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从政府角度谈贫富差距的控制】 从个人角度提出改善贫富差距的办法

    时间:2019-02-09 03:15: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贫富差距的拉大已引起我党、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要控制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政府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和扩大城乡就业;二是加大义务教育投入;三是完善扶贫机制和推进“三农”建设;四是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五是培育和发展慈善事业。
      关键词: 政府 贫富差距 控制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到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在人民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取得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居民的利益差别出现了明显失衡,集中表现为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总需求不足、城乡贫困凸显,这一重大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贫富差距的拉大已引起我党、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化解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矛盾,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促进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政府责无旁贷。可见,政府在推动城乡利益的良性循环和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我们认为,要控制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政府的着力点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产业结构和扩大城乡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偏差逐步被纠正。过分重型化的倾向得以扭转,注重发展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演进趋向良性化。但是,产业结构调整并没有到位,突出表现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及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三个方面。
      这种结构失衡导致经济增长的效益不高。因此,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目标是使产业结构趋于协调,并由此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劳动收入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充分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由于人口基数大、新增就业量庞大、农业现代化速度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就业矛盾等诸多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城乡就业形势严峻。为此,必须把扩大就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就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切实取消各种妨碍劳动力在区域间充分流动和就业的制度性障碍,为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作好铺垫。
      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应将劳动力市场培育放在各种要素市场发育的首要位置,为劳动者就业提供充分的平台保障。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注重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从总体上提高就业水平。
      二、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力度
      教育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的平衡器,通过劳动者教育程度的提高,实现就业途径的良性转变,最终达到个人和社会收入均等程度的提高。义务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有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面性具有积极作用,使每一位受教育者掌握现代社会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文化,并为向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延伸奠定必要的基础。
      1985年我国开始实行义务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教育投入力量的薄弱,城乡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严重差距。而农村义务教育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就业和贫困人口脱贫问题,而且会对下一代走出贫困产生重大影响。
      2006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全面免除西部地区儿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并对贫困学生的书本费和住宿费实行补贴,2007年在全国施行这一措施。同时加大向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资助的力度,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可以预见,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状况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这对缩小城乡差别和促进农村发展将产生显著的影响。
      实行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杜绝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费”、“插班费”等名目的不合理收费。调整教育投入结构,提高低收入群体子女的受教育机会,使城乡儿童均有基本平等的受教育权。
      三、完善扶贫机制和推进“三农”建设
      我国的贫困问题包括收入差距上的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绝对贫困体现为早期的农村贫困和改革以来因体制转型等因素导致的职工失业、下岗而造成的城市贫困现象。针对农村的贫困问题,我国政府从救助式的“输血”扶贫向以开发式的“造血”扶贫方式为主转变。
      从运行情况看,开发性扶贫是符合当前广大农村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收到了积极的减贫效果,在国际上也赢得了很高的赞誉。随着农村减贫项目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85年的1.25亿减少到2003年的2900万。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加之农村社会保障的滞后,使得单一开发式扶贫并不能完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令人振奋的是,党中央已经决定,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就使得农村的扶贫政策更具针对性。我国的“城市贫困”现象,有着特殊时期下的必然性。城市贫困阶层是其作为劳动力在市场竞争的生产中落伍,致使在商品化的劳动力再生产中出现了危机。消除城市贫困现象,需要建立和健全城市社会保障,加强对这一群体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上的培养和开发,切实提高他们的“造血”能力,使其在就业市场上赢得主动权。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被视为我国的“三农”问题。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农村面貌的显著改善和农业的稳定增长,而且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实现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目前已经初步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同时,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确保现代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加强以农促工、以城带乡的力度,稳妥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通过推动“三农”建设,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上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改革进程总体仍显缓慢、体系分散、制度不健全,难以较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城镇居民逐步实行了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在具体政策操作上,各城市仍存在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失业保险在全国各城市没有得到普及化,增加了城市贫困阶层的风险。而农村实施的“五保”、“低保”等救助制度层次不齐,更严峻的是农村的养老等社会保障建设仍处于空白。
      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城镇要继续加强和完善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镇职工享有“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应优先解决农民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看病难问题,改革农村合作医疗机制和家庭养老思路,逐步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培育和发展慈善事业
      贝克尔(Gary Becker)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定义慈善是“将时间与产品转移给没有利益关系的人或组织的行为”,自愿提供无偿的社会救助和援助的行为是慈善的核心所在。西方国家慈善事业的成功发展经验表明,慈善事业不仅能起到救助低收入和无劳动能力群体者的功能,而且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缩小贫富差距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把慈善事业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定和发布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以引导和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希望工程”、“微笑列车”、“母亲水窖”等一大批慈善项目的成功开展,不仅改善和提高了我国中西部边远山区的教育和当地居民的基础生活水平,而且带动了更多的企业、民间机构和爱心人士投入到慈善行动中。
      形成一个“政府支持、社会兴办、公众参与”的良好格局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方向。新时期下要建立健全慈善政策法规,调整慈善捐赠税收制度,培育城乡各类慈善组织,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和民间慈善组织的作用;在政策和舆论导向上要继续鼓励“先富起来的人”以投资、技术转让、捐赠等方式帮助落后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发展。同时,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慈善文化,提高居民的慈善意识,营造向善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蔡�,万广华.中国转轨时期收入差距与贫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熊理然.中国贫困地区的功能定位与反贫困战略调整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2).
      [3]朱光磊.中国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贫富差距 角度 控制 政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