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19-05-19 03:20: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不好的学习习惯会妨碍学习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要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探究创新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如何多方位地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思维的钥匙。问题是数学活动中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枯燥无味。学生能提出问题,这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也是学生勤动脑筋、善于思考的体现。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知识,是数学教师的一种重要教学艺术。
      例如:在教学“分数与小数互化”时。我让学生联系新学的知识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可不可以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先把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8,然后取其分子再把分子的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三位,就得到要求的小数0.184。显然这种解题方法更简便。这得益于学生善于观察题目的特点提出问题,发现分母125与8的乘积是1000,进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时,我及时对这些想出这么巧妙的解题方法的学生加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满足现状,大胆创新,提出问题。的确,学生在敢于除旧、敢于发现的学习氛围下,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没有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习惯的形成,必须有他们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太直接,而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还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逐渐发展起来,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慢慢养成。
      五年级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六分之一,然后加满水,又喝了一杯的三分之一,再倒满水后又喝了半杯,又加满了水,最后把一杯都喝了。李林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这道题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说牛奶多,有的说水多,有的说牛奶和水一样多。大家对三个答案议论纷纷,都知道只有其中一个答案是对的,但始终说不出解题方法。这时,我在问题关键处给学生的思路一个点拨:“李林喝了这杯牛奶的几分之几,就是加入水的分量。”这一启示,唤醒了学生的多种思路,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有效学习打下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所必需的思维形式之一。数学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但解题的方法却是多种的。因此,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不同结果。当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后,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想出更多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向,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教师提出一个富有人文气息的问题:“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都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请同学们动手设计一个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好吗?”“当回小小设计师!”这是多么让人乐于接受并令人跃跃欲试的一件事,这就给每个学生一个动手探究的机会。有的学生设计了一个底6厘米,高1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有的设计了一个底是6厘米,高2厘米的三角形;有的设计了上底是1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3厘米的梯形。这时,我表扬学生:“你们真棒!一下子就设计了这么多图形。”这就鼓励了学生继续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于是大家思维活跃,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产生创造的火花。这样不仅巩固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的习惯,开拓了他们的思路,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才会活起来。
      四、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培养他们的应用习惯。
      例如:学生每天上下午要到校上课,必然涉及到路程、速度和时间的问题。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中有一道求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课本先从求小强和小丽他们各自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出发,再求两家相距多少米?这样一来,学生就很自然地求出小强和小丽两家相距多少米,这跟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密切。然后课本从学生已学过的乘法分配律着手,从而推导出相遇问题求距离,还有一种更简易的方法,就是先求出速度和,再用速度和乘相遇时间。
      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既能有效防止学生对所学知识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应用习惯。
      (责任编校:白水)

    推荐访问:浅谈 小学生 学习习惯 培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