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腹有诗书文自华|腹有诗书气质华上一句

    时间:2019-01-29 03:21: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也许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职业敏感,我对我接触到的文笔好的朋友们笔下的语言文字,格外的感兴趣,尤其是遇到那些语言驾驭能力特别强的朋友,我总忍不住要探询她们的语文学习之路。无论聊得多、少、深、浅,从交谈中,我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对阅读感兴趣,从小到大,课余闲暇,视阅读为最快乐的事。比如一个朋友曾这样诗意地描述自己最惬意的读书时光:雨天,暖一盏热茶,听窗外雨打芭蕉,坐拥书城观人间百态,游走于魔幻的文字壁垒之间……或者朗月悬空,听虫鸣清风,观竹影婆娑。真是多年来最神往的生活。
      下面选录朋友“喜欢”对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就是轻松自如的语言表达力是怎么形成的问题的回复,原文洋洋洒洒数千字,如行云流水,这里节选几节:
      因材而教,是我绝对支持的观点。从开始记事开始,我就被老爸教着开始练字,不记得是几岁,反正从有印象开始,就有练字的回忆。最开始幼儿园,每天回家后就是先练上一页字,才能再出去玩。到了上小学,就是正式开始语文学习之路。每天不论学校的作业有多少,方格本子是一定要写满两页才能算数的。写的是什么内容?呵呵,就是一样,语文课本。没什么废话,就是一课一课地抄下去。抄完了再回头来重新抄过。寒暑假的时候,是每天抄四页,后来年级高一点的时候是抄八页。每天还有要做的家庭功课就是背书,当然,也是背语文课本。短的课文当天就背过,长一点的分两天背。所以很多时候,开学还没两个月,新的语文课本早就被我背完了。仔细分析一下,好像挺苛刻,挺古板的家庭教育。但是于我而言,却真的是非常合适的教育方法。因为性格野,比较像男孩子,从来没有将学校的功课放在眼里,学校的功课对小学时候的我,也的确是小菜一碟。家庭作业,反而是磨炼了我的耐性和细心。因为每天的家庭作业若是被检查出错误来的话,是要被罚重写的。小孩子爱玩,我也不例外,所以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认真地把所有的作业全部写完再玩,即使别的小朋友到家里来坐着等我一起出去玩,也不能马虎,还是要做完,甚至家里都没有大人管的,就是我自己一个人,都可以把电视打开,让别人坐着看,我去写作业。呜呼,真是乖孩子啊,现在的我要是有原来的一半的自觉与细心,就好了。
      整个小学的生涯就是那样飞快地过去了。当时肯定是有怨言的,但是逼迫于父亲的权威,只能接受。好在后来慢慢地习惯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倒也没觉得没什么了。现在回想起来,12本的语文课本,背的滚瓜烂熟,一直是我值得夸耀的地方。而且回忆起来还有,傍晚,夕阳西下,站在客厅里背书,落日从窗户里射进来,照在语文课本上,书页金黄金黄的,很漂亮,那一课,背的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小学期间,看的最多的课外书好像就是《故事大王》了。家里是坚决不给我买课外书的。每一学年只买一本作文书,三年级就买四年级的,四年级就买五年级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真是至理名言。家里对于我看课外书,奇怪的是有一种反对的基调,现在倒是理解了。比如正常的上学期间非作文书不能看,所以每次如果同学有什么新书,我都是只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抓紧一切时间拼命的看,回家了再百般无奈的拿起看了千遍万遍的作文书读。暑假期间,可以去图书馆看书的,也是可以借同学的书回家看的。但是,看的书,都是要经过家长的同意。而且不能借多,一个暑假,最多拿回来五本。多了是不行的,“读的多读不烂”这是他们经常说的话。当然除了这些,还有一些读书的机会,比如在爸妈的带领下去别人家玩,这是最开心的。这个时候,我可以任意地读我愿意看的,平时很难得看到的画报或者小人书之类,在别人家,爸妈自然不好那么管我,狼吞虎咽,每次的阅读都是大餐。
      到了开始上初中,家里就不怎么管我的阅读了,抄课本,背课文,也不强迫我一定要去做,一切全靠我自觉。课本是不再抄了,但是语文课本里,自己喜欢的文章,还是会主动地去背下来。课外阅读,也是放的很松,双休,寒暑假,只要是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随便自己支配,只是读的书,大部分还是要经过他们的检阅。于是利用零花钱,倒真是买了不少杂志,现在还保存的有《中学生文摘》《人生十六七》《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那个时候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少男少女》我倒不是很喜欢,觉得太花哨,远不如《人生十六七》看的真实,贴近生活。小小说也有很多读的不明白的,但是仍然喜欢,简短的故事反映的人生百态,读来真精妙。一直到初中结束,我都没有读过什么世界名著,大部头。一来好像更愿意读些简单;二来好像心里想着玩的多了,读那些大部头读的不明白还枯燥无味,不读也罢。
      高中,学习紧张许多,但是,我却千方百计地读了很多小说,金庸的武侠,倪匡的《卫斯理》系列,还有琼瑶,也都是在学习间隙,背过父母与老师的眼,偷偷的读的。上高中最大的阅读还有读报。读得挺杂的,去报亭,很随意的买,《中国经营者》《21世纪报》《南方周末》《参考消息》《娱乐周刊》……都是我桌上的常客。报纸买回来,往桌上一铺,上面再压上学习用的书,嘿嘿,想看书就看书,想看报就看报,躲避老师的最佳方法。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鼓励我们阅读,他的晚自习,定然是要在三节晚自习中专门抽出一节来给我们读名家散文的。每个星期五下午还有活动时间,也会带我们去阅览室读书,报纸,杂志,任君自选。我那个时候最爱看的就是《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专刊。《国家地理杂志》《人民画报》也是我喜欢看的,因为这些杂志上面不仅有精美的图片缓解只看文字的眼睛的疲劳,还给我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每每都是看得最上劲的时候下课铃响了,意犹未尽。
      大学期间的读书活动,说起来实在丢脸。虽然大学里有了更大的图书馆,有了更多的书,更好的读书环境,反而是静不下心去认真读书了。只读了一些老剧本,比如革命样板戏,翻阅了一些建筑设计,地理风情之类。完全凭一时的兴趣,没有任何目的和追求的去读书。也在每年大学放假回家的时候读一下《红楼梦》《飘》等名著。所以到现在,那些世界名著什么的,我还真没读过多少,和别人说起来,我真是一无所知,也并没有一定非要去读的想法,如果读书不是享乐的事情了,还不如不读。倒是流行小说,因为在寝室的传阅,读了一些,比如《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樱桃之远》《成都、今夜请将我拥抱》等等。
      再来,最享受的应该就是实习期间的阅读了。实习的时候我选择了去湖北省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碰巧,该部不仅仅是只管理电子阅览室,还负责中文图书典藏馆的工作,我得以有幸进入一般读者根本不可能进入的典藏书库进行阅读。那个时候图书馆刚经历完内部装修,典藏馆里的部分书籍需要人帮忙整理,我当然是毫不犹豫地请求去帮忙。呵呵,主任很好说话,还把书库的钥匙给我,每天只需帮忙做简单的整理工作就好。高高的书架,一层一层望不到边;发黄的图书,从左向右翻开的版本,厚重的繁体字,从上往下的阅读;甚至需要借助梯子才能爬上去看见上面的书的名字。这些,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读书环境。坐在高高的架子上,随性的翻阅着任意一本书,周围都是书,随便拿起哪本都带着岁月的痕迹,安静的,可以听见空气流动的声音。实习了一个月,至少有20天是混迹于典藏书库的,并没有做多少和我专业相关的事情。偷笑一个的说,因为我在图书馆的“辛勤工作”,还一不小心荣获了“优秀实习生”的光荣称号,嘿嘿。那段时间的阅读,很愉快,因为没有任何压力,随意的读,读一些让人赏心悦目的,放下,拿起另一本,再随便读一些就换。说起来没有完整的读完哪一本书,但是阅读的心情,却是得到了无比的享受。
      以上这些,如果算的话,就是我的语文学习之路了。因为我认为,语文的学习,本就是一个一辈子的事情,看书的时候是学习,思考的时候也是学习。
      文章按时间顺序:幼儿园练字――小学抄书――初中背书――大学自由阅读,详细描述了自己的阅读经历和阅读体验,层次清晰,流畅有序,神清气闲,娓娓道来。一个视读书为精神美餐,为最大快乐,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喜欢阅读的“书虫”形象跃然纸上。最令人动情难忘的是文中这样的细节,读过多日,还闪在脑海里,久久难以退去:夕阳下,客厅背书,金灿灿阳光映在书行里,那幅画面很温馨、很美丽。还有图书馆高高的云梯上,读着自己喜爱的一本本典藏书籍,依稀听得见文字流动的声音……那感觉真的好神气,不,简直是神奇。
      回头再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问题,用两个字来概括恐怕就是“多读”二字。尽管幼时的抄书背书是在懵然不懂情况下,尽管也可以说是在家长的威逼下,但对语文文字的感悟涵咏能力,已在悄然形成,并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慢慢积淀成一种语文素养。
      遍访百家,没有哪一个人良好的语文素养,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只是在语文课堂上形成的。所以,语文课除了体现其“工具性”外,要着力点燃学生阅读兴趣的火花,采取种种手段和方法,促使他们课下自觉地、主动地、甚至诗意地阅读,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定然会不断提高。而且定然会取得课堂上老师声嘶力竭一言堂,所永远达不到的效果。
      语文能力的提高其实说复杂也简单:多读多写而已,朋友“喜欢”成功的语文学习之路,再次说明这是语文学习上颠扑不破的“真理”。
      作者单位:郑州广播电视大学

    推荐访问:诗书 文自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