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课余精思话备课|精备课

    时间:2019-01-29 03:24: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常州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蒯超英认为:“备课是计划,上课是行动”,洋思初中校长蔡林森认为备课就是在准备一堂课的“作战方案”,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强调了备课在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备课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
      当前,不少学校都开始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备课活动的管理,然而,备课仍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个别教师的工作态度有关,更多地是因为不少教师对如何备课还在不同程度上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实际的技巧,不能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做法。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研读课标,吃透教材
      课标就是教纲,教材是参考。不少教师课标看得很少,甚至根本不研究,备起课来是“跟着感觉走”,完全用个人的经验代替对课标的研究,这样的备课多少有点“盲人骑瞎马”的味道,教育教学活动很难做到有的放矢,到头来反而是“事倍而功半”,出了不少的冤枉力,成绩却很不理想,这都是教学不依据课标所造成的。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同样是进行初三思想品德教学,同样是年头忙到年尾,教学成绩却相差很大,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对课标研究和认识程度的差异恐怕是主要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了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对照这一主题要求,例如《认清基本国情》(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第3课)这一课向学生展示了“我国的国情”、“党的基本路线”、“我国的民族特色”等内容。如果只是盲目的按照老方式为了教学而备课,学生接受的只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学生只是了解了这些国情。课标要求的是“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也就是要学生学会对集体、国家和社会负责,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显然这种备课忽视了课标的要求、忽视了教学的真正目的,与中考命题要求也相去甚远,以这种方式教学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尊重主体,面向全体
      尊重主体,面向全体是中国教育民主化的客观要求。当前,中国教育民主化主要体现在:1、基本教育机会均等。2、提高全民的受教育水平,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3、国家平等的为学校配置教育资源,学校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生产者,学生是产品;现代教育中,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尊重主体,面向全体”这一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从事教学实践的新指导思想,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这一观念,因为一个教师的观念决定教师的行动,是行动的先导。说到底,学校的中心人物是学生,学校、校长、教师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我们的备课是为学生服务的具体行动,在这一行动中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眼里有学生,这样的备课才是受学生欢迎的备课,这样备出来的课上起来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才易于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教学效益。
      三、有效激发认知冲突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把新的学习任务和原有的知识的冲突设计出来、激发出来,要充分利用“认知冲突”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景性起到激发作用。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在备课是做好设计工作,这也是备课要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具体体现,是备课要备学生实际的具体体现。
      通过备课激发认知冲突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课程标准,围绕重点、针对难点,设计出聚焦性、辩论性、发散性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达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查阅课本、辅导用书,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组织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的地方可存疑、可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向巡视教师请求指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通过检查性提问和点评、纠正、拓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系统和解题思路,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规范解题格式上。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模仿社会现实,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激发认知冲突,实现教学目的。如教学《学会拒绝》(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时,我利用生活中的故事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张伯伯购买彩票中了大奖,邻居上初中二年级的张涛知道了,回到家把自己储蓄的零花钱拿了出来,准备去买彩票。爸爸发现了,不仅不让他去还批评了他一顿。同学们看完这个故事后,马上议论纷纷:有同学说,既然大人可以买彩票为什么我们不能?有的说,张涛买福利彩票既能献爱心,又有可能中大奖,何乐而不为;有的认为,张涛的爸爸不该批评张涛……同学们的认知冲突在情理之中被激发了出来,我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张涛的爸爸为什么阻止他去买彩票?如果同意他去买彩票结果会怎样?在认知上的矛盾冲突的引领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明白了买彩票献爱心固然是好事,但想着中大奖却是一种生活诱惑,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紧接着进一步让学生去发掘存在于身边的诱惑还有哪些,让学生去说说怎样才能抵制这些诱惑,健康成长。这样的一节课,通过创设存在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学习了本文的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激发认知冲突,实现教学目标问题化带来的不仅是学生学习效益的提高,它还在学生获得尝试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的过程中起到了“让学生愿意学,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让学生喜欢学”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成份发挥和成长的作用。
      四、依据学情定教法
      学情就是学生的实际,它包括学生当前已有的知识基础、学法基础、心理发展特点、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等方面。
      教是为学服务的,要落实这一点,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从学生当前基础出发,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备课,这样的备课才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教学效益,实现学生从已有知识向最近发展区的迈进。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的教法应立足于学生的学法基础,以学法定教法。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中说:“一、先生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是教学做合一的三种理由。第一种和第二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和学生的学联络;第三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学生的学联络。有了这样的联络,然后先生学生都能自得自动。”陶公的这段话再明白不过地说明了教师的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在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是学习的今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把学置于教的附属地位呢?
      教是为学服务的,而学生是在个性、心理、学法等方面富有个别差异的鲜活的生命,学生间的差异不是等级的差异,差异是人与人的天性,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生个性。因此:“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晓得要教她什么和怎样教他;晓得了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然后才晓得如何去训练那教他的先生。”(《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陶行知全集》第一卷第91页)陶行知先生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那就是不同的学生适应于不同的教法,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教师的备课必须是因材施教的备课,必须是立足于差异、尊重差异的备课。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备课谈了一点自己的体会,限于眼界和认知能力,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最后,我要说的是,教学本身是源于生活的,教育也是源于生活的,真正的教育教学艺术是源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多向生活学习,多向身边富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学习,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
      江苏丰县范楼镇京庄初级中学

    推荐访问:课余 备课 精思话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