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夏洛克人物形象的创新性_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人物形象

    时间:2018-12-30 03:21: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与马洛的《马尔他的犹太人》中的巴拉巴斯相比,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人物形象表现出鲜明的创新性和更高的艺术真实性。本文通过对两剧的分析指出,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更接近于现实社会,很自然会赢得人们的关注,这也是数百年来夏洛克研究持续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 《马尔他的犹太人》 《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 人物形象 创新
      
      在英国,犹太人形象出现在戏剧舞台上并非莎士比亚首创,但是至少可以说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开始,人们关注犹太人形象,以至于后来犹太问题成为历史问题,马克思也曾撰文《犹太人问题》来专门论述。
      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1564―1593)曾于1590年创作了一部有关犹太人的喜剧《马耳他的犹太人》(The Jew of Malta),剧中唯一中心人物就是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巴拉巴斯。对于这个人物形象,马洛在处理技巧上十分鲜明并且单一,他把巴拉巴斯刻画成易于理解的“扁平人物”,把他塑造成一个十足的恶棍。巴拉巴斯对金钱的贪欲已经超出人的正常理智与情感,他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内心奸诈,极具报复心,最终害人害己。观众对巴拉巴斯的印象仅有憎恨厌恶,这与莎士比亚的夏洛克形象相比大相径庭。同样是犹太人,同样是放高利贷者,在角色处理上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却要比马洛的巴拉巴斯更丰满、更完整、更真实。莎士比亚完全突破了马洛所设定的犹太人角色模式,《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头脑精明,行事谨慎,口才流利,没有了巴拉巴斯的阴险奸诈,却增添了相当的民族感和几分正义感,人们对其褒贬不一,爱恨兼有,对他的关注与评论远远超过巴拉巴斯。没有人物形象上的发掘与创新只是一味地模仿复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就不会从马洛的《马耳他的犹太人》的藩篱中脱颖而出并成为一部传世经典。
      尽管缺乏足够的证据,仍有很多莎士比亚研究者认为夏洛克身上有巴拉巴斯的影子。在创造夏洛克这个人物形象时,莎士比亚或许想到了马洛的《马耳他的犹太人》,以及当时发生在一位葡萄牙籍的犹太人医生罗德里戈・洛贝茨身上的偏见与不幸。不过,莎士比亚是以自己独具匠心的方式创作了《威尼斯商人》,最终是莎士比亚的天才成就了该剧的原创性与显著性,这也打破了此类剧目的局限性①。毕竟,《马耳他的犹太人》早于《威尼斯商人》,作为剧作家的莎士比亚不会不注意到马洛及其创作的剧目。更何况直到十八世纪中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一直题为《威尼斯的犹太人》(The Jew of Venice)②,就名字上看,与马洛的剧作仅有一词之差。因此,莎士比亚即使没有受到马洛的影响,他也极有可能受到马洛戏剧的启发性。当代美国极富影响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1930―)指出,《威尼斯商人》把犹太人夏洛克搬上了舞台,其意图是塑造一个喜剧式反角,此处,哈罗德・布鲁姆也是针对莎士比亚对马洛的巴拉巴斯形象的创新而言的。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马洛的《马耳他的犹太人》,莎士比亚如何来创造什么样的夏洛克,但是,正因为有了马洛的戏剧在先,这就与莎士比亚形成了截然对比。显然,在情节结构上,《威尼斯商人》两条主线一条附线相互交织组成一幅威尼斯城芜杂世俗与贝尔蒙特人间仙境的悲欢图景。相比之下,《马耳他的犹太人》则是简洁明了,该剧完全以巴拉巴斯的行为举动为主线,辅以在其阴谋策划下的两青年对他的女儿的求婚插曲;在人物形象复杂性上,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更是比马洛的巴拉巴斯前进了一大步,尽管巴拉巴斯作为一个犹太人也受到了基督徒的鄙视和迫害,但是马洛并没有深刻地挖掘巴拉巴斯利用金钱对自己受到迫害并进行报复的动机,而是着力于把他塑造成对金钱贪得无厌的“恶人”③。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夏洛克也是一个贪婪成性的犹太人,金钱也是他生活的支柱,同样他也受到基督徒的欺侮,但是,莎士比亚进一步发展了巴拉巴斯的形象深度,使夏洛克具有了多面性、复杂性,并且为他的报复基督徒提供了合理的社会背景。从艺术形象上看,巴拉巴斯是一个单纯的喜剧人物,而夏洛克则既是喜剧人物又是悲剧人物,他比巴拉巴斯更形象、更生动、更完整、更贴近于现实生活,因而更易于被人们接受。就文学创作成就而言,《威尼斯商人》比《马耳他的犹太人》具有更高的艺术真实性。
      在《马耳他的犹太人》中,是巴拉巴斯动员他的女儿谎称皈依基督教,以便进入被没收并被改建成修道院的私宅转移他所埋藏的金银财宝;是巴拉巴斯以一封信挑起女儿的两名追求者的决斗,最终两人命赴黄泉;是巴拉巴斯为惩罚自己亲生女儿,不惜毒死了修道院的所有修女;是巴拉巴斯为杀人灭口又连续毒害了四名知情者;在后来的土耳其与基督教徒的战斗中,也是巴拉巴斯见风使舵、态度多变,造成了土耳其军队的溃败,而最后他机关算尽,反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落入到他原本为对手准备的开水锅内,结束了他自己的罪恶的一生④。这一系列恶行的直接施动者、实现者就是巴拉巴斯,他无异于一个人间恶魔,完全丧失人性。在他的生存法则中不存在亲情、道德、正义、法律,只有无尽的贪欲与邪恶。剧中他曾自我表白:“至于本人嘛,我出没于黑夜,杀死在墙角下呻吟的病人;有时来回走动,往井里投毒⑤,他处处以恶意伤害他人为目的,这已是超出正常人的行为举动界限。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巴拉巴斯的人格心理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变态心理,金钱的诱惑力扭曲了他的心智,也致使他超越了人性的界限。无论是观众还是读者对于这样的人物都是表现出极度的唾弃,人们一眼就能看穿巴拉巴斯的伎俩,在当时整个社会对犹太人表现出极为不公正的条件下,反而加剧了人们对犹太人的不满,没有使人们产生对当时社会倾向的深刻反思。这正是《马耳他的犹太人》一剧的不足。巴拉巴克没有像夏洛克那样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和宽阔的思想空间,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超出了现实意义,仅仅只是一个完全的邪恶形象,人们只能接受这样的人物为非人间所属,他不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
      两个同是人格心理异常的犹太人人物形象,夏洛克比巴拉巴斯更接近于社会历史现实,这也是夏洛克为人们所谈论不息的原因所在。《马耳他的犹太人》看似喜剧,但巴拉巴斯的所作所为却导致了沉重的血腥,丧失人性的行为背后是巴拉巴斯极度变态的人格心理,他与基督教徒之间的仇恨在剧中表现出一种纯粹的敌对状态。然而,在《威尼斯商人》中,人格心理异常的夏洛克却更像是社会历史现实里我们身边的一个普通人,他爱恨皆有,有坚强也有懦弱,有理智也很固执,既有有限的正义感又不乏宗教偏执,可以说这样的人物形象是莎士比亚把16―17世纪欧洲基督教社会特别是英国社会世人万象集中在夏洛克一人身上。但同时夏洛克又没有脱离社会现实,并不只是舞台形象而已,在心理距离上,夏洛克比巴拉巴斯更接近于社会历史现实中的人们。无论哪个时代的人们,都在人格心理上表现出一种复杂形态,没有哪个人是完全的魔鬼,更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天使,除非心理发生极度病态,否则,个体的理智能够作出是非判断将如夏洛克一样。莎士比亚把这种社会现实搬到舞台上对人物加以创造,夏洛克就如同人们身边的一个。此外,尽管巴拉巴斯也是舞台形象,但缺乏了与现实社会的紧密关联性,即使是一个天使也只是飘渺虚无的,更何况一个完全游离在常态人性之外的恶魔,所以,巴拉巴斯不会也不可能像夏洛克那样在世界文学历史长廊中光辉灿烂。
      虽然我们缺乏资料来推定莎士比亚创作《威尼斯商人》时是否考虑到人物心理,但的确是夏洛克在剧中的表现让人们从心理上接受这个放高利贷的犹太人,这正是夏洛克不同于巴拉巴斯之处,也是莎士比亚戏剧天才的精彩展现。把社会现实编进戏剧使人们能够理解当时社会并对自身现实社会进行反思,经典的魅力即在于此。
      
      注释:
      ①DavidDaiches.A Critical History English Literature VolumeⅠ[M].Mandarin Paperbacks,1994:255.译文出自本文作者。
      ②陆谷孙.莎士比亚研究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75.
      ③颜学军.马洛“欲望”戏剧的伦理维度[J].外国文学研究,2006,(1):61-66.
      ④何其莘.英国戏剧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46.
      ⑤Brooke C.F.Tucker & Nathaniel Burton Paradise,English Drama 1580一1642[M].Lexington,MA:D.C.Heath and Company 1961:206.译文出自颜学军2006年发表在外国文学研究第一期的《马洛“欲望”戏剧的伦理维度》。
      
      参考文献:
      [1][美]安特妮・T・鲁宾斯坦著.陈安全,高逾,曾丽明译.从莎士比亚到奥斯丁《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之一[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美]查姆・伯特曼著.冯伟译.犹太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陈�.陈�自选集[C].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
      [3][美]哈罗德・布鲁姆著.江宁康译.西方正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4]何其莘.英国戏剧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5][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威尼斯商人[M].(英汉对照).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阮坤主编.莎士比亚经典名著译注丛书).
      [6]颜学军.马洛“欲望”戏剧的伦理维度[J].外国文学研究,2006,(01).

    推荐访问:人物形象 创新 夏洛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