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张爱玲小说浪漫主义问题研究]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

    时间:2019-04-22 03:27: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就张爱玲小说的浪漫主义问题展开研究,张爱玲的浪漫主义带有悲观苍凉的性质,张爱玲用真实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个人身世的感伤和身处乱世的安稳情怀,流动着孤独阴郁的个人情绪,暗藏着悲观之后对于生命归属的通达理解。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浪漫主义;个人身世;安稳情怀
      张爱玲作为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有过重要影响的上海女作家,其苍凉与华丽的文学风格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特征。当然除了浪漫主义理论影响,张爱玲的生活经历、社会姿态乃至气质秉性都影响了她的创作,所以对于张爱玲小说的浪漫主义问题,不能将作品与浪漫主义理论逐一对应,要充分考虑到时代精神、人文环境和个人生活际遇的变迁,对其小说的浪漫主义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梳理。
      张爱玲的小说从不塑造时代英雄的传奇,她塑造的是可怜可恨的平凡男女,在参差对照中追求真实和素朴的美,通过小说的叙述中表达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既是自己生活际遇和女性命运的感伤,又蕴藏着对人世命运的悲观和通达。对于张爱玲小说的浪漫主义风格,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个人身世的感伤
      张爱玲承自清末名臣李鸿章,如此传奇的身世,影响了张爱玲一生的创作。张爱玲小说的主观性强,大胆表现人性和欲望,流动着强烈的个人情绪。早期的小说,《心经》的小寒,《沉香屑 第一炉香》的葛薇龙都带有张爱玲生活经历的影子,一直到移居美国后创作的《小团圆》,个人身世的感伤风格更加强烈。徐子东认为“自传体文学”出现在四十年代后,有一个由社会转向私人的倾向,《小团圆》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往极端发展。作家在她中年至晚期的“美国阶段”痛下决心,只写自己,撕肝裂肺,不厌其烦,而且基本上,只写男女关系与母女关系。”①与同时代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相比,张爱玲的经历又显得更为复杂。
      张爱玲的英文自传体小说《雷峰塔》和《易经》取材于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小说中琵琶与露的母女关系是小说中刻画得细致入微、撼人心魄的一笔,与以往文学作品中慈爱宽容的母亲相比,露可以说是现代文学史上独特深刻的母亲形象之一。“一般人总以为父亲和胡兰成是张爱玲一生的痛点,看完《雷峰塔》和《易经》,你才发觉伤害她更深的,其实是母亲”,②在张爱玲的一生中母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对母亲的情感也是矛盾复杂的,既想在她面前有所成就又不免自惭形秽,既想与她保持距离心里又藏着敬爱。这样爱恨交织、层次丰富的情感成为她小说创作的重要参照。
      “浪漫的灵魂是一种分裂的灵魂,冲突只在内心,在灵与肉,情与理之间,而不在(至少不直接在)现实生活的人与人之间”。③在《雷峰塔》中,一段婢女葵花与保姆何干的对话耐人寻味:“雷峰塔不是倒了吗?”难道世界都变了。”禁锢女性的雷峰塔是倒了,但女性自身内心的禁锢却没有倒塌。在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中,露和琵琶都是传统家庭走出的新女性,她们受到西方的新式教育,但她们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后,又发现社会对女性的包容和女性的生存空间都是有限的,因此她们在精神意识上依然带有传统的枷锁,碍于自身的伦理责任与性别角色,又无法挣脱内心欲望的呼喊,在过去与现在,情理与欲望之间徘徊无助。
      张爱玲的小说刻画了众多畸形病态的母女关系,如《金锁记》中的七巧,《花凋》中的郑太太,张爱玲无意描述这种社会关系的伦理道德与责任,而是在母女关系中表达个人身世的感伤,是对于传统道德与个人自由,性别责任与内心欲望的挣扎与矛盾。她的小说一再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母亲形象,她用深刻细腻的笔触批判着母亲,也鞭笞着个人的自私无情。对母亲的复杂情感,想要走出而不得,成为禁锢一生的阴影,这样复杂的情感一直影响着张爱玲的创作,乃至人生。
      二、乱世中的安稳情怀
      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很少谈及政治,她书写的是宅门弄堂里小儿女的爱恨情仇和现代都市的摩登生活,对于张爱玲来说,时代历史只是一个华丽的场景和促使小说发展的契机,无论时代如何变幻,对于安稳情怀的追求始终没有改变。面对新旧文化参差、战火纷飞的时代,张爱玲企图从过去寻找诗性的记忆,可是文明的脚步已经让现代人无法回到兽性的时代,当战火摧毁了文明与过去,张爱玲的精神家园也坍塌了,她极力想抓住当下真实琐屑的生活,它是短暂的安稳,但仍然是永恒的。在张爱玲的艺术世界里,真实琐屑生活是顺应人性的、自然的追求,是逃避过去与未来的人生形式,在这样的人生形式里,安稳是对时代宿命的悲观,是悲观后的通达。
      张爱玲写的是乱世中的普通市民,她无意渲染人世的苦难,而是以现代女性的视角刻画古老与现代交汇下,战争烽烟中最普通真实的人性。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小说中刻画战争背景下平凡男女的经典之作,写的是小儿女的日常生活与情感算计,身处乱世,她在这样的背景下借主角命运表达了孤独苍白的人生无常,幻灭之后对人世生存的安稳情怀。当城市文明的脚步越来越近时,都市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人生和生命普遍的怀疑和悲哀,文明的进步使人类追求生活的欢愉,当文明倒塌,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张爱玲的笔触是真实残酷的,这是张爱玲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历史视野。
      不同于我们对战争的惯性想象,战争最大的劫难,是人世普遍的苍凉。战争摧毁了文明,人无法从现在和过去的记忆中寻找依靠,在生死劫难中只有继续生存下去,寻找自私平凡的生活。白流苏和范柳原是战争背景下的凡人,张爱玲无意塑造战争影响下顿悟的英雄,她刻画的是自私和软弱的普通人,在过去与现在的矛盾中,张爱玲的小说选择了安稳情怀,时间和变化都是如此仓促,人只有紧跟文明的节拍,抓住当下的物质生活,但是在时代的变迁中,安稳和文明只是暂时的,生活充满了破坏的威胁,这是张爱玲对人生的感怀和疑惑。她不推崇完美的人性,她喜欢的是真实、琐屑的人性,正是这些短暂的安稳构成了时代的永恒。她无意去创造英雄美人的神话,她忠于人性的真实和复杂,对世情保持自己冷静的思考与嘲讽,在平凡琐屑的世俗生活中去收获千帆过尽后的平静和寒凉。张爱玲的安稳情怀是一种带有嘲讽的安稳,是在乱世中寻求精神的慰藉,是充满怀疑苍凉想象,在自己建构的小说图景中寻找短暂的心灵归宿。
      三、结语
      张爱玲的小说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她从不隐藏个人的自私和欲望,她表达着最真实细腻的生活体察和生命经验。张爱玲的浪漫主义带有悲观苍凉的性质,是对过去的失落和对未来的怀疑。在新旧交替、传统与现代参差碰撞的时代,张爱玲选择了安稳情怀作为精神的家园,孤独苍白的家园图景是真实基本的存在,在那些平凡琐屑的存在中收获短暂的慰藉。现在是悲观的,却无法从过去中寻找归属,在更大的破坏中抓住那一点安稳的情怀,蕴藏着对时代和人生失落与幻灭后的通达理解。(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注释
      ① 许子东:《张爱玲晚期小说中的男女关系》,见《许子东讲稿.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页。
      ② 张瑞芬:《童女的路途:张爱玲〈雷峰塔〉与〈易经〉》,见张爱玲《易经》,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③ 许子东:《郁达夫风格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许子东讲稿.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6-87页。
      参考文献
      [1] 许子东.许子东讲稿.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2] 张爱玲.易经[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浪漫主义 研究 小说 张爱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