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时间:2023-06-15 18:10: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邱雯雯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与发展,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发展,既是符合国家对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教育发展要求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时代进步、促进高校思政课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重要渠道,要想开好思政课,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其社会适应性场域逐渐扩大,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融合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点,将其优势嵌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以其智能化推动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和载体等层面的转型升级,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灵活、精准、高效、高质量的教学方式。[1]

    1.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受到冲击

    人工智能的到来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方向。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也是思政课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单向灌输模式。其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同时也不适应当前时代对高质量、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要求。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过程将更加广泛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算法模型、深度学习技术、智慧系统和教育机器人等智能技术,给思政课课堂教学、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例如,智慧化教学是通过构建人工智能对知识进行输出,在闭环学习和全息课堂教学中精准化实时反馈的一种实践形式。[2]不仅能够协助思政课教师完成耗时费力的机械性教学任务,还能够为接受不同信息的学生定制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相比传统教学的单向灌输模式,它激活了多元化、各学科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交流互通,拓宽了学习场域。学习者通过人机协作实现更加平等、开放、交互式的学习,形成自我导向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者的深度认知。

    2.思政课教师主体能动性被消解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形势而言,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但是,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角度来看,如何促进人类教师与人工智能有机结合是一个关键问题。随着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应用所带来的泛化效应,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受到弱化。第一,为了提升思政课课堂效果,人机交互型学习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性弱化。人工智能作为高校育人的辅助工具,虽具有类人脑属性,可为大学生学习需求提供自动供给的技术支撑,更易于博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但对这一技术的过度依赖颠倒了育人为本、工具为辅的次序,进一步弱化了教师作为高校思政课主体的引导性作用。第二,为迎合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师采用场景化教学。场景化元素营造的适应多维感官形态的思政课教学场景,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课堂沉浸效果,在丰富多元的场景教学中拓宽了大学生认知的广度。[3]同时,一些场景教学传播平台为谋求利益最大化,推送的大多是以戏谑化的表达方式裹挟低俗的信息内容腐蚀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被消解。

    3.主流信息动态的精准掌握亟待加强

    当前,在个性化和智能化教学模式的主流浪潮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常驻”群体,是信息的消费者和传播者。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互联网知识更新换代迅速,热点事件广泛传播,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不同种类的信息大量涌现,大学生对网络新知识、新事物的探索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和兴趣。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背景下也折射出诸多问题。一方面,大学生因自身成长经历和认知水平的局限,对互联网信息和各类社会思潮的甄别和处理能力有限,很多时候难以辨别优质的、有价值的信息,极易被不良信息所引导,出现心理价值扭曲和认知茧房等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传播出现新特点,一些网络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搜寻大学生的“网络足迹”并有意推送“强相关性”内容。其内容没有严密的逻辑且存在许多信息风险,这不仅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使其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降低,同时还出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大学生的隐私信息被侵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1.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针对性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基本准则,推动了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满足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所产生的算法和测量工具,能够深入挖掘和分析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对不同情境和特定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区分,使思政课教师充分了解思政课教学主客体之间的需求,找到更加科学化、精准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二是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智能技术在高校建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智能化分析,能够准确联系学生的知识结构、价值倾向和个性心理,及时对学生的普遍性问题和个性化需求做出回应,提供面向不同学生个体或群体的个性化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有助于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智能化

    智能化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手段,彰显了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与时俱进。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智能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方式逐渐智能化。人工智能与思政课的融合改变了过去单向教学的局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进一步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形式。线上智能化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群体教学体验,通过互动模拟、软技能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促进学生沉浸式学习。二是教学环境逐渐智能化。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课的组合打破了时空局限,虚拟教学场景、多媒体智慧教学讲台、智慧教室等多种教学工具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通过虚拟现实和全景直播,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学习内容,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习体验。三是教学评价逐渐智能化。人工智能数字化、智能化特征使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得以很好地适配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变化。[4]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真正构建数字化评价体系,在数据收集、评价指标体系搭建、评价过程以及跟踪反馈等方面都实现了数字化,客观地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质量状况,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育人效果。

    3.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实效性是思政课教学的显著特点,体现着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解放时间,降低时间成本。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智能技术完成教学信息的数据采集、整合、跟踪和反馈,在有效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时刻掌握思政课教学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将思政课教师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专业技能培训,进行工作思考和创新教学实践,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时,通过智能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不限场域的便捷式的选择,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从而达到思政课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是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精细化地为学生提供启发性和个性化教育,实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进行精准预测分析,使思政课教师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普遍性需求,依据学生个体的接受程度提供个性化教育,以深度学习来武装学生的思想,真正发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灌输和价值引导功能,从而塑造学生新的学习思维,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实效性。

    1.转变教育理念,打造智慧化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

    教育理念是思政课教学经验的总结。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以来,高校思政课要想更好地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就必须结合时代特点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总结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规律,革新教育理念,打造智慧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革新教学知识理念,打造智慧化教学体系。人工智能时代呼唤更加开放、精准的教学体系,一种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基于信息集成的辅助型课堂教学系统,进行多元化课堂教学;
    另一种是以逐步熏陶为基础的综合性教学体系,通过导学场景的构建,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文化思想观念。智能教学体系的构建,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学与不同学科之间的资源互补,进一步完善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知识结构。

    第二,革新人才培养观念,注重学生创新创造能力。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自身素养。按照智能教育的发展需求,为了让学生更加主动地适应智能时代,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要坚持培养学生的三大思维,使学生能够系统性、科学性、理性地看待复杂的网络信息,摆脱智能环境对个人思维的不良影响。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知识的教育培养,重视人文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智慧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

    2.提升教师素养,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人机协作

    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提升技术素养,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探索跨学科智能教育技术的创新,通过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融合创新应用,高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搜集优质学科信息,进而制定符合大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发展,使人类教师与智能教师发展高效融合。

    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重塑身份认同。如今,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从先前局限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角色逐渐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习分析、个性化教学指导、社会心理疏导的教育角色。在运用人工智能过程中,新时代大学生呈现出个体的多方面差异,如家庭环境、成长条件、教育背景和行为特征等因素。这些因素要求思政课教师对主体价值和学科特点具有高度认可和肯定,同时倾注情感关怀,让学生坚定信仰,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担当和思政教育的育人价值。

    第三,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正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师人机协作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培训,使思政课教师充分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同时增强思政课教师实际运用的能力和在课程中利用相关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而让思政课教师更加熟悉人工智能教学环境,实现“双师课堂”模式。思政课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与教育效果呈正相关,在课程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切勿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术轻教学,要辩证统一,做具有创造性和合作性的高校思政课教师。

    3.打破技术壁垒,规范高校思政课教学人工智能的应用

    第一,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新环境。大数据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础,为了实现大数据和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要合理利用数据,将大量资源和碎片化信息整合,建立一套全方位的集搜集舆情、信息监控和综合评价为一体的数字化系统,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例如,高校在优化思政课教学环境时,运用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大数据对大学生思想、价值选择、情感交流、学习工作等情况进行收集并加以整合,同时分析学生的基础数据为教师提供教学决策参考,更精准把握学生群体的偏好和思想规律,优化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增加主流价值引领奠定基础。

    第二,加强校园人工智能监督管理。为了实现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有效约束,一方面高校应加强网络监管,构建技术安全保障机制。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方面,可以借鉴信息加密功能的服务,这一应用有助于防范网络安全问题,保护学生不被欺诈和骚扰,有效维持学校教育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应优化管理制度,健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完善人工智能驱动思政课创新的体制机制。在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必须严防其潜在的风险挑战,进行预防和引导,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确保智能技术发展更安全、更可靠、更可控。[5]与此同时,还应制定人工智能嵌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准则和实施规范,完善智慧课程体系及配套教辅工具。在坚持高校思政课课程基础性和原则性的同时,加大人工智能嵌入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力度,做到“思政课教学”与“人工智能形式”的结合,并积极倡导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合理而富有特色的人工智能思政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2019:人工智能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人工智能与就业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数读人工智能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下一幕,人工智能!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推荐访问:人工智能 改革创新 课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