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论李清照词作中爱的主题|纳兰词中最唯美的句子

    时间:2019-05-04 03:23: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对自身的反思与观照,著名词人李清照也是如此。李清照一生的词作,为我们呈现了四个动人的画面:轻舟争渡、和羞倚门、人比黄花、欲语泪流,这四个画面代表着李清照一生当中的四个典型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思妇时期、嫠妇时期,分别寄予了李清照不同的爱的主题:少女时期对大自然恬淡淳朴的爱,少妇时期对初恋热情浪漫的爱,思妇时期对丈夫刻骨缠绵的爱,嫠妇时期对故国乡关深沉悲壮的爱。将作者的不同时期的词作文本和她的人生经历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细致地分析她的词作中爱的主题的嬗变及其形成原因,对研究李清照的词作不无裨益。
      关键词:李清照;词;主题;爱
      作者简介:张利,女(1978-),汉族,四川泸县人,宜宾学院党委宣传部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杨林,男(1980-),汉族,四川宜宾人,宜宾县白花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2-0184-02
      李清照所作的词,是作者对自身反思与观照的产物,是富于生命和性情的体现,融注了她对自然、对生命的拳拳之心,充满了对丈夫、对祖国的款款深情。终其一生,她就是循着生命中的情感轨迹,捕获灵感而吟诗作赋的。那条情感轨迹,就是她一生中不同时期不尽相同的爱,即对大自然恬淡淳朴的爱,对初恋热情浪漫的爱,对丈夫刻骨缠绵的爱,对故国乡关深沉悲壮的爱。
      一、轻舟争渡:恬淡淳朴的爱
      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愁惨之作名世的李清照,早年也曾度过一段轻松愉悦的欢乐时光。这一时期的作品表达了她对自然景物的无限热爱。
      她的《如梦令》,其中一首是泛舟湖上的描写: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整首词以追忆的形式,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把一幅“日暮酒醒归舟图”表现得清秀淡雅,让人沉醉。苍茫的暮色,逶迤的溪水,婷婷的藕花,翼然的溪亭,芳草萋萋的水滩,群栖待宿的鸥鹭……寥寥数笔,短短三十二字,幽雅恬淡,色彩和谐的一幅丹青已尽显于前。至此,作者已经沉醉其间,“不知归路”,“兴尽晚归”,短楫轻舟 ,“误入藕花深处”,以至“鸥鹭”惊起……
      这首词初读字字写景,仔细品味便会发现处处含情。词人对旖旎的自然风光,爱得何等深沉!倘若没有恬淡淳朴而又发自肺腑的爱,哪能有如此精妙无双的表达?它在给读者以美的享受的同时,更表达出作者本人热爱自然的精神风貌。
      对大自然的热爱,词人何以有不绝如缕的灵感?何以有如泉涌出的文思?
      首先,安定、优越、闲适而富有朝气的生活,为李清照对大自然极富深情的描绘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李清照童年、少年期间,宋王朝为粉饰太平,中州一片繁华。李清照曾在一首《永遇乐》中写道:“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1】写的是宋王朝在元宵节极尽铺张,清照同“闺门”女伴,心情欢愉,盛装出游之景。宋王朝表面的繁荣,加上颇具文化氛围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形成了她开朗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美景的憧憬和向往。
      其次,美妙绝伦的自然环境,也在词人心底积淀成淳朴深挚的感情。
      李清照出生于山东省章丘县。章丘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多名山胜水。王士祯曾赞其中最负有盛名的百脉泉与趵突泉“相甲乙”。也有诗称赞发源于此的绣江:“荷花如锦水如天,狼藉秋香拥画船。”【2】山明水秀的明水,如花似锦的绣江,不仅为她提供了创作素材,更培育了女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和羞倚门:热情浪漫的爱
      李清照不仅是一位令人称赏的词人,更是一个温婉多情、敏感细致、充满爱心而又大胆执著的女人,她敢于大胆热情地歌颂爱情,抒发真实的少女情怀,这在当时身陷封建囹圄中女子,又有几人能为?
      作为女词人,凭着女性特有的热情浪漫而又纯真的爱意,她写少女的娇美,描摹少女青春期萌生的轻愁自然比那些男词人所写更生动传神,细腻动人。
      她的词作《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短短四十一字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特别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蹴”、“起来”、“整”、“见”、“划”、“走”、“溜”、“倚”、“回首”、“嗅”和肖像描写“薄汗轻衣透”、“含羞”、“金钗溜”等,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韵致和内心世界的情愫。清新而细腻的笔触,把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了。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大胆去见的微妙心理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首词将李清照热情浪漫的爱,纯然如水的少女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情感的精神内核——鲜明独特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特质,更在其间深深地震撼着读者的灵魂。
      封建社会,大多数描写女性形象的词作中,女性形象依然是那个时代男性特有的审美情趣的意象化,有的甚至只算是男性官能欲求的符号,没有性格,更没有人格。而这首词中的女性形象,因了词人作为自主女性的独立意识,独立心态的融入 ,就完全不同了。“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天真少女,“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的热恋女子,决不同于温庭筠笔下那“弄妆梳洗”,以色事人的绮艳佳丽。如果作者缺乏对女性自身的关照和思考,没有女性意识作为支点,词作中的少女就不会有清纯质朴的可人情状。至此,李清照热情浪漫的爱,便因女性意识的支撑而得以升华,折射出词人灵魂深处的人性光辉。
      三、人比黄花:刻骨缠绵的爱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官宦世家出身的赵明诚,两人都爱好诗文书画,喜收藏,志同道合,情深意笃,其婚姻生活幸福美满,感情极为融洽。
      李清照同赵明诚从燕尔新婚至金人铁骑的南侵,一直过着相对淡泊自守,平静幸福的家庭生活。他们或者鉴赏古玩书画,或者在春秋佳日形诸吟咏,但其间也有好几次短暂的分离。因此,李清照为我们留下的作品中,除二人婚后闺房之乐的篇章,更多的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佳作,以倾诉对丈夫刻骨铭心的思念,缠绵执著的爱。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融情于景,开篇点明时节,渲染气氛,以景来烘托出女主人的别后思绪。思绪缠绵悱恻,望寄书信却无人寄予,怅惘之情已尽显笔端。作者以己及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倾诉自身感受的同时,还关照了丈夫的煎熬与痛苦,这便足见其相思之苦。因爱得深,才思得切,思而难遇,才愁得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写出了那种铭心刻骨的思念挥之不去,无计可除,愁不能除,可见爱之极深。
      李清照能写出如此情真意切的词来,与她自身作为一个女人的独特感受也不无关系。
      中国古代就有“男子作闺音”的现象,不少男性诗人爱为“思妇”代笔,但无切身感受,任由男子去揣度,描摹女子怀念丈夫的心意和心境,总觉得不够真切,隔靴搔痒,甚至扭曲变形。就拿写愁来说,李后主写愁,有“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清平乐》)【3】;李太白写愁,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4】;张若虚写愁,有“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春江花月夜》)【5】……凡此种种,都是以物喻心,托物言志。而李清照因为女人的细腻与敏感,着眼自身,关照自身,发出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喟叹,以高节奏震颤的感情弦索来鸣奏心底的呜咽和沉吟。也正是她这种独特的视角,对愁加以着力渲染,她对丈夫的情意就更见深挚感人。
      李清照在词中情深意浓的表达,与父亲对她的影响休戚相关。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为人真诚,对文学创作也有精深的见解。他主张作文要有真实的感情。“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伯伦《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6】正是父亲这种正直自守的品格,求真务实的文学创作态度,震颤着李清照的创作灵魂,使得她在一生的创作道路上,至情至性、至真至诚地抒写和演绎。
      此外,李清照温婉多情的性格,更激发了她对爱情的歌唱。李清照是一个细腻而又多情的女子。因此,爱情便深深地植根于她的灵魂深处,构成了生命支柱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支撑起她所有的信念,期望和梦想。而与她情趣相投的赵明诚的出现,无疑就成了她爱情梦想得以实现的载体。二人甜蜜美满的婚姻生活,彼此间真诚相对的爱意,便在词人心中蕴藉成脉脉深情,并从词作中倾诉出来。
      四、欲语泪流:深沉悲壮的爱
      李清照在晚年期间,由于国家破亡,丈夫病逝以及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使她的词除了表现自己感受的凄苦外,更带上了一种反映人民生活痛苦流离的时代特色。此时,她对故国乡关的爱表现于词中,成为一种悲苦,一种浓愁。
      《声声慢》是词人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是词人作于生活后期的一首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作一开始就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十四个叠字营造了浓郁的愁惨氛围。“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词作中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件件都寄托着词人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词人的切身感受,把整个词的意境烘托得冷寂凄苦。词人以借景抒情的手法,含蓄曲折地道胸中之愁,极力渲染,层层推进,全词没有一个“泪”字,却让人感觉“一字一泪”,全词没有一个“苦”字,却更让人觉得愁苦万分。比起李后主“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虞美人》)【7】的亡国之音也绝不逊色。
      当时,词人李清照经历了丈夫病逝的痛楚、“玉壶颁金”的诬陷、遭遇了被骗婚的尴尬,经历了将所有的铜器等物投进外庭的巨大损失……这一切,使李清照悲痛愁恨。夫死书散,国破家亡,把她驱入逃难百姓的行列,更使她历尽颠沛流离的艰辛。因此,她所抒写的忧愁悲苦,已不再是一己之悲辛,而是融入了家国之恨和社会的不公。
      结语
      李清照已经远去了九百年,她的许多词作已在逃亡时期失散,无从考据,但其词作的情感脉络循着爱的主题有迹可寻。她那或恬淡淳朴,或热情浪漫,或刻骨缠绵,或凄苦深沉的爱,构筑成词作的经纬,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轻舟争渡,和羞倚门,人比黄花 ,欲语泪流……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李清照一生的感情嬗变,记录了她的幸福与欢乐,闲愁与悲怆。
      注释:
      【1】《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384.
      【2】元好问撰,施国祁注.元遗山诗集笺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唐宋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67.
      【4】《唐诗三百首赏析》.[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107.
      【5】《唐诗选》(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45.
      【6】脱脱,阿鲁图.《宋史》444卷.“李格非传”(列传第二百三 文苑六).[M]. 1345.
      【7】《唐宋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70.

    推荐访问:李清照 主题 词作中爱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