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考纲要求的120个文言实词 解读文言考纲,蠡测09考题

    时间:2018-12-27 03:35: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通过解读考纲,蠡测09高考命题,以期对高考复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 解读考纲 文言文 蠡测 09考题      一、解读五年考纲的要求变化(2004―2008)①
      
      (一)2004―2005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E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用的观点态度
      (二)2006―2008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
      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慨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五年考纲共同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古代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年轻一代的学生很有掌握它的必要。这里所说的“浅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浅易”文言文的衡量标准:1)词汇运用主要是文言中的常用词,非常用词和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极少运用。
      2)语法结构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而典型的用法为主,冷僻者一般不会出现。
      3)体裁主要是记叙,一般以史传中的人物传记节选为主,其中穿插有简短的议论、抒情。
      4)内容的涉及范围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5)文章的整体风格特点是不崇尚形式上的整齐,不堆砌难于理解的词藻,也不强求音节上的谐和。
      《考试大纲》要求:《考试大纲》在“能够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一总要求之后列了“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E”三项,三项之下又总共提出九条具体要求。“理解”中第一条常见实词的含义,第二条常见虚词的用法,第三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第四条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主要是古代诗文阅读中语言方面的要求。
      (四)五年考纲细微变化
      变化:加了限制性的定语,使考查目标更明确。
      1.2004―2005年: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2006―2008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这里在“实词”前加“文言”二字限制性的定语,看似多余,实则意义重大,它使考查的目标更加明确了。与“文言”相对的“白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都指汉语书面语的一种。但“文言”是我国古典文学所使用的主要语言,具有词汇丰富、精炼的特点;而“白话”则指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说唱文学,宋、元、明清的话本、小说及其他通俗文学作品。大纲这么一界定,既科学,又人文,大大缩小和规范了实词的考试内容。
      
      二、研读全国(广西)五年高考题(2004―2008)②
      
      (一)五年考题的共同点
      1.选文字数有所固定
      2004年524字,2005年643字,2006年701字,2007年692字,2008年697字。2006―2008年选文字数均在700字左右。
      2.选文均为人物传记,出处皆为二十四史③
      选文内容大都是人物传记,并尽量贴近和暗合当代社会热点,紧扣和回应时代脉搏,体现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性。具体分为两类,一是选文为古代名臣良将事迹,表现官员的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或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正直品行和从政治军的才干等:二是选文为古人相夫教子或事亲至孝等事迹,体现和弘扬民族文化及传统美德等。
      如:1997―2000的权善才、李若冰、苏琼、胡威均为文臣,2001―2002的田单、李广为武将,2003―2004的裴矩、疏广为文臣,2005的优孟为乐人,2006―2008的何远、宋均、廖刚均为文臣。
      1997年节选自《隋书》,1998年节选自《宋史》,1999年节选自《北齐书》,2000年节选自《三国志》,2001年节选自《史记》2002年节选自《史记》,2003年特殊的一次选自《资治通鉴》,2004年节选自《汉书・疏广传》,2005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2006节选自《南史・何远传》,2007节选自《后汉书・宋均传》,2008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3.考题都以选择题和翻译题的形式出现
      (1)选择题上,2001年以六道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002―2003年以五道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004年以四道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005―2008以三道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翻译题2001无,2002―2003均为5分,2004年为8分,2005――2008为10分。
      4.考查内容均涉及到文言词语的理解,文言句式的翻译和内容的把握
      (1)实词,2004―2008年,涉及到20个实词。即2004(徙、敏、谒、窃)2005(辩、啖、谏、属)2006(善、尚、视、多)2007(失、募、祠、挠)2008(檄、喻、稽、杜),实词多为考查充当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名词
      (2)虚词只有2004年有,一题四个虚词“之、遂、以、且”
      (3)人物评价,2004―2008年均涉及到人物性格品质,为人处世的方法。
      (4)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主要涉及到人物何时做何事,以及结果如何。
      (5)翻译主要涉及实词的一词多义、活用和古今异义,虚词语境意,特殊句式的翻译等。
      (二)五年考题的变化
      变化一:题量减少一题,分值只减少1分。
      (2001―2003年文言文试题均为六题)题量从2004年的五题减少到2005―2008年的四题。2002―2004年文言文阅读的分值为20分,2005―2008年的分值降为19分。题量减少一题,但分值只减少1分,增加翻译的分值。翻译从8分加到10分,增加了2分。
      变化二:词语考查内容变化大,其余变动不大。
      2004年题量为五题20分,但从2005年开始题量均由5题减为四题19分,选择题的考查的内容都共同减少对虚词的考查,而其余三题考查的内容涉及到人物思想品质(第9题)、文章内容的分析(第10题)、文言翻译(第11题)。
      变化三:文言阅读,分析渐重。
      从2005年开始的全国卷看,题量减少,考试内容以筛选信息、分析概括为主。
      从选材看,二十四史乃占半壁江山,不同的是传记以外,开始关涉事物,出现两种全新的选材趋势:一是从其他经史子集中选择与人物相关的文本,一是涉及论物述行。这应该引起高度注意并作相应的训练。
      从考点看,实词应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为主,虚词应吃透18个,特别弄通“之”“为”的用法及意义。文言句式应关注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等,特别注意在翻译中的应用。文言文翻译赋分之多,越来越受重视。考查的形式将以翻译文言文阅读中画线句子为主体,少数省市可能单独以段设题。
      
      三、蠡测2009文言命题
      
      1.2009年考纲应延续2008年的考试大纲要求。
      2.选材上,还会延续人物传记,并尽量贴近和暗合当代社会热点,紧扣和回应时代脉搏。人物类型应以文臣为主,体现他们如何巧妙处理家事国事,或者如何处理内政外交。另一类则是老百姓的杰出代表,在乱世中他们的民族心爱国情。
      3.选文上,根据我国遭遇的天灾以及国际社会金融动荡的严峻形势,我们有必要关注先秦、五代十国、两宋中有关人物传记。
      4.考题设置上,也会延续2008年的4题设置,实词一题,人物品格一题,内容概括一题,翻译10分(两小题)。可以大胆预测虚词不会在选择题上出现,但不应放松对虚词的把握,毕竟在翻译时总会涉及到。
      5.实词答题方法,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句子语法分析法和代入推断法”来判断实词正误。
      6.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点又是丢分点,为此要注意翻译的基本要求“直译”和“意译”。但翻译最主要的方法还是先划分句子结构,落实每个字词在句中的作用,即做主语谓语还是宾语,或是定语状语补语,然后直译,一一落实每个字词的含义和作用,如果翻译不通那就意译。
      
      注释:
      ①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②出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编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和答案.
      ③附:二十四史包含《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推荐访问:蠡测 文言 考题 解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