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走出题海战术困境探析 [走出题海,爱上教材]

    时间:2018-12-26 03:35: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本文针对学生漠视教材、沉溺于题海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理念”、“结构”、“实验与彩图”、“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习题”等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走出题海,爱上教材,培养具有现代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 题海 教材 教法 创新
      
      走进高三教室,书桌上一尺高的复习资料映入眼帘。随手翻看,多是练习、试题、参考书等,教材并不多见。不少学生认为:教材内容过于简单,翻不出新花样;就算把数、理、化教材一字不落地背下来,也未必能得到高分;高考不会直接考教材里的内容,回归教材浪费时间;一看教材,思想便开小差;多做些题,兴许能押到考试题目……更令人堪忧的是刚刚使用新教材的高一新生,上新课时把跟教材一样厚甚至还要厚的教辅资料盖住教材,不用做笔记,不用观察,不用实践,不用思考,因为资料上有详细的答案,有一个个没有过程的结果。
      我们的学生特别依赖老师,不知道怎样去钻研教材,去阅读书籍,对做实验不感兴趣,有些感兴趣的也只是看味道、好玩而已,不知道怎样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师布置什么作业,他们便去完成,布置多少,便完成多少。没有探索精神,缺乏朝气,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沉浸在数理化题海中,真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新课程要求新理念,新教材要求新教法,怎样利用新教材,让学生不再只是会做题的“机器”,真正地具有现代综合型人才的特质呢?
      1.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现在各类教辅资料泛滥,书商又极尽所能地游说,我们有部分教师上课不带教科书,只带着那本教辅资料,然后依据资料上课,跟超声波扫描似的,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我想我们的学生总是依赖教辅资料、依赖我们的教师,面对知识不敢说“不”,思维消极、懒惰、呆板,这是我们为人师者的罪过。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单一守旧的教学模式,激活课堂,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2.指导学生阅读,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本,学生预习总是习惯圈圈点点,根本不用思考,要改变这一习惯,教师应预先设计预习中的问题,如人教版必修①教材46页: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充分利用“思考与交流”;②现实生活中“真金不怕火炼”的例子;③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要用镊子取,要用刀来切;④点燃镁条前,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而钠则不需打磨等浅层次的问题。课上再阅读课本,让学生完成实验,注意安全,教师要指导其规范性操作,课后还要温习课本,教师可设计2―3个层次较深且与前面氧化还原相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完成便可,同时教师要加强抽查读书笔记,促使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学会怎样使用教材,逐步达到“教是为了少教、不教”,使学生达到会学、要学、乐学的高境界!
      3.积极营造和谐气氛,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实验与彩图”培养学生欣赏、观察与质疑能力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不会害怕出错;当一个人心理自由时,他才会有思维上的自由,才能够质疑求异、异想天开。新教材必修①中有27个实验(不包括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之分。教师根据条件能让学生动手的自己绝不代劳,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实验科学。同时新教材中94处插图,这些经典彩色图片可谓是赏心悦目,给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教师要指导学生识图,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有意培养学生的欣赏与观察能力。学生识图时,有些可能出现偏差,能用实验求证的便用实验来证实,用事实说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多表扬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良好素质。如必修①83页中H2在Cl2中燃烧瓶口是“烟”还是“雾”,学生争得面红耳赤,而且学生做完实验后还是烟雾不分,教师可列举一些学生熟悉的诗词进一步讨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诗词中的“烟”是不是化学意义上真正的“烟”?
      4.创设情景,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科学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人教版必修①中便有7处“科学探究”,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要想方设法创设探究情景和条件,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在开始实施时,对方案的设计、修改一定要做好引导,实施过程中要给予细致的指导,以后可逐渐放手,不要认为学生的方案设计与教师所想象的不同就是不合理的,错误的,不要把学生在尝试中的失败看得一无是处而全盘否定。其实,无论探究的结果怎样,过程本身就已经使学生受益颇丰。
      5.重视实践,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实践活动”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新教材中较多的“实践活动”,是一笔不菲的财富。知识是基础,实践是过程,要使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师”,主动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讲究团结协作,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他们认识到人人都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如必修①25页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或与同学合作,虽是第一次,但有的学生制作的树状分类图很有价值,为了鼓励他们,我把他们的成果都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
      6.自编习题,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习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解题能力
      不少学生沉浸在题海里,在考试中遇到许多试题往往觉得“似曾相识”,但又“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主要是重视解题的数量和结果,不重视解题的质量和解题能力的提高,题目稍许改变,便无从下手。新教材的习题更注重与生活、科技、社会的联系,简约而不简单,多为灵活开放性试题,让学生分析自己所错题的命题目的,命题特点,题目难易等,自编变式练习,改被动做题为主动做题,讲究少而精。可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兵带兵,兵帮兵,相互关爱,相互学习,相互总结,共同发展。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走出题海爱上教材,不是书呆子,不是只会做题的“机器”,不是高分低能,就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偏重于记忆,理解的立足于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能欣赏美感悟美,坚韧自信的品质,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与活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均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具有现代综合型人才的特质。

    推荐访问:题海 走出 教材 爱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