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北俗之语是指什么语言 论曹植五言诗语言的俗之美

    时间:2019-05-13 03:22: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曹植诗歌语言俗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其浓郁的民歌风味。可以说,汉乐府民歌对曹植五言诗语言特色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养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俗易懂,有口语化的特点
      两汉乐府诗多由下层劳动人民创作,最明显的语言特色莫过于质实、浑朴、通俗。曹植学习了其“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诗品·魏陈思王植》)的优点。如乐府民歌《长安有狭邪行》:“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浅显直白,欣赏者无须较高的文学修养,明白如话。曹植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传统,《名都篇》用一种讲述性的口吻描述了一贵族子弟的生活片段,《七哀》一开篇便写出了“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语言朴素优美、清新流畅,似素描,似速写,疏疏几笔,让独困空闺的愁妇思恋的柔情跃然纸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在沿用乐府旧题的基础上,自创新题拟作乐府
      自建安时期起,文人写作乐府诗大增,几乎人人写作乐府诗,可说是雅俗文学的一次大融合。其原因便是曹氏父子已经将乐府的曲、题、辞三者作了改革,扩大了乐府的创作自由度。曹植也作了大量乐府诗,沿用旧题的有《箜篌引》《野田黄雀行》等,自创新题的有《美女篇》,与乐府民歌《陌上桑》的联系是不言而喻的。叶燮曰:“《美女篇》意致幽眇,含蓄隽永,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仿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原诗》卷四)“音节韵度,皆有天然姿态”者,是指其诗作在华丽的外表下仍保持着一股民歌的韵味。
      三、沿用乐府民歌的句式、章法,甚至化用民歌原句
      乐府诗中问答句极多:“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绕缭之”,(《有所思》)“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陌上桑》)但在魏晋前期,文人诗中还是不多见的,曹丕用语也称通俗,可也很少用这样的问答句式。而曹植的五言诗中,问答句式随处可见:“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白马篇》)“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七哀》)“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美女篇》)“悲鸣夫何为?丹华事不成”,(《弃妇篇》)不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诗中主人公的形象便显现出来,自然而妥帖。
      连章体的应用。这种体制又被称为“顶真”,是乐府民歌常用的,曹植也常用此法。如《赠白马王彪》,除首章外,诗篇的其余六章全都采用了首尾相接的形式,“我马以玄黄”(二章末),“玄黄犹能进”(三章首),“搅辔止踯躅”(三章末),“踯躅欲何留”(四章首),使全诗既完整贯通,又节奏变化分明,既能化零为整,又可独立成篇。
      四、大量运用比兴
      两汉文人诗用比兴不多,曹植实开一代风气之先。如《七哀》中便使用了“比”的手法:“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远行的丈夫就像路上飞扬的轻尘,飘荡不定,思妇却像水中沉积的淤泥,一心等待。将夫妇比作尘与泥,似乎少了些文人的高雅情趣,多了一些平民的俚俗味道,更符合民歌的传统方式。另外如《杂诗》四:“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以花喻人,古已有之,桃李也无甚新奇,可桃红李白,以此描绘佳人,却也符合世俗的趣味。
      曹植的五言诗在开篇常以“兴”起句。《七哀》以“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开篇,一轮皎洁的明月悬照高楼,明澈如水的月光在徘徊,照见正在思念丈夫的女主人公,渲染出一种笼罩全篇的彷徨惆怅的浓郁气氛。在民间传统意识中,明月的圆缺最易引起人们的相思之情,月光的徘徊是思妇内心的哀思萦回,这一起句的运用,立刻使满篇增辉不少。正如沈德潜所说“陈思极工起调”,(《说诗睟语》卷上)这显然要得益于他对通俗文学的关注。
      
      (晋州市第一中学)

    推荐访问:之美 语言 曹植 五言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