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谈)

    时间:2023-06-15 20:20: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李立国,洪成文,蒋 凯,王洪才

    李立国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仍然明显

    西部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全局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关乎国家发展战略、安全稳定、民族团结等核心利益。没有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就没有全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的实现。西部高等教育与发达地区一直存在较大差距,这既有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因素的累积。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布局存在突出的不均衡特征,高校布局密度自东向西呈阶梯式下降,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偏小,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较少。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支持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的政策与举措,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新进展,与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某些方面的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生均受教育机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从每十万人口本专科在校生规模看,低于2 000人的省份有浙江(1 975)、内蒙古(1 925)、云南(1 991),以及青海、新疆、西藏等,高于3 000人的省份有天津和陕西,经济大省广东(2 086)、山东(2 286)的每十万人口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刚超过2 000,低于重庆(2 952)、贵州(2 322)等省份。从每十万人口本专科在校生规模看,东西部的差距并不明显。但是,从质量方面看,仍然有较大差距。如2022年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校,东部入选98所,西部入选26所,“双一流”建设学科主要集中于东部。从科技创新资源指标看,东部高校的校均R&D经费支出约为西部的2.49倍;
    西部高校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数量不足且比例低,2020年东部高校专任教师队伍的博士化率为34.65%,而中部为21.35%,西部为21.73%。东部与西部普通高校之间存在显著的经费投入差距,且差距并无随时间缩小的趋势。2019年,东部普通高校生均经费为49 817元,西部普通高校生均经费为33 877元。

    二、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走出认识局限

    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要从追求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维度转变,跳出就教育论教育的理论局限,跳出行政区划为本的视野局限,跳出单纯要求中央政策和发达地区支持的思想局限,跳出单纯借鉴学习和模仿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思维局限。要把西部高等教育置于国家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建立起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构建起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向而行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愿望,实现西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跳出就教育论教育的理论局限

    跳出就教育论教育的理论局限,就是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审视高等教育布局,尤其是学校布局和学科专业布局,建立起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布局和发展必须与区域发展相适应,与社会需要和未来潜力相一致。不能为发展高等教育而发展,为布局而布局一些学校,为上层次和追求热点而布局某些学科与专业。各省份的产业部门和经济部门要及时提出本地较为明确的人才需求结构,没有具体的人才需求预测报告,高校科学设置学科专业、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就缺乏根本依据。由于缺乏依据和规划,导致部分地区对本地高等教育发展导向不明确,部分高校办学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类型不清晰,专业布点多,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少。政府和高校应统筹规划,解决高校办学模式单一、同质化严重、学科专业结构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问题,以存量结构调整为主、增量结构调整为辅,力求避免专业结构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以建设布局机制为核心,促进教育部门与经济部门、社会发展部门密切结合,推动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构建主动适应、动态调整的有效机制。注重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增强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以传统优势学科及特色名牌学科专业为龙头,巩固传统优势专业,带动新增专业发展,构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学科专业内在联系更为紧密、整体特色更为突出的专业链群,推进办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跳出行政区划为本的视野局限

    跳出行政区划为本的视野局限,就是要从国家战略全局和区域发展视野审视高等教育,构建起与国家发展相向而行的高等教育发展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国内统一的大市场,这是国家战略全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打破传统国际大循环的弊端和受制于人的尴尬地位,把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打造强大国内市场,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西部高等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使命责任,需要从国家发展全局,从新的形势与任务审视高等教育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级管理为主的体制,高等学校95%属于省属高校,省级人民政府在规划和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等教育的人为分割和行政区划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一哄而上”导致发展雷同。要把握和处理好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主动作为、政府引导地区布局与区域协同等关系,发挥多方合力,共同推进高等教育发展,防止出现“小而全”和“同质恶性竞争”。各个省份,包括西部区域,应该从国家战略全局重视高等教育发展,在布局上不搞“小而全”,不盲目追求所谓热门学科专业,不盲目布局新学校和追求学校升格。重点支持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设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学科专业,自主设置有利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相关学科专业。着力推动建立充分反映学科专业研究新进展、相关社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新需要的发展长效机制。着力推动建立集聚社会资源,有效实施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发展机制。将高等教育置于国家战略实施和区域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将紧盯自身发展小逻辑转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着力增强当地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度和驱动力。着力建构与国家战略相一致、与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相协调、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现优势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三)跳出单纯要求中央政策和发达地区支持的思想局限

    跳出单纯要求中央政策和发达地区支持的思想局限,就是要从强调“输血”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转变,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因素,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确需要中央政策和东部发达地区及其高校的支持与帮扶。但是,长期单纯依靠政策扶持容易造成西部高等教育的“自我矮化”,好像发展就要依靠更多的西部专项,通过特殊的形式来解决,这些专项容易造成西部与东部发展标准的差距,从长远看,不利于西部高等教育的振兴发展。东部地区高校的帮扶,更多的是“补短板”和解决当前急迫的问题,长远发展不可能依靠其他高校来实现。有些扶持政策,比如支持西部高校增加免试推荐研究生名额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在西部的招生计划,加大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力度,支持西部高校增加学位授权点,都是应该延续的政策。同时,西部高等教育要在外部政策帮扶的基础上加强自我发展,聚焦发展难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破除制约性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全面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提高政策举措的精准性、有效性,激发高等教育办学活力。要不断加大省级预算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确保政府高等教育投入只增不减,拓展经费来源,支持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深化科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相衔接,加大生态屏障、能源、战略通道等学科群建设力度,集聚人财物优质资源,形成一批西部特色高峰学科。

    (四)跳出单纯借鉴学习和模仿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思维局限

    跳出单纯借鉴学习和模仿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思维局限,就是要走出一条西部高等教育自主发展道路,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内生型发展模式。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当然要积极借鉴和吸收东部发达地区乃至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但是绝不是照搬外部发展模式。学习借鉴很重要,但关键要内化吸收,而不是照搬照做,要重视自身比较优势的意识与自生能力的生成,而不要追求达到与东部同等发展的绝对水平与战略地位的替代。区域高等教育评价也需要实现从统一化向特色化转变,将高等教育与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适应性作为评价标准,而不应仅仅关注规模和条件。通过找准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的缺口并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探索适应区域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探索西部高等教育自主发展的本土化路线,摆脱趋同化、模仿型的发展路线。西部地区高校要切实将发展路径从“外输依赖、向外向上”转变为“内部造血、向内向下”,形成中西部高校内生型发展模式。同时,立足西部发展的现实,对接“一带一路”、边疆建设、东南亚开放、各个主体功能区建设来设计和谋划高等教育发展。打造高水平向西开放平台,支持“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建设,将西部高校建成向西开放和面向东南亚开放的重要省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留学的重要目标省份。建立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共同体,实现西部区域内高校合作联动、集群发展。服务新发展格局,强特色,补短板,布局建设成都、重庆、西安、兰州、昆明、南宁、贵阳、乌鲁木齐等区域发展高等教育战略支点。

    洪成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患了“肠梗阻”

    西部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儿?有观点认为在于西部高等教育的基础落后,然而并不是的。30年前,浦东高等教育有雄厚的基础吗?珠三角高等教育有雄厚的基础吗?都没有。有观点认为,西部的经济环境不能为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提供良好发展基础,也不是的。20世纪50年代前的硅谷能够为斯坦福大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吗?也没有。还有观点认为西部的高等教育发展是因为地区性发展的不平衡,试问京津冀(区域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平衡吗?粤港澳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平衡吗?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都很平衡吗?都没有。因此,以上观点虽触及了问题的一面,却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西部高等教育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我以为,是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患了严重的“肠梗阻”。肠梗阻指的是消化功能的紊乱以及由此引起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如何治疗肠梗阻?一要靶向治疗。不同的人,不同的病因,只有因人施策,才能见到疗效。二要患者积极主动配合。肠胃没有蠕动能力的人是很难治好肠梗阻的。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说得形象一点,就是政府很着急,外人很着急,但是自己却不急。长此以往,怎么能治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病呢?

    二、实施“靶向治疗”的有效手段是建立改革创新国家级试验区

    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首先要解决“靶向治疗”问题。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在政策层面对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可谓不重视。但是这些政策都是从宏观层面来谈的,只谈西部的整体概念,而没有考虑到西部内部的差异性,造成了西部“大概念”既不想分也分不开的事实。大家“齐步走”已经成为其显著性特点,每每出台惠教和扶持政策,多数情况是面对西部,面对整个西部地区。即便分开,也只是分大西南和大西北,无具体所指。政策上的“齐步走”导致了西部高教发展扶持的效率低下,从肠梗阻治疗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为政府提供的都是同样的药,治疗的方式也都是一样的,没有靶向治疗的目标,也达不到预期的疗效。政策“齐步走”的另外一个后果是无法激发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如果施行靶向治疗法,让积极性高的地区先探索、先发展,让没有积极性的地区慢步走,一旦先进地区发展起来了,就会产生最近发展区的功效。发展起来的地区自身内驱力将得到强化,同时对西部其他地区和其他兄弟院校产生示范和带动效应。

    改变西部高等教育“齐步走”的问题最有效的政策手段就是建立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国家级试验区。试验区建设的必要性之一,就是通过西部自身的探索取得发展的经验,而避免简单模仿东部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创新自身发展的道路应该成为政策引导的主要目标。必要性之二,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驱力,变社会要我发展为我要主动发展。必要性之三,是通过建设国家级试验区为高等教育发展创新模式而“先行先试”,提供政策保障。建设试验区的结果就是谁创新,谁受益,发展的效果越好,获得的奖励越多、越大。

    三、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试验区该如何建

    如何规划和设计国家级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试验区?宏观上要瞄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及其实现的时间节点。党中央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确定的时间节点是2035年,然而,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西部的问题最多,难度最大。换言之,西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也最有意义,因为没有西部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如此,我们可以将试验区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持续三到四年时间,每个阶段选择2~3个省份作为试点项目单位,3期结束时可覆盖西部80%的地区。

    当然,西部省份能否积极参与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试验区的计划取决于3个方面。一是给试验区“戴好帽子”。这是第一次提出国家级高等教育改革试验区,拿到了试验区,本身就是一种荣誉,甚至是一种信任。二是给政策。只要是符合党中央的指示精神,一切改革手段和方式都可以探讨,一切创新都可以试验,如此就会给不敢、不会、不屑于做高等教育改革和探索的单位和个人卸下思想负担,让改革精神、改革内驱力强的单位和个人努力实验和探索,让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单位和个人拿不到好处。三是给改革试验区配备好充足的资源。只要有改革,就不会拿不到资源。改革效果越好,拿到的资源就越多。以12个省份为范围,以3期9~12年为期限,每年每个试验区配备50亿~100亿的资金,辅之以政治引领、社会支持、东西部对口支援、地方经济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等,每3年总结一次经验,3期结束时西部高等教育面貌大改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最后,试验区范围如何确定?我们认为有3种选择。第一是以省份为单位,方便易行,便于统筹,唯一的问题就是本地哪些高校进入试验区?试验区学生规模的上限是多少?第二是以省内重点区域为界限划出试验区范围,比如广西的南宁-桂林试验区、四川的成都-绵阳试验区、新疆的乌鲁木齐-喀什试验区。第三是超越省域范围的大试验区,比如成渝高等教育试验区、云贵高等教育试验区,或者青、甘、宁试验区。3种范围各有利弊,可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最终做出抉择。

    如果试验区得以启动并尽快得以实施,那么未来的西部高等教育有可能发生四大变化。第一,我国将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后发式发展模式提供最大的改革资源库,在这里可能出现中国的硅谷、云谷和数据谷,可能出现比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香港科技大学和英国华威大学发展速度更快的大学,中国高等教育一边发展一边创造新模式,获得新经验,扎根中国西部大地办世界的教育的成功模式就很有可能出现(1)办世界的教育指的是用中国的经验为世界高教发展提供借鉴。。第二,打破认为西部高等教育永远休想与东部地区比的神话。随着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加上西部本身所特有的高等教育资源禀赋,辅之以国家宏观政策支持以及“改革和发展国家级试验区”的启动,西部高等教育赶超中部甚至东部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第三,快速提升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驱力。试验区的规划和启动,将解决西部地区长期存在的“等靠要”的“懒政懒教”思想。如何解决诸多问题?不能只是做做思想工作,也不能只是劝劝了事,而是要提供恰当的激励机制。当改革成为内需,创新成为主动,那么西部高等教育还能发展不起来吗?第四,将经济改革试验区的经验应用到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上。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已经证明,将腿脚捆绑起来让大家齐步走是无法搞经济发展的。同理,将西部高等院校的腿脚捆绑起来齐步走,高等教育也不会发展得很好。因此,通过试验区的启动,“靶向”思维得以运用,靶向虽然只从一个点开始,但是从来不只是解决一个点的问题,它还要保护身体周围其他的组织,对全部身体机理做更大贡献。就高等教育发展而言,试验区发展好了,能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一个地区高等教育的问题解决为相邻地区提供成功范例,特别是帮助他们树立发展的信心。

    蒋 凯

    (北京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助理王文静为本文做出了重要贡献,特此致谢。

    一、西部高等教育的重要贡献与办学基础

    1902年,西部省份第一所新式高等学校陕西大学堂成立,标志着我国西部地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西部高等教育在西部大地百炼成钢,造就了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一批高水平大学,这些高校和西部地区其他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地理的重要分区和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该地区高等教育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教事业发展,促进了民族交流交融,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发展和维护国家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战略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政策的提出,西部高等教育承担了新的时代使命。

    西部地区部分高校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西部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例如,兰州大学校友特别是本科校友获选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的数量在国内高校名列前茅,该校还入选我国首批和第二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一批“双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特色专业。截至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16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百分之一,4个学科进入前千分之一,1个学科进入前万分之一[1]。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办学特色鲜明,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60余年的建设,电子科技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研究型大学,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和创新人才的基地[2]。西部地区的另外若干所高水平大学和其他一些高校也各具特色,为国家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长期以来,受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教学科研条件欠佳、吸引和留用人才能力较弱等问题。在经费投入方面,2022年内地年度预算最多的30所高校中,西部地区只有5所,占1/6,其中进入年度预算前十名的西部高校仅有1所[3]。西部一般高校与东部地区一般高校的预算同样存在很大的差距,相对差距甚至更大。在师资方面,2018年东部地区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平均占比达33%,西部地区高校则为20%,除陕西、四川、重庆之外的西部九省份仅为15%。2013—2017年,西部地区高校拥有的高层次人才数不及东部地区高校的1/6,其中除了陕西、四川、重庆之外的西部九省份高校拥有的高层次人才数则不及东部地区高校的1/34[4]。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不但面临资源不充足、教师队伍建设亟须加强的问题,而且面临比较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人才东南飞”现象使得西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难题进一步加剧。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严肃地指出:“西部地区高校的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向东单向流动一段时间内难以逆转,人才外流形势严峻,对有些学校的部分学科来说就是‘伤筋动骨’。”[5]

    经费投入和可利用人才资源的不足,在造成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欠佳、与国家战略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失衡态势,主要体现为西部高等教育整体竞争力较弱,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能力等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在新一轮公布的14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西部地区仅有26所高校入选(占比17.7%),而在东部地区仅北京市入选高校数就达34所[6]。在第一轮公布的全国465个一流学科中,东部地区高校有一流学科331个(占比71.2%),西部地区高校仅有51个一流学科(占比11%)[7]。而在最新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总计15个,其中1/3来自西部高校[6],形势比较严峻,从学科建设角度看,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

    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环境条件短期内难以得到突破性改善的情况下,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西部高校面临的资源和人才等不足的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掣肘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进而可能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持续陷入区域失衡状态。

    三、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与国际经验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国家整体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是其中必要的一环。高等教育如果不能较好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不能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国家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而不是部分区域高等教育得到发展、部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有限。

    纵览经济发达国家推动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等国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均衡发展为导向,以协调发展为动力,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重点高校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美国政府分别在1862年和1890年两次实施《莫里尔法》(MorrillAct),有力地改变了该国当时的区域经济结构,为美国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和区域间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加拿大和德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区域协调发展,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相对均衡。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政府着手调整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控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通过立法和政策调整在中等城市扩充、整备并新设国立大学,同时抑制大都市扩充新设高校。

    近年来,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各项战略需要以及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政府和社会各界强调要加大对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西部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在这种背景下,促进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补齐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能够有效地改善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均衡的局面。

    四、振兴西部高等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为振兴西部高等教育,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等计划和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课题资助、人才计划等方面实施向西部高校倾斜的政策。实践证明,这些政策在促进西部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科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尽管西部高等教育的绝对发展水平比以往有所提升,与东部地区相比,其相对发展水平仍然处于不利地位[8],西部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不足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新时期进一步推动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在坚持并完善原有支持性政策措施的同时,持续推进制度和方法创新,为落实西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并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西部高校的转移支付和政策倾斜力度,提高西部高校教师薪酬待遇,改善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和教学科研条件,增强西部高校吸引和留用人才的能力。与此同时,鉴于西部高校吸引和留用人才的特殊性,需要进一步发展西部高校研究生教育,鼓励西部地区高水平大学与地区内其他高校之间、东部和中部高水平大学与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实施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增强西部高校的“造血”功能。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和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通过转变发展观念、发挥本地高校特色资源优势、合理确定发展步调等方式不断为地区内高校赋能,从内部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内生式发展。在转变发展观念方面,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和高校要加快摆脱“西部地区”的标签化认知限制,改变闭锁观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发挥本地特色资源的优势方面,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和高校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和特有资源,支持地区内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工作,发挥西部高校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南亚、东南亚、中北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在立足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西部高校要积极借鉴和吸收东部及中部高校、其他国家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有益经验,加强人才培养制度、人事制度、组织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在合理确定发展步调方面,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既要重点支持本地“双一流”高校和其他重点高校的先行发展,发挥其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以带动区域内其他高校的改革创新和升级转型,又要引导本地各高校科学定位,实现特色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此外,在鼓励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办学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政府、西部高校还需要积极争取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对西部高校的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支持西部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

    王洪才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东西部高校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一)推进东西部高校合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每一个民族都需要繁荣昌盛。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基础条件不一样,发展很难平衡,需要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发达地区带动不发达地区,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不能缺席。发达地区之所以能够很快地发展起来,除了本地经济基础和地理条件比较好、干部群众艰苦努力之外,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可以说,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是比较多的,在他们享受发展成果之后,他们有义务与不发达地区分享发展成果,有义务支持落后地区的发展。

    (二)东西部高校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先期合作经验

    为了促进西部高校发展,早在2001年6月,为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部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截至2009年,受援高校达38所,支援高校64所。这些支援高校全部都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在基础建设、人才引进、经费使用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已经走在了前面,而且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果能够将这些经验成功地运用到西部高校建设过程中,就可以大大缩短西部高校建设发展的摸索周期,甚至还可以避免重复东部高校在探索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在东西部高校合作过程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所需经费主要由东部高校自筹,纳入自己发展预算之中,其余部分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或所在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形成了一种由东部高校无偿支援西部高校建设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一种尝试。

    (三)东西部高校合作成功为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东西部高校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之间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东部高校更加了解西部高校的发展需要,西部高校对自己发展需要也认识得更加清晰。东西部高校之间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不仅有高端的学术思想的交流传播,而且有基础科研方面的合作,还有一些课程资源的共享。东部高校对西部高校最有力的支持是派出一批具有专业特长的领导干部在西部高校挂职锻炼,这些干部普遍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一般都能够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经验带过来,能够带来一些西部高校发展急需的学术资源,最终能够形成一批合作项目。东部高校的努力得到了西部高校的普遍好评,促成东西部高校之间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为西部高校长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东部高校选派的挂职锻炼干部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容易找到在西部高校开展有效工作的突破口。西部高校对东部高校的援助项目带着诚恳的态度,予以积极支持和配合,使东部援助干部比较方便地开展工作,双方合作项目日益见到成效。显然,这与援助干部认真了解西部高校发展的急需有关,与东部高校对国家政策高度重视有关,当然也与国家对西部高校发展的政策扶持分不开。可以说,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促进了合作项目快速见效。

    在东西部高校合作过程中出现了一批成功案例,如北京大学援助石河子大学建设、清华大学援助青海大学建设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资金优势,可以从容地派出大量援建干部,设计切实可行的项目,能够充分借助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使合作项目成果快速落地见效。东部高校对于援建干部在考核、职称晋升、福利待遇上都实行了一定的优惠措施,保证援建干部能够安心地开展工作并做出成绩,使受援高校成为自己人生的第二个重要发展基地。援建经历不仅丰富了援建干部的人生阅历,也打通了他们进一步向上发展的空间,使他们在多方面切实受益,从而保证了援建干部队伍的稳定。

    二、东西部高校合作面临新机遇

    (一)东部高校人才竞争内卷现象非常严重

    东部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才高消费情况,因为大量的人才引进之后难以消化,难以发挥作用,而高额的人才引进成本出现了大量沉没的现象。众所周知,东部高校内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内卷情况越来越严重,人才引进成本沉没的周期越来越加长,在高校科研产出中的“二八现象”作为一种生态现象成为难以抗拒的潮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过程中,那些无法跟上科研形势的失意者往往成为人才引进的沉没成本。在高度竞争压力下,这些失意者中不少人选择了“躺平”路线,加大了人才引进的沉没成本。如何使这些处于积压状态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已经成为东部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难题。在继续参与激烈竞争与选择“躺平”之间,有许多人处于一种非常纠结的挣扎状态,他们普遍希望能够找到新的发展出路。参与援助西部高校建设计划,能够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不可否认,在东部高校虽然个人发展的机会非常多,但竞争压力也非常大,显然,在如此大的竞争压力下杀出重围并非易事。而西部高校面临人才短缺问题,可以为他们发挥才能提供机遇。目前,西部高校普遍面临许多发展空白等待有人来填补,如果能够大量引进东部高校的人才,就能够顺利地填补这些空白。东部高校具有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即使采取直接移植的办法也可以解决许多发展难题。西部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科带头人严重不足,而东部高校过剩的人才资源能够胜任这一任务。可以说,一些在东部高校名不见经传的人才在西部高校可以大放异彩,毕竟这些东部高校人才也是在激烈竞争中才得以存活下来的,自身具有非常高的业务素质,然而要让他们继续突围、脱颖而出则难上加难,因为东部高校内部存在着严重的过度竞争态势,这是内卷化造成的。虽然我们一直在批判高校评价标准单一,破“五唯”评价标准已成为改革趋势,但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评价标准需要很长时间。在目前高校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五唯”标准成为筛选人才的直接工具。虽然人们都知道评价标准的单一化造成了人才的过度竞争,但在追赶型发展态势下,没有高校敢忽视排行榜的作用,也许这是追赶型发展路线必须付出的成本。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面临一种囚徒困境,担心自己降低评价而别人不降低,结果使自己的位置更难堪,故而丝毫不敢放松对教师的考核指标要求,这是东部高校越来越内卷化的推手。

    (二)东部高校面临人才发展滞胀的危机

    东部的“双一流”建设高校都面临着国际化问题。国际化意味着要采用国际通行的学术范式进行研究,运用国际语言进行科研与教学,显然本土化人才已经不适应这个形势要求了,东部高校迫切需要进行人才升级替代。然而大量的积压人才使得他们无力吸收更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从而出现了东部高校大量聘用临时国际化人才的局面,如此原来的人才就面临被割韭菜的命运,因为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留下来。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几乎还没有度过适应期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这违反了人才的正常发展规律。如此竞争态势使这些早期的国际化人才的成长环境变得异常恶劣,对于这种人才滞胀问题,仅仅依靠东部高校自身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只能借助外部力量才能解决。如果能够向西部高校输送一部分过剩人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人才流动的管涌问题。

    西部高校普遍存在高层次人才短缺的情况,同时也面临高层次人才流失的问题,如果西部高校可以借助高校合作的机制,将部分东部人才引入西部高校发挥作用,就可以大大缓解东部高校人才竞争的烈度,使人才竞争越来越内卷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三)东部高校普遍具有援助西部高校的积极性

    援助西部高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对东部高校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也是东部高校做出成绩的一个努力方向。同时,展示东部高校发展实力也需要体现在服务国家建设的能力上。显然,让东部高校的学科带头人或学术带头人直接参与援助西部高校计划不太现实,开发过剩的人才资源才是最佳选择,这样做可以一举多得。西部高校如果能够得到这些资源就能够大大缓解人才短缺压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就提供了这样的机遇,使西部高校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所在。通过交流合作,他们认清了自身的发展潜力,从而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在这一轮交流合作过程中,西部高校获得了办学经验,也找到了自己努力发展的方向,打下了与东部高校长期合作的基础,抓住了加速发展的机遇。

    (四)发达的网络技术为跨地区合作提供了便利

    新冠疫情使东西部高校人员之间开展面对面交流成为障碍,然而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搭建了高校空中交流平台,在先前的成功合作基础上进行空中交流成为一个非常便捷的途径。如果没有先前的成功合作基础,完全依靠空中交流基本上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人是具有感情的动物,如果缺乏感情基础,完全依靠政府计划、行政命令合作无法持久。信息网络技术提供了校与校、人与人进行即时交流的便利,尤其为学校之间课程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我们知道,大量的知识信息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加以解决,唯有理念的问题需要不断地交流才能解决。西部高校最缺的是先进的课程理念、教学理念和科研理念,这些问题如果没有稳定的合作机制将难以解决。

    三、东西部高校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东部高校急需建立激活人才资源的机制

    面对高校大量的沉没人才资源,无论对组织还是个人,特别是对国家是巨大的损失。东部高校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来开发人才资源库,了解人才发展动态,使人才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一个缓冲余地。建立东西部高校合作机制为人才竞争降温提供了一个出口,为此,东部高校人事管理部门需要进行人力资源摸底调查,了解哪些教师希望从事自由学术研究而且具有服务西部高校的志愿,将他们纳入高校合作的队伍中来,给他们一个新的发展机会,避免他们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被埋没,成为人才资源的沉没成本。同时,东部高校需要建立长期的服务西部高校计划,有意识地向西部高校推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使他们在与西部高校合作的过程中获得历练的机会,这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弥足珍贵。

    (二)西部高校必须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避免短期效应

    从长远发展战略而言,西部高校必须采用开放性办学体制,与东部高校合作应是首选。与东部高校合作的要义在于节省摸索成本,直接嫁接成功办学经验,直接引入先进的知识系统,享受先进的学术发展成果。西部高校也必须认识到,直接的拿来主义并不一定完全符合西部高校发展需要,要将东部高校的知识资源本地化才能适合当地发展需要。只有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机制,才能不间断地将东部高校先进的学术成果引入西部高校,并且通过与西部高校教师密切合作,促进这些成果本地化,达到符合应用实践需要的目的。东部高校师资毕竟不是永久性师资,为此需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使东部高校的援助师资能够嵌入西部高校师资队伍之中,发挥人才中坚的作用。西部高校师资队伍高层次人才短缺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问题,突破这个困境不能采取权宜之计,需要建立长期的发展计划加以解决。

    (三)国家需要为东西部高校人才流动计划提供专项基金

    东西部高校合作是国家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力推手,国家辟出专项资金扶持东西部高校人才流动计划,对于提升西部高校发展水平和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东西部高校之间的合作持久性将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将会激发东部高校的积极性,可以促使他们制定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努力降低人才的沉没成本,促进人才流动机制建设,在高校内部形成良性的学术生态。同时,也可以促进西部高校建立长期的师资队伍发展规划,把援助师资作为稳定的师资来源,并且有意识地去东部高校物色自己所需要的师资,在合作计划中更加主动。所以,国家政策支持发挥导引作用,能够促进东西部高校共同繁荣,加快缩小东西部高校之间的差距,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化发展,这将成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有力抓手。

    猜你喜欢 试验区人才发展 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浙江人大(2022年4期)2022-04-28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18个自贸试验区商周刊(2019年19期)2019-10-17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留住人才要走心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人才争夺战”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推荐访问:笔谈 高等教育 高质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