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家国情怀:新时代中国教师文化特质的首要向度,①

    时间:2023-06-16 17:45: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陈雄飞 胡中锋

    家国情怀是一种由家及国的朴素感情,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孕育的社会意识,是理性与情感的统一,构成了中国人人格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辞海》里,文化特质是“指一种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最小分析单位。它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或抽象的。每一文化特质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历史或社会背景以及在整个文化系统中的功能。”[2]对文化特质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一个群体或社会的文化。在教育研究领域里,教师文化可表述为教师群体所共享的态度、信念、 价值观、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3]由此,教师文化特质即指教师身上特殊的精神品质。对于新时代中国教师来说,具备家国情怀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由此,家国情怀也成了中国教师文化特质的首要向度。

    不同时期家国情怀有不同的内涵,从历史维度看,早期的家国思想源于西周,体现为不断完善自身修养以安邦定国的精神追求,后来家国情怀逐步演变为国家民族处于危亡之际的文化凝聚力和精神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4]

    (一)职业起源的要求

    从教师的起源来看,在传统中国,学在官府,以吏为师。古代官员间都讲究师承关系,常自谦为某某的“门生”。“师”的地位备受推崇,从儒家祭拜对象,即“天、地、君、亲、师”的并列和排序也可以看出,教师地位在官府和民间都受到推崇。官府推崇“师”的地位,主要在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这里的道,以往常常指的是受朝代君王推崇或用于维护家族制度、宗法制度、伦理纲常等的学说道理。而私塾中的教书先生,虽然在收入等方面较官吏相对低下,但依然具有较高的文化地位,受人敬重,也常以忧国忧民者居多。《礼记·大学》有云:“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中国古代师者亦然,齐家然后治国,具备家国情怀,才能成教于国。由此,从职业起源上看,中国教师必然具有家国情怀。

    (二)师者典范的传承

    在中国历史上,对备受后世敬重的师者如孔子、孟子、朱熹、蔡元培等进行考察,可发现家国情怀是他们身上最明显的文化特质。如孔子,《论语》记载的与弟子的对话中,就常有关于“邦”“国”“家”等关于政治治理的论述。在孔子那里,家与国是学以成人的现实基础,也是追寻生命意义的归属地。儒家学说里的“学”与“人”的关系,与西方哲学中的“物”与“我”的关系不太一样,在中国传统里面,“人”与“事”的界限并不特别分明,人在与外在世界的互动中,学以成人、学以成己、学以成物、学礼成仁。家国情怀则是在“学礼成仁”的过程中内化而成的自然德性。[5]又如孟子,坚持以仁义构家国,认为可通过施行“仁政”,实现家国一体。《孟子·离娄上》有云:“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再及朱熹,虽然早年仕途不顺,潜心学术后,依然心怀天下,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倡导明人伦,讲求格物致知,修己治人,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危亡之时,作为学贯中西的蔡元培,更是发出“科学救国”“美育救国”的呼吁,科学救国,救的是物质之中国,实体之中国;
    而美育救国,救的乃是精神之中国,文化之中国。[6]从以上几位师者的掠影中,可见传统中国的教师,向来以家国为己任,由己及家到国乃至天下。家国情怀乃是以上师者受后世敬仰的首要原因。

    (三)文化比较的视角

    反观西方(欧洲),教师则起源于僧侣。在中世纪时期,教师一般是由神职人员兼任。直至19世纪初,欧洲各国的小学教员大多由教堂里的唱诗人、旅馆的掌柜、皮匠、泥水匠、木匠等担任,这些人员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7]而从教师专业发展史来看,西方国家对待教师的选拔标准,首先注重的是专业能力和资格,而家庭是个人私生活空间,不属于职业需要考量的范畴。随着教师职业的发展和分化,一些学说和理论也要求教师要关心教育活动中的社会政治目的。但总的来说,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教师的期盼有所不同。中国文化背景下,家国一体,人们对“大师”者的评判,也往往首先看其是否具有家国情怀。中国的教师传统,要求教师不但要做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要做传道的“大先生”,做人为学相统一,修身报国,成为学生成长的领航者和引路人。

    “家国情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结过往道德理想、改造当下社会现实、实现未来美好生活最原初的、本质的、实践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8]于教师而言,应该对家国情怀有更高层面的认识,并且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要求教师具有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现实要求。

    (一)应对复杂国际形势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区域冲突升级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形势更加严峻。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21年发布的国际形势报告中预测了10个风险:疫情失控等造成“大流行”升级、全球金融市场大幅动荡、国家恐怖主义升级加剧中东紧张局势、美国在亚太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引发区域对抗、“颜色革命”活动重新抬头、大国围绕地区热点的摩擦失控、美国纠集盟友多边规锁中国、互联网及数据安全遭遇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断裂重组、大宗商品供求异变引发能源矿产粮食危机。报告同时提出10个值得高度关注的全球性趋势:世界经济启动恢复性增长、中美经济规模差距进一步缩小、世界多极化格局进一步显现、一些国家内部政治极化和社会分化趋势加剧、国际互动中以意识形态划界的观念沉渣泛起、美国挑起的大国博弈由对抗为主转向竞争与合作并举、国际治理由区域一体化为主转向多边与区域治理并行、技术进步及其运用范围拓展影响国家安全、全球供应链向安全化弹性化方向调整,以及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后果造成自然灾害频发。在2022年发布的国际形势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团队表示国际形势发展演进的主要特征与变化与2021年的判断总体相符,并认为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主要体现在:大国博弈更趋复杂,竞合关系持续深化;
    国际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传统安全风险更加凸显。[9]以上研究表明,我们国家和人民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除了作为国家层面的外交、经济、军事等应对举措外,凝聚共识,特别是引领年轻一代正确认识世界、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成了需要非常重视的问题,当然也是教育和教师需要首先考虑的重要议题。具有家国情怀的教师,自然会在工作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认识和思考国际形势与国家安全问题。

    (二)厘清多元价值困扰

    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处于一个价值多元、文化多元的时代,中西文化的碰撞带来的价值差异与矛盾冲突,让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学生面临更多选择和困扰。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厘清和认识多元价值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多元文化与主流价值观意识的关系,既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学校教师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地域与文化差异的视角看,中国的价值观念倾向于价值绝对主义,遵从群体本位的价值观念,即中国传统体制中以次序、家国为主的文化形态。[10]教师必须了解不同种族、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习俗、宗教,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胸怀。中国教师的家国情怀,不是狭隘的,而是要传承古代师者的“天下”理念,是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初情感动力,也蕴含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原型。[11]

    (三)回归朴素师德要求

    师德的朴素内涵即指“教师要做该做的事”,而且要坚持不懈地做应该做的事。[12]那教师该做的事是什么呢?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新时代教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了明确规定。三个文件的前三条准则都是一致的,即教师要做到:一是政治方向坚定,拥护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是自觉爱国守法,忠于祖国和人民,遵纪守法,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三是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传播优秀文化。[13]前三条准则就是对教师家国情怀的具体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接班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国家未来。因此,教师不能只传授书本知识,而要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优先发展教育,必须优先发展教师。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涵养家国情怀,才能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向时代榜样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期望教师成为“好老师”,争做“大先生”。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榜样,“大先生”很好地将个人追求与家国情怀交融在一起。衡量“大先生”有四个标准:政治标准、学术标准、道德标准和职业标准,其中政治标准是指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4]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理想信念坚定,也是时代“大先生”的师德特质。[15]在家庭生活方面,“大先生”们也同样体现出榜样作用,家庭和睦,家风优良。“大先生”们就是具有家国情怀的榜样模范人物,是可以模仿的典范。

    (二)立志与践行

    家庭对教师个人的成长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不仅在业务上要追求卓越,还要兼顾家庭,不仅要做最美教师,也要争建最美教师家庭。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榜样,以身作则,有好家规才会有好家风,正家风才能正师德。教师要有教育报国的志向。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也会影响教师家国情怀的涵养。人才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而人才培养和教育进步则要依靠于教师。立报国志,在教育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教师家国情怀的现实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全社会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全面提升个人修养

    教师的职业属性决定了其必须始终保持学习状态,了解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提升自我。[16]家国情怀的涵养,并不能通过一次两次的培训或一时半时的学习就可以达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对个人全面素养提升的要求。文化知识广度、文化艺术审美等都会影响教师家国情怀的层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自省,拓宽自身知识的广度,发掘各种人文活动中的家国一体、爱国爱家的内涵和因素,引发内心深处的家国之情。教师还应具备广阔视野,在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同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教育、道德与幸福有内在一致关系,只有不断修身、敬业、创造的教师,才是幸福的教师。[17]有家国情怀的教师,也是幸福的教师。

    总之,家国情怀是新时代中国教师文化特质的首要向度,这要求教师要成为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人, 并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和践行,引领学生正确理解家国关系、熟悉家国情况、培育家国情感,为家国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做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年味里的“虎文化”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赣鄱情怀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家国两相依音乐教育与创作(2020年1期)2020-05-13家国情怀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18年10期)2018-12-18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军营文化天地(2018年2期)2018-04-20略谈“家国情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4期)2015-12-01“五老”情怀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推荐访问:新时代 中国 首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