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新安医家程原仲运用气药思想初探*

    时间:2023-06-23 11:55: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刘政新,刘欣超,余雪健,汪芳萍

    1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8

    2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安徽合肥 230012

    程仑,字原仲,生卒年不详,新安医家之一,程氏幼时聪颖、博览群书,弱冠之时,因病失学,后弃文从医,专心研究《内经》《难经》等名著典籍,学诸代名医思想。著有《伤寒杂证》(未见)《程原仲医案》六卷传世。其学术思想以及临床经验多汇集在其著作《程原仲医案》之中[1]。笔者对《程原仲医案》[2]医案进行文献研究,对程原仲气药运用特色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气药是指能够调控人体之气,具有舒畅气机、补养脏腑之气等功效的一类药物。气药主要包括理气药和补气药,理气药根据作用形式又可分为行气药、升气药、降气药等[3-4]。理气药味多辛苦,温而芳香,如陈皮、青皮、木香、香附、檀香、佛手等;
    补气药味多甘平或甘温,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大枣、山药等。气为一身之主,因此气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程氏谓:“盖人之有生全在于气,气存则生,气散则亡”《程原仲医案·论八篇》[2]。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5],是人体当中的不息动力,人的生老病死皆本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长,气衰则老,气散则死[6]。气的升降有常,出入有序,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使得生命维持良好的状态[7]。程氏将人体诸多之气划分为九种,宗气、荣气、卫气、清气、浊气、中气、元气、冲和之气、上升之气。《素问·举痛论篇》云:“百病皆生于气也”,不论何种疾病,均由“气”而来[8],都由脏腑气机失常所致,调理气机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9]。

    程氏尊《内经》之言:“肺出气,肾纳气”《程原仲医案·论八篇》[2],认为肺肾所生之气是万物气之源。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乃寿命之本也,认为气是人生存的根本原因,无论外感或是内伤,均能使得人体气机失调,反之气机失调亦能导致内伤或者外感,《景岳全书》[10]曰:“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至,故百病皆生于气。”程氏持此观点,在临床之时,治病以调气为先,尤重肺肾之气。肺主一身之气,《素问·宣明五气》言“五味所入,辛入肺。”程氏认为:“肺属金,喜辛。”《程原仲医案·卷一》[2]程氏引用辛味药物,原因有二,一者程氏借内经之言阐发辛能散之功效,临证多与他药配伍,辛温之品可解寒凝,助脾胃运动,辛燥之品可除痰湿。故程氏在治疗疾病之时多添加辛味之品,例如程氏治疗痞证多以半夏、干姜等辛味之品,程氏言:“半夏辛温、干姜辛热,散痞者必以辛为助”《程原仲医案·卷一》[2],其次,辛味入肺金,肺脏有病常以辛味药作为引经药使用,医案之中曾载一病例,心胸胀大,身汗,气喘不休,不能坐卧者一昼夜,病机乃肺气不足,故喘,程氏禁用人参、生姜两味药立起沉疴,因人参补气,生姜味辛引药入肺经。《程原仲医案·卷一》[2]

    《程原仲医案》大部分方中皆用甘草,可见程氏对甘草之喜。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11]云:“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甘能补中气,中气旺则脏腑之精皆能四布,而驱其不正之气也。”所谓中焦斡旋气机,即中焦气机的升降出入变化,中焦脾胃之气和顺,则五脏之气升降有序,出入有条[12]。程氏认为甘草为甘温之品,具有调补中焦之功,程氏借《内经》之言阐发脾胃功能,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注膀胱。故程氏谓:“脾胃为一身之主”《程原仲医案·卷三》[2]。甘草味甘,得甘之正味,正入脾经[13],补脾虚,以此补中焦,条畅气机。正如黄元御《长沙药解》[14]所言:“脾胃者,精神气血之中皇,凡调剂气血,交媾精神,非脾胃不能,非甘草不可也”。中焦脾胃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升降相合,气血畅通,身强体壮。

    医案之中曾载一病例,患者患有痞满之证,所谓满者即上下不通,痞者,阴阳不交,若治此病必以交阴阳,以通上下,故程氏以甘草等甘温之品调补中焦,使得中气得和,上下以通,则痞消热退。《程原仲医案·卷一》[2]

    程氏认为,肺肾之气可通九州、九窍五脏等全身各处,化为周身之气,脏腑之气之间,相互平衡,共同为用,程氏临证多观气之升降出入,明证之所在,然后以气药调之。气虚者,当人参、黄芪等补气之品;
    气实者,多以平胃散,平其敦阜之气;
    气逆者,当用半夏,是因半夏味辛能散逆气,但若逆气所致为重之证当以枳实破逆气,程氏谓:“里气逆则多呕,半夏味辛,去逆气以止呕” 《程原仲医案·卷三》[2];
    病浊气上升者,多以升麻、葛根引清气上行;
    病元气下沉者,当以补中益气汤补其元气;
    病气滞者,以木香、麝香等馨香之品散气;
    若气结不能下行,则用桔梗宽胸下气;
    病气郁者以香附调气解郁,观其所用之方,多用甘草、陈皮,成为认为陈皮有健脾理气之效,其性平缓,可调一身之气,调中以调气,气和则病自除。如医案中记载了一人病虚证腹胀满,程氏用人参补气、半夏降逆气,厚朴行气以除其胀满之形,甘草调和中气,诸气药相伍,诸证得愈《程原仲医案·卷二》[2]。

    程氏喜用气药,并非盲用,乱用,而是当用则用,程氏深谙气药之性,对各类气药的主治、禁忌了然于心,故治病之时破获奇效。如众人认为四物汤养血之圣药,其中白芍之意为敛耗精血,但程氏认为,白芍酸寒,能克发生之气,故产后不宜使用《程原仲医案·卷四》[2]。馨香之品虽能散郁散结但香窜药久服泄气,故不常用《程原仲医案·卷四》[2]。医案之中记载了一例亡阳病案,程氏以防风配黄芪以治之,时人多认为黄芪恶防风,是因防风能散、黄芪补气,不宜通用,但程氏认为:“黄芪虽恶防风,然得防风,其功愈大”《程原仲医案·卷五》[2]。黄芪补气,防风能利肺气,肺气者通调周身,黄芪得防风相助,可迅补周身之气,以救亡阳之证。《程原仲医案》之中记载了诸多有关治气医案,均体现程氏善用气药的思想,如在光禄黄公咳嗽一案,其人有胸胀之证,当以宽胸行气之品解其胸胀,诸多行气之品,程氏唯用香附,程氏认为:“木香、砂仁,虽能行气,恐增咳嗽,惟香附行气,可用治郁嗽”《程原仲医案·卷二》[2]。在乙卯岁夏月一浙中友人腰痛一案中,患者腰部拘挛疼痛,是因气逆而不舒,降逆气者,当用半夏此类降逆行气之品,但其相火上炎,一切行气热药皆不宜,程氏用一味黄柏退肾中相火,一味玄参,通调一身之气,仅用药两位,诸证得愈,程氏谓:“玄参性寒走肾,退六经之火,为一身枢机,领诸气上下通行,而拘挛自舒矣”《程原仲医案·卷二》[2]。再如人参、黄芪虽均能补气,但是有所区别,临床不可不辨,程氏认为:“人参乃守中之品,不似黄芪禀雄健之资而骤补”《程原仲医案·卷二》[2],故治疗虚证程氏多用人参,治疗虚中急证多以人参配伍黄芪。

    痰证所生,责之水液输布失常,脾胃之气的充盈和运行顺畅是抑制痰生成的重要条件。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痰随气而升降[15],正如《金匮钩玄》[16]所言,“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邪随气在人体流动,停滞于脏腑经络之间,久之胶结成病[17]。《程原仲医案》记载许多痰因气升降而各处的为病的典例,如“怒伤肝,痰因气而上”《程原仲医案·卷一》[2]等。程氏治痰证多用理气之品,散痰气,化痰结,“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朱丹溪医学全书》[18]。其常见的用药配伍为陈皮、半夏,即二陈汤的重要组成,程氏认为:“治痰必用半夏”《程原仲医案·卷一》[2],“陈皮消痰利气而醒脾”《程原仲医案·卷六》[2]。半夏味辛,性温,辛可散痰气,温可化痰饮,又因其味平,故可和胃以降逆气[19]。陈皮味辛,性以平为主,可消痰,顺气。二陈汤中,二者等量相伍,共起理气化痰之功,方中佐以茯苓、甘草均能补脾气,以杜绝生痰之源。程氏治疗痰证,善用二陈而随证配伍,因酒食伤膈而生痰者,以大剂二陈汤温服探吐《程原仲医案·卷一》[2],治血虚有痰兼风,当先治痰后补虚,治痰以二陈汤加胆南星、黄苓、川芎、天麻、白芷、荆芥、等药,以化痰祛风为要《程原仲医案·卷二》[2]。治火炎痰上并兼风邪者,治宜疏风豁痰清火为主,药宜二陈汤加南星、黄芩、防风、羌活、白芷、天麻、姜蚕等《程原仲医案·卷三》[2]。痰喘之证,人不能夜寝,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黄芩,一服即安睡而愈《程原仲医案·卷三》[2]。

    气之运动包括升降出入四种,若气滞不行,久则成郁。程氏认为:“郁宜散气”《程原仲医案·卷三》[2]。正如《医方论》[20]所云“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流通,郁于何有”。故在治疗郁证之时程氏多配伍行气之品,且“郁久生痰”《程原仲医案·卷二》[2],行气之品又可散痰气,起一药双治之功,虚郁以调中气,散郁气,如文英家嫂胸背胀一案是因中气不足,生痰生郁,方中干姜、白术、陈皮、茯苓、白豆蔻,干姜味辛,能散郁滞,白术、豆蔻、茯苓均味补脾之品,陈皮理气,共解虚郁之证《程原仲医案·卷四》[2]。因情致郁,当开郁养心,庚戌夏,武选贺公便秘一案中,因思虑伤脾,心脾相连,心生血,脾统血,致使血虚成郁,程氏当归、香附、白术、茯神、黄连、木香等行气养血解郁之品《程原仲医案·卷四》[2],除此之外《程原仲医案》中还记载了,过服寒凉以及过用温补致使郁证的记载,但均配伍行气之品以散郁气[21]。除此,对于小儿郁证,程氏着重提出:“幼无七情,惟气滞则诸病生焉”《程原仲医案·卷一》[2],对于小儿此类郁证,程氏多以补中焦以调气滞。

    程氏临床,善查气之运动,再以气药治之,或降、或顺、或散、或补,治病善于从气论治,气顺则血和。临证喜用甘草,认为甘草具有“和”之性,且具有补脾之功,通过调脾以调节气机枢纽,使得上下之气得以平顺运行,其所常用药物均为调气之品,程氏善用气药,深谙气药之理,治病之时往往一味气药便能立起沉疴。治疗痰证、郁证,善于从气入手,重视气机,善用气药,形成以气为先的辨治体系。

    猜你喜欢程氏行气中焦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3期)2022-11-24苏东坡的母亲奥秘(2022年4期)2022-04-26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世界中医药(2021年22期)2021-01-03“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基层中医药(2020年8期)2020-11-16清代潜山井股程氏家族史构建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4期)2018-08-29《豫》卦释义青年文学家(2018年33期)2018-02-04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1期)2017-04-16腰背痛:揉按委中穴人人健康(2017年7期)2017-04-11《程氏墨苑》中广告宣传的举措及效应研究怀化学院学报(2017年1期)2017-03-10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健身气功(2013年4期)2013-12-02

    推荐访问:新安 医家 初探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