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修己”与“安人” 修己安人

    时间:2019-01-15 03:26: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孔子的“修己安人”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主线,其中,“修己”体现了终身教育思想,“安人”则蕴涵着教育的全民普及理念。“修己”是完善自我价值的必要条件,并且终身都要坚持。“安人”是道德高尚的君子通过从政和教育实现教化他人,“安人”是教育普及、全民素质提高的保障。
      关键词:孔子;修己;安人;终身教育;教育普及
      
      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而这一传统的形成与儒家有着密切关系。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他在教育上的创见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思想涵盖人生的各个阶段,是一种终身教育思想,同时孔子提出的“修己以安人”①(《宪问》),成为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主线。无论是“修己”和“安人”都离不开教育。探讨儒家与教育之关系有利于增强继承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自觉性。
      修己(即修身)是通过老师的教育和自我的学习不断完善自我道德、掌握知识的过程。安人是道德高尚、才能出众的君子通过从政,以国家管理者的身份对百姓进行教化,使之也逐步养成完善的道德,掌握一定的知识。如果君子不从政,可以通过教书育人,从而使更多人的向善,这也是“安人”的做法。
      
      一、修己是完善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论语》是研究孔子和早期儒家最可靠的资料。二十篇《论语》,以《学而》作为第一篇的名称,而《学而》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足以表明孔子对学习和教育的重视。习(�)是个表意字,原意是小鸟刚刚展翅学习飞翔,通过不断地练习,逐渐掌握飞翔的技巧。孔子以此为喻,劝导人不断学习,反复实践,就会逐步掌握人伦日用、洒扫应对的技艺了。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表明,人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其次是要有安全感,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②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很喜欢走路,即使经常摔倒也并不减少走路的热情。当爸爸妈妈分配给她一点简单的任务,她会很高兴的去做,做好以后,得到父母的表扬,小孩子自然显得很快乐。通过这样的快乐教育,她的成就感不断地被强化,久而久之,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了。有过教育经历的人都知道,最听老师话的是幼儿和小学生,其次是中学生。至于大学生,他们有了自己的主见和自我判断,就不会简单的信从师长之言了。所以,通过对小孩子进行一定规范和礼仪的强化训练,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古代“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在传统中都属于“小学”的范畴,这是孔子教育学生的基本内容。有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素质,才可以担当更为远大的任务,进行“大学”阶段,学习治国、平天下的本领。《论语》一书出现“学”字66次,涉及到其中20篇中的15篇,所以说,一部《论语》就是孔子、儒家论述学习和教育的经典语录。
      孔子时代,诗、书、礼、乐是人立足社会的基本知识。《论语・季氏》篇记载,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是否从孔子那里得到特殊的照顾。孔鲤说没有,有的只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告诫。陈亢听了高兴地说:“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陈亢之所以高兴,是因为孔子一贯让弟子们学习诗、礼的做法,进一步在孔鲤这里得到了验证,又知道孔子对儿子和学生一视同仁,并没有给儿子开小灶。其实陈亢的担心大可不必,诗和礼是当时最基础的知识,诗是应对答问之辞,札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所以,诗和礼是初学的必备内容。
      孔子的孙子孔仅(字子思),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应该承认,人的智力和禀赋存在差异。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①(《季氏》)。孔子从学习的主动性和人的智力的角度,把人划分为四等。孔子认为,世界上有天资聪颖的人,但这是极少数,大部分人属于“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的层次。“学而知之”是积极主动求学,“困而学之”是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再去学习。最后一种人最可气,明明知道不足还不学。这种人应该受到鄙视,所以“民斯为下矣”。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就连孔子这样伟大的教育家都自称“非生而知之者”,所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①(《大学》),就在情理之中了。
      孔子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完善的君子,必须终生求学。孔子自我感慨地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①(《述而》)孔子一生是好学的一生,他把修身学习当作人生的一种乐趣,所以没有忧愁,不知不觉地就到了晚年。
      孟子最早出现“教育”一词:“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①(《尽心上》)可见,孟子把得到好学生进行教育作为君子三大乐趣之一。儒家提到“修身”或“修己”是自我学习的意思,属于教育的范畴。孟子讲的“三乐”,天伦之乐和君子自在之乐侧重于学,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属于教的层面,无论“学”还是“教”都是乐在其中矣。孟子把自己的志向和知识通过教育进行传播的手段。孟子对教育的诠释直接继承了孔子的快乐教育思想。教育不但可以使人不断完善自我道德,掌握基本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学而优则仕”,进入政治领域,从而实现儒家安人的理想。
      
      二、教育是儒家参与政治之途径
      
      孔子开创的学派之所以称为“儒家”,这说明他们的思想和实践和“儒”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说文解字》释“儒”:“弱也,术士之称”。术士是掌握专门技艺的人,但不都是文弱的,其实儒家也讲刚强。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①(《为政》),“仁者必有勇”①(《宪问》),所以,《说文解字》的理解并不准确。其实,儒家本来是以“教”作为职业的人。“儒”与“濡”有关,“濡”有浸渍、润泽之义。教人者以道艺教人,使人得到教育感化,正犹同以水浸渍于物;以知识授人,又无异于润泽其身,所以称“濡”。但教人者毕竟是人而不是水,所以“濡”字后来就改为“儒”。③所以,儒家自孔子开始就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就要转入更高阶段的学习,掌握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领。《大学》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庸》说“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孟子・离娄上》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看来,自我修身是一切人生价值实现的起点。
      儒家在先秦所有诸子学派中,最富有社会责任感。“安人”就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子路问孔子有关君子的问题。孔子说:“修己以敬。”子路又问:“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又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①(《宪问》)由此可见,孔子的最高理想是“修己以安百姓”。君子实现“安百姓”涉及到三个问题:第一,君子必须先修身,自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专业知识;第二,君子从事政治管理,直接为百姓服务,利用政治资源来引导和教化百姓的进步;第三,如果君子没有机会进入政治领域,不能直接从事社会管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兴办教育,通过传授给学生理想、道德和知识,从而造就一批专业人才,如果优秀学生能够有机会进入政界,一般会对政治起到改良作用,这样就可以间接实现老师无法实现的理想。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思想就是来源于此。
      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①(《子张》),“仕而优则学”的对象是贵族。春秋末年,世袭贵族享有高贵的身份和地位,可以世袭官职。政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寄托在贵族子弟身上,所以,他们应该“仕而优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修己安人”。而普通百姓,只能依靠一技之长和专业知识才可能进入上流社会,从事国家管理,此之所谓“学而优则仕”。春秋末期,虽然已经出现了文化下移的趋势,但毕竟掌握知识的人还不多。社会上的新兴知识分子,通过学习晋身社会上层,不但可以给僵化的贵族政治注入新鲜的血液,也可以实现君子修己安人的理想,这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
      孔子的“修己安人”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主旨,其中,修己是自我学习,安人是参与政治,但是这个参与政治的目的是教育他人,从这个角度上说,儒家的思想主旨就是教育。也正因为此,儒家思想才蕴涵了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现代教育的技术性、复杂性和难度远非古典教育所能相比,但是,中国的现代化教育必须立足中国的实际国情,其中,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资源是国情的重要内容。儒家重视个人终身教育以及全民教育普及的理念,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②(美)弗兰克・G・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40―45.
      ③黄怀信.“儒”本义及儒学特质[A].中国儒学史研究[c].济南:齐鲁书社,2004,16―20.

    推荐访问:安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