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剩余经营收益模型视角的会计报表结构改革研究】 其他综合收益的7种情况

    时间:2019-05-12 03:18: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当前,世界各国的理论界与实务界者都认识到了现行会计报表的局限,开始探讨如何改革现行的会计报表。本文站在权益投资者的角度,结合剩余经营收益模型评估公司价值的基本原理,对如何改革当前中国的财务报表的结构提出建议。
      一、剩余经营收益模型评估公司价值的基本原理
      (一)剩余经营收益模型的提出 剩余收益这一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Alfred Marshall于1890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剩余收益是指企业的收益按现行利率扣除其资本利息后所留下的收益。1938年Preinrech提出了早期的剩余收益定价模型,他的模型以股利折现模型为理论基础,但由于该模型并没有显示出明显优于股利折现模型的特点,因而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公司定价模型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Collins & Kothari(1989)等研究表明,会计盈余与公司内在价值相关。Landsman(1986)、Barh(1991)、Shevlin(1991)的研究认为,账面净资产包含公司未来活动的相关信息。他们认为,从理论上说,如果存在强势有效市场的话,仅仅运用账面净资产就足以进行公司内在价值的估计,这时其他任何信息都是多余的。在这样的研究结论支持下,不少学者推出了公司内在价值与剩余收益和账面净资产的函数关系,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F-O模型。
      20世纪90年代,在深入研究干净剩余收益理论的背景下, Ohlson(1995)、Felthama and Ohlson(1995)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账面价值和未来收益的内在投资价值模型即F-O模型。F-O模型认为,一个企业的价值应该等于当期资产账面价值与以后各期剩余收益贴现之和。F-O模型对价值评估最大的贡献在于将企业的价值来源建立在价值创造的理论基础之上,这与从价值分配角度来评估企业价值的现金流量折现等模型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Beaver(1995)认为F-O模型是近十年来企业价值评估领域取得的最重大的研究成果。F-O模型提出来之后,剩余收益模型理论才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剩余收益模型也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它并没有将公司财务报表中报告的数字与公司价值有机的联系起来。所以,这个模型提出来后,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充分借鉴Ohlson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Penman(2001)对如何将剩余收益模型应用于证券估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在满足“金融负债(资产)按市价计价”的假设前提下,剩余收益模型可以进一步发展为剩余经营收益模型。Penman提出的剩余经营收益模型最大的特点是把报表分析与股票定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从而从理论上弥补了以往模型的缺陷,在实践中也表现出更强的价值评估能力。但该模型对现行会计报表的结构提出革命性的改革要求。
      (二)剩余经营收益模型对会计报表结构的基本要求 由现行现金流量表可知,公司从事的各种活动可以分为三类:融资活动、投资活动及经营活动。融资活动对公司的业务非常重要,但是其本身并不产生价值。而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都产生价值。为此,剩余经营收益模型将不创造价值的融资活动定义为公司的金融性活动,将创造价值的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统称为经营性活动。对于公司价值的分析,应重点研究公司创造价值的经营行为。
      (1)剩余经营收益模型对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基本要求。
      第一,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经营资产是指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与总资产相比,它不包括没有被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金融资产。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主要标志是看该资产能否为公司带来利息或股利,如果该资产能够取得市场利息或股利,则列为金融资产。否则,则应归入经营资产。
      第二,经营资产内部又区分为核心经营资产、尚未参与经营资产、其他经营资产。
      第三,区分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经营负债是指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短期无息负债和长期无息负债,这些负债不要求利息回报,是伴随经营活动出现的,而非金融活动的结果。金融负债是公司筹资活动形成的有息负债。划分经营负债与金融负债的一般标准是有无利息要求。
      第四,经营负债又可区分为核心经营负债和其他经营负债。
      第五,各项目的基本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经营净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
      经营资产=核心经营资产+尚未参与经营资产+其他经营资产
      经营净资产=核心经营净资产+尚未参与经营资产+其他经营资产
      经营负债=核心经营负债+其他经营负债
      核心经营净资产=核心经营资产-核心经营负债
      金融净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
      股东权益=经营净资产-金融净负债
      (2)剩余经营收益模型对损益表结构的基本要求
      第一,区分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金融活动的损益是净利息费用,即利息收支净额。金融活动收益与成本,不应当列入经营活动损益,两者应加以区分。利息支出包括有息负债的利息和取得借款的手续费等。利息收入包括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和债权投资利息收入。金融活动损益以外的损益,全部视为经营活动损益。
      第二,经营活动损益与金融活动损益的划分,应与资产负债表对经营资产与金融资产的划分保持对应。
      第三,经营活动损益内部,可以进一步区分核心经营利润和其他经营利润。核心经营利润是指公司日常活动产生的利润,它等于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及其有关的期间费用,是最具持续性和预测性的收益;其他经营利润包括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和经营投资收益,它们的持续性不易判定,但肯定低于核心经营利润。这样的区分,有利于评价公司的超额竞争力。
      第四,税收分摊原则。金融活动损益与经营活动损益都与所得税有关。但是调整前利润表中只有“所得税”这一个金额,所以必须把调整前利润表中的“所得税”的金额分摊到金融活动损益和经营活动损益这两个部分中去,使这两个部分都反映税后金额。
      第五,各项目的基本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经营利润=税后核心经营利润+税后其他经营利润   净金融费用=税后净利息费用-税后金融投资收益
      净利润=经营利润-净金融费用
      (3)剩余经营收益模型对现金流量表结构的基本要求。现行的现金流量表的按功能划分现金流量,其结构优于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但由于现金流量表在三大报表中的作用是从属性质的,主要是说明资产负债表中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以及揭示损益表中利润质量的好坏。因此,现金流量表的改革也应从属于改革后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并与它们保持对应关系。
      (三)剩余经营收益模型评估公司价值的基本原理 从权益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判断一家公司好坏,最主要的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综合反映权益投资回报率的指标。剩余经营收益模型首先以“净资产收益率=净收益/净资产”这个公式为线索,根据公司的主营业务及可持续的利润来源,严格地、系统地、一步一步地调整“净收益”和“净资产”各组成部分原始形态的财务数据;然后独特地、合乎逻辑地、一层一层地“解剖”各项财务报表数据;最后将其转化成对于评估公司价值很有帮助的数据,并最终利用这些数据对公司的价值做出评估。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1)把公司的业务活动区分为创造剩余收益的经营活动和不创造剩余收益的金融活动。在剩余经营收益模型中,从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中分离出一项新的构成内容——经营净资产;从损益表的“净收益”中分离出一项新的构成内容——经营收益。“经营净资产”比较“净资产”及“经营收益”比较“净收益”是更高质量的财务数据,因为它们净化掉了来自金融活动的影响。
      (2)把经营活动区分为能产生持续剩余收益的经营活动和不能产生持续剩余收益的经营活动。在剩余经营收益模型中,把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净资产分为正在产生持续剩余收益的“核心经营净资产”、现在没有产生但在将来会产生持续剩余收益的“尚未参与经营资产”和产生不可持续剩余收益的“其他经营资产”;把损益表中的非经常的、暂时性的收益剔除,从而得到“核心经营利润”。“核心经营净资产”和“核心经营利润”这两个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公司未来创造剩余收益的能力。
      (3)根据剩余收益模型推导公司价值的计算公式。
      第一,推导“核心剩余经营收益”的计算公式及其驱动因素。
      核心剩余经营收益=核心经营利润-(核心经营净资产×资本成本)
      令:PM=核心经营净利率=税后核心经营利润/营业收入
      ATO=核心经营净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核心经营净资产
      则:核心剩余经营收益=营业收入×[PM-(资本成本/ATO)]
      第二,利用“核心剩余经营收益”计算“核心经营净资产”的价值。
      核心经营净资产价值=核心经营净资产账面价值+(核心剩余经营收益/资本成本)=核心经营净资产账面价值+{营业收入×[PM-(资本成本/ATO)]/资本成本}
      第三,利用“核心经营资产收益率”计算“尚未参与经营资产”的价值。
      核心经营资产收益率=税后核心经营利润/核心经营资产账面价值
      尚未参与经营资产的价值=(尚未参与经营资产的账面价值×核心经营资产收益率)/资本成本
      第四,“其他经营资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价值的确定。用“其他经营资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作为其实际价值。
      第五,计算公司股权价值。
      公司股权价值={核心经营净资产账面价值+营业收入×[PM-(资本成本/ATO)] /资本成本}+(尚未参与经营资产的账面价值×核心经营资产收益率/资本成本)+其他经营资产账面价值-金融净负债账面价值
      第六,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剩余经营收益模型的评估公司价值的基本原理,用图1表示如下:
      二、剩余经营模型视角下会计报表结构改革的建议
      (一)财务报表服务主体的变革 现行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所要求的格式编制的,这种报表不是专门为股东服务的,它的服务对象名义上包括股东、债权人、税务部门、公司管理层、证券分析师等。由于历史惯性的原因,现行会计报表服务主体实质上是债权人,这与以银行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是相符的。为了适应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权益投资者的财务信息处理能力,必须改革现行的以债权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会计报表结构,建立以权益投资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会计报表结构。
      (二)会计报表结构改革 根据会计报表的目的,可以推断,会计报表变革的目标是提供对权益投资者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而权益投资者主要关心公司的价值,因此,会计报表改革的目标应提高权益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价值的预测能力。
      (1)现行会计报表的结构模式在公司价值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而在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中,经营活动则没有单独列示,这就使权益投资者很难比较经营收入与经营现金流量,以评价企业的利润质量,也不便于分析公司各种资源的获利能力以及各种营运活动对净资产带来的影响。第二,目前实务中,财务报表往往将内容相同但功能不同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现金流量进行汇总,这样可以简化报表,但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分析各项资产或负债在不同活动中的作用。比如,现行资产负债表将公司的金融负债与经营负债进行合并,但实际上它们对公司剩余收益的创造能力却大不一样。金融负债越多,说明公司剩余收益的创造能力越弱,但公司经营负债越多,则说明公司剩余收益的创造能力越强。第三,实际上,相同的资产负债,用于不同活动产生的效果大相径庭,现行会计报表则混为一谈。
      (2)会计报表改革的基本内容:第一,将公司的全部活动按有关创造价值的功能分解为:经营活动、金融活动和所有者活动,这种划分叫做分部。第二,在分部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将经营活动分为能产生持续剩余收益的核心经营活动和产生不可持续剩余收益的其他经营活动。第三,改革后的财务报表结构模式表1所示:
      (3)改革后的财务报表结构模式的优点:第一,资产负债表不再仅消极地列示资产、负债和权益的余额,还要与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形成紧密地联系,并采取同样的分部、分类标准,使财务报表能够清晰地反映各张报表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每一张报表从不同的角度列报财务信息,对应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从而使计算出来的财务指标对投资者更加有用,这有利于投资者判断公司经营情况的好坏,预测公司未来的价值。第二,公司经济利益受各种交易事项的影响,有的交易事项对公司的影响是长期的,有的是暂时性的,改革后的财务报表能够清晰、概括地描述不同类型交易事项的活动过程与结果,便于投资者分清公司各种活动对其过去与未来财务状况、净利润、现金流量的影响,以便报表使用者合理准确地评价公司的过去、预测公司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斯蒂芬·H·佩因曼:《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定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编辑 园健)

    推荐访问:视角 会计报表 剩余 收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