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意思

    时间:2019-05-04 03:25: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为我们描绘了先民们的生存状态,其中也为我们刻画了沉浸爱情与婚姻的女子形象,通过这些形象无不宣泄着浓烈的爱情情感和体现着人物鲜明的爱情意识。根据恋爱情感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中的爱情意识可以概括为:热恋阶段的表达思慕、求嫁心切;婚姻阶段的自主选择和离别之苦;破裂阶段的遭弃之哀和失去之悲。
      关键词: 《诗经》;女子;爱情意识
      正如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一样,女性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她们的存在使文学显得愈加的多姿多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女性便没有完美的文学。我国爱情文学的滥觞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婚恋诗,它开始用文学的眼光和审美的笔触来描绘先民的爱情生活和体验,而其中深深的沉浸于爱情之中、享受着爱情的欢愉与悲伤的女子具有着动人的光芒,她们或言笑宴宴,拥有着少女初涉爱情的快乐;或忧心悄悄,脉脉思念着远游良人。恋女、新娘、怨妇和思妇等等,无不体现着浓烈的爱情情感,倾诉着生之快乐和艰辛、爱之甜蜜和烦恼,这种毫不掩饰的宣泄和张扬,无不体现着“女子善怀”的思维模式,同时,这些女子的自我形象在这些感情的宣泄中也愈加清晰,其爱情意识也得以淋漓展示。现根据恋爱情感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诗经》中女子的爱情意识进行分析。
      一、表达思慕,求嫁心切
      《诗经》中的年轻女子具有了着大胆的勇气和炽热的情怀,于冲破世俗的藩篱,勇于追求爱情的自由和婚姻的幸福,她们已经开始直白地表达心中的渴慕。这种女子对男子的渴慕已经可以和《周南·关雎》的“君子”对“淑女”的思念和追求相媲美,例如《邶风·简兮》:“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诗中描写了一位跳万舞的舞师,他具有发达的肢体,健美的舞姿且多才多艺,使得女主人公芳心大动,心生爱慕,最后一句正是女主人公情感的高潮,述说着她对她对舞师的深切慕悦和刻骨相思。此外,像《陈风.泽陂》中的女子,同样是强烈的爱上了男子,只是因为尚没有得到男子的爱的回应,她希冀等待,愁肠百结,寝食难安,伤心流泪。《小雅·隰桑》则描述了一种女子对男子深沉含蓄的爱,“云何不乐。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女子深爱良人却怯于表达,多次下定决心却仍深藏心底,只是,犹如种子,爱情依然潜滋暗长,百转千回。
      正如每个姑娘心中都有一个新娘梦,同样,《诗经》中的女子,在面对喜爱的人多表现为求嫁心理,即便那些仍没有真命天子出现的姑娘,同样表现出渴望婚姻的焦急情绪。例如《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中的女子看见梅子纷纷落地,引起青春将逝的伤感,希望马上有人来求婚,既凄凉又焦急,与后代诗歌“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花后空折枝。”有异曲同工之妙。《唐风·有杕之杜》是另一位堕入情网的女子,她心中充满幸福的憧憬,希望那人有朝一日也能把注意的眼光投向自己。在心中更是充满矛盾的挣扎:到底我应不应该采取主动,对他献献殷勤或者干脆发出约会的邀请,让他能明白我的心,她说:“彼君子兮,噬肯适我”,告诉所钟情的男子,自己是真心喜欢他,只要他肯来自己家,一定会饮食招待,让他得到快乐和幸福。
      二、拒婚之勇,思夫之苦
      争取婚姻自主是中国历代以来,女子为之奋斗的主题之一,《诗经》时代,是一个逼婚、抢婚等野蛮风俗仍然存在的时代,然而,仍然有女子不畏豪强,奋起反抗,发出:“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虽速我讼,亦不女从!”的强音,坚决表示不能马虎接受这样的要求。她犀利的指责男子无耻:已有妻室却百般骚扰,是一个彻底的无赖流氓;并且坚决表示不会为之屈服,即便是冒着破坏名节的危险,也要闹上公堂,也不会善罢甘休,以激烈的态度表示自己的反抗决心。奴隶社会中,很多贵族会认为他们拥有奴婢的一切,就连奴婢的身体和感情也必须依附于他们,有时候就连女子自己也很难摆脱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无力反抗。然而,在《诗经》中却不乏反抗的声音,例如《唐风·羔裘》中的奴婢看不惯主人那种小人得志,认为一切尽在自己掌控之中的嘴脸,她说:“岂无他人?维子之故。”表示宁愿嫁给别人也不愿意屈服于贵族主人。
      至于那些已婚女子,思念和心疼丈夫则是她们心中的共同情愫。《周南·卷耳》中的女子正是如此,她担心着出门在外奔波的丈夫,“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她一直在想:丈夫在外会不会疲倦得吃不下饭,会不会得不到照顾等等,她期盼着战争立即结束,丈夫归来,二人再也不分开。思念是一种痛,它出发于精神,却也可以和肉体感觉联系在一起,例如《周南·汝坟》中说:“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这位女子即便是在剧烈的砍柴的劳动中也没有停止对丈夫的思念,于是因时因事制宜,把内心的相思之痛与早上没吃饭的饥饿感相比,表明这都是对她的摧残。 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家庭;家庭被破坏了,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而等待从军的丈夫,这与一般的别离相思是不同的——其背后有很深的忧惧,正如《君子于役》中抒写“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三、遭弃之哀,失去之悲
      思妇尚有盼头,而一旦被抛弃则就坠入了痛苦的深渊。描写弃妇的悲哀与辛酸,表现了《诗经》对女性更深的关注与同情,例如《召南·江有汜》“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本诗描写一个被弃女子的思念与痛苦,诗以江水支流起兴,也比喻男子变心而无情义。接下来写弃妇的哀怨和幻想。她对丈夫另娶新人、遗弃自己十分感伤,但她仍希望丈夫回心转意,与自己重修旧好。这首诗写出了丈夫的无情和自己的痴情,反映了在夫权压迫之下妇女的悲惨处境。女子由感念而至啸歌,形象而细致地表现女子的情感的强烈。
      《邶风·柏舟》中的女子说“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倾诉着自己的遭遇,真是满腹辛酸。入夜,静静地思量这一切,不由地抚心拍胸连声叹息,自悲身世。内心是那样渴望自由,但却是有奋飞之心,无奋飞之力,只能叹息作罢。出语如泣如诉,一个幽怨悲愤的女子形象便宛然眼前了。
      《邶风·日月》中的妇人在太阳或月亮的光辉照耀下呼日月而申诉:“胡能有定?宁不我顾。”意思是说,日月能如常地照耀大地,为何我的丈夫不能如以往一样顾念我!诗中没有具体去描写弃妇的内心痛苦,而是着重于弃妇的心理刻画。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是很复杂的,有种被遗弃后的幽愤,指责丈夫无定止。
      《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写她因丈夫的肆意调戏而悲凄,但丈夫离开后,她又转恨为念,忧其不来;夜深难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样也想念她。其感情一转再转,把那种既恨又恋,既知无望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传达出来了。《邶风·谷风》中的女子有着同样的遭遇,与丈夫共同经历困苦却不能共甘,最终被抛弃,“既生既育,比予于毒。”如泣如诉的表达着内心满腔冤屈。
      《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王风·中谷有蓷》“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都是女子择偶不慎,嫁了个忘恩绝情的丈夫,最终被抛弃,落得个自怨自艾的下场。《郑风·遵大路》的女子更是令人动容,她在丈夫背叛离去时仍苦苦哀求:“无我恶兮,不寁故也”让我们仿佛看到一对男女在大路上追逐,女的追上男的,在路边拉扯纠缠的生动情景,在耳际还似乎传来女子悲怆的哭诉声,她呼唤着男子,不断重复地说着:“不要嫌恶丢弃我!”“多年相爱不能说断就断!”除此,她已经没有别的话要说,仿佛自己的一切辛酸、痛苦、挣扎、希望都凝聚在这两句话中了。她多么渴望在自己的哀求下,他能回心转意,两人重归于好,相亲相爱过日子。
      
      参考文献:
      [1]虞蓉:“女子善怀”——先秦妇女创作心理机制初探[J],求索,2004年03期
      [2]李建军:试论《诗经》宗教文化的族群特色[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推荐访问:各有 女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