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沿江稻区大螟的发生与防治】稻杆潜蝇用什么药防治

    时间:2019-05-02 03:31: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介绍沿江稻区大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当地大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螟;发生;防治措施;沿江稻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177-01
      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分布较广,在我国中南部稻区均有发生,以南方各省的局部地区发生较多。近年来,大螟在沿江稻区发生呈上升趋势,危害逐年加重,已由一个次要的偶发性害虫逐渐成为水稻上一个比较重要的害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1 形态特征
      共5~7龄。成虫体长12~15 mm,翅展27~30 mm,蛹长13~18 mm,末龄幼虫30 mm左右。雌蛾腹部灰白色至浅黄色,头、胸部呈浅黄色,有丝状触角,雄虫触角为栉齿状。雌蛾有浅灰褐色近长方形前翅,4个小黑点位于中间部位,排成四角形形状。卵则呈初白色扁圆形,后逐渐变灰黄色,有横线和细纵纹布列其上,卵可聚生,也可散生,常排成2~3行。蛹红褐色,粗壮,臀棘有3根钩棘,腹部具灰白色粉状物[1]。
      2 生活习性
      大螟在沿江地区1年发生3代。通常以幼虫在茭白、水稻等作物茎秆或根茬内越冬,次年春季开始化蛹、羽化,一般化蛹要求温度高于10 ℃,羽化温度高于15 ℃。田边李氏禾、看麦娘等杂草的叶鞘内侧是其产卵的主要部位,孵化后再转移至邻近的水稻进行危害,在叶鞘蛀入孔处可见红褐色锈斑块。卵历期1代为12 d,2、3代5~6 d;幼虫期1代约30 d,2代28 d,3代32 d;蛹期10~l5 d。越冬代发生在4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1代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第2代发生在7月下旬至10月中旬。第1代幼虫于5月中下旬盛发,主要为害茭白、春玉米或田边看麦娘、李氏禾等,7月中下旬第2代幼虫和8月下旬第3代幼虫主要为害水稻,对茭白、玉米危害轻。一般3龄前聚集取食,后分散取食[2]。
      3 危害特点
      大螟在水稻上的危害症状与二化螟类似,常在田间造成枯心苗和枯鞘,若孕期和抽穗期受害,则造成枯穗和白穗。若灌浆期和乳熟期受害,则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受害植株易倒伏。与二化螟危害症状的区别:大螟危害所造成的虫孔较大,排出水稻茎秆外的虫粪较二化螟多,叶鞘和茎秆之间是其主要排粪地,田块边缘大螟造成的枯心苗较多,田块中间较少,受害后稻茎的叶片和叶鞘部位都变成黄色[3]。
      4 综合防治技术
      4.1 农业防治
      4.1.1 选用抗虫品种。作为病虫防治的最有效途径,选用抗虫品种经济、有效。可选用目前所知较抗虫的品种,也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不同水稻品种,培育出适合沿江地区种植的新型安全转基因抗虫水稻新品种。
      4.1.2 加强田间管理。在秋播时有计划地将绿肥留种田、迟熟冬作田,提早春耕灌水,淹死处于蛹期的大螟,以降低有效虫源基数。合理布局,避免单、双季稻混栽,调节栽插期,使水稻危险生育期与大螟盛发期错开。秆高叶茂的水稻容易受大螟危害,应避免偏施氮肥。此外,有茭白的地区冬季或早春齐泥割除茭白残株,铲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螟虫。在产卵高峰期摘除卵块,在症状初现时拔除虫株[4-5]。
      4.1.3 加强虫情测报。通过调查发育进度预测成虫发生高峰期和幼虫孵化高峰期,推算出防治适期。及时发布虫情和预警信息,指导农户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率。
      4.2 生物防治
      4.2.1 利用性激素防虫。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并缓释至田间,以达到干扰两性交配或直接诱杀成虫的目的。生物防治方法具有高度专一性,只针对目标昆虫,对其他生物和天敌无害,不影响生态环境,已成为目前农业生产上较重要的一种防治虫害的措施。
      4.2.2 养鸭防虫。根据水稻大螟的发生规律,分批养鸭,利用鸭能捕食大螟的特点达到降低虫害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可促进水稻生产的增产、增收,而且能获得养鸭收入,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4.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策略是狠治1代成虫,根据大螟的危害特点,稻田边行是防治重点。大螟的防治适期是大部分幼虫处在1~2龄阶段,即当枯鞘率达5%或始见枯心苗危害状时。可选用10%阿维·氟酰胺、20%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单+Bt等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药剂选择应掌握药效期长、渗透力强的原则,施药时应按照技术规范和防治对象,用准药量,对足水量,均匀喷雾。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大螟的趋性,杂交稻、早栽早发的早稻以及大螟产卵期正处在孕穗至抽穗或植株高大的稻田是化防重点,应加以重视。
      5 参考文献
      [1] 吴燕.沿江稻区大螟发生规律、为害习性及其有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88,91.
      [2] 徐丽娜,李昌春,胡本进,等.中国大螟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4):244-248.
      [3] 邹坤,柏连阳,胡建辉,等.洞庭湖区水稻大螟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10(9):95-97.
      [4] 陈方景,刘少华,陈传科,等.景宁县茭白大螟性诱剂应用于测报的技术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0(2):25-26.
      [5] 大螟发生危害情况的初步研究[J].江苏农业科技,1978(1):41-49.

    推荐访问:沿江 防治 生与 稻区大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