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论敦煌阳关博物馆的建设特色 敦煌阳关博物馆

    时间:2019-04-22 03:17: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市西南郊区的阳关博物馆,是一座由民营资本投入、规划科学、建筑布局合理、环境景观特色鲜明、馆藏文物丰富、陈展与文化活动有机结合的典范。认识研究该馆规划建设与投资经营的理念和经验,对推动我国,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敦煌;阳关博物馆;建设特色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07-69(4)
      阳关博物馆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市区西南70公里处的阳关景区,经多方考察并与有关专家学者充分论证,于2001年4月21日动工建设,2003年8月28日正式开馆,总投资4600万元,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馆藏文物近4000件,累计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是一座依托于历史遗迹、馆园结合的新型遗址博物馆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图1)。
      1 坚持遗产保护,科学规划选址
      阳关博物馆的选址十分重视对阳关烽燧遗址的保护,概括起来有退让、隐藏、和谐、环抱四个特点。
      1.1 坚持退让,保护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阳关博物馆馆址选择坚持退让原则,远离阳关遗址1000米,保证了阳关烽燧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图2)《西安宣言》指出,“要通过规划手段和实践来保护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周边环境”。阳关博物馆的规划以强烈的遗产保护意识将馆址合理退让,大大有利于人们对古遗址本体及其周边环境的观察、理解和体验,为保留阳关遗址、古董滩的文化重要性和独特性作出了贡献。
      1.2 隐藏自身,甘当配角
      将博物馆“藏”身烽火台附近的山丘北侧的低洼地段,游人在烽火台遗址游览时,看不到阳关博物馆的身影。这种巧妙利用地形,突出遗产的“主角”地位,遮蔽自己,甘当“配角”的理念和手法值得赞扬。
      1.3 创意和谐,融入大漠
      阳关博物馆的总体色调为浅驼色,与戈壁大环境灰黄底色十分和谐,与附近农宅也有色彩上的相似和融合之处,远远望去她像戈壁滩上的植物群落一样朴实无华,是一组扎根于戈壁深处的建筑群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1.4 南北环抱,顺应风水
      阳关博物馆在建筑布局上北实南虚,西、北、东三面筑有城垣,与南面的烽燧遗址南北环抱,遥相呼应,成拱卫之势。这一布局,不仅在人流参观路线上,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还科学地顺应了敦煌气候和风水特点,阻挡了西北方向风沙对园内建筑、设施和植被的侵袭。也是认真吸收了敦煌民居外墙封闭、内院开敞、背风向阳、防风避沙、消暑保温,节约能源的优良传统。这一总体规划上的布局,就是对敦煌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是对西北本土建筑智慧与灵魂的尊重。
      2 探索汉唐风韵,体现地方特色
      阳关博物馆是阳关景区的核心,由两关汉塞陈展厅、丝绸之路陈展厅、阳关研究所、汉阙牌楼、仿古兵营、阳关都尉府、仿汉阳关城、仿汉民居一条街、旅游工艺品展销中心等九部分组成,是一组仿汉城堡式建筑群。
      2.1 寻根溯源,探寻汉唐风韵
      经专家学者多方面论证,阳关博物馆在建筑设计上倾心于塑造富有汉唐风韵的建筑群体(图3)。从入口牌坊、陈列馆、文化柱到陈展厅的设计都力求从出土文物、敦煌壁画、汉长城和古城堡遗址中探寻汉唐建筑的神态和元素,进行创作提炼。仿汉阳关城是根据莫高窟藏经洞文献记载,营造了一段残垣断壁和古朴城楼共存的场景(图4)。建筑构图简练、造型粗犷、屋顶平直、墙体厚重。在质朴敦厚、雄浑大气的建筑形象感召下,唤起人们对两千多年前西部边塞文化的历史记忆。
      2.2 把握建筑尺度,切忌张扬造作
      阳关博物馆建筑多为一至两层,连入口关门、角楼屋顶设计都十分注重简朴而不张扬,十分“谦虚地” 匍匐在戈壁大地,不与周边的山丘、烽燧遗址比高低。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笔者在意大利考察时看到,在文艺复兴发祥地——佛罗伦萨城,人们站在米开朗基罗广场,俯瞰秀丽的城区,基奇尼家族高耸秀美的塔楼、壮观的百花大教堂及其钟塔,构成一条美丽的城市天际线。在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佛罗伦萨竟然没有出现一座怪异的建筑来骚扰她,就连该城的火车站也主动降低高度,谦和让位。五百多年的精心保护将佛罗伦萨古城最美丽的历史形象,留给了全人类!比起我国一些地方,借文化建筑之名,不研究历史文脉,而建造高大奇特的“拙品”,这种糟蹋文化遗产的现象确实应当受到深刻反省!
      2.3 采用当地材料,体现地方特色
      阳关博物馆所有建筑的墙面均采用地方砖石砌筑,表层用沙石粘土材料加上本地板筑技术进行处理,表面粗糙,色彩与当地乡土建筑十分接近,关城的屋顶采用当地烧制的灰瓦、木结构色调沉稳简朴,和本土建筑形象唱一个“调子”。
      2.4 室内设计体现敦煌文化元素
      阳关博物馆陈展厅的柱头设计、天花藻井、地面铺砖、壁龛陈展和壁画等均力求与敦煌莫高窟的空间艺术造型、飞天构图和佛教艺术手法探索内在的联系(图5)。使中外游人感到阳关博物馆就是东方的、中国的、敦煌的东西,十分可亲可爱。
      3 绿化景观设计,独具地域特色
      3.1 “馆园结合”,营造西北园林韵味
      阳关博物馆在馆区绿化设计方面十分重视干旱、寒冷地区本土植物的选择与培育。在园内普遍种植胡杨、沙枣、红柳、芨芨草、骆驼刺等抗寒耐旱植物,既节约了绿化用水,又展示了当地木本和草本植物的特色。这一做法再现了当年西域植物物种经敦煌引入中原的历史,让馆内陈列的内容物化,使“馆”内的文字内涵在“园”内得以活化,也使游人从建筑到植被,均感受到浓郁的中国西北韵味。
      3.2 巧妙借景,引人入胜
      在景观设计上,阳关博物馆馆区建筑依东西中轴线展开,自西向东对称布局,将阳关烽燧和阿尔金雪峰作为对景(图6)使沿这一景观轴线游览的人们享受到一种阳关与大地浑然一体的美感。
      3.3 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唱响丝路文化的主旋律
      阳关博物馆以“挖掘古文化、建设新文化”为宗旨,以两关长城地区、尤其是阳关地区星罗棋布的历史遗迹和丰富的文物为基础,采用建筑、雕塑、壁画、文化柱、石刻等文化艺术形式,(图7)建筑群体像一部起伏跌宕的交响乐,高歌《大漠敦煌》《丝路花雨》的绝唱,成功地再现了阳关、敦煌乃至丝绸之路灿烂的历史文化。   4 以敦煌阳关为核心,展示丝路文化多元内涵
      阳关博物馆展厅分两关汉塞、丝绸之路两个陈展厅共八个单元,历史底蕴丰富,特色鲜明。
      4.1 馆藏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阳关博物馆现珍藏文物近4000件,国家一、二、三级文物近700件。这些文物涉及到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西北羌氏文化、草原文化、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是研究上述各地域文化形成、发展和演变的佐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2 陈展功能丰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阳关博物馆的建设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既具有保护古文化、发展旅游功能,又是传承发扬敦煌文化、记录现代人文行为的载体,集保护、研究、博物、旅游等功能于一身。
      4.3 静态与动态的结合,增进文化活力
      阳关博物馆既着眼于文物陈展,又注重与文化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是静动结合的范例。阳关博物馆先后举办“两关长城学术研讨会”, “《敦煌诗选》出版发行座谈会”等大型文化学术活动,并编辑出版《两关长城论文选粹》、《敦煌诗选》和《阳关博物馆讲解基础知识》等数百万字的正式出版发行刊物和内部读物。为增加趣味性,该馆还模拟汉代出关仪式,进关歌舞迎宾(图8)出关发放牒文、瞻仰边塞诗人王维雕像(图9)呤诗饮酒,仰望烽燧雄姿,沿着古丝绸之路走向阳关大道。
      5 建设与投资特色
      5.1 民间投资,特色独具
      阳关博物馆是由敦煌文化名人纪永元先生投资4600万元创建而成,是目前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景点式博物馆,也是甘肃省最大的民营博物馆。在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十几年前敢于积其所有,冒险投巨资于文化建设者,应该是一个投资特色。
      5.2 博采众长,科学建馆
      在筹建期间,纪永元先生广泛征集了规划、建筑、文物、考古、博物、旅游等方面专家的意见,在各级政府支持下,走科学发展、民主决策、求真务实之路。这是该馆群策群力科学建馆的实施特色。
      5.3 实施几个结合,丰富旅游内涵
      阳关博物馆秉承现代博物建筑与保护历史遗产结合,人文资源与自然环境结合,文物陈展与文化活动结合,多元文化互补发展的理念,不断地完善馆内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已累计接待游客百万余人,有效延伸了敦煌的旅游精品路线,丰富了丝路旅游的内涵,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也形成为该馆的综合效益特色。
      (在考察和撰稿过程中,阳关博物馆纪永元、武国爱、吴丰萍等同志给予了多方支持,特此致以衷心感谢!)
      注释:
      ①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0.
      ② 参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令524号,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③ 参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
      ④ 引自《西安宣言——关于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周边环境的保护》,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于2005年10月21日在西安通过。
      参考文献:
      [1] 单霁翔.从原生东方到兼容并蓄——中华文明发展初探[N].中国建设报,2007-06-01(6).
      [2] 吴良镛.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环境创造[J].城市规划,2007,(8).
      [3] 刘纯翰.现时·现实·脚踏实地的路——敦煌航站楼建筑创作杂谈[J].建筑学报,1989,(1).
      责任编辑:王凌宇

    推荐访问:阳关 敦煌 博物馆 特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