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加入WTO十年之挑战】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面临的挑战

    时间:2019-04-14 03:18: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加入WTO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同时我们在产业结构,对外贸易,产业安全,资源环境保护、民族文化,国家主权等方面面临更多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中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更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加入WTO;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1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010-03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WTO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最时髦的议题之一,它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各个地区、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一体化的趋势和倾向。任何国家都不能置之度外,不能消极回避,更不能抵制、抗拒,经济全球化有力地推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形成了统一的国际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和重要表现是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也是中国也逐步融入全球化的过程。刚刚掀起全球化浪潮时,中国抓住了机遇,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由鸦片战争时被动卷入变主动融入。21世纪来了,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中国再次抓住历史机遇,2001年12月11日成功加入WTO,标志着中国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阶段。如今回首中国加入WTO十年风雨路,入关过关,是风雨兼程的十年,是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是开放的十年,竞争的十年,与世界共赢的十年,中国适时抓住机遇,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创造了一个个辉煌,令世人瞩目。但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更为严峻的挑战。
      二、中国加入WTO后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十年来,中国按规则办事,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非歧视、透明度、国民待遇、公平竞争等世贸原则逐渐渗入体制机制。中国的承诺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服务贸易开放部门达到100个,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十年来,中国政府持续付出艰辛努力,从世贸组织“新成员”向“参与方”和“推动者”角色转换,正在成为一个被各方认可的“成熟”、“负责任”的世贸组织成员。
      十年来,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中,中国改写了世界经济版图。经济保持稳定、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升到了第二位。外汇储备,吸引外资快速增长。人均GDP突破4 000美元,“全面小康”迈出一大步。十年来,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与世界共赢的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吃、穿、住、用行各方面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生活越来越便捷,汽车越来越便宜。手机、电视越来越智能,商场、超市里汇集了世界各国商品,来自国外的金融、文化、娱乐服务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得到提高,积极参与一些重大国际事务,认真履行职责,真正承担起一个大国的责任,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形象,中国的魅力,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中国加入WTO不仅经济发展,也打开了人们的视野,更新了思想观念,加深了对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理解,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公平竞争意识、法治精神和知识产权观念等在中国更加深入人心。这笔无形财富弥足珍贵,并将使中国的发展受益久远。
      三、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产业结构方面:在国际分工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主要生产一些工业原材料或加工一些初级产品,充当发达国家原材料基地,收益少。中国产业结构中以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制造加工业见长,比如服装、玩具等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低,只赚取很少的制造加工费,缺乏自主创新品牌,而设计、研发、营销等关键环节为国外企业掌控,攫取了巨额利润。
      贸易增长方式不合理,中国加入WTO大大增加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但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出口,这样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的贸易摩擦。出口又过分依赖外资,很容易受国际市场的波动的影响。吸引外资结构不合理,对外资本依存度较高,不能只看吸引外资的数量还要注重外资的质量和投向,不仅要看经济效益还要看综合效益,不能只引资金、设备,还要引进先进技术。中国已成为第一出口大国,产业结构升级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出口仍担当经济发展的主力,我们应客观地分析,接连不断的贸易摩擦是中国贸易迅猛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从中长期来说,会成为伴随中国贸易发展的一种常态。西方国家实行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双重贸易规则,一方面要求发展中国家降低关税壁垒,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商业,另一方面又不断给提高非关税壁垒,反倾销案,反补贴,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环保,技术非关税壁垒不断升级,争端的领域从加工制造业扩向服务业,产品覆盖领域从低端的服装,玩具到中高端的机械、电子产品,究其原因有世贸规则不公平的外部因素,也有内部的相关摩擦防范和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
      各种经济风险增多,尤其金融高度一体化,世界金融危机频发,容易引发全球经济的动荡,各种不可预测的经济风险增大。如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和破坏,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加之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对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有限。但中国东南沿海很多低端出口制造企业受到致命打击,很多纷纷破产倒闭,失业率上升,就业形势严峻,经济增长放缓,股市低迷等等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产业安全方面,很多外国大型跨国公司凭借资本、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合资和直接收购国内很多企业,甚至控制很多关键产业,如金融、通讯、电力、石油战略性产业,发达国家凭借比较优势和垄断地位,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开发时附加苛刻条件,以科技为诱饵,通过并购,先参股再扩股等方式吞并国内很多龙头企业,一些民族品牌消失,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受到很大冲击,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时总是把本国一些“污染重,能耗高”技艺落后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以不合理条件引入较低程度的技术,则经济上损失巨大。   环境能源方面,我们应清醒地认识,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深化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从没有如此迫切。中国环境保护标准低,监管不严,大量洋垃圾进口到中国,很多重污染的外国产业如化工、造纸、印染、电镀等转移到中国。短期的经济利益却无法弥补更长远的的根本利益的牺牲,空气污染,河流,土地污染将严重危害居民的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很多企业只为赚钱,不能真正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高消耗,低产出,浪费严重。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消解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加入WTO,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东西方文明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一些消极、颓废、腐朽的东西也不断侵蚀,使我们迷失信仰,丢失理想,情感冷漠,道德滑坡,丧失精神家园。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势文化,侵蚀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精神,冲击民族文化。大量输入国外商品的同时,西方国家也加强了其文化的扩张和渗透的全球攻势,企图向全世界推广、传播他们的意识形态、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重大危机,我们在喝着可口可乐,吃着肯德基的时候,许多人也更热衷于美国好莱坞大片,欧美的摇滚乐,日本的动漫,韩国的家庭剧,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而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京剧,茶道,功夫,四书五经,道德经,弟子规,孔孟之道,唐诗宋词,传统的中秋节、除夕夜,民间技艺越来越淡,越来越远。一些消极的颓废的思想和价值观也不可避免地袭来,如拜金主义,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极大冲击着中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民族认同感等,使得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受到巨大挑战和侵蚀,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
      国家经济、政治主权削弱,全球化使各种国际机制介入一国政治,为维护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国家不得不让渡部分政治、经济主权。各种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上对国家主权的冲击,以人权为幌子,提出“人权”高于主权,大肆插手他国政治经济各项事务,宣扬传播资本主义价值观,理念,政治制度等,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政治体制,政府职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带来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一国的利益往往与一个区域或全世界的利益密切相连,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界限越来越模糊,也对传统的国家主权,领土,民族,人民,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等概念提出严峻挑战。发达国家的许多跨国公司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对资金、技术的垄断,控制一国许多经济部门甚至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侵蚀一国的经济主权,势力影响力不断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渗透,对发展中国家附加种种条件,甚至会干涉别国内政,削弱一国的政治主权。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贸组织对世界经济协调发展顺利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取代了很多本属于国家的职能,又由于国际分工不合理和分配不公平,许多国际经济组织被发达国家控制着,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构成威胁。
      四、具体对策和措施
      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由低端加工制造业向中高端产品迈进,如电子产品,机械产品的组装,大力发展第三产,旅游、餐饮等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充足的比较优势,增加就业。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科技强国,中国企业应该注重技术的研发,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加大科技资金支持和投入,建立一些研发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利用自身优势占有某个产业或生产环节的高附加值与高科技的环节,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从出口依赖型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改变传统的生产什么,出口什么,需要什么,进口什么的做法,出口不仅要有量,还要以质取胜,拉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努力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的出口。进口方面,不单是原料设备的引进,更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吸收后创新。优化外资结构,合理引导外资投向,要招商选资,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国13亿人口,有巨大的市场,应引导合理的消费理念和习惯,培育国内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扩大内需,通过调整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的比重,刺激国内的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健全法制和各项制度,防范风险,保障经济安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管理和控制,限制约束外国跨国公司一些有损中国企业和国家利益的行为,通过限制外国跨国公司的参股比例和外资过多进入中国战略性部门,进一步完善反垄断法,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要保持国有企业的主导性地位,防止被外国大型跨国公司控制经济主权,完善外资并购等相关经济法律。注意外资投入产业的合理性,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益,建立公开透明的跨国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保障产业安全。降低贸易对外依存度,培养熟悉国际法和国际经济法的高级专门人才,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同时争取和维护中国的经济权利,积极主动应对各种国际贸易纠纷,保障贸易安全。继续完善金融体制改革,规范金融市场管理和风险投资管理,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制度,完善金融体系风险预警机制,保障金融安全。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节的节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相协调,限制、关闭重污染企业,制定完善环境保护法,加强管制和监督,明晰责任,健全奖惩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和绿色市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寻找新型能源,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和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
      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海外投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重组,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和制衡,完善企业产权制度,科技强企,发挥核心竞争力,国家创造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海外投资的比重和质量。   增强文化软实力。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占据思想阵地。多元文化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等的差异将长期存在,不会立即走向“世界统一”,而是长期并存,相互渗透和交融。我们不能不辨良莠的拿来主义,全盘西化,也不能排斥抗拒,封闭守旧。要大胆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合理扬弃,重要的是汲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要勇于创新,深挖文化底蕴和内涵,增加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产品生产,加大中国文化输出能力,形成具有民族气派、民族风格、民族精神和中华烙印、时代气息,实践特点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既要提升文化的民族性,也要体现世界性。思想领域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加强宣传和教育,以人民群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大众所熟知,所掌握,所运用,凝聚民族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坚定共同理想。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国家主权意识。要很好的融入全球化,必须遵循一些国际政治经济规则,由一些国际组织取代国家进行协调解决,国家主权不断弱化,可以适度让渡一些次要的国家权力,但主权并未过时,离开国家主权,就会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很难想象如何维持正常的国内社会生活秩序,要积极警惕西方的西化和分化,反对西方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同的时,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坚决维护中国的经济主权和安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区域合作,南南合作,团结互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积极开展南北对话,争取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积极维护和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五、结束语
      总之,经济全球化不能抗拒,历史经验表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只有开放,在参与中才能生存与发展,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加入WTO十年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我们以激励和鼓舞,为我们提供很多弥足珍贵的经验,但不能沾沾自喜,止步不前,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能回避,只有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富国强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寻求对策解决,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以更坚实、更成熟、更稳健的步伐走向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巩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J].经济问题,2009,(6).
      [2] 沈炜.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及中国政府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9).
      [3] 岑鹏,吴茜茜.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经济安全[J].商场现代化,2010,(2).
      [4] 郭俊辉,王建宙,赵冠楠.浅析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J].企业导报,2011,(12).
      [责任编辑 刘娇娇]

    推荐访问:全球化 中国加入 挑战 背景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