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欧拉操作在平直折叠中的应用_欧拉r1和小蚂蚁哪个好

    时间:2019-04-08 03:17: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基于实体几何模型的半边表示法,设计纸折叠的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包括当前纸态的几何与拓扑数据结构,并结合图形学和计算几何中的基本算法实现纸的折叠。在折叠的过程中,对应的顶点、边、面和折痕都发生了变化,并且符合欧拉示性数。因此,可以使用的欧拉操作来实现纸折叠的过程。
      关键词:计算模型 折叠的性质 欧拉操作
      1、折叠中纸态的性质
      纸态[1](paper configuration)是指初始纸张(初始纸态)经过折叠所能达到的所有状态。纸态是一个特殊的几何实体,是纸面以及它们之间拓扑邻接关系的集合。
      1.1 纸飞机3个状态的平面几何图
      图1.1是纸由初始状态进行3次折叠后的平面图。该状态由5纸面,16条边, 4条折痕,16个顶点构成。
      在折叠操作中纸态的性质:V-E+F-C=F0。其中F0是初始纸态包含的纸面的个数F0=1;C是当前纸态折痕的数目,多个纸面具有相同折痕的情况下,应该将其数目累加;V为当前纸态的顶点个数;E为当前纸态包含的边的个数(包括折痕在内的所有边);F为当前纸态所包含的纸面的个数。初始纸态中V=4、E=4、F=1、C=0、F0=1即V-E+F-C=F0成立;一次折叠F1中V=8、E=8、F=2、C=1、即V-E+F-C=F0=1;二次折叠F2中V=11、E=11、F=3、C=2即V-E+F-C=F0=1成立;三次折叠F3中V=16、E=16、F=5、C=4即V-E+F-C=F0成立。
      我们采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V-E+F-C=F0成立。即折叠中纸态的性质。
      在代数拓扑中,欧拉示性数[2](Euler characteristic)是一个拓扑不变量(事实上,是同伦不变量),对于一大类拓扑空间有定义。它通常记作χ。
      二维拓扑多面体的欧拉示性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χ = V - E + F
      (1.1)其中F、E和V分别是纸面、边和顶点的个数。最为常用的欧拉操作是:
      (1) mvsf(v, f),生成含有一个点的面,并且构成一个新的体。
      (2) kvsf,删除一个体,该体仅含有一个点的面。
      (3) mev(v1, v2, e),生成一个新的点v2,连接该点到已有的点v1,构成一条新的边。
      (4) kev(e, v),删除一条边e和该边的一个端点v。
      (5) mef(v1, v2, f1, f2, e),连接面f1上的两个点v1、v2,生成一条新的边e,并产生一个新的面。
      (6) kef(e),删除一条边e和该边的一个邻面f。
      (7) semv(e1, v, e2),将边e1分割成两段,生成一个新的点v和一条新的边e2。
      (8) jekv(e1, e2),合并两条相邻的边e1、e2,删除它们的公共端点。
      (9) kemr(e),删除一条边e,生成该边某一邻面上的一新的内环。
      (10) mekr(v1, v2, e),连接两个点v1、v2,生成一条新的边e,并删除掉v1和v2所在面上的一个内环。
      (11) kfmrh(f1, f2),删除与面f1相接触的一个面f2,生成面f1上的一个内环,并形成体上的一个通孔。
      (12) mfkrh(f1, f2),删除面f1上的一个内环,生成一个新的面f2,由此也删除了体上的一个通孔。
      可以证明:欧拉操作是有效的,即欧拉操作对形体操作的结果在物理上是可实现的;折叠中纸态的性质给出了纸态的顶点、边、折痕、纸面的数目之间的关系,在对纸态的结构进行修改时,必须要保证这个公式成立,才能够保证纸态的有效性。由于不涉及内环,我们只使用了其中的8个欧拉操作。
      2、结论
      本文研究了在折纸过程中折叠的性质。通过举例,得出折叠过程中纸态的顶点、边、纸面、折痕符合V-E+F-C=F0的关系式,即他们的运算值是一个欧拉示性数。因此,就可以使用欧拉操作来实现折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Erik D D,Martin L D. Recent Results in Computational Origami[D]. Waterloo: University of Waterloo, 1998 .
      [2]田载今, 李海东. 浅谈欧拉公式的来源和欧拉示性数[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3, 18.

    推荐访问:平直 折叠 操作 欧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