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激趣法,让课堂灵动飞舞】享受指尖在琴键上飞舞灵动

    时间:2019-05-14 03:14: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把兴趣看成是学习的原动力,他说:“除非一个对象或一个观念里面有了兴趣,其中便没有鼓励人去做的原动力。”许多科学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具有浓厚的兴趣。达尔文也曾在自传中写到:“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人们也经常说:“知之深则爱之切,爱之切则知之深。”可见兴趣是成才的先导,是人们追求成功的原动力。面对当前学生学习语文的倦怠症,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现将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总结出来以供同行指正。
      一、以每天课前寄语激发学生兴趣
      每天上课,笔者都会给学生两句寄语,它如同迎面而来的一缕春风,清新、柔和,让学生的心立刻兴奋起来。如:“自信是承受大任的第一要件,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带着一颗快乐的心,你会处处感到快乐;带着一颗宽厚的心,你会处处感到温暖”、“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这些寄语从态度、心理、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使学生受到熏陶,它们形式工整,内容丰富,激人奋进,发人深思,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仅可以给他们美的享受,更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的品位,深化他们的思想。
      二、以对知识的追本溯源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三成语的专题复习中,笔者没有单纯地讲解面对这类题所采取的措施,而是追本溯源,挖掘成语的来源以激起他们的兴趣。告诉他们成语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来源于神话故事
      叶公好龙、开天辟地、天花乱坠、火中取栗、愚公移山等,每一个成语都包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
      如:“天花乱坠”讲的就是两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全国有3万多所寺庙,200多万僧尼。南朝的梁武帝带头求神拜佛,在全国大建寺庙,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从此,人们用“天花乱坠”来形容说话极其动听,但多指言语过分夸张,不切实际。
      (二)来源于历史故事
      望梅止渴、完璧归赵、闻鸡起舞、请君入瓮、四面楚歌、夜郎自大等,每一个成语都包含着一个厚重的历史故事。
      如:“闻鸡起舞”讲的是晋代祖逖的故事。后来人们就用成语“闻鸡起舞”来形容发奋有为,也用来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来源于诗文语句
      如:“兢兢业业”出自《诗经·大雅·云汉》,原诗句为:“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四)来源于口头俗语
      如:“一干二净”出自清人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成语的四个来源足以使学生认识到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一则则奋进的故事,一句句底蕴丰厚的诗句。知识的丰富、广阔足以使学生精神大增,全心投入,而语文的博大精深足以使学生喜欢上语文。
      三、以课堂形式的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老套的语文课堂一讲到底,从题目阐释、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到文章结构内容中心的分析,再到写作手法的赏析,所有的这些早已被学生背得滚瓜烂熟,引不起他们半点兴趣,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根据不同的课型笔者采用了不同形式。如教授戏剧《雷雨》时,就要求学生分组排练上台表演,从中选出最佳导演、策划、表演家等;上古文就让学生读,大声读、默读,全篇读,有选择的读,直到他们熟读成诵,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时候再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点拨;上诗歌就让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教授小说我就和学生一起欣赏,如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我们就重点赏析了作者刻画人物语言的精妙,以便弥补学生在写作上的缺陷;遇到简单易懂的文章就让学生自学。当然也有复习课,笔者不会选择知识的讲解,而是采用竞赛的方式,同样以成语为例,笔者安排了四个环节:写成语、解成语、成语接龙、用成语说一句话。然后,把学生分成十组,每两组进行对决,实行单轮淘汰,最后决出胜负,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安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扮演着考生的角色,还充当着考官的角色,角色的转换让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
      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笔者还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古诗文背诵比赛、名句默写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出题比赛、辩论赛、对对联等等。这些多样的形式让学生耳目一新,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培养了他们的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以名人的事迹精神激发学生兴趣
      不管时光怎样流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光芒四射,照耀千古。教育家孔子、诗人李白、词人苏轼、学术巨子王国维、多才多艺李叔同、伟人领袖毛泽东等等,这些人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天才,就是偶像,甚至很多人早就暗下决心希望达到他们的高度,因此用他们的事迹激励学生自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苏轼为例,在教学中笔者没有就文论文,而是先对这个人进行了系统的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位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不仅这些,他还是一个书法家、创新家、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工程家、美食主义者,一位瑜伽修行者,一个爱酒好茶的人,一个厚道的判官,一位人道主义者,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取得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但这些并不是我们尊崇他的全部理由,要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尊崇他的主要原因是他伟大的精神。一千多年以来,似乎没有人可以凌驾于这座山峰之上,他一生都在追求心灵的自由,他是最旷达的人,虽然从21岁开始他就屡遭不幸,先是慈母去世,再是父亲离世,接着是妻子王弗去世,而后又是续弦王润之去世,王朝云与儿子先后离世。他都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进行了自赎。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轼是不幸的,但从文学史上,从精神领域上来说,他又是幸运的。在人生的最低谷,他完成了有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等流传千古的名篇。苏轼的一生让我们明白了人无法使自己的一生一帆风顺,但可以选择对待伤痛的态度。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他和他的文章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世界上边边角角的人,组成一个大大的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中心所苦苦追求的其实就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快乐人生。这种快乐不是物质上的富足所带来的,而是金钱买不到的心灵的超脱。相信这些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佩服,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面对人生困境的乐观、豁达。只要是有上进心的学生,他们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进而更理智地面对语文,奋发向上。
      六、以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怎样的教师最受欢迎。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总结出来有这么几点:博学多才、幽默风趣、和蔼可亲、富有朝气、思想前卫、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虽然学生的要求有些苛刻,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是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素养
      2.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
      3.具备一定的专业情感素养
      4.具有创新精神
      5.具备流畅简洁的语言
      相信这样的教师定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征服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兴趣能促使人们去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都力求有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同样,如果一个学生对语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就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去深入钻研,并孜孜不倦地去探求。教学要得法但无定法,我们只有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愉悦地接受知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武秀玲 陕西省渭南市渭南高级中学 714000)

    推荐访问:灵动 飞舞 课堂 激趣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