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时间:2018-12-23 19:50: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兴趣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的进步又可以增加新的兴趣;培养和巩固兴趣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求知,教师应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 动力 提高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具有浓厚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一个人对某件事发生兴趣时,就会注意它、接近它、研究它,直至掌握它。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真知而带有情绪性的意向性活动。它是一种认知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活动体验到学习的欢乐而形成的。它既是过去学习的产物、又是促进今后学习的重要动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的培养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兴趣教学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行之有效的动力,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还保留着一定的好奇、好胜的心理品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培养他们的兴趣学习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挖掘教材资料,采取适当的方法,巧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用生动事例提示数学教学的目的,培养数学兴趣。活动的参与、兴趣的产生和需要是分不开的。以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说明数学教学活动的意义目的,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如: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活动,是对一个公式的寻求和发现的过程。
      1. 与等差数列类比,明确探索方向,提出问题。
      (1)再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2)探求表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S 最方便,最有代表性的元素是什么?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跃跃欲试,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
      2. 通过分析、联想,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1)由等比数列的定义,联想到等比定理,以q(公比)为突破口,
      
      己的思维去发现结论,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学生既能学到有益的知识,又能领略到发现的乐趣,吸取了知识中蕴涵的积极思维的价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挖掘、开拓、成功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加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二、注意发散性教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数学教学有着自己的教学目标、要求和方法,而且本学科内部(代数、几何、三角)及其它学科之间都有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找准“衔接点”,可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这本来就是一个代数不等式问题,若用纯粹的代数方法证明此不等式,那是很困难的,但能否通过构筑四面体的模型来解决呢?问题的提出,就激起了学生积极思维,再引导学生观察,注意到交叉项系数是 ,1, 等数字的特点,再联
      
      想到余弦定理,因而想到构作一个四面体,如图
      
      在△ABC中,由于 AB+BC>CA即可得证,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一系列满足,意识到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横向联系,对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尤为重要,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情况和最佳方法。拓宽学习途径,让学生全方位体验成功,学习的成功不仅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习乐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而且能激励他们产生获取更多知识的愿望。因此,寻找日常生活中与学习密切相关的事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增长率问题,福利问题,利润问题,用电、用水等。引导学生吸取知识,丰富知识,加深理解,从而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习的成功从一点扩展开来,成为激励他仍不断奋进的动力。使学生通过一定的逻辑过程,在思维的积极参与下掌握了方法,用实验探索,激发动机和兴趣,鼓励直觉,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广泛思维的兴趣。
      
      三、抓住重点关键,巩固兴趣
      
      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在教材中处于核心或关键地位,它是以后学习其它内容的基础。学生对重点章节掌握得好,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减少了学习中的障碍,已有的学习兴趣才能持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适当降低难度,使大多数学生学有所得,是巩固兴趣的关键。
      例如,不等式证明这部分内容教学较难,因为这涉及到证明不等式的很多方法,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证明增加了
      
      说明:在证明a+b>1时采用了综合法;证明a+b< 时采用了分析法。故当条件和结论的因果关系比较明显时,用综合法就可以直接证明。而当条件和结论的因果关系比较隐蔽时,采用分析法寻求证明途径是比较方便的。这样,就可以分散难点,做好铺垫。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题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巩固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待到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由于学生养成了重视自己动手、动脑分析的习惯,学会了正确思考,难题对学生来讲,就不可怕了,相反他们在解题中体会到了解题的乐趣,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四、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求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他们暂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材料,展现得越多,学生的惊讶程度越鲜明,求知兴趣就越浓厚。
      数学教学应当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构作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材料,为学生琢磨数学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切磋交流。例如,为了引入“对数”的概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我手中的这张纸厚0.083毫米,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厚度大约是多少?”学生们纷纷估计,我说:“经过计算,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们感到惊讶,甚至怀疑。于是列式计算:0.083×230。这时,我说:“计算230要费很长时间,很容易出错,如果学会使用计算器,很快便能算出结果。”学生们急切地倾听。这样,教师成功的造成了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情境。
      
      五、要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从学生学习中的反映,诸如“数学好玩”、“能使人动脑子”、“数学有无穷的奥秘”等来分析,他们已初步感受到数学美。但一般说来,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因此,需要教师利用教材的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应揭示问题的新颖或形态的优美,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问题时,应使学生感受到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巧妙、新奇,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在小结时,应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谐、统一、简洁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他们感受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数学中逐渐进行“数学美”的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参考文献:
      [1]任志鸿.高中数学优化设计.南方出版社,2004年8月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