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基于文本细读的写作教学探讨]文本细读

    时间:2019-04-25 03:25: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为了解决目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我们以“利用文本指导学生写作”为研究专题,进行了实践研究。在这里把研究过程中的一些调研分析与心得体会呈现出来,与老师们交流。
      关键词:文本细读;写作教学
      为了解决目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我们以“利用文本指导学生写作”为研究专题,进行了实践研究。在这里把研究过程中的一些调研分析与心得体会呈现出来,与老师们交流。
      一.写作教学的“三无”现状分析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创新出有效的写作教学的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切实的支持和帮助,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听课调研”的形式,对区域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对目前区域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总结。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即“无序”、“无章”、“无法”。
      所谓“无序”,一是指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缺乏教材的有序引导。二是教师的写作教学目标和思路本身无序,缺乏有效的统筹。究其原因,一是新课改背景下编写的新教材,对于写作教学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序列,纵使有综合实践活动,也无法弥补这种缺陷。二是新课改下,教师的写作教学理念还相对滞后,还不能深刻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驾驭课堂,某种程度上,还在依靠以往的写作教学经验来处理当下的写作教学。另外,实施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整合教材和创新课程的能力,而这一点,很多教师是不具备或有一定欠缺的。基于以上原因,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无序”现状就不足为怪了。
      所谓“无章”,一是指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对写作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忽视和缺失。二是指教师在安排写作教学时,缺乏目标,缺乏计划,缺乏梯度。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到位,或理解出现偏差。新课程改革倡导创新,倡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倡导个性,但一定是基于扎实的基础教学之上的创新和个性张扬。写作教学也是如此,也同样是基于扎实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教学基础上的创新和个性展示。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过多地强调了创新和张扬个性,创新了很多教法,但不可避免地忽视和缺失了基本的写作教学。这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来说,存在着很大的隐忧。二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上,欠缺主动建构写作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往往是被动地等待或随波逐流——随意而为之。三是教师在教学上,尤其在写作教学上缺乏引领和指导。没有人引领和指导教师去主动建构写作教学,自主地创新课程,形成独有的写作教学体系。
      所谓“无法”,一是指教师在写作教学时,说教多,指导少,缺少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写作指导方法。教师往往布置好写作题目,笼统地说要如何去写,但具体如何立意、构思、选材,有什么方法,却很少提及。二是指教师在写作教学时,搬用的多,创新的少。现实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往往借助“他山之石”,而少有自己的“金刚钻”。我们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一味地、过多地搬用他人的经验,而不去创新,则会使教师失去自己的教学理想和教学思想,少了源头活水,不利于写作教学的发展。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即“无趣”、“无助”、“无奈”。
      所谓“无趣”,即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浓,甚至觉得很厌烦。究其原因,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教师的教上。主要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拔高要求;不能“因材施教”;指导不到位;不能进行积极评价。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题目,用同一标准衡量;同一打分数,而不去进行积极的语言评价和指导。我们的学生交上去的作文,除了得分之外,鲜有教师细致的指导和批语。学生既无法提高写作能力,又体会不到写作的成就感,如何对写作感兴趣呢!
      所谓“无助”,即写作教学中,学生并没有真正从教师那里获得帮助。调研中,我们发现,喜欢写作的同学不在少数,但在写作过程中得到过有效帮助的、获得写作成就感的学生却并不多。问题不在学生身上,在我们教师的教上。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落实是不到位的,更多的是在考场上完成的,对写作的评价更多的是用分数判定的。因此,学生迫切需要的写作指导和积极评价是缺失的,他们对于写作的厌倦更多的是无奈。
      所谓“无奈”,即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话语权。既无权选择写作的内容,又无权评价自己的习作,更无权制定写作的规则。学生多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写作的,这在客观上左右了学生的话语表达,使得学生不能惯用自己的话语去表达个性化的认识和情感,写作也因此而常常“失语”、“失真”。 实际上,学生是无辜的,也是无奈的,他们真正所需要的,我们教师不能给他们,而他们真正所想表达的,我们教师却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平台和机会。
      从习作本身的角度而言,即“无言”、“无味”、“无理”。
      所谓“无言”,即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学生生活阅历和阅读涉猎的贫乏加上平时训练积累的欠缺,导致了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无话可说,或者“炒剩饭”,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假话或套话,缺乏真情实感。对学生来说,写作成了一种虚伪的表达和沉重的负担;而对教师来说,批阅这些没有真情实感的文字更是一种伤感和悲哀。
      所谓“无味”,即学生的习作缺乏生活的真实和语言的艺术。套用、搬用他人作品的写作恶习造成了学生的写作严重脱离生活的真实。另外,写作教学中,对于基本的语言能力锤炼的忽视和欠缺,使得学生的写作语言缺乏艺术性。这两点,使得学生的写作活力和写作个性被拘囿,得不到释放和发挥,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没有味道。
      所谓“无理”,即学生的习作没有彰显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情感和启示。学生以作文获取高分为目的的写作,往往追求新、奇、美,而忽视了真、善、实,写出来的文章看起来很美,但缺乏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情感体验,更缺少来自于生活实践的启示和道理。这样的文章,缺乏灵魂和生命力,既不会感动作者,也不能感动读者。
      基于以上的调研分析和总结反思,为了探索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缺失、写作效能低下、写作教学理念落后、方法陈旧、学生写作能力低下且日益下滑的现实问题。我们以“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写作训练的个案研究”作为研究专题,开展研究。   “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写作训练的个案研究”,是指在写作教学的大背景之下,基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利用阅读教学环境下的文本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写作训练的个案研究。它源自阅读教学环境,落点在写作教学上,是介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缓冲地带,是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写作教学的有效起始。这样的研究定位,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的认识:写作教学是“水滴石穿”式的,它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角落。阅读环境下的拓展写作教学是有支撑的写作教学,也是有价值的写作教学。阅读环境下借助文本资源进行的写作教学是有活力的写作教学,是真实的写作教学。如果说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学”知识,那么,利用阅读教学环境下的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则是在教学生“用”。
      二.“文本”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同体相连
      通过本轮“借助文本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写作训练”的疑难问题研究,我们对文本的价值、写作教学以及文本、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文本的价值体现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阅读教学也包含着写作教学的因素,而写作教学也体现着阅读教学的价值,文本、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串联在语文教学这根主线上的,它们是一体的,并不割裂。
      其一,文本的价值既体现于阅读教学,也体现于写作教学。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支撑,这一点毋庸质疑。除此之外,文本及阅读教学过程中动态产生的阅读体验还有新的价值。文本本身是写作教学的范式,是教师进行写作教学和学生进行写作的有效依据和参照;而融于阅读教学环境下动态产生的阅读体验,则是学生进行写作的情感资源和物质资源,能够丰厚写作教学。如教学研究中,对于《背影》一文的教学,我们既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其以“背影”为线索构建文本的写作方法,也在阅读教学完成后,借助其指导学生构思写作。可见,“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的疑难问题研究,有效地延伸了文本的价值,强化了文本的作用。
      其二,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为了阅读,也为了写作。阅读文本,自然产生对文本的体验和理解,也自然能够熏陶学生,提高学生的心智。但这样的理解,并不能很好地诠释阅读教学的本质。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此,其中很重要的一面,是为写作服务的。阅读让学生有了情感体验,有了表达的冲动,而写作将这中体验和冲动变成了现实。这与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交往社会的能力的初衷是一致的。阅读教学中产生的大量的阅读体验,是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俯拾即得的资源。如教学研究中,《风筝》中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对“弟弟”及“哥哥”产生的情感就是很好的写作资源,我们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抒情性写作训练,很有实效。学生因为有阅读学习的基础,写作时有愿望,也有话说,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写出了真实的习作。可见,只要将阅读教学向写作教学再延伸一步,语文教学的天空会敞亮许多。
      其三,写作教学的目的不仅为了写作,也为了阅读。写作教学若独立于阅读教学之外,学生写作时,往往因为生活阅历的贫乏而无话可说,如无鱼之水,缺少活力。而建立在阅读体验基础上的写作教学,使得学生有话可说;建立在因阅读体验而产生的表达冲动前提下的写作,使得学生有话想说;学生写作时有来自于文本内容的支撑而使得学生能有凭据地说话。写作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其实,阅读教学也离不开写作教学。阅读教学通常是阅读文本,感受文本,挖掘文本,探究文本。但若只停留于此,则阅读教学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就会丢弃,成为语文教学的遗憾。阅读教学最有价值的一部分恰恰是在阅读的末端,即拓展到写作教学的层面。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最好的阅读感受和写作情感呈现出来,才能使学生的阅读体验得到内化,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和文学素养。如教学研究中,我们借助《散步》一文中的“矛盾”指导学生选择素材,建构写作,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这种写作方法,也对文本中蕴涵的作者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可见,借助文本资源的写作教学,得益的不仅是写作教学,也有阅读教学。
      其四,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写作是有活力的写作。现实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写作多来自于阅读教学背景之下的练笔,或基于阅读基础上的再创作。如读后感、改写文本、阅读基础上的二次创作等。从下笔的难度上讲,阅读环境下学生的练笔和再创作远低于纯粹的写作课堂教学中的写作。我们认为,写作教学不能独立于阅读教学之外,而应该以阅读教学为依托,充分地利用文本资源进行写作指导学生写作,使得写作有背景、有素材、有方向、有思路、有真实的写作意愿。这样的教学有助于舒展学生的写作思路,降低写作难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思维。阅读环境下借助文本资源进行的写作教学是有活力的写作教学,是最真实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借助《我的母亲》、《背影》、《散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孤独之旅》等文本资源,开展的一系列个案研究所带来的收获,让我们对此的认识更加坚定。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文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是同体相连,相辅相成的,它们可以互为依托,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这种全新的认识,是实践研究的经验所得,也是实践研究对我们提升的见证,它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们的教学研究理念,更新了我们的教学研究思路,对我们今后的教学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让我们对文本及与之相关的“文本的价值与作用”、“阅读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写作教学的源头与目的”更加关注,更加倾心研究。 当文本、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联起手来时,写作教学的天地很大,语文教学的天空很美。
      三.文本细读下的写作教学之利好与策略
      通过“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写作训练的个案研究”的疑难问题专题研究实践,我们发现了写作教学的另一片天地,打开了思路,找到了新的途径。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效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打通。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也摸索出了一种很有效的办法,即从写作的视角进行文本细读。
      从写作的视角进行文本细读,打通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三大利好。   第一,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立足于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上。从学生的角度讲,教学的重点是倾向于“学什么”和“怎么学”之上。以写作的视角进行文本细读,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将教学的目标和层次由“学”提高到“用”。即学生从文本中学到了一些写作方法,并能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二,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目前,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重点放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之上,倾向于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上。教学的落脚点是帮助学生“学懂”课文,明白文本的主旨。而从写作的视角进行文本细读,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则是独辟蹊径,以写作为切入点,来细读文本,解读文本,利用文本。这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文本的驾驭,最大化地开发和利用文本,合理地使用文本;有助于教师对写作指导方法的探究和创新;有助于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有利于语文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的发展。从写作的视角进行文本细读,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是语文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其通过教师对文本的另类解读,突出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写作指导能力和水平,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推广价值。
      如何从写作的视角进行文本细读,打通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呢?
      第一,合理整合和利用文本资源。在写作教学中,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突出了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那么,选择哪些文本内容作为利用的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从写作的视角进行文本细读可以做到这一点。通过文本细读,我们从“主题”、“文体”、“情感”等多个角度整合了文本资源,并合理选取其中有价值的部分进行了写作指导教学。如借助《风筝》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通过文本细读,我们不仅深入地研究了文本,也深入地研究了阅读教学的课堂,从中选取了三块可利用的资源。一是文本中的故事,二是学生学习文本的情感体验,三是学生对文本的评判。在具体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我们层层推进,合理利用,取得了实效。从写作的视角进行文本细读,合理地整合和选择文本资源,是推进“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专题研究的重要一步。
      第二,积极开发写作训练的角度。合理地整合和选择文本资源,为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打下基础,积极地开发写作训练的角度,则是找到了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写作的切口。如实践研究中,我们从写作的视角细读文本,重点抓住文本中的“人”、“事”、“情”、“景”四个方面挖掘角度,寻找切点。“人”的方面重点关注“人物的四大描写”,即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事”的方面重点关注“典型事例”与“一般事例”两个方面,侧重“概括事例的写作”与“具体事例的写作”两个方面的指导研究;“情”的方面重点放在“事中情感的流露”和“文末情感的升华”两个方面;“景”重点放在“景物的环境渲染烘托作用”与“情节的辅助推动作用”两个方面。事实上,正是开发这些写作训练的角度,帮助我们有效地将文本资源有效地融入到写作教学中,实现了利用文本资源有效指导学生写作的研究目标。
      第三,加强写作指导方法的研究。在整合了写作教学内容,确定了写作训练的角度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加强写作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写作学习上最需要的就是方法的指导,因此,实践研究中,一定要突破写作指导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这一关,只有做到这一点,“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的研究目标才能落到实处。实践中,我们加强了写作指导方法的创新和探索,总结积累了一组行之有效的写作指导方法,如我们借助《散步》一文开发的“蛇行选材法”、借助《周庄水韵》一文开发的“散文诗化创作法”、借助《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开发的“主题对比改写法”、借助《背影》一文开发的“线索移植创作法”、借助《祈祷的手》一文创新的“标题化读后感写作法”等。
      从写作的视角进行文本细读,打通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将写作教学作为文本教学的主角,将能力教学摆在了知识教学的前面,将语文教学从“学”的层次提高到“用”的层次,更加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的一次创新,有效地突出了语文教学“学以致用”的功能和目的。
      经过本次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究,我们接通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打开了写作教学的思路,充分地认识到了利用文本指导学生写作的重要性和作用,懂得了借助文本资源拓展写作教学,懂得了利用文本之法指导学生写作,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唐福兵,就职浙江宁波国家高新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推荐访问:细读 文本 探讨 写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