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浅析湘西女作家农宁英散文的民族性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时间:2019-02-07 03:30: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湖南湘西苗族女作家龙宁英是湘西大山深处的一位苗女,对于生长于斯的这块热土,她寄托了满腔的热情和厚爱。她的散文表现和传播着湘西苗族的风土人情、民族特性,以及自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思索,她让无数的人了解了湘西苗族。那是一个浪漫多情、诗意迷人的少数民族。
      关键词: 湘西苗族 农宁英散文 民族性 苗族文化
      
      农宁英是湘西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是湘西大山深处的一位苗女,是地地道道的苗族作家,对于生长于斯的这块热土,她寄托了满腔的热情和厚爱。她的创作始终扎根在脚下的这片热土,关注着苗族人民的生活和和命运,热情地讴歌和礼赞苗族人民勤劳坚强勇敢,那种纯真坦率的情感,那些热辣滚烫的话语,那种发自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感恩之心和民族自豪感,强烈地感染和打动着读者。她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苗歌苗韵,读她的散文好像在听苗歌,犹如天籁之音,在苗岭飘飞。她的散文真实、细腻、传神地描绘和展现了苗族原生态生活。那么,农宁英在她的散文中是怎样对湘西苗族文化进行描述的呢?
      一、细腻传神地描述了湘西苗族美丽迷人的风景。
      苗山的险峻、雄奇,苗水的晶莹秀美和小城山寨的独特韵致都在农宁英的笔下灵动着。对湘西的山水的表现和描述,是现当代湘西文学的创作传统,我们从沈从文、孙健忠、蔡测海、向启军、彭学明的作品里都可以找到许多相关内容。而农宁英在散文里特别强调景物的地域性、民族性。她的散文《苗山苗水》标题直接强调了景物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文章开头再次强调:“这里是典型的湘西山地,位于云贵高原边缘。”然后文中不断强调苗山苗水,如:“应该感谢神的谕示,使苗山中长大的我终于顿悟似的第一次认认真真体验雨水降落苗山的全过程”。“这苗山苗水汇集而成的活活流水呀,在告别苗山的那一瞬演绎出它生动超俗的壮观。”(《苗山苗水》)
      在《山水的距离》里她也是开篇强调湘西的山:“你们湘西的山很有骨感,很像静默安详的血性男人。是啊,每当我走到这些大山面前,目光沿着那些突兀陡峭的青色岩崖向山顶仰视时,总觉着它们那坚硬如削的提拔,那绵绵不绝的气势,那棱角分明的骨感,都带着男性的雄美扑面而来。”“小船慢慢地行到白水河与苗河亲吻交汇处,但见清澈如空气的古苗河水与乳白如琼浆的白河水交汇在一起构成一幅奇异的风景一清一白两股水流如青、白两条蛟龙携手并肩向下游缓缓行去,与青龙融为一体。”(《山水的距离》)湘西的山水在她饱蘸激情的笔端流光溢彩、魅力四射、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山与水刚柔并济、动静有致,雄奇与秀美相映生辉。
      农宁英总能从我们熟识的生活环境中寻找美、感受美、传扬美,赋予湘西的山水特殊的美质。她描绘湘西的岩头:“虽说偌大一堆岩头放得乱糟糟的没有头绪,横看竖看都觉得它们有种掩不住的美,有的像犀牛望月,有的像游龙戏水,有的像崖畔劲松。”(《岩门寨的岩头》)苗族的神树,茨岩塘的雪,紫月亮似的椿木,亮晶晶的油茶花蜜,湘西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和一年四季,都能成为讴歌的对象,都能激发她绵延不绝的想象力,浸透着他对家乡的淳朴而热烈的情感。
      还有那些散布在崇山峻岭中的苗镇苗寨,通过她的描述,成为人们解读湘西苗族的钥匙,展示了湘西苗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比如《风雨锁卫城》:“卫城,这两个简简单单的方块汉字,记载着苗家人从明代建卫以后六百多年沉甸甸的血汗史!”“古时候,苗族先民为了生存,往南大迁徙,沿五溪而上交融花垣县境内,卫城是苗族龙姓先民最先到达的地方,歌中唱道:几个姓龙的上来,带着兄弟姐妹,带着妻子儿女,历尽了千难万险,吃尽了万苦艰辛,来到这里,在清清的溪流中擦洗汗尘,在水边安家,开田种稻,在平地建房,劈土耕耘,新建的楼台一座座,伸出了鹅头鸭嘴般的飞檐翘角,新建的房舍一座座,家中装满欢声笑语,金灿灿的五谷装满仓,亮晃晃的首饰在柜中闪烁。”在《历史的边城》、《酉水人家》、《岩门寨纪事》等文中都能找到苗寨的神韵。
      二、集中表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爱情、民俗、民风,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传统民族文化,无论在其实质内容上还是直观形态上,都与民族成员生活的地域环境条件有着明显的直接相关性。”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浪漫的民族,农宁英是土生土长地道的苗族作家,她对本苗族的风俗人情非常熟悉和了解,她更热爱自己的民族,因此她的散文主要描写了大量的苗族民俗风情,展示了苗族尊重生命、张扬个性、富于情感、追求自由,热爱真善美的浪漫气质。这种浪漫气质正是苗族文化精神中最为内核的文化因子。
      首先,她的散文描写了苗族纯真、热烈的爱情。在她的作品里你可以看到苗乡男女幽会的密码、定情的野葱,在《红庚》里你会看到一个个苗家后生昼夜不停地奔走在心爱的山路上,去向心爱的人讨红庚,在《妹相思》里你会看到“一个个相思苗妹妹在问为什么看见高山看见陡岭看不见展翅的鹰,为什么看见树林看见竹林看不见心上的太阳?”在《请媒》里你可以看到一个个热情的阿公阿婆顶着毒辣的太阳去给两个年轻人说媒,找“嫩肉肉”。在《苗妹妹》里你会看到一个个“苗妹妹趟过那条涨着桃花水的小河,为她那满腹胀得难受的情歌寻找对手,为她骚动不安的春心寻求爱抚。那时,苗妹妹十八岁了,亲娘遗传给她的脸蛋儿红润得像朵初绽的桃花,腰杆杆儿软细软细似水儿凝成”。“如今,风情万端的苗妹妹在那片神奇的樱桃林里漫步,热热辣辣洒了一路的歌”。这些火辣辣的苗乡爱情,原汁原味,纯真浪漫,让人羡慕。
      其次,她的散文记叙描写了苗家的风土人情。在《看亲.看家》、《接新娘》、《花花轿比高》、《摆酒》、《圆亲酒》等散文里我们可以看到苗族的婚姻习俗。如“十月里油茶花开,苗妹妹出嫁了。像塘坝里的水,流出坝埂埂就是人家田里的水;像树上的枝丫,一刀砍下去,便是人家的柴了。”“就这样,苗妹妹出嫁之夜,在走向新家的途中,在苗唢呐热闹闹辣火火的伴奏里,悠悠扬扬地哭嚎。哭声撞向高高岩崖,岩崖上滴落着泪水,做姑娘的日子离她而去。”(《苗妹妹》)在《拜大年》、《苗族喜庆辣子歌》等散文里我们可以了解苗族的喜庆习俗,在《接龙》《报加嘎》、《神树》《边城傩》等散文里我们可以看到苗族的宗教、祀奉、信仰等习俗。苗族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因而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这些宗教象征符号合成了苗民族的文化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龙宁英不仅仅是简单描摹苗族的宗教、祀奉、信仰等习俗,还对其进行深度的反思和剖析。她在《神树》中写道:“古樟树成了神树,村人对它敬而远之,不再让自己的孩子爬到树上去玩耍,以免得罪神灵,路人也不敢在树下多作逗留,那飘扬的红布条,那缭绕的香烟让古樟树更加充满神秘感。”本文通过神树的遭遇,向人们阐述了一个简单而有朴实的道理:貌似迷信的苗族的原始的宗教信仰,其实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是对大自然的有力保护,表面迷信,其实有强烈的生命力和科学道理。对自然的崇敬和维护也是作为人及其“类”应有的态度,所以,民族的这种信仰其实就是对自然的一种感情和精神态度。在《边城傩》中,作家清晰地认识到了“苗人尚巫,跳傩巴掸,应该说是一个艺术与宗教的完美结合,它是一种狂欢,是一个民族载歌载舞的艺术展现,是边城苗族民众外表粗俗鄙俚而内心不失虔诚地用歌舞构建起来的一个超越宗教的宗教。更应该说,这是人类在摆脱生存重压后敞开心扉深处反复舐舔却越舔越流血的一道伤口”,在这里她对苗族傩文化的精神实质进行了解读。《桃花盛开的地方》、《岩门寨的石头》等散文展现了苗族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这种原始信仰反映了苗家人的生命理解。同时,作家怀着复杂的心情,在《岩门寨的石头》中痛楚于曾支撑心灵的神圣之物―――石头,也逃不过商品物化的命运,这种文化反思是有象征意义的,这也说明在民族的文化生活中,商品在消解着崇高与神圣,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特征也在随着经济的浪潮而消隐,这是一位真正苗家人内心的伤痛。
      
      参考文献:
      [1]何小平.论苗族作家龙宁英创作的审美人类学诗学特征.保定学院学报,2010,(2).
      [2]农宁英.山水的距离[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推荐访问:湘西 民族性 女作家 浅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