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求真,求实,求异,求行]求实求真 大气大为

    时间:2019-02-09 03:23: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5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指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精辟论述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和人才的高度重视,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在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的心目中的形象往往是“假、大、空”,尤其是江苏省近几年将高中思想政治定为高考选修科目,考试时只计等级,不计分数,因此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够重视甚至不感兴趣。如何实施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充分展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魅力所在,一直是广大政治教师所探讨的重要课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只有把准政治课教学的“脉搏”,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思想政治课才会充满活力,赢得学生的青睐。近年来,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四求”心理,有效地调控了课堂教学的流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住学生的“求真”心理,讲究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增强说服力。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敢于怀疑和否定。空洞的、虚假的、不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使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据了解,当前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怀疑思想政治课的真理性和真实性。为此,教师要在课前认真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多方面收集整理教学资料,做到观点正确、材料充分、论据真实。实践表明,教师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才能逐步把理论观点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如在讲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2010年4月全国上下为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的视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视频中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亲临地震灾区前线,慰问医务人员和普通群众的镜头尤为感人。看完视频,毋需教师多言,学生就能体会出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抓住学生的“求实”心理,注重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激发内驱力。
      毛泽东曾说,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客体对主体的诱惑力集中表现在客体的自身价值即实用性上。思想政治课教学亦有相似之处,如果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观点贴近社会生活,与己有关,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否则,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就会若即若离,有时甚至产生厌学心态。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和掌握学生的实用心理。
      首先要善于捕捉大多数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即关心的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高中生非常关心国内外大事,渴望了解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与教材相关的,又是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时,可结合三峡工程建设时许多人“舍小家、顾大家”的感人事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讲综合国力竞争时,可联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神舟七号顺利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上海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等材料,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要善于抓住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中学生虽然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但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尚差,如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工人下岗、劳动者失业、企业破产兼并等现象往往产生诸多疑惑。对此,教师应以“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加以认识。比如,在学习《劳动与就业》这一内容时,我给学生出了一个思考题:“你认为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解决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经过讨论、点拨,同学们联系实际,从党和国家要“实施再就业工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支持帮助劳动者就业;劳动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总结、整理,大家对这个问题初步有了一个较为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在讲到转变就业观念时,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近年来一些地方特别是大城市里,有的下岗职工嫌脏怕累,宁可闲着也不愿从事艰苦的职业,于是出现了“有的人没活干,有的活没人干”的现象,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经过热烈讨论,同学们意识到:“有的活没人干”是出于就业观念的原因,没人“愿意”干、“有的活没人干”是出于职业技能的原因,没有人“能够”干,由此得出“劳动者既要转变就业观念,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技能”的结论。这样的引导,使学生觉得政治课离现实很近,离自己很近,学了有用,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抓住学生的“求异”心理,讲究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培养创造力。
      好奇和求异是中学生的天性,凡事喜欢问个究竟或另辟蹊径。而科学的实践表明,思维的求异性往往是创造的开始,求异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美国数学家马丁・加德纲说:“你考虑的可能性(无论多么异于寻常)越多,就越容易找到真正的诀窍,这是所有具备创造能力的数学家的奥秘之一。”李四光由于对“中国贫油论”求异,于是就有了大庆油田的成功;拉比锡由于对燃素说求异,于是就有了氧气的发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允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和“胡思乱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如,在学习“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内容时,我讲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就有意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把这一成语说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借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果然,就有学生“勇敢”地站起来,提出反对意见,且响应者越来越多,他们纷纷举例反驳我的说法。最后我在肯定自己观点正确的一面的同时,表示“愿意”接受同学们得出的“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很显然,学生的求异乃至辩证思维品质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其次,在教学中要善于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例如,我在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哲学原理分析当代社会实际时,先引导学生对“仓廪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命题进行辨析,再指导学生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来进行辨析;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等。这样,使学生学会发散、变通和独特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抓住学生的“求行”心理,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力。
      现在的高中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有思想、有主见,已不再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渴望走向社会,深入生活,了解当今社会变化发展的趋势。实践证明,创新能否变为成果,取决于创新者实践能力的大小,实践是创新的集中表现。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教学方式由封闭说教式向开放实践式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实践力。把社会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如在教《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课时,我就组织学生小分队分别到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去专题调查,回校后彼此交流信息,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结合《储蓄存款》这一内容时,我又组织学生到附近的银行去观摩采访,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何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呢?
      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这个有限的时空里,只要思想政治教师不断地从创新的角度进行不懈的努力,深入实践,上下求索,尤其是抓住学生的“四求”心理,就一定会激发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活力,就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就一定会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

    推荐访问:求真 求实 求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