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语言学复合词_基于认知语言学视域运用原型理论考察英汉复合词的语义构建

    时间:2019-04-30 03:27: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视域,考察原型理论对英汉复合词语义构建与识解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原型理论对英汉复合词的语义构建都适用;第二,英汉复合词的原型义与非原型义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第三,原型理论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英汉复合词的语义及其习得;第四,原型理论在解释复合词语义构建问题方面尚存在一些局限性。
      关键词:原型理论 复合词 原型 语义构建
      一、引言
      认知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又可以分为概念系统、意义和推理这三个方面。概念系统又可以分为具体化概念和抽象化概念。而抽象化概念的子项包括框架、隐喻、转喻、原型(又为典型)、放射性范畴、心智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目前已有框架理论、隐喻理论以及概念合成理论等解释复合词语义现象的研究(王文斌,2005;柴俊峰,2008;周先武,2010)。刘正光(2003)和刘润清(2004)等对概念合成认知机制进行了研究,束定芳(2003)对隐喻与明喻的结构及认知特点做了阐述。汉语复合词方面,有对汉语复合词的结构,汉语复合词组成要素和构词格式的分析(张维友,2009;周艳芳,2009)。但是很少有从语义构建的角度,特别是运用典型理论对比分析英汉复合词的语义现象,所以本文运用典型理论,分析英汉复合词的语义构建,并指出该理论与其他理论相比在运用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二、英语复合词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合词结合在一起构成新词的方法叫做复合法或合成法,用复合法构成的词叫做复合词(汪蓉培、卢晓娟,1997)。Stockwell & Minkova(2001:13)认为复合词是英语词汇中新词产生的最大来源,也是重要来源。语义是鉴定复合词的主要依据(汪榕培、卢晓娟,1997:38)。两个独立的词结合组成一个复合词,其意义不是简单地相加即可,而是产生一种有别他们相加的意义,有些甚至完全不是字面意思。例如“a greenhouse”和“a green house”,前者意为玻璃暖房,是复合词,后者意为绿色的房子,是自由词组。其他如“bread basket(产粮区)”,“breadwinner(养家人)”,以上这些复合词都带有特殊的意义。
      关于英语复合词的内在关系研究比较系统化且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是Miller(1996:118)的观点。Miller从语义学角度对英语复合词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各种复合词所蕴含的语义关系可分为9种:1.因果关系;2.所有关系;3.组成关系;4.使用关系;5.性质关系;6.所处关系;7.用途关系;8.来源关系;9.相关关系。
      三、汉语复合词
      汉语复合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根合成的词。汉语复合词的定义强调了两点:一是构词成分必须是词根,二是词素必须具有实义。因为词根与词缀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语义上,严格意义上的词缀为数不多,其他都是词根虚化的结果。所以,构词成分是实素还是虚素,是鉴别派生词和复合词的重要标准。汉语中许多复合词的构成成分是粘附的,如“飞机”中的“机”、“长虫”中的“虫” “房客”中的“房”、“空运”中的“空”、“鞠躬”中的“鞠”和“躬”等都为复合词构成成分,但都不是自由词素。
      第一位全面彻底地采用语义关系名词代替句法关系名词描述构词法的学者是孙常叙,他首次把词组结构造词(一般称为复合词)按照语义关系作了以下分类:修饰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支配关系。而葛本仪提出了七种汉语复合词内部结构的逻辑关系,分别是同一关系、同位关系、对立关系、从属关系、限定关系、支配关系和判断关系,在从语义角度研究构词法上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汪东萍、吴秀红,2009)
      英汉复合词的几大语义结构组合原则涵盖了大部分的英汉词汇,但是还有一些,语言毕竟不同于逻辑,在某一逻辑基础上形成的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意义可能会有所变化和发展。我们将介绍原型理论,用原型理论来分析英汉复合词的语义构建。
      四、典型理论
      典型理论又称原型理论,“人们赖以结构概念化的经验即为原型”(Croft,1991:108)。其理论的出发点就是大千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属于大小不同的范畴,而每一种范畴都可能具有一个典型的代表。词及其语义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他们应该与客观事物相应,具有不同的范畴和典型代表。再从词的语义关系来看,词所代表的概念并不像科学的概念那样具有精确的界定,它们所反映的范畴往往是模糊的,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畛域可分,况且语义始终处于流动之中。Taylor(1995:59)提出,“prototype”这一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理解。一是指一种范畴的主要成员,或者可能是指一种范畴的一群主要成员。这样,人们可以将某一特定的人工制品认定为“CUP”的典型;二是指一种范畴概念核心的一种图式表征。根据第二种理解,我们可以说,不是一个特定的实体是典型,而是这个实体使典型具体化。
      Taylor(1995:108)从各典型义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角度出发将多典型范畴称为“家族相似范畴”,范畴的原型成员通常具有认知上的显著性,概念的建立是以原型为中心,对范畴的确定是一个围绕原型建构的模糊的识别过程。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范畴的原型成员最容易被储存和提取,也最接近人们的期待和预料。认知范畴的原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依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改变而改变(李艳平、朱玉山,2011:62)。Lakoff(1987:91)从范畴中原型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称之为“辐射范畴”。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性”概念实际上就是对“游戏”这一范畴各义项之间联系的一种隐喻。他认为,在范畴习得过程中,人们也是通过这种相似性原则从范畴的典型出发逐渐习得了范畴的全部所指。而且“典型性”这一概念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对象,其实可以扩展到某种抽象的概念。
      (一)典型理论对英汉复合词语义构建的作用
      典型义即原型义,它是非原型义存在的基础,而非原型意义因某些共同特征或相似性与原型义发生联系。词义范畴的各个义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原型特征,原型义项具有最多的原型特征。例如“black sheep”其典型义为“黑色绵羊”,而它的一个非典型义为“败类”。我们运用原型理论解释这一个现象。在原型理论研究中,如果我们说各个词依据各自所属的范畴与一个具有典型性的词搭配,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匹配必须十全十美。相反,这种匹配只要具有一定相似性特征即可。这就是为何即便是属于同一范畴的词也具有各种各样的意义差异的原因(王文斌,2001:300)。正如“败类”这一义项与原型义“黑色绵羊”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绵羊一般是白色的,在一群绵羊中的黑色绵羊,旨在表明这只黑色绵羊是羊群中的另类,是坏的,捣蛋的,爱欺负其他绵羊的那只,因此与“败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   又如“bottleneck”的原型义为“瓶身与瓶口连接部分,一般比瓶口和瓶身都小”,而其义项“瓶劲”一般用于形容事物的发展碰到了一些困难,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因此其原型义与其义项之间在意义上有某种相似性。一个是从物理角度考虑,指的是瓶身与瓶口之间阻碍的部分,而一个指的是事情发展到两难的境地,进退两难。
      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情况,“领袖”的原型义是“衣服的领子和袖子”;“爪牙”原型义是“动物的爪和牙”。这两个词原本是在同位关系基础上形成的词,但现在他们却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新概念,“领袖”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等的高级领导人;“爪牙”比喻为“党羽”和“狗腿子”。他们各自的原型义与新概念之间有某种相似性。“衣服的领子与袖子”一般是一件衣服的重要部位,是不可或缺的,这与“高级领导”具有某种相似性,“高级领导”指的是一个团体或国家或组织的领导者,是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而“爪牙”原型义指的是“动物的爪和牙”是动物身上的附属部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这就与“党羽”和“狗腿子”具有某种相似性,“党羽,狗腿子”指那些追随一个领袖或一个政党的拥护者。又如“砍价”一词,在《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一书中所作的“语义结构分析”是:“事件1——相似关系——事件2”[砍价:(a,压,价),像,(a,砍,物品)]。“砍①用刀斧等猛力切入物体或将物体断开:~柴|把树枝~下来|肩膀被歹徒~了一刀。②削减;取消:~价|从计划中~去一些项目。”“砍”的原型义是“用刀斧等猛力切入物体或将物体断开”,而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还有一个义项“削减”,这是因为原型义与义项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将物体从整体中断开”也就暗含了“削减”的意义。原型义与其他义项之间“形式相似”,或“性质相类”,就可以移花接木地派生出新义,用来描写人类精神活动(或抽象意义)的词语几乎毫无例外地源自描述物质活动(或具体意义)的词汇。
      原型理论能说明词的诸种语义不能被还原为精确或楚河汉界分明的概念,恰恰相反,词的诸种语义是通过具有相互关系并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词得到揭示的。这些词从表面上看往往属于不同的客体,其实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往往是以某种原型为代表的。词在大脑中储存是有组织有结构的,或者说是有序的,而不是处于杂乱无章之中,唯有这样,在使用某一个词时才可以更容易从记忆中得到激活,得到搜索,并得到提取。(王文斌,2001:299)。
      (二)典型(原型)理论的不足之处
      我们发现典型理论在解释语义意思时也有它自己的缺陷。首先是“典型性”难以确定,Aitchison(1987:60~62)认为,由于人脑记忆中所储存的知识错综复杂,由此给识别标准的设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准确地分析一个典型是很困难的(王文斌,2001:300)。其次,典型义之外,其他意义的主要和次要地位难以确认。比如,苹果是水果的典型,那么是西瓜离典型意义近还是梨离典型意义近。再者,范畴难以确定。如通过试管婴儿母体生出来的孩子与通过代孕出生的孩子,父母在对待孩子上是否有区别?在伦理道德上我们是否可以鉴定通过代孕母亲生的也是自己的亲生孩子,这是范畴的界定问题。最后,在解释像“back door,bottleneck,black sheep”等需要引申意义的复合词时,在运用典型意义的同时,还需要运用隐喻更好地解释语义。典型理论只涉及到一个词的典型意义或者原型意义,如果这个词还具有它的引申意义时,还是需要隐喻机制得出它的引申义。
      五、结语
      用原型理论论述英汉复合词的语义构建,我们需要着重抓住英汉复合词的典型语义或是原型语义,抓住原型词义特征以及它的非原型义之间的相似性,这是典型理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首先无论是对英语复合词还是汉语复合词,原型理论均适用;其次英汉复合词的原型义与非原型义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这是他们能运用原型理论的基础;最后,原型理论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英汉复合词的语义及其习得,尤其是对英语词汇教学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不无帮助。英汉复合词语义研究对我们今后的英汉复合词的词汇掌握与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仅仅探讨了典型理论的一部分,并没有覆盖其全貌,其文章的不足之处还有待老师同学的帮助,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为宁波大学2011年度学科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复合词习得研究”[项目编号:xkw1103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Aitchison,J.Words in the Mind[M].Oxford:Basil Blackwell,
      1987.
      [2]Cmft,William.Syntactic Cations and Grammatical Relations:
      The Cognitive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3]Lakoff,George.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4]Stockwell,R.& D.Minkova.English word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5]Taylor,J.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5.
      [6]李艳平,朱玉山.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观[J].外语教学,
      2011,(1).
      [7]刘正光.关于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11).
      [8]刘正光,刘润清.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发生机制[J].外国语,
      2004,(1).
      [9]束定芳.论隐喻与明喻的结构及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2).
      [10]汪东萍,吴秀红.英汉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研究[J].池州学
      院学报,2009,(5).
      [11]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1997.
      [12]王文斌.英语词汇语义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3]王文斌.英语词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4]张维友.英汉语复合词比较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2009,(111).
      [15]周艳芳.关于英汉复合词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
      (49).
      (周斐 苗丽霞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推荐访问:复合词 视域 语义 语言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