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及其对策分析]社会中的不和谐现象

    时间:2019-01-23 03:20: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2003年10月,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并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对当前社会发展思想的继承和丰富。从总体上回答了我们应如何科学的面对和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科学发展观包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5(C)-0111-02
      2003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并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堀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发展既是生产力的发展,也是生产关系的发展,二者的落脚点都是人自身的发展;而要实现人自身的良性发展,最根本的基础条件是和谐。因此,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和终极目标,和谐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归宿。
      一、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
      (一)经济方面,收入分配差距导致矛盾突出
      从近几年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的基尼系数已攀升至0.45左右,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而且这种差距还在扩大之中。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的社会。财富的增长与社会分配相协调,这是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财富的增长与社会分配公平应该是同步的。我国目前出现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社会多数成员积极性的发挥,也会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
      (二)社会生活方面,社保、教育、医疗等问题突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实现效率与公平兼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来完成。
      当下我国的社保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社保方面,覆盖面较窄,财务压力过大,民众对政府承诺信心不足;在教育方面,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来说,教育投入明显不足,公共教育经费投入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医疗卫生方面,医院设施严重不足,布局不合理,药费居高不下,造成“看病难”、“难看病”的局面。这些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造成敏感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三)政治方面,民主法制不健全,腐败现象严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农村向堀市、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度时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转型期。转型期的典型特征就是过度性,即旧的体制逐渐消亡,新的体制逐步孕育、发展壮大。新体制的发育不全、旧体制的顽固存在,并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和摩擦,是转型期的突出特点。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空档,政治体制改革的不同步,加上经济关系的错位,法制的不健全,思想道德观念的缺失,种种原因交织在一起,导致转型期腐败现象不断滋长、蔓延。
      (四)文化方面,文化价值体系不和谐
      二十多年来,中国主流文化意识在名与实之间逐渐拉大着距离,中国文化价值取向出现了“显规则”与文化“潜规则”的不和谐现象。中国文化的这种明一套暗一套的混乱价值取向使中国文化的诚信与道德面临彻底崩溃。
      众所周知,和谐社会必须具有和谐理念的主流文化价值取向。但是今天由于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内在冲突,和谐的文化价值取向在实际当中遭到严重冲击,使得和谐文化的主流价值取向边缘化。
      二、克服不和谐现象的基本对策
      (一)建立和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我国现在基本上是一个金字塔的社会分配结构,很不正常。我国低收入户和中等偏低收入户所占比重过大。这样的收入结构,不是一个公正、健康的结构,对于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庞大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的分配结构,以促进利益关系的和谐。第一,实现科学有序的社会流动,解决好人们地位的垂直流动,也要掉接好区域之间的水平流动;第二,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第三,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包括利益引导机制、约束机制、调节机制、补偿机制。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范围,使之逐步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这是我国社会障制度建设的长期目标,也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的必然要求。当前要关注三类群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被征地农民、还没有离土离乡的农民。
      2、针对国民保障需求的多元化,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从我国当前的实际看,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同等重要,但由于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在生产社会化程度、就业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不可能采取一个统一的模式。农村要被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但具体方法和标准方面应允许有差别。
      3、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为社会保障体系正常运转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机制,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保障社会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要做到: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加强对社会保障结余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财务会计制度,开征社会保障税。
      4、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形成法制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社会运行管理机制。依法办事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运行、管理只有以法律为依据,才能公平、高效、健康地发展。
      (三)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开展反腐倡廉的工作
      1、透明化。反腐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权力运行要做到公开化、透明化,从而使掌权者不敢滥用权力。不仅是在权力的授予过程要做到公开透明,更要在权力的行使过程、运行结果等方面都要做到公开透明。在决策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2、政务公开。惩治腐败,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而政务公开则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政务公开的实现,需要建立健全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律和制度。包括做好分权和制衡工作;完善以政务公开为核心的权力运行;健全情报资料公开制度。
      3、舆论监督。在反腐斗争中,舆论监督是透明化、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和保障。要实现舆论监督,就必须逐步实现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化、制度化,并使新闻舆论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还应尽快使宪法的原则性规定得以具体化,使新闻舆论的监督权、审稿权、批评权和采访、报道的程序、方法以及侵权责任等,都有章可循,并有法律保障;另外还要在全社会营造舆论监督的良好氛围。
      (四)完善文化价值体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1、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对于民族精神,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其内涵。
      2、加强主导价值观教育,重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价值观在社会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是社会文化的灵魂之所在。我国当前由于利益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使多种社会价值观并存并广泛存在冲突,加强主导价值教育刻不容缓。
      3、树立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构建和谐社会,新闻媒体是一支重要的建设力量。在这过程中正确认识发展形式、正确把握社会主流、正确看待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正确应对突发事件,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观之,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和谐总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旧的不和谐现象被消除,新的不和谐现象又会出现,社会就是在克服、解决这些不和谐的现象中不断前进和发展着。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卢斌.当代中国社会各利益群体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陈成文.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黄楠森.《哲学笔记》注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社会发展 对策 不和谐 现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