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时装:本土设计大行其道】时装品牌 男士

    时间:2020-02-14 07:19: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设计师品牌升温      周晓鸣接到古北一家设计师品牌店的短信,提醒她有一批新款到货,她翻看日程表琢磨什么时候有空过去。当然,和所有喜欢漂亮衣服的女人一样,这个项目可以插队。店主是她的学生。
      周晓鸣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的中方院长,早在80年代就带出一支时装表演队,她对衣着设计感的要求比一般人更高。当她穿着欧版剪裁合体的上衣,搭配一条飘逸的长裤,踏着高跟鞋风风火火地出现在办公楼,学生们私底下议论,这才叫“时尚范”。
      “三四十岁的女人购买力最强,年龄上升不能再穿乱七八糟的衣服,对面料、质感和版型都会有要求,但很难买到称心的。”她可以为一件简单的白衬衫花上4位数,但经常逛遍大商场找不到心仪的衣服,渐渐开始转战古北、长乐路上的设计师品牌店,因为那里立体裁剪的时装一上身就合适得不想脱下来。“在这行做久了,看一眼就知道一件衣服是不是出自设计师之手。”
      时装永远是职业女性的共同兴趣,几乎每个女人内心都有“衣不惊人势不休”的情结。钱竹老师在高校工作多年,很注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就算是中规中矩的套装,如果衣扣的排列有些变化,口袋设计增加些新意,领口多了条花边,都会让人心动。而当这些变化都有某种关联,体现了设计感,这是抵挡不住的诱惑。”同样,钱竹也是本土设计师的拥趸。
      随着中产阶层崛起,处在事业黄金阶段的职业女性购买力比过去更强,对时装也更挑剔。奢侈品牌永不过时的经典款让很多人开始“审美疲劳”,而夸张前卫的派对着装又难以满足白领日常需要,本土设计师品牌“fashion”又不会太“潮”,深谙这一阶层的消费心理,合了职业女性的胃口。
      “大牌的一个系列会做一段时间,而且在中国销售的大部分是库存商品,不是当季流行款,让人感觉暮气沉沉。本土设计师品牌船小好调头,更新快,更清楚本土女性需要什么。”钱竹表示。
      “30-45岁年龄段的女性顾客购买力最强,她们不像刚出道的小白领要靠买名牌来衬托自己,穿衣服有自己的理念,喜欢个性化一点的东西,她们很能接受本土设计师的作品。”陈超在上海徐家汇经营一家设计师品牌集成店,和几个不同风格的设计师合作。设计师负责创意,他负责卖,这种合作模式持续了很多年。在他的店里,春夏装在600-1000元,秋冬毛衣风衣1500-2500元,陈超坦言针对的是“价格敏感度不高”的消费者。
      “顾客挑中某件衣服,我们会向她介绍这个设计师的风格和背景,比如他获过什么奖,参加过哪些发布会,顾客认可了这个设计师,会作为谈资告诉她的朋友,成为衣服的附加值。设计师品牌靠的是口碑营销。”
      
      本土设计师养成记
      
      “如果你升职了,第一个电话打给谁?在日本很多人是打给他的时装设计师。”陈超的一个日本朋友告诉他,自己所有的西装都由一家设计师工作室打理,“比如你是经理,设计师会根据你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建议你选什么款式和面料,如果你升总经理了,他会及时调整你的服装规划。”很多设计师经营了几十年,和顾客成为终身朋友,因为顾客会和他们分享私人状况。
      这种情况在不少国家都很普遍。巴黎卢浮宫边上一条高级成衣店聚集的小街,设计师的名声没出过法国,但低调的“老钱”(Old Money)慕名而来,指定某位设计师负责自己下半年的时装规划。日本里原宿设计师品牌店扎堆,曾是上海长乐路的模仿对象。随着中国中产阶层,本土设计师也在成长。
      8点不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三年级的平立裁教室里,几个学生围着自己的模特胸架计算数据,工作台上堆满白坯布,卡纸和各色彩笔。模特身上半成型的“衣服”,其实是几片用大头针固定的布片。这个过程被称作“打版”,用白坯布剪裁出衣服雏形,拿大头针在胸架上固定,画上定位线,再把布片拆下来,将数据拷贝到卡纸上,基础版就完成了。用专业的说法,这叫立体裁剪。
      不光是名字听上去很前卫,立体剪裁直接在模特身上打版,跟中式平面制衣方式相比,成衣更合体。法籍平立裁教师丽莎穿梭在学生中间,通过跟随的翻译表达她对作品的意见。并不是每个人都满意这样的间接交流,学生努力用简单的法语夹杂着英语、手势向丽莎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郑瑜桦向记者展示那件已经做了6个课时的旗袍,这是平立裁课程的学期作业。外教给出旗袍的基础版,学生再自己发挥――比如将盘云扣换成立领,或者给旗袍加上西式晚礼服的泡泡袖。她决定将一条蓬松的裙摆混搭在中规中矩的旗袍上,用西装垫肩做裙摆的材料,再给领口加上蕾丝边,她感觉效果一定会很炫。
      “外教经常说中国学生太保守,时尚就是要敢想。”和这里大部分学生一样,郑瑜桦对设计师这个行当充满热情。她常常在工作室一做就是一天,双休日逛遍董家渡、南外滩、世贸商城找需要的面料。如果买不到想要的,她就自己做面料再造,比如买上一堆巧克力喜糖,收集盒子里的衬垫贴在深色面料上,做出想要的效果。
      郑瑜桦说,她还远远不算“疯狂”。毕业秀前,有学长为了做出褶皱效果的作品,用细针缝制很厚的面料,直到十指被针扎得蜕皮;有人设计了天然渐变色的菱形片装饰,开红木店的父亲叫工人用老红木根雕出他要的图样;还有人所有面料在真丝大王选购,动辄几百元一米,整件衣服用施华洛世奇水晶烫钻,六套毕业作品花了五位数成本……
      当Jimmy Choo、Vera Wang、Anna Sui 、Vivienne Tam跻身奢侈品行列,新晋登科的Jason Wu成为奥巴马夫人的御用品牌,华人血统成功输入时尚市场。在中国这个世界时装的大工厂里,本土设计师虽还没有真正大量地崭露头角,但时装院校不乏勤奋修炼的年轻人。
      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成立至今10年,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法国巴黎时装公会合作办学项目。2000年,上海高校战略合作项目并不多见,时任校长汪泓带了一支团队赴法国考察,和法方展开马拉松谈判,一年半时间里和法国人谈了17次。
      “法国人办学校像开公司,成立一个董事会,任命一个院长就行了,这和中方办学管理制度大相径庭。”周晓鸣说。谈判过程中,双方既喝咖啡又品茶,有时为了一个细节而锱铢必计,大家慢慢在沟通中融合了两个同样有悠久历史的服装文化。
      常务院长柴立伟是一名法籍华裔,父亲是归国华侨,当年在周恩来引进归国人才时作出重要贡献。与父亲一样,柴院长心系着中国的强大,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专长为中国做贡献。“很多人出去了不回来,我想把外面好的东西带回来。”柴立伟在法国时装界、媒体工作多年,还经营过一家巴黎最贵的中餐馆,但她选择回国做一个不赚钱的项目。
      校长汪泓看中了法方提供的最优质专业资源和教育资源,为了更好地合作,汪校长高瞻远瞩,决定在人事和财务上给予一定的特殊政策,在当时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她力排众议通过了该项目。10年来,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设计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声名鹊起。汪校长说:“成立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的目的不在赚钱,而在于能做一个培育优秀的设计师的摇篮,培养优秀的中国的本土设计师。”
      
      市场是硬道理
      
      “国内很多人宁愿花几千块钱买一只国际大牌的A货包,不愿尝试本土设计师花上一个月立体剪裁做出来的作品。”毕业生郭家琳感到很无奈。
      中国服装制造业如火如荼,难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培育国际品牌和养活国外设计师的尴尬真相。
      本土设计品牌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日渐凋零的长乐路正是最好写照。这条街曾随着本土设计品牌进驻而兴旺,风头直追日本里原宿,然而,盛名也吸引了许多装修前卫但没有独立设计能力的服装店扎堆,普通人分不清那些店里摆卖的动辄四五位数的成衣,到底是设计师作品还是“外贸余单”。“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是,承受不了租金压力的真正设计师品牌不得不转战他处。
      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该城市全部工作人口总数的12%;在伦敦是14%;在东京高达15%。而上海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在总的就业人口中的比例不过千分之一。缺少一批顶尖的领军人物式的创意人才,对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一大制约。
      但仍有不少初出茅庐的设计师挑战本土设计品牌这个奢侈的目标。IFA学院的三个年轻人自创品牌“80号”,把80年代老上海的元素印在T恤上,在田子坊等上海风情的创意园区寄卖,吸引了很多老外。“做了没多久,他们来学校借地方做showroom,搞活动,我知道他们肯定做大了。”周晓鸣说。
      市场是检验设计的硬道理。长期以来,设计师自顾玩弄艺术与美学,脱离了实际应用的现实,导致中国制衣业只能为欧美品牌做“嫁衣”,但这一现状正在发生改变。
      “外教说他就是老板,我们是他的员工。”郑瑜桦二年级时修过外教德尼的设计课,他在巴黎做过设计师,熟悉时装业的生产流程,会以市场化标准来要求学生。“他要我们工艺图要画得利落,出图纸后还有一系列生产工序,企业不会给你半年时间慢慢画。”
      德尼经常去参观生产国际品牌成品衣的中国工厂,看看工人是怎么做衣服的。“我就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在设计时是这样做的,工人真正在生产时是那样做的,不能保留全部设计精髓,所以设计时就要考虑到生产时能不能实现。”
      郑瑜桦有一次交上去一幅造型炫目的得意之作,德尼皱着眉头看了半天问,这件衣服怎么穿?拉链在哪里?她一下子被问住了,从此只画“能马上拿去生产的作品”。
      “画成什么样,就要做出什么效果。”这是德尼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一年毕业秀前夕,学生交上来一幅造型夸张的效果图,模特的裙角飞扬在半空中――这一闲笔的代价是多加30米布料做裙摆,确保理论上裙角可以飞到画中的高度。
      毕业生郭家琳还记得那个难忘的场景:晚上9点,教室里三个学生围在一起,一人坐一张小板凳,扯着裙子的一角,密密地用三角针缝裙边。整整30米的裙边,比戴安娜出嫁那天的婚纱还长!
      “学生们很早就有机会拿自己的设计在市场中试水。”院长柴立伟告诉记者,很多中国的代工企业有了品牌意识,不满足于简单的贴牌生产,他们开始打造自己的产品目录,也会重视包装营销这一块,而实现的途径就是和国内时装院校合作。另外,一些大型的模特赛事、体育赛事也给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
      “一个本土设计师走出来需要很多因素,实力,机会运气,最重要是市场意识。”胡强是学院的中方设计教师,他工作室里陈列着上一次个展的几件作品,灰底黑纹的面料酷似老上海的“弹硌路”, 弧形褶皱的裙摆依稀有石库门的记忆。他告诉记者,在设计这个领域,懂得市场的设计师更容易成功。
      “我们更愿意和有市场经营意识的设计师合作,作品不能只有舞台效果,没有实穿性。成熟的设计师要学会控制成本,避免增加不需要的配饰,毕竟作品不是在时装博物馆展览。”陈超表示。

    推荐访问:大行其道 本土 时装 时装:本土设计大行其道 本土设计大行其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