次分析制约师生关系的文化因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建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和谐师生关系;构建
      �教育,是人类通过传递文化、增进知识、培养品德、促进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是人类社会生存、延续的基本条件,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作为推动社会进步重要一环的教育,自然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更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没有和谐师生关系,就不可能有学生健康的发展。
      �一、 教育人类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人类学(Educational anthropology)是应用人类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的一门介于教育学与人类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渗透百科、博取诸家、熔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文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于一炉,其主张主张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把握教育的本质和功能,考察教育的成败得失,以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的教育政策,进一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倡导从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来把握现代教育的本质,打破那种囿于教育本位、以教育论教育的陈陋状况,从人类历史发展上提供了二个全方位考察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新方法和新维度,促进了传统教育的更新和现代教育的进化。
      �西方教育人类学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即以美国为首的文化教育人类学和以西欧为中心的哲学教育人类学。二者有着不同的研究重点和方法。人类学研究贯穿和突出的是“文化”的主题,它的重要使命之一是探究人类文化的本源,尤其强调注重人的知、情、意、人格等方面的研究,而师生关系则是教育领域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跟随父母流入到工作地读书的流动儿童队伍也日益庞大。而由于文化背景、成长经历等的差异,使得这一部分儿童与流入地的老师在很多方面上存在着交流沟通的障碍。而如何融洽二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交流与沟通,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 教育人类学视角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和谐思想,乃中华文化精神中具代表性之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二字最早出现在《管子》中:“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能伤之。”在中国思想史上,孔子倡导“和为贵”,孟子强调“天人合一”,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究流动儿童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并透过各种师生关系的表象,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影响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师生关系是对教育情境中的人――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界定。任何对于教育的完整的关照都离不开对师生关系的审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师生关系正以更多的表现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看,师生关系是动态的文化特质,在文化传承和个性发展之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同时,也应该随着新型市场经济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发生动态的更新。然而,当前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却仍旧受到传统“主从式”师生关系的制约,师生间互动缺乏、隔膜显著。尤其是对流动儿童教育而言更是如此。流动儿童背井离乡,跟随父母从家乡(或者另一个流入地)流入到现在居住和就读的地方,对这里的一切大多比较陌生,因此很难尽快的融入到这一新的社会环境中来,从而影响到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因此,只有破除旧式的“主从式”的师生关系,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待师生关系,通过文化的传播交流来构建新兴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利于促进流动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人类学通过师生关系的理论建构,深层次分析制约师生关系的文化因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建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首先,学校要倡导多元文化教育。传统教育理论中单一的主客二元对立的思想模式,停留于主、客二体
      的争辩之中,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这种主客对立的思维束缚,教学中所存在的师生关系不平等、对立、冲突等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传统教育追求统一化、总体化模式,忽视了流动儿童自身所独具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从而导致了对他们个人发展中多样性和个体性的压制。国著名教育人类学家休伊特在研究美国各种移民以及一些土著族群的教育问题时,就提出要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学校倡导多元文化教育就是要打破二元对立的僵化模式,不是人为地压制某一类型的文化,让各种文化都平等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作为文化具体体现的个体―教师或学生就能够共融共生,师生关系就会和谐统一。其次,要树立文化平等的观念。教育人类学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不能以一种文化为标准去评价另一种文化。在教育研究或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主流文化的代言人,不能盲目地以一种既定的文化标准去要求学生,教师只有真正地树立平等的文化观,才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做到人格上和感情上的平等交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引导是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
      �参考文献:
      �[1] 李翔龙.从“流动儿童”到“新市民子女”――身份之变对保障新市民子女受教育权益的意义[J].才智,2011,(4):324.
      �[2] 吴晓蓉.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10(2):89―99.
      �[3] 凤军.教育人类学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成人教育,2005(2):28―29.
      �[4]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推荐访问:人类学 视角 师生关系 教育人类学视角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