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高调诗歌该拐个弯,还是底层诗歌该抬起头?|王学忠的底层诗歌

    时间:2019-04-13 03:14: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大约十多年前吧,我和耀斌打着层层叠叠的铺盖卷同时来到银川的一所大学进修、学习,同吸龙泉牌劣质香烟,当然,还同时谈论基本上与劣质香烟不太对称的文学……我还记得,当时校园里可能有人把像我和耀斌一样的学员称作“土冒诗人”。由此可见,当时宁夏的大学校园生活还是有点意思的,这意思当中也就早早地裹挟了一些对后来的文学来说不无准确的演变征兆。
      什么征兆呢?由“土冒”和“诗人”的结合或许就能看出一丁点门道:诗乃穷孩子的操持,或者说,文学天生就是与泥腿子打交道的料。一旦与高贵、富有结盟,诗或者文学只能是“土”的。这很像新疆颇为流行的维族老大爷的感言,老大爷无意中去了趟北京,回来后面对众多围上来想听出点惊奇的村民说,北京好是好,就是太偏僻。
      耀斌和我,还有许多友人,就是在那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做过文学的美梦。当然,今天的耀斌好像还在继续着那个梦。先是专营精短小诗,再精短组诗,继而推出百十来首厚厚的一本。可以预知,这个名之为“抒情诗精选”的《河是水的衣裳》的诗集,其中汰除掉的诗恐怕比收进去的多得多。而且集中所形成的六辑堪称六个自然体系,“故土跂痕”以“故土”为中心意象,重点在一“痕”字上,当然不是“×××到此地一游”的浮光掠影,是扎扎实实的“心痕”“心迹”,或者对于乡土上他者世界的“心灵史”;“云乡水梦”一辑大概可看作是诗人的期许之作,因为去过西海固的人都知道,那个地方最缺少的就是云和水,像一位作家描述其中的一个县——“海原”时写到的那样,名为海原实则是“旱原”,宁夏中部的“喊叫水”亦是如此,正因为没有水人们才像呼唤爹娘一样“呼喊”乃至于泣涕涟涟地“喊叫”。由此可知,诗人是多么珍惜头顶上飘过的一朵云、不小心踩脏了的一滴水啊!因此,有名有姓的姑娘和没名没姓的女子便频频出现在诗中,毋宁说云和水就是那片乡土上人们求之不得的爱情。至于“白纸为魂”“爱情的化石”“闲谭碎咏”和“字言字语”,在时间上大致贯穿了诗人近二十年的诗歌史,有些显得下笔急促,或许是教学之余的感悟;有些用词考究,显然承传了古典诗词的衣钵;有些甚至可以看出耀斌本人的处世之道,比如爱情诗,那就基本上是他腼腆、矜持,但又激情充沛、胆大妄为的本我写照。总之,这个集子从题旨的专注、技巧的用心到最终美学观上溢出西海固文学已有的经验,创造属于李耀斌的西海固诗歌经验,都具有新世纪乡土诗歌研究价值的个案特点的。
      前两年,在宁夏比较繁华的某地,在人群中我认出了耀斌。别的什么一下子没看出大的变化,目光还是那么有神,身板还是那么结实,握手的姿势还是那么富有冲击力。只是,寒暄当中得知耀斌的儿子好像已经快上大学了,耀斌谈的时候充满了眉飞色舞的兴奋。其他的,耀斌还基本保持得比较良好,比如,十多年前我曾教过书的那条乡间小路。当时人还比较讲究,坚持穿从大学里就穿的那种胶底条绒布鞋。有一次大概是急着赶集,慌乱中没穿袜子,脚背估计有些个白森森的感觉,被耀斌爱人正好撞个满怀。往后,耀斌对这一“事件”的诠释颇有几次,而且每一次都不太一样,认为我这人很朴素,你看人家连袜子都不怎么穿。这就是诗人的耀斌,他总能于万分之中,看出你隐藏在骨子里的本质。
      至于耀斌诗歌在观念上的冲击,我虽可算是他的见证者,但要谈得有道理,实在感觉不很容易。原因是:一,他的诗似乎应该放到“底层诗歌”范畴来理解,因为他的诗的确属于近几年南方特别是深圳等地炒得比较热的那一路,然而,一经与深圳的郑小琼、云南的雷平阳等人对比,耀斌好像还不是有意识放大底层,他只是就那么感受然后再把感受就那么照直了写出来,没有刻意地为诗歌的社会学增添附加值的意图。二,就地缘上来说,耀斌被称为“抒情”的诗,按理一定要追究到“西海固文学”的传统,必要的时候很值得与虎西山联系起来。这不只因为他还有我是虎先生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虎先生当年的《铜唢呐》《野烟》等集子着实影响过耀斌,而且即便是今天的耀斌,其诗整体的格调还依稀能看到虎先生的气息——抒情讲究悠扬,描绘现实力争诗化,用词喜欢琢磨副词,韵味还要绝对的古典,也就是大体上要符合文人雅士对荒凉、酷烈的看法,等等。可是,耀斌与虎西山,与诗歌“西海固”一个重要的不同也同样显赫地摆在人们的面前,那就是耀斌的诗几乎终结了虎西山对现实西海固的美化,也终结了颇有几分嚎叫色彩的西海固诗歌路子——他的诗越来越注重微观琐屑,也越来越彰显诗歌本体的作用了。具体说,就是他的诗你仍能看出来自统计学、社会学的西海固,但这不是他关注的重点,他关注的重点是诗歌作为独立的文体,它究竟该怎样结构的问题。
      为什么这样说?如果现在来粗略地盘点一下来自西海固大地的“西海固文学”,其境界之所以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高远,原因之一是超重的价值论压弯了文学的腰身,文学在前在的主题面前无法从容地把文学的本体地位摆到一个正常的位置。其结果是一代代的作家都表现得无比热爱那片土地,可是热爱之余仿佛再也没有什么可供人们持续谈论、乃至延伸的东西了。这里面或许还包括对本来生活的异化,对作家主体的强化。
      这个意义上,李耀斌其实通过他的诗,给地域文学实践性地走出了一条路子。就是不唯现实,也不惟主题,放开诗艺的手脚,大胆地让诗歌先成为诗歌。
      举个例子,比如《山里的冬日》:
      洁白的雪花弥漫着天空
      潇潇洒洒纷纷扬扬
      报告素洁的冬
      土地很贫瘠
      母亲在厨房里蒸馒头
      父亲到街上买烟买酒
      我挨家挨户去磕头
      邻居家的女人也蒸馒头
      男人也买烟买酒
      儿子也挨家挨户去磕头
      我和媳妇睡在了一起
      我摸着她
      她很瘦
      就像父亲耕犁过的那两亩
      如今承受冬雪的土地
      我看雪花
      我扳指头
      我心里说
      再过几天雪就完了
      那时土地很湿润
      就有好多芽芽破土而出
      父亲就会抱着芽芽咧嘴笑
      我把媳妇搂得很紧
      村里好几个小伙子
      又搂上媳妇了

    推荐访问:诗歌 高调 底层 抬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