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中国绿色生态空间研究 简约办公空间设计说明

    时间:2019-04-04 03:11: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基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推进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持续深化,提出并重新界定绿色生态空间的概念,进一步从经济学供需角度,将绿色生态空间划分为3个二级指标:生态空间国土密度、生态空间人口密度、生态空间经济密度,并依据二级指标将全国各省区绿色生态空间大小进行排序(不含香港、澳门),运用灰色相似关联度分析、Q型层次聚类分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分析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省绿色生态空间供需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生态空间人口密度(相对生态空间经济密度)与国土密度变化规律更相似,绿色生态空间和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建立在以资源环境为基础的科学分类标准之上的,但也存在着各规划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生态资本的增长和环境的改善并不同步。建议实施生态绿色新政,加强绿色生态空间的科学研究,注重全国主体功能区的合理规划;树立生态文化观念,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强化生态建设投资;推动相关政策支持。
      关键词绿色生态空间;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绿色新政;聚类分析;灰色相关分析;中国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2)07-0053-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7.009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在筹划优化生态系统格局,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时期,更是将生态建设列为新时期五大建设之一。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与生态建设的物质承载基础正是生态空间,建立生态空间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研究生态空间以及生态空间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衡量生态(环境)空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主要有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真实进步指数(GPI)、真实储蓄指数(GS)、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SI)、生态系数服务指标体系、能值分析(Energy Analysis)指标、自然资本指数(NCI)、物质流核算体系及指标(MFA)等[1]。当前研究生态空间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当属生态足迹理论,由William E. Rees和Mathis Wackernagel et al.提出的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234]指标作为一种衡量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的生物物理定量评价工具,表述为支持特定人口或经济体的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生态生产力的土地的面积,由于其形象、综合和易于计算的特点,近些年得到国际组织和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5-13]。尽管近些年来,生态足迹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有了大的改进[14-21],但是相对于生态足迹较为严格的假设来说,该模型还有一定程度的缺陷[22]:例如土地空间互斥性假设完全忽略了各类土地功能的多样性和一定程度的功能替代性, 导致生态足迹供给计算结果偏低的系统误差[23];指标选择的偏向性、足迹测度的静态性、计算项目的偏颇性、政策启示的伪真性等也存在问题[24];另外在实际应用还存在计算太繁琐,易受统计资料误差等影响;再者生态踪迹在追寻一种生态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从而笼统地给出一种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的比较,政策含义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现实的评价需要。例如生态足迹中生态生产性土地分为六大类,分别是农耕地、牧草地、林地、建用地、海洋/水域、化石能源地,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可再生资源(林地、草地等)和不可再
      ①《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到生态空间的概念,但规划并没有对生态空间进一步分析和应用,只是作为概念性的名词提出。从研究的角度看,该定义与国家相关专业分类标准没有完全统一。
      ②数据来源:森林面积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清查结果,草地面积根据2005年中国畜牧业年鉴,湿地面积根据第一次全国湿地清查结果,不包括水稻田面积,其中森林沼泽经作者分析加工,绿色生态空间面积由作者计算而得。
      ③全国及各省(区)绿色生态空间、绿色生态空间二级指标,由作者计算而得,为了与绿色生态空间对应,国土、经济、人口数据采用 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生资源(化石能源地)的界限,包括建用地和化石能源地在内的概念是大生态的概念,扩大了生态空间原有的外延,更偏重于环境学的范畴。如果单独就生态产品角度而言,作为生态资源的提供者,牧草地、林地和水域的合理利用将会带来生态产品的净提供,建用地和化石能源地(燃烧后放出CO2)的开发利用是对生态资源的占用和破坏,耕地是一种近似中性的概念,被利用后可以成为生态产品的提供源,也可以成为生态资源的破坏源。本文创新在于提出并重新界定绿色生态空间的概念①,并对之进行供给、需求以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动态相关性分析。一方面从狭义的角度(生态学)出发,从生态生产性土地中分离出了作为生态产品真正提供者的绿色生态空间,本文中绿色生态空间泛指森林、草地、湿地的面积总和;另一方面简化了生态足迹的概念,缩减计算程序,不去直接计算庞大且极易产生误差的现实需求数据,而是建立起国土面积、经济、人口等代表性参数与生态空间的对应关系,从而间接分析生态空间的供给与需求,反映生态空间的赤字和盈余,以及在现有条件下发展绿色生态空间的潜力。
      1绿色生态空间概述及全国排序
      绿色生态空间泛指森林、草地、湿地的面积总和。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0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林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草地指牧区和农区用于放牧牲畜或割草,植被覆盖度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面积,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种植或改良的草地面积。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湿地可以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m的水域,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 m的海岸带等。

    推荐访问:中国 绿色生态 研究 空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