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毕业季,校长致辞几多“萌”|校长致辞毕业季

    时间:2019-04-24 03:29: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老教授一句“让母校以你们自豪”,让当年坐在毕业典礼台下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鼓舞至今;今天,当他面对台下即将踏入社会的新鲜人也要说点什么时,他知道这些话对如今的年轻人来说只是一些空洞的套话。既要在“大学出口处”再向孩子们好好提点一下“理想”和“信念”,又要“Hold住”全场,达到点醍醐灌顶的效果,陈院长颇费了点心思……
      “亲,你们真的要毕业了吗?”
      “祝贺你们依法毕业了!朕私下想,诸位书生必是极好的。众爱卿均是高帅富,众爱妃均是白富美……”
      又到高校毕业季,学子们坐在礼堂里,聆听母校的“最后一课”,却发现,如今校长和教授们的致辞少了“几点要求”、“几点希望”,反而潮语迭起、卖萌不已,“淘宝体”、“甄嬛体”之外,更有吟诗作赋、歌词新编,90后们直呼台上的“哥”、“姐”太给力。
      “校长毕业致辞一个比一个精彩,毕业典礼上校长的演讲要是不精彩,你都不好意思毕业。”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院长李志强的开场白概括了现下“拼致辞”的热潮,他向学生保证:“我尽量让我的演讲精彩些,让大家更有面子地毕业!”
      从“八股”到“八卦”
      三四年前,大多数大学校(院)长们不是这么讲话的。
      给北京大学2009届毕业生写告别寄语时,周其凤校长“想了又想”,最终用“服务国家战略”勉励诸位学子,配以“三点希望”;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当时的演讲题目是“牢记责任,独立思考,诚信为人”,希冀毕业生“发扬母校的精神,在时代大潮中勇往直前,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围绕“通识教育”展开排比论述,回顾了复旦通识教育体系的得与失……
      多年来,大学毕业典礼致辞大多延续着“忠告+说理”的模式,师长们严肃而沉稳,告诫学生步入社会当如何做人处事。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的《记忆》却颠覆了学生们对毕业致辞的刻板印象。
      “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李校长2000多字的讲稿,因网络热词的灵活应用而显得时髦亲切,国家大事、学校发展听着也不再生硬,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最后全场7700余学生起立高喊“根叔!根叔!”,相关视频、文字在网上热传,媒体评价“盛况空前”。
      “根叔”未必是头一个摆脱致辞官腔的高校老师,却是当年媒体上最火的,以至于2010年被幽默地称为“根叔元年”。打那以后,许多大学校长、教授们不约而同地告别套话,放低身段,“讨好”起学生的口味——虽然依旧不忘叮咛,但是经过一番接地气的包装,致辞变得小清新起来。
      2011年,华南理工校长李元元用一个多月时间为学生准备了一首散文诗,事先还多次练习口音并亲自挑选配乐,“前行的路上,我可以送给你什么,在这个凤凰花开的六月,往事如一幕幕动情的皮影戏,恍如昨天”,深情之余,其演讲中囊括了各种网络热词,一句“华工人,伤得起”让学生直呼“元元好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将一篇讲稿反复修改多遍,“多年以后,你们来,或者不来,母校就在这里,不舍不弃;见、或者不见,我们的心永在一起,不分不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自称“杰哥”,四年来与学生们共同成长——“一同在BBS上‘潜水、冒泡’;一起参加VOS晚会,一起顶十大、一起上News版和Joke版,一起观看《交大那些事》;一同拨过‘饿了么’的外卖电话;一同为国之伤痛而落泪、一同为奥运传递火炬、一同为祖国60华诞欢欣鼓舞……”
      去年引用了“浮云”和“伤不起”的北大校长周其凤,今年在讲演中引入了更多的身边事例:回顾了学生们的军训、联欢,提到了《站着上北大》的保安甘相伟,还借用刚结束的欧洲杯鼓励学生超越自己、挑战巅峰。“根叔”则继续呈上一锅 “心灵鸡汤”,名为《远方》:“人生的远方,不完全在于你能够挣多少钱,有多大的权,成多大的名。你们之间的多数人未必能在钱、权、名方面走得多远,但你们却可以抵达心灵的远方。”
      有网友感慨:校长越来越不好当了,既要学术过硬,又要政治过硬,现在还要口才过硬,网络语言过硬,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真累坏了老人家们了。
      “秀”迹明显?
      然而毕业礼堂毕竟不是脱口秀场,有人为高老师们的个性创意叫好,也有人点评,若一味追求轰动效应、实际内容空洞无物,反显得大学浮躁——凑了一箩筐网络笑话,莫非要变“小沈阳”?
      2005年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做演讲时,没有刻意添加笑料,只是真诚分享了三个关于自己的人生小故事,结果全世界都记住了他那句“Stay Foolish,Stay Hungry”(求知若渴、虚心若愚)。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乔恩?斯图尔特(Jon Stewart)面对母校威廉玛丽学院的学弟学妹时,流露插科打诨的本色,却也让他们明白,“大学是用来完成的,人生是用来体验的,所以别担心你的成绩、结果或成功。成功的定义五花八门,你会找到自己的定义,不是再靠别人给你评分,而是来自你们内心的品德。”
      北京大学法学院前任院长朱苏力教授可以算是大学致辞的代表性人物,在2001年至2010年任院长期间,用“苏力牌”美文致辞迎新送毕,有趣有识,如《你柔软地想起这个校园》、《不可能的告别》、《你我都如流水》……去年,朱苏力将致辞结集成书《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专门讨论了大学致辞的堂奥,幽默风趣的文才背后,表达的是一种师长情怀,用真心真话帮助学生完成这个人生仪式。
      朱苏力在书中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致辞中插入一些网络流行语,如果活泼且生动,与致辞融为一体,不干扰听众的情绪和理解致辞的核心表达,完全可以。但目前有些网络语言的插入很生硬,很多余。诸如‘打酱油’,‘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或‘不要迷信哥,哥只是个传说’这样的语言,或凤姐或芙蓉姐或犀利哥这样的意象,在我看来,由于与整个致辞没有什么内在关联,多一句少一句没关系,这就多余了,甚至有点做作。”   活跃气氛与“哗众取宠”的区别只在毫厘之间。“院校长必须主要因其智识,因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理解、发现,包括他对学生的体贴,也包括他有针对性的,有时甚至会令受众感到有点疼的告诫,来获得学生乃至其他受众对致辞者服务的大学或学院的尊重,更抽象地,是借此为学术和学术传统争取更多的尊严。如果致辞令学生欢笑了,笑完后的感觉只是,‘这哥们(或这家伙)还知道这些!’那就是一个根本的失败。”
      教育学者熊丙奇也在《网络语言成为大学校长们新的套话》一文中写道:“跟风乱用网络语言,恰恰是很没有个性、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如果校长本来是一个严肃的人,却故作‘时尚’,‘读出’所谓时髦的网络用语,这就把网络语言变成新的套话了。”
      1932年,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赠言当年的大学毕业生:青年们离开校园以后,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欲望,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和追求。故此开出“三种防身的药方”: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有一点信心。
      无一时髦话,却至今仍有药效。
      一瞬间,一句话,一辈子
      
      “最近电视剧《心术》热播,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医疗卫生系统从业人员的广泛关注,相信大家也都看了……或许你们将来并不是霍思邈、美小护这一类型的医护人员,但是毋庸置疑,你们却可能会遇见和他们相类似的医患矛盾……来自媒体的这些对医患关系的聚焦,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我们象牙塔中的医学生,会令我们的医学生对自己的选择产生困惑。”
      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国强第二年给毕业生们做毕业致辞,有感于如今医学生们因医患矛盾而对未来产生惶惑迷茫,他觉得有必要在医学教育“出口处”再向他们提点一下“理想”和“信念”。为此他酝酿了两个多月,甚至让女儿帮他从网上下载《心术》,趁在去美国学习的飞机上专门看了一遍。
      其实,去年陈国强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做毕业致辞的时候,也谈了“呼唤理想信念的心声”和“播撒、坚持、放飞梦想”。后来,他却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现实,也许因为他们的教育“太应试”了,也许我们的社会“太功利”了。紧张的医患关系,让他们觉得“梦想”更像个虚词,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后不从医,或者干了没多久就跳槽去做医药代表。“可是如果都因为医患关系复杂而不愿做医生或难坚持下去,将来人类还能长寿吗?我们的医疗改革能够成功吗?” 一系列的疑问让他在思考……
      50岁的陈国强教授回忆昔日自己毕业时,因为老教授的一句“让母校以你们自豪”而倍感鼓舞;如今,不少学生只把这类言说当空洞之词。陈国强说:不能指责他们,因为他们毕竟是“在考试中长大,在灌输中学习,在八卦中成长”,或者说“现实离他们太远,但是他们又觉得自己成年啦”。于是,他坚持,该说的话还是要说,当然用词得跟上现在小孩的思维。在把“Hold不住”之类的流行词汇写入讲稿时,陈国强还特意请教了女儿用法是否妥当。果然几处新潮用语当场让学生们惊喜,不过通篇并不算多,终究只是凉菜,“过度使用反而庸俗,无论如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能丢”。
      陈国强引用了美国医生特鲁多墓志铭上的一句箴言向学生阐述医学和医生角色的本质——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当你珍惜自己的过去,满意自己的现在,乐观自己的未来时,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处;当你明了成功不会陶醉你,失败不会击垮你,平淡不会淹没你,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当你永远充满希望,看重自身的责任而不是权力,关切他人的不幸而专注于拯救和安慰时,你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处!”陈国强笑笑说,这些话,哪怕最终只有几个学生听进心里,也就欣慰了,因为我们不可能人人是一个模式,有了红花还需要绿叶呀。
      刚刚聆听过陈院长毕业致辞的王慧慧,今年直升硕士研究生,她感慨说,院长致辞结合当下社会背景,饱含了对学子的良苦用心和关怀希望。“在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时,我们确实会有思想斗争,最重要的是有一个人来点醒你,告诉你面对困惑应该如何选择并坚持,把握好前行的方向。”
      今年本科毕业的郑正,“因为家庭原因,将从事与金融相关的工作”,却仍庆幸当初的读医选择,“即便暂时不从医,也会争取在今后生活中充当医务工作者和病患家属之间的润滑剂”。过去,他以为毕业致辞之类的都是官方调调,离校这天听了院长的话,对母校产生了一种“家的归属感”——陈国强告诉他们:“无论你们走得多远,无论你们飞得多高,动物房、解剖教研室一定会在你梦中依稀重现,食堂也会向你们重现‘舌尖上的医学院’的味道,因为那是母校对你们的召唤!”
      “我现在已经在想明年的致辞了!”陈国强似乎对这门功课上了瘾,“平时把自己的感想、体会记录下来,将自己私下调研时,一线医务工作者说的真心话体味下来,到时候就能有实在东西告诉学生。希望他们毕业四五年后,仍然有所回味,并且能够成为他们支撑的力量之一,那就值得了。”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这是北京大学中文系1988届毕业生、现《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与师弟师妹的分享。在应邀参加活动之前,卢新宁也挣扎过,毕竟横亘20多年的时光,两代人的观点、所处的社会风气都不一样了。最后,在朋友和家人的力劝下,她决定代表自己那一代人,和这一代的弟弟妹妹们“说点真诚的话”。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卢新宁的话,不仅打动了北大的年轻学子,更触动了在社会在职场浸淫多年的“老人”们的心。尽管没有花哨的辞藻,发言稿一登上网络,竟被数万次转载,掀起强烈共鸣。
      有时候,毕业致辞的精华,更在乎一瞬间的动情。也许多年后,复旦人回忆起毕业典礼上的杨玉良校长,仍然记忆犹新的是他的道歉——因为一些宿舍没能尽早安装空调,因为一位学生没有拍进毕业照留下了遗憾;又或许,是他带着全体师生为远去的大师而默哀的那一刻……虽是小事,足显情怀。

    推荐访问:几多 致辞 校长 毕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