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的融合

    时间:2023-06-11 14:25: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王昭然 王梓桥 杨鹏琳

    河北科技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民族社会观念的集合和精神文化的核心。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渐渐被人所忽视,甚至遗忘。教学是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学优势,将其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课堂教学中,在熏陶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实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

    当前,众多舞蹈教育者已认识到舞蹈文化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并已经着手实施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但由于缺少经验,缺乏融合途径,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形式陈旧、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的舞蹈教学课程设置中,基础性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所占比例产生严重偏差,我们能够看到基础的理论知识和舞蹈文化层面学习,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中处于严重的模式化问题。除课程设置的影响外,民族民间舞蹈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和影响教学形式比较陈旧,继续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对教师动作进行空洞模仿,导致学生只能单纯地进行动作技术训练,以达到熟练展现的目的,不能将动作与文化环境和生活情境进行相互联系,使原本别有韵味的舞蹈失去相应的文化意义。[1]学生在舞蹈表演中也无法活灵活现的尽情展现内在情感,致使学生很难理解舞蹈姿态的内在韵味,使教学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和发展。还有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最后的教学任务,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最后的展现效果,而缩短了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内容,使学生没有机会和时间获取真正的知识内容,教师更不会利用课下实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索其内涵,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教学模式上说,教师常常依赖于部分书籍中的教学法和影像资料开展教学,没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今天,教师更应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有针对性选择全新的教学模式,将时代的气息进行逐步传递,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缺少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而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从目前的状况看来,许多教师认为提高专业技能对今后的就业和升学有很大帮助,而对提高学生内在素质却不够重视。这种观点导致舞蹈教学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将舞蹈文化内涵展现出来,使得缺乏情感表达的舞蹈十分生硬。

    同时,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学生更加崇尚自由开放,众多西方舞蹈教学组合和元素被引入课堂中,受到广泛推崇。但它的流入既带来了生机又带来了挑战,为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各民族的民间舞蹈自身就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学校应该强化自身的传播与传承能力,将民族民间的舞蹈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传承的重要意义,为其提供良好环境。

    (三)教师舞蹈理论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当下舞蹈教师仅注重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忽视了舞蹈基础文化知识水平的内在涵养,导致众多教师并不了解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更无法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理论知识。[2]例如,一些教师不能正确区分民间舞蹈和民族舞蹈之间的区别,不能理解傣族三道弯形成的历史背景,无法清晰解释地理环境对藏族体态的影响作用。更无法剖析蒙古族绕圆动律的形成原因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仅能通过简单的肢体、浅显的文化知识进行教学或模糊的理论补充,这使学生不能充分的了解其文化内涵,导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文化需要通过教学的方式得以流传,继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而其自身也会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教学是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继承

    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来源于生活、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教学是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的一种方式。

    我们当下在教学工作中所教授的组合训练,是由众多舞蹈专家和教师到各地区进行实践采风后,经收集和整理出的单一动作元素,由一系列的组织和美化后而成的教学内容,这种传承不仅是肢体语汇上的传承,更是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最直接的保护和发展。举世闻名的敦煌舞蹈,是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各天宫伎乐舞姿形象为原型,从中提取素材,利用技巧经过历代研究者的二度创作重新再现在舞蹈上,为世人欣赏了解。北京舞蹈学院更开设了敦煌舞基础训练与表演课程,用一个个精美的组合训练内容,呈现出时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复活了敦煌壁画的舞蹈艺术形象,并不断发展、传承创新。

    舞蹈教学是一个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授课时不仅要对学生的动作规范加强训练,提高他们对相关风格的掌握能力,还需要对相关的背景文化进行较为深入的传授。一方面可以就某一单一动作或动律对其历史背景、生活地域、审美情趣等知识进行延伸,使学生进行肢体训练时通过理解与想象探索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相关民族舞蹈的发源、背景、发展等,促进学生对文化充实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获得更多的灵感并将情感蕴于舞蹈之中,跳出具有生命旋律的舞蹈。例如,朝鲜族人民曾多次遭遇外族的侵略,长期的战乱和民族压抑营造出朝鲜族舞蹈独特的文化氛围,形成了女性收腹、收臀、含胸的独有体态特点。这既传播了民族文化、弘扬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又使学生深刻体会了朝鲜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实现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教学相融合的意义。

    (二)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

    目前,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积极地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渗透在当下的舞蹈教学工作中,这无疑是对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它丰富了舞蹈教学的种类,实现了舞蹈教学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学习、传播的良好结合,对推动舞蹈教学目标的实现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学生也能在接受知识与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感受深层次的舞蹈含义,不断提升艺术文化素养,推动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魅力,为其传承提供良好环境。

    (一)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如今舞蹈课堂所传授的知识面过于狭窄,仅传授一个又一个的单一舞蹈组合并反复练习,而关于此地区为什么会呈现如此风格特征的舞蹈,其来源和发展却一概不知。我国各民族的舞蹈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底蕴,教学时教师应利用各种渠道不断引入小众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让学生了解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演变过程,明白为何跳及为何如此跳的问题,然后进行组合性训练。在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提升动作的自然性和优美性的同时,引导学生将知识融入舞蹈动作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最终实现教学合一,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3]

    由于不同地区所受地理环境、历史人文、风俗习惯等情况的不同,会产生明显的地域文化差异,所以教师要仔细分析不同民族舞蹈审美风格和动作的形成原因与差异性,进行整理分析后为学生讲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和阅读,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深刻挖掘,并将教材中有关民族舞蹈发展的历史以及其他文化背景进行整理分析。

    对于那些具有针对性的动作或动作步骤,教师更应有针对性的详细解说,通过科学有效的动作解剖,使学生对其文化内涵有更清晰的认知,亲身感受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积极寻找融合点,思考教学过程,加深印象,使其充分了解民族舞蹈文化的起源、特色、审美情趣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播放朝鲜族的相关影音资料、介绍朝鲜族的风情从背景文化角度将学生带入课堂,并借助民族文化规范舞蹈风格特色;
    通过对蒙古族居住环境、民族信仰的讲解从民族文化角度对“绕圆”这一单一动律进行传授;
    通过对傣族地理气候类型从服饰文化角度分析民族舞蹈服饰风格原因。以上皆意在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民族民间舞蹈的美感韵律和深厚文化。

    教师亦可利用课前时间,组织学生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学习与了解,使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寻找所学内容的舞蹈文化知识,掌握其发展进程,并在课上进行相互分享,既改善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又为实现文化传承创造了良好途径。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灵活运用现代化技术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工具,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向学生播放自己在采风调研时的相关照片、视频,制作与教学背景相关的PPT等,从舞蹈的着装、眼神、动作、形态上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将其特色更加鲜明地进行展现,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更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将学生的思维引进课堂提升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更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风味和舞蹈情景,从而使舞蹈动作与文化情感达到完美的融合。以上做法意在引导学生感受舞蹈文化魅力,形成文化思维方式,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了解,更能提升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兴趣。

    (三)提升教师文化修养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实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教学的融合,应当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由于不同民族受历史发展、宗教观念、风俗习惯、地理气候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舞蹈文化,教师更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在备课时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深层次感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感染力。积极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对当地的舞蹈文化进行采风、调研工作,并将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渗透到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课下学习各类民族民间舞蹈,丰富自身舞蹈技艺,积极参加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自我水平。

    (四)重视舞蹈服装和音乐的融入

    舞蹈服装在舞蹈作品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选择训练服装,尽量穿着与本教学内容相适的民族服装,充分利用舞蹈服装的文化特点,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视觉效果,直接感知这个民族的文化魅力,在提升舞蹈观赏性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和节拍,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学生身着藏族舞蹈服装进行表演时,能够亲身体验袖子对指尖的影响作用,以及双臂下垂的感觉;
    维吾尔族舞蹈的裙摆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其民族舞蹈的美感韵律及高难度的旋转技巧;
    从傣族筒裙儿中,感受腿部姿态的三道弯和赶摆动作的婀娜等,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掌握动作的规格要领。同时,教师要善用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为舞蹈练习伴奏乐曲。传统的音乐包含着一个民族多年的审美风情,是审美意识的集中展现,是一种特殊的思想体现。它能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艺术想象,带领表演者走进音乐所创造的世界,渲染表演气氛,以达到音乐与舞蹈完美融合的艺术境界。

    (五)深化舞蹈文化保护意识

    学生要摆正对理论课程学习的认识,虽然舞蹈学科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民族文化和其他交叉学科的学习,重视理论课程的基础性,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应有针对性、准备性和意识性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保护意识,通过一系列的言语劝导、肢体展现、思想引领等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识。教师可以在理论课堂中穿插一些对中国舞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舞蹈家,通过观看各位舞蹈家的名人小传、视频采访,让学生亲身体会自己肩上所担负的重任,使其明了不仅要学习舞蹈的动作,较好地展现肢体语言,还要成为新一代的舞蹈文化的传播者、推广者,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较高的舞蹈文化素养,将各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让保护与传承意识永驻心间。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戏剧之家(2022年19期)2022-11-12我们的民族娃娃乐园·综合智能(2022年2期)2022-04-19学舞蹈的男孩子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草原歌声(2020年4期)2020-03-29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舞蹈课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多元民族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推荐访问:民间舞蹈 文化与 融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