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的图像叙事与古龟兹文化传播]龟兹壁画

    时间:2019-04-03 03:18: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克孜尔千佛洞一万多平米的壁画不仅仅是艺术瑰宝,同时也是几个世纪龟兹文化传播的印迹。这些壁画以图像的形式对龟兹文化给予记录、隐喻和传播,以“看图说话”的方式伴随了龟兹文明的进程。这些壁画以数量众多的本生故事、再现式的写实风格、佛传故事本土化以及独特的菱形格绘画形式生动呈现了多种文化冲击下的古龟兹文化,并以其独特而多样化的图像叙事对当时的文化传播特别是宗教传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图像叙事;图像传播;龟兹文化
      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洞窟数量多、窟形完备、壁画遗存丰富,是当之无愧的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特别是其遗存约一万平方米的彩绘壁画,直接反映了当时龟兹地区的生活形态和民间习俗,成为探寻古龟兹文化最大的窗口和线索。而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龟兹古国所吸收的东西交融的多样化文化冲击,使克孜尔千佛洞石窟艺术呈现出异常精妙和成熟的风格。
      一克孜尔千佛洞与古龟兹文化
      古龟兹国位于新疆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古代“丝绸之路”北道的中心地区,从东汉到唐末一直是西域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伊朗文化和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在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下,龟兹遗迹中的艺术风格表现得非常成熟和多样化。公元3世纪时,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龟兹作为西域重镇自然是必经之路。从那时起,佛教在龟兹地区广为传布,僧俗造寺、开窟、塑像、绘画、供佛等活动也非常频繁。公元4世纪时,龟兹佛教已十分兴盛,成为西域佛教的一个中心,这种兴旺的景象一直持续到唐代。所以在古龟兹地区境内佛教石窟非常丰富,这些遗迹在漫长的岁月里记录了古龟兹文化和佛教传播的生长和发展。
      龟兹地区现存的石窟有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玛扎伯哈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台台尔石窟、温巴什石窟7处。而今天位于新疆拜城县的克孜尔千佛洞最有艺术代表性,它是龟兹古国中现存规模最大、开凿时代最早的石窟。克孜尔石窟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修建工作几乎延续到公元8~9世纪,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克孜尔石窟开凿在戈壁悬崖上,这里人迹罕至,加上气候干燥,不容易腐坏,因此历经千年风吹雨打仍然保存着上万平方米的壁画。古龟兹国画师们在这些壁画上记录了大约从公元3世纪到公元13世纪新疆地区历史现实生活的图景,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本文试图从千佛洞壁画的叙事功能探讨图像传播对文化的影响。图像是一种与文字同等重要的传播文化的媒介,千佛洞壁画的图像叙事元素在那样的时期以一种最能引起共鸣的方式再现了当时的古龟兹历史文化,同时也极大促进了佛教思想的传播。
      二绘画与文学性,图像叙事与文化传播
      文学是一种具有时间跨度的艺术,绘画则更具有一种凝固的具象感。在静止的绘画中体现流动的叙事感,一直是画家们追寻的主题。而在文化传播中,这种绘画中的文学性更是有着重要的作用。图像的文学叙事加强了图像传播的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当时的文化传播和宗教传播。
      叙事是人类表意和交流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的叙事主要是通过语言和文字来实现的。但语言传播的范围非常有限,信息容易失真,文字传播又受到文化和地区限制。而图像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形式,更利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图像逐渐成为一种比较重要的叙事“语言”,成为文化记录的重要方式。
      人类最早出现的传播交流媒介是语言,但使用语言进行传播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只要出现转述,信息必定会在不同程度上丢失和损坏。这使得人类开始呼唤其他形式的传播媒介出现。慢慢地,人类的交流传播活动开始更多地借助于视觉。这种以视觉为传播媒介的方式大大拓展了人类的交流空间,打破了由于语言文化不通或者转述理解的失误而带来的传播局限,这种看图说话的方式消除了不同语言之间的障碍。虽然之后文字的出现为传播带来了新的飞跃,但文字交流的双方也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图像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传播工具再次体现出其优越性,其在人类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再次得到确认。
      在中国,绘画和文字有着紧密的联系,象形文字可算是书画同源的缘起。从早期的甲骨文研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是图形文字。而在之后从宗教故事题材的绘画到写实主义的《清明上河图》,这种叙事性的绘画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宗教文化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很多人目不识丁,以宗教画为主要形式的图像传播借助视觉叙事便成为其交流的有效方式之一。BBC的电视文献片《艺术怎样创造世界》里曾经举了一个关于死亡图像的例子,去探讨关于图像叙事的巨大传播效果,揭示死亡图像恐吓和慰藉的双重作用。古代人将过世族人的骷髅制作成装饰品或陈列品,甚至制作成用具器物,置于供放之处,以求长生不死,也寻求亡灵的庇护。这种方式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家族堂庙,以亡灵的象征意义使人产生敬畏甚至恐惧。同时,死亡图像作为死亡的化身,也是一种替代,于是这也成为先民和后人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死亡图像由此走向另一面,成为所谓“代罪的羔羊”或“替罪羊”。西方最流行的代罪图像,是十字架上的耶稣,他替人赴死,方给活着的人以灵魂安慰。这样,从生到死的过程被逆转了,从死到生成为宗教的追求,凤凰涅槃的再生则是对现世的超越,是精神的升华,以此实现“救赎”。艺术中有关“救赎”的图像,其心理学实质是对恐惧和慰藉的再现,是死而复生的视觉叙事。①
      这种视觉叙事正是绘画中对文学性的一种象征的表达方式。大体来看,绘画中的文学叙事主要有三种呈现方式:1.对故事性题材的再现。从古代神话故事到宗教经书,早期的绘画题材很多都来源于故事性的文学作品。2.以写实手法为主的绘画形式。写实的绘画形式自然地再现人物和生活场景,类似于文学中的“叙事状物”。这类画面也常常隐藏着象征、符号和隐喻的功能。3.能呈现叙事感的形式。比如常见的卷轴画、连环画等。图像的传播效果是与其叙事功能息息相关的,或者另一种说法是,图像的征服力量来自视觉叙事。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群正是以其独特的叙事感对当时的文化传播特别是宗教传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留存和记载了几个世纪的龟兹文化。古龟兹佛教文化传播,文献的记载并不多,大多语义模糊,也正是借助这些古龟兹石窟出土的大量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补足,才使得这一段历史的面貌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推荐访问:叙事 壁画 文化传播 图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