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学生情感培养: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奶酪”|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时间:2019-01-02 03:24: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全面、完整发展的人,传统教育以认知为中心的特点,造成学生精神世界的荒芜、个性的残缺不全、综合素质的不完整。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能忽略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指导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在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引导,让学生的健康情感在学习中得到培养和升华。本文从三方面阐述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的观点:营造教学情境以激励学生的情感;设置参与体验环节以深化学生的情感;借助言语文字以提升学生的情感。新课程标准为教育指明了方向,教学中只有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正确引导,学生才可以在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同时,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才可以成长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情感培养情知统一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相信广大的教育者都不会忘记以下几宗学生杀人、摧残异类的恶性事件:浙江金华一中学生杀母,贵州安顺孪生姐妹用鼠药毒死亲生父母,云南大学生马加爵残杀同学,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究其原因,是这些人情绪低落,情感荒芜,人格残缺,以致心理变态,走向极端。这些事件的发生,给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在一再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智力的同时,是否注重了学生健康情感的引导与培养,为学生的灵魂注入了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是谁动了学生成长中健康情感的培养这块不可或缺的“奶酪”?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全面、完整发展的人,但是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以认知为中心的特点,使教育一直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智力能力的培养,漠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情感教育一直处于可有可无、不受重视的地位,从而造成学生精神世界的荒芜、个性的残缺不全、综合素质的不完整,这在教育界已经成了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高度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拼人才、拼素质的社会,人的素质归根到底即为“情知”的和谐统一,这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紧张繁忙的工作使人与人的直接交往越来越少;相对封闭的居住环境使人与人的关系淡化、人与物的关系强化。如果我们淡漠情感教育,就会导致人与人真情不在,出现情感荒漠。许多有识之士指出:“未来的时代光有高科技还不够,还需要有‘高情感’。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他们不仅掌握着科学文化知识,拥有着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应该有个性,有高尚的情操,有丰富的精神世界。”①列宁也曾说:“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②日本哲学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批评日本的教育因缺少道德情感培养,而成了“牺牲了另一半的教育”。我国在80年代中期,以朱小蔓为代表的情感教育家们,提出了认知与情感发展的协调问题,构建了情感教育理论体系,并经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并归纳了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规律,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实施。当前全球范围内爆发的经济危机告诉我们:靠高科技和法治不能完全解决面临的一切问题,高科技、高情感的结合应成为当代的强音。为此,学校教育应以认知和情感发展相协调,并且以情感为源动力进行教育改革。
      要实施素质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不能忽视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情感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不是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手段。国家教育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颁布并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中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③课程标准也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为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标准把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摆在了和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就匡正了情感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教育目标真正指向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固然重要,但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也是一块不可或缺的“奶酪”,教学中应该并重地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引导,让学生的健康情感在学习中得到培养和升华。
      语文的实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实施情感教育。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教育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都说明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不可或缺的“奶酪”,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需要。那么,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呢?
      
      一、营造教学情境以激励学生的情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④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可以触发、引起或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如何创设这种情境呢?首先,师生间要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能给学生自由舒展的心理空间,使学生能沉浸在一种舒畅、愉悦的氛围中,这就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引发和展开。其次,教师要营造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这可以运用语言艺术,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或铺陈直叙,把学生引入与教材相适应的特定情境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电视、录像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再现具体可感的情境,这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启迪学生的内心情感。如上《中国石拱桥》时,就可以借助计算机向学生播放有关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视频,使学生可以直接地感知到这两座古代石拱桥的特点,从内心发出对古代劳动人民技术和智慧的由衷赞叹,从而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所以,营造恰当的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和唤醒学生的情感,而且能借助情境深化学生的认知。最后,教师要善于调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中学生是在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上学习语文的,教师情感饱满,教学中喜形于色,情动于衷,就易于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情感。如上《黄河颂》时,教师就要把作者的爱国激情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并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出来,这样这种爱国激情就会传达给学生,学生就会体验到这种激情,并被其所感染。
      恰当情境的创设和营造,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使学生的情感过程得以展开,同时又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启迪和暗示,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情感,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
      
      二、设置参与体验环节以深化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仅仅停留在对教材词句篇的剖析上而理解作者的情感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个层面上的情感,很大程度上是情感的理性状态,还不是情感过程本身。因此,让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情感,“以身体之,以身验之”,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最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所借助的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参与到作品的情感世界中,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感染和陶养。让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情感,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朗读课文。朗读,是运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把文本的内容准确、鲜明、形象地表达出来。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通过朗读,进而咀嚼回味,可以引领学生体味作者心境,掌握作者情感世界。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声韵和谐,极富音乐的美感,该文的配乐朗诵,入情的美读胜过苍白的解说,如果能让学生入境地进行体味,那绝对胜于枯燥的讲解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朗读,让学生感知并体味作者的情感,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判断、分析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对作者情感的感受、体验程度。如余光中的乡愁诗《乡愁》,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以朗读为线索,通过学生在不同时段的朗读来判断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体验。实践证明,随着学生一次好过一次的朗读,我就知道学生已逐步把握了诗歌的情感。朗读是使学生情感得以提升的一种方法,它使学生不仅可以在读中受到感染,吸收作品内蕴的情感之美和精神之美,而且可以化他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并逐步积淀成一种语感。
      
      2.角色扮演。亦即在学生感知、理解教材情感世界的基础上,让学生直接担当、扮演教材中的某一角色,直接化身为教材中的某一人物。这样,通过角色的扮演、转换,就可以让学生身入其境,直接体验人物的情感。如人物形象鲜明,情节集中,语言生动有趣的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上演课本剧,直接体验作品情感。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不仅会为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感动,而且会设身处地地体验他所创造的人物的情感,并且化身为作品中的人物,亲历人物情感、生命和人生体验。这样,学生在表演中获得的内心体验就会更强烈、更深刻。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等作品都可以进行这样的环节设置,让学生直接参与体验,学生的情感态度自然就会在这种参与体验中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得以提升。
      
      3.诱发想象。语文教学中的想象,是学生在作品语言描述的基础上的再造形象活动,情境的感知、朗读、角色的扮演都离不开想象,都必须经由想象的参与。因此,想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孔乙己》一文孔乙己在众人视线中消失的情景: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这句话里包含了无限凄凉,但此时孔乙己的心态会是怎样的呢,只有引导学生作出想象,学生才可以准确地把握、体味他无言的复杂情感和作者的情感。
      对作品情感的体验离不开想象,因此,教师要善于抓取作品中留下的想象空间,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并对这些想象空间进行填充,创造一个情景相生的个性化世界,从而使文章显得更丰满、生动。
      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说,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说是一种体验教学,是个体学生深入到作品的形象世界、情感世界、生命世界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并能通过不断的体验和提升,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陶养,进而陶冶情操、纯洁心灵、升华境界,健全个性和人格。
      
      三、借助言语文字以提升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从每篇课文中“潜移默化”,提高思想认识,情感深化,最终要使这些美好的情感得以外在的倾吐,“外化”在他们的生活中,并借助外物使情感得以拓展和升华,从而认识自然的美,人类情感的美,社会的美。要让学生的情感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深化,教师可以借助言语以使学生情感外化。即让学生借助语言表达来抒发自己体验到的内心情感,这样就能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时,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断,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谈自己观看影片后的感受。这样的设置,就可以使学生把自己在观看影片过程中产生的情感用语言外化出来,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爱国激情。
      同即时的口头表达相比,课外的文字写作更能升华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还可以借助文字以使学生的情感迁移。文字写作为学生留出了自由抒写和尽情发挥的天地,学生的情感也会因此得以迁移拓展、提升深化。如在学习了《傅雷家书两则》之后,我要求学生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写一封信,就某一问题和父亲或母亲交流。学生写出来的书信不仅具体表达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而且提升、拓展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当今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而健康、良好的情感素质是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如果人的情感因素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人格其他方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空谈,也就造就不了综合型素质的人才。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一味追求高分数,而动了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情感培养这块“奶酪”。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升华,这样,学生才可以在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同时,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才可以成长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注释:
      ①②转引自佚名.万水千山总关情――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中学课堂网,2007年1月31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16页.
      ④转引自杨德富.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论坛,2007年3月23日.
      
      参考文献:
      [1]杨光福.“情”之所至,金石为开.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2007年1月23日.
      [2]杨德富.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论坛,2007年3月23日.
      [3]范柏涛.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999教学乐园,2007年2月22日.
      [4]鲁勇.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中教网,2005年7月17日.
      [5]姚宝安.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中国教育人博客,2005年1月17日.
      [6]佚名.万水千山总关情――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中学课堂网,2007年1月31日.

    推荐访问:奶酪 不可或缺 语文 培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