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假定”的语法化:日语语法归纳完全手册

    时间:2020-02-21 11:50: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假定”在现代汉语中除了作动词、名词外,实际上还可用作连词,其名词和连词用法都源自其动词用法。“假定”从陈述性的假设义行为动词语法化为关联性的假设义连词,是以句子结构的相似性和句式语义的相宜性为动因、以重新分析及隐喻为机制而得以实现的。
      关键词:假定;动词;名词;连词;语法化
      
      一、“假定”的三种用法及其之间的演变关系
      1.1在现代汉语中,“假定”是一个比较常用的假设义词,《现代汉语词典》{1}把它释为动词兼名词。“假定”作动词和名词时意义实在,可以充当句法成分,例如:
      (1)传统经济学说还假定,经济活动者的行为仅仅在目标方面依赖于经济活动者自身,在其它方面则是完全适应环境的。(《读书》vol-118)
      (2)如果我们接受了这个假定,就没有必要自己来决定孰是孰非。(冯友兰、涂又光《中国哲学简史》)
      而当它不作句法成分,只作关联分句的连接成分时,实际上就变成了连词,例如:
      (3)假定冬天来了,春天还能远吗?(俞平伯《春来》)
      上述三种用法的“假定”虽都有假设义,但语法功能并不相同。(1)中“假定”受副词“还”修饰,后带小句宾语,作动词;(2)中“假定”受指代词组“这个”修饰,作宾语中心语,作名词;(3)中“假定”位于句首,不作句法成分,其作用是关联前后小句,我们认为它是连词。为叙述方便,下文把作动词、名词和连词的“假定”分别记作“假定V”、“假定N”和“假定C”。
      令人遗憾的是,已有研究大多只谈到“假定”的动词和名词用法,却极少提到其连词用法,更无相关论证。{2}因此有必要证明“假定”确实存在一种连词用法,以便为汉语研究与教学及词典编纂等提供参考。
      1.2根据语法化理论,一个多功能的词,其几种用法之间往往存在演变关系。那么,“假定”的三种用法之间也应该具有某种演变关系。据我们考察,“假定”成词很晚,在北大CCL语料库中最早只在清代小说中见到可疑的一例,{1}后在民国小说《上古秘史》中见到7例,全部为动词,所以,“假定V”至迟出现在民国时期。事实上“假定”成为动词后又经历了两条不同的演变路径:第一,从陈述性的假设义行为动词演变为指称性的假设义名词;第二,从陈述性的假设义行为动词演变为关联性的假设义连词。“假定N”和“假定C”之间不存在演变关系,它们都源自“假定V”。首先,从出现时间上看,“假定V”先于“假定N”和“假定C”。 “假定N”在现代语料中几乎不见,当代语料中才多起来,而“假定C”出现在现代语料里。再根据语法化的单向性假设,{2}出现较早的“假定V”可以演化出出现较晚的“假定N”和“假定C”,而出现较晚的“假定C”不可能演变出出现更晚的“假定N”。因此我们断定,“假定N”和“假定C”都由“假定V”演变而来,而“假定C”与“假定N”之间不存在演变关系。
      从现代汉语的事实来看,动词事物化为名词很常见。如动词“发明”本来陈述“关系”,事物化后变为指称发明出来的东西或方法,再如“编辑、领导、著作、建筑、抵押、欠缺”等,几乎都是在当代汉语中才由动词转化为动名兼类词的。③因此,我们认为“假定”成为名词也是动词事物化的结果,是转喻机制的作用,下文不再讨论。本文要讨论的主要是“假定”如何由陈述性的假设义行为动词语法化为关联性的假设连词的。
      二、“假定”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据《辞源》,“假”早在上古汉语中,就被用作假设连词,西汉后可作形容词,意为“不真”,在现代汉语中“假”只作构词词素。“定”从上古至今都可作动词,表“约定;固定;平静”之义,而“规定、制定”义的“定”现在只作构词词素。因此,从词法上分析,“假定”是由词素“假”和“定”复合而成,故可释为“姑且认定”{4},本是动词性的偏正式复合词,后来演化出了连词用法。本节将借鉴语法化理论,通过语言事实的分析,说明“假定”语法化的动因和主要机制。
      2.1 解惠全指出:“实词的虚化,要以意义为依据,以句法地位为途径。”并指出古汉语假设连词“使”、“令”等都是在分句句首位置和假设条件关系复句中虚化而来的{5}。洪波进一步指出,汉语的实词虚化必然与句法结构及其所蕴含的句法语义密切相关{6}。受两位先生观点的启发,我们发现“假定V”向“假定C”的虚化,跟“使”“令”一样,是在假设分句的句首位置上实现的,其所在句子结构的相似性和句式语义的相宜性是其演变的动因,重新分析是其演变的重要机制{7}。
      2.2“假定V”作句法谓语,以带谓词性宾语为常,在所带谓词性宾语中又以主谓小句宾语为常。当“假定V”带谓词性宾语时就具有了虚化的可能性,理论上因其所带的谓词性宾语中的谓词充当了句子的谓语而退出谓语的地位。但当它只带一个谓词性结构作宾语时,还不可能虚化为假设连词,因为假设连词是句间连接成分,所以,“假定V”必须关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才真正具备了语法化为连词的基本句法条件,即形成“假定+(S1+S2+……Sn)”(“S”代表小句)这种句子格式。但当它所关涉的小句与小句之间不具备假设性推论关系时,它也不可能实现这种虚化,例如:
      (4)采用逆向思维的时候,首先假定所要探讨的问题已经解决,有了结果,然后分析得到这些结果需要什么条件,它们又有什么特点。(《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并列关系]
      (5)假定我们把检验证单(借书证与借书单)、检索存书和借书登记作为三个加工内容,并且设置库存书目和借书登记卡作为两个数据存储的文件。(郑人杰《实用软件工程》)[递进关系]
      (6)不过我们假定,监视车辆到达或离开的传感器并不发出脉冲,除非我们确定合上了电器开关。(同上)[必要条件关系]
      只有当“假定V”所关涉的两个或多个小句之间具有假设性推论关系时,它才有可能实现向假设连词的虚化;并且只有当“假定V”用在一个假设复句中,又出现在假设分句句首时,它才具备重新分析的条件,真正实现向假设连词的虚化。例如:
      (7)但是,暂时假定这个目标能完全实现――就是说,假定地球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能力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生活必需品的分配比例非常有利于资本的增长和对劳动的有效需求――人口的增长{1},就会大大加速,以致在较短的时期内,一切优质土地都被占用,食物的可能的增长率将降到比上面假设的算术级数低得多的水平上。(《人口原理》)
      例中前后有两个“假定”共现,后一个“假定”所直接关涉的两个小句是对前一个“假定”所直接关涉的一个小句内容的具体说明。两个“假定”所直接关涉的小句和其后的三个小句(“人口的增长……水平上”)构成了假设条件和结果关系,第一个结果小句里还有显示推论性关系的关联副词“就”和能愿动词“会”与“假定”相配合。由于“假定”本有假设义,所以一旦它所关涉的小句用来作为其后小句推断的条件时,当然就是假设性的条件,它所在的句子自然也就成了假设复句。
      但是,我们还不能说此例中的“假定”就已经演化成了连词,它其实正处于向假设连词演变的过渡阶段。因为前一个“假定”前有副词“暂时”作状语,表明了其动词性;后一个“假定”前虽没有副词,但从它和前一个“假定”的共现关系上看,也应该看作动词。这两个“假定”和它们所关涉的前后小句之间都是述宾关系。不过,正因为句子本身的逻辑语义关系为假设条件和结果关系,所以,若去掉前面的“暂时”,使“假定”居于分句句首位置,就完全可以把它重新分析为假设连词,这时再用假设连词“如果/假如”等替换,句子合法并且语义关系不变。简要变换如下:
      (7’)但是,如果/假如这个目标能完全实现,――也就是说,如果/假如地球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能力能充分发挥出来,……人口的增长,就会大大加速……
      再比较以下几个例句:
      (8)如果假定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不变,粮食总产增长速度以80年代我国人口平均增长率(1.48%)再加上一个百分点为目标,那么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尚有足够单产潜力,可以应付今后50年的粮食需求。(《人民日报》1995年3月)
      (8’)如果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不变,粮食总产增长速度以80年代我国人口平均增长率(1.48%)再加上一个百分点为目标,那么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尚有足够单产潜力,可以应付今后50年的粮食需求。
      (8”)假定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不变,粮食总产增长速度以80年代我国人口平均增长率(1.48%)再加上一个百分点为目标,那么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尚有足够单产潜力,可以应付今后50年的粮食需求。
      (9)再说,我自命是个追求真理的人,如果我先假定了某种行为将不利于我,而拒绝尝试,那就表示我在自欺欺人。(朱邦复《巴西狂欢节》)
      例(8)“假定”和“如果”连用,出现在假设分句句首,既可把它看作动词,也可看作连词。但由于其后的假设从句是句法上相对自足的主谓小句,因此“假定”不是非作从句的谓语不可,便可以把它删除而不影响句法和语义,见(8’),这说明其语义已经虚化。我们也可去掉句首假设连词“如果”,使“假定”处于假设分句句首位置,而句子的句法语义保持不变,见(8”)。上述变换足以说明此例中“假定”的意义和功能等同于“如果”,可以重新分析为一个假设连词。但例(9)中的“假定”就不具备重新分析为假设连词的条件,只能分析为谓语动词,因为它出现在假设从句主语之后,带有明显的动态特征(前有状语“先”,后带时态标记“了”),是从句不可或缺的谓语中心,若删除它句子就不合法。
      2.3综上,“假定”语法化为假设连词就是在假设从句句首位置上实现的。“假定V”和“假定C”所在句子结构的相似性和句式语义的相宜性是“假定”演化的动因,重新分析是促成其演变实现的重要机制。具体说就是:当“假定”关涉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句,且小句与小句之间具有假设性推论因果关系,它又出现在假设从句句首时,就具备了重新分析的可能,可以重新分析为假设连词。
      三、“假定”语法化的过程和结果
      本节进一步深入分析其语法化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充分证明“假定”已经演化出了假设连词用法。
      3.1演变过程
      “假定”由假设义行为动词语法化为关联性的假设连词经历了这样的演变过程:
      陈述一个假设性事件(“假定V”)→以所陈述的假设性事件为推断的假设条件(有“假定C”特征的“假定V”)→关联假设句的前后分句(“假定C”)
      这是“假定”语义上由实到虚的演化过程,由具体的概念意义演化为抽象的语法意义,同时也是其动词性弱化、连词性增强的过程,由句法谓语变为句间连词,二者之间有一个动词性连词性兼有的过渡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假定”共时平面上虚化的起点,“假定”作句法谓语,陈述姑且认定的事情,具有[假设][陈述]特征,意思是“姑且认定”。在第三个阶段,“假定”引导假设分句,关联假设复句的前后分句,表达说话人对姑且认定的事情的认识,具有[假设][条件][关联]特征,表示假设关系。第二个阶段是一、三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假定”兼有动词和连词的部分语义特征:陈述一个假设性的推论条件,并且这个条件小句与其后小句构成假设性因果推论关系。“假定”就是在这样的句法语义环境中动词性逐渐弱化,关联性逐渐增强,最后完成了语法化。例如:
      (10)完全可以假定,一个拥有上千万资产的人由于信息控制方面的失误,转瞬变得倾家荡产。(《人民日报》1996年6月)[假定V]
      (11)再假定原先只有唯一的一个物体存在于自然界中,人们可以判定它不受到外力作用。(《21世纪的牛顿力学》)[过渡状态]
      (12)假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不能突破这个教条的束缚,那么经济体制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解放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也就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目标。(《人民日报》1993年11月)[假定C]
      一个语法成分语义上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是语法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认知上的隐喻机制在起作用。“假定”语义上从比较具体的行为活动域投射到抽象的逻辑判断域,假设义在整个投射过程中保持不变,使得“假定”由表述一种比较具体的行为活动到表达一种抽象的逻辑判断方面的主观认识这个概念投射过程得以实现。
      3.2演化结果
      从上述例句可知,“假定V”在虚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去范畴化(decategorization){1}倾向,失去了作为谓语动词所应具备的典型范畴特征,具备了更多的假设连词的语法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态特征丧失,关联功能显现。当“假定V”的语法化为连词时,在句法上便失去了动词的典型动态性特征,具有了连词的关联功能,如“假设C”前不再出现状语“先、暂时、仍、一直、再、还、都、已/已经、了”等,而可以和关联成分“那么/就/则”等配合,构成假设框架。这正是“假定”语法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已经由一个自由的句法成分变成一个粘附性的关联成分了。
      (二)用在假设分句句首。我们检索到的82个“假设C”句中,“假定”在主语之后的只有2例,其他均在假设分句句首。这是由于“假定”语法化之前常位于句首带主谓小句作宾语,故语法化之后还基本固定在分句句首位置上。
      (三)可与其他假设连词“倘若”、“如果”或助词“的话”等对举、共现,例如:
      (13)假定目标是由你自己所制定的,则你本身将成为实现目标的原动力;倘若目标是由他人所制定的,则你应对这些目标进行个人的思考与判断,尽量地让它们成为你的一部分。(《哈佛管理培训系列全集》)
      (14)然而,如果没有真实的万有引力,假定各个物体都是用胶水粘起来的,地表面的物体还能对地面产生压力吗?(《21世纪的牛顿力学》)
      (15)假定经济学中可以就此再分离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的话,那么这个新的分支学科可以称为“经济决策学”,而西蒙教授将被肯定地认为是经济决策学的开创者之一。(《读书》vol-118)
      (四)与其后小句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比较而言,“假定V”与其后小句宾语之间常有语音上的停顿,试比较:
      (16)在两种划分方式下,总需求量的分解都假定了:对所考虑的全部交易单位��不论是全部的买方还是全部的卖方,价格都是相同的。(《价格理论》)[假定v]
      (17)假定我们认为一个句子一般都对应着一个事件,那么分析句子就要分析事件的结构。(《语言学论文》139)[假定c]
      (五)“假定说”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只能理解为一个词法词,{1}例如:
      (18)假定说从古典经济学算起,我们很早就已经有某种有形或无形的经济决策学的话,那么西蒙教授的研究成果把人们引入了这门历史相当悠久的经济决策学研究的崭新的发展阶段。(《读书》vol-118)
      (19)就是说假定说我是工部的,那么我要给皇帝提个政治改革意见,我要找工部尚书请他往上代转。(百家讲坛・杨天石《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上)》)
      关联假设复句的前后分句,与“如果”等假设词对举或共现,与其后小句之间没有语音停顿,词汇化倾向的“假定说”的出现等,这些形式特征都体现了“假定”作为假设连词用法基本成熟,足以证明“假定”已经演变出一种假设连词用法了。
      四、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它由假设义行为动词语法化为假设连词的过程、动因和机制,证明了其连词用法是由其动词用法演变而来的。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第一,“假定”连词用法由其动词用法演化而来;
      第二,连词“假定”的语法化是在假设复句中句首位置上实现的;
      第三,“假定”语义上由具体到抽象的演变与其语法功能的演变相伴随;
      第四,所在句子结构的相似性和句式语义的相宜性是“假定”演变的动因,制约着其演变的发生;重新分析及隐喻是其演变的机制,促成了其演变的实现。
      最后建议,《现汉》等词典对“假定”的释义追加上“连词”这一义项。
      【责任编辑 许卫东】
      
      作者简介:张雪平,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学。

    推荐访问:假定 语法 “假定”的语法化 语法化名词解释 语法化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