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自然功利与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名人事例

    时间:2019-01-23 03:28: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一直以来都有种说法,中国哲学多无系统,并没有西方哲学中有明显的联系和传承。中国哲学实质上的系统是具备的,这也是中国哲学的精神体现。本文对先秦道家、墨家、儒家思想主要特点进行介绍,并力图阐发三者之间联系以及它们如何体现,反映中国哲学精神。
      关键词:自然;功利;中庸之道;中国哲学精神;人生;
      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1(C)-0362-01
      
      中国哲学的精神是生命。它是生命的学问,它以生命为它的对象,主要的用心在于如何调节、运转、安顿生命。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精神,西方哲学的对象是自然,所以会出现本体的讨论,中国哲学在这里体现的是中国哲学的特殊性中国哲学的精神分散到各个时代,各个流派之中,也可以说每个中国哲学家都体现着生命哲学这一特质。、中国哲学在周朝晚期被分为“自然”和“人为”。“自然”意味着天是完全的,人是自足的,不需要外界的帮助;“人为”则是天是不完全的,人是不自足的的,要变得好些就必须有外来的帮助;道家主张自然,墨家主张人为;而儒家则是走两者之间的道路。下面将详细阐述三者的思想特点。
      一、“自然”的道家。复归自然的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人物,他们给予万物以自己的本然状态,主张他们都在自身的本然状态生活,发展,从而达到满足。“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万物在其本然状态下都是完全的,人为干扰只会产生痛苦,按照自己的自然意愿去生活就会完满,如果把别人的自以为好的东西强加给自己就会有所忧患,人类现存的道德制度都是违反人类社会的自然,只有模仿自然,才会得到发展。道家的自然是精神生活上的观念,就是自由自在,自己如此,无所依靠。精神独立的境界意味着道家的自然,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状态。道家老庄哲学出自中国文化生命,发自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完全从人生境界这个层面上来说,意义很大,有着很深的玩味与意蕴。
      二、功利的墨家。“义,利也。利,所得而喜也”。从这句话可以很清楚地分析出墨子把儒家所提倡的“义”看成利益的东西。墨家的基本观点是功利的。它所追求的不是道德层次上的东西而在乎它是否有用。本质在伦理功利主义的立场。墨子的思想很素朴,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别。”墨子谈非攻,因为战争于双方都是极大的损害,虽然战胜会因此从中获得些许利益,但他把战争比喻为一种药;一万人服用,四五个人受益,绝非良药;综合墨子的兼爱,非攻,可以看出墨子是站在绝大部分人利益基础上的,因此在当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与道家无为自然截然相反的学说,墨家是教导人们在外界寻求幸福的哲学家;道家是以为在人的自然状态中最幸福,不以为人需要做,应当做的是复归自然,相反的,墨家以为人性不完善,愚而弱;为了变得完善,需要国家、道德、人格化的上帝来帮助。同时墨子很多文章中还有许多科学方面的浅显介绍,似乎都是科学的萌芽。综上所述,墨子是主张人为的,思想也是功利的。
      三、“中庸”的儒家。在《论语》中,孔子把在“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孔子之后,儒家这里又分化为两种类型。一种以孟子为代表,比较靠近自然这一端,而另一种以荀子为代表,比较靠近人为这一端。孔子本人的学说接近自然这一段。《论语•子罕》言:“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是理解孔子哲学思想的总纲。以“命”为契点,孔子转向了“仁”。孔子强调首要的问题不是我是否应当用某某方式爱人,而是要认清那个人是我的什么人,这便有了差等之爱,与墨子兼爱针锋相对,也反对为我的学说。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并不意味着人生来便是善的,只有去除低等的欲望,完全发展内心的理性,这样才能成为完全的人。幸福和真理不存在于外部世界中,去追寻是徒劳与没有结果的,;幸福和真理存在于我们自己内心中,只要尽其心,发展内心的力量,便充足了。荀子这一派,与墨子不同,但也发展了中国思想中的人为路线。他主张性恶论,而改善人性是主要任务。同时“制天命而用之”。但是他的后学并没有发展他的观点,而是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而消失了。
      四、由先秦道、墨、儒三家看中国哲学精神。由上述三个部分的陈述可以看出,在自然观上,道家认为是自然,墨家认为是人格化的神,而儒家认为是天理。在国家存在合理性上,道家认为国家不应该存在,墨家国家则是政府管制人民的工具;儒家则需要国家教育人民,发展人民的道德能力。在个人追求方面,道家认为,人性本身是完善的,人便要追寻他的本然状态去生活,这是最完满的;而墨家则认为人本性不完善,人应该同等的爱一切人;儒家(主要指孔孟)认为人性虽然是善的,但并不意味着是完满的,要努力发展它,修整它,人固然应该爱其他人,但应该照顾亲缘的区别。中国哲学以生命为忠心,中国文化生命最高层次心灵,都是集中在这里体现。儒、道、墨三家在动乱喧嚣中觉醒了自我的个体意识,积极用世的时代精神,共同托古的回归趋向,希求用世进取又自我逃遁安慰,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的精神状态,也反映着中国哲学的精神。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系
      参考文献:
      [1]冯友兰.哲学的精神[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3]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推荐访问:中庸之道 功利 自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