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人工智能时代下天津民间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

    时间:2023-06-09 21:40: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滕明堂 李春红

    滕明堂: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李春红: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天津民间艺术是天津地区宝贵的文化资源,承载着天津的文化底蕴和天津人民的审美意识。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强烈冲击下,天津民间艺术发展脚步受到阻碍。同时,由于天津民间艺术没有形成完整的手工艺生产体系化模式,脱离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轨道,慢慢淡出大众的消费领域,因此顺应时代潮流成为天津民间艺术长足发展的必然之举。将艺术与人工智能相融合,使艺术创作和艺术产业智能化,对于当代艺术资源的整合以及新的产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必将为天津民间艺术走出尴尬处境、成功实现转型,促进天津民间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早在1956年就被提出,但在近二十年才真正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助推了各种传统行业的升级转型。设计也一样,在经历手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之后进入现在的信息时代,区别于传统设计的形式开始出现,比如App的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它不再集中于某个具体的设计对象,而更多面向的是移动端和信息的交流互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设计也即将迎来再一次升级转型,即智能设计时代的来临。此次设计领域的升级,对于保护和开发存在已久、富有魅力但失去现代活力的民间艺术资源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智能设计”的提出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增添了研究活力。它不仅扩展了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也丰富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设计与人工智能的新思想、新技术相融合,可以改变传统设计模式,提高设计效率。但由于学科之间相关性的差异,智能设计虽归属于人工智能,但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工科理性的计算逻辑无法传达人类所特有的逻辑、情感、想象力、创造力等设计艺术所必备的感性要素的难题。而这也正是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民间艺术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在目前关于人工智能与设计艺术学科之间相关性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工智能与哲学伦理的关系上。2020年,于雪、李伦发表《人工智能的设计伦理探析》一文,提出人工智能的设计伦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设计之中蕴含着人类福祉,具有驱动创新和保障环境可持续性等伦理价值;
    另一方面,将伦理反思前置到设计阶段,由此可以尽早地处理人机矛盾,避免由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人机之间的伦理冲突,进而从设计层面实现人工智能的“向善”发展。[1]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之上,设计与人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将更加合理化。然而这些研究只是将人工智能放在辅助完成艺术设计的层面上,或者说把哲学伦理价值通过人工智能这项技术嵌入艺术设计,让艺术与社会结合得更加紧密。不可否认,这些研究对于艺术设计和文化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但不足之处是依然将艺术的发展置于理性逻辑基础之上。也有少部分学者对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并且提出了“人工智能美学”的概念。南开大学教师陶锋曾经在波恩大学举办的两次关于人工智能美学的讲座中提出“人工智能美学”(The Aesthetic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的概念。他认为:“人工智能美学研究的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与美学有关的一些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智能对人类感性(包括情感)和艺术的模拟、人工智能艺术的风格与鉴赏、人工智能视野下人类情感和艺术本质问题等,其方法主要是哲学、美学的,并需要结合诸多跨学科如脑科学、神经科学、生物进化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领域最新进展来进行研究。”[3]随着这一领域的发展,“人工智能美学”的概念可能会有变化。但是,其基本的两大内容,即对人类感性特别是情感的表达,以及对人类艺术行为的模拟,应该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是人工智能美学研究的对象。“人工智能美学”概念的出现说明计算机也可能会拥有审美能力,并能够不断对其进行算法的完善。计算机可以思考,而且还可以产生出人所特有的七情六欲——虽然这只是概念性的,还有待于验证,且人工智能作为理性逻辑学科与更偏感性学科的设计美学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术语、研究领域等方面有较大差距,但“人工智能美学”概念的提出对于设计智能化的实现和智能设计的长足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天津民间艺术资源的文化价值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和彩塑、烙画、年画、木雕、根雕等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被称为“天津三绝”,是天津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

    独特的制作过程、精心的艺术造型、人文气息浓厚的艺术题材等构成了天津民间艺术灿烂而悠久的历史。天津的民间艺术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天津民间艺术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天津的文化符号。其艺术种类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著名民艺专家张道一在其著作《张道一论民艺》中写道:“民间艺术是劳动者心里长出的花,是民族文化的一块重要基石,是心灵之表,是艺术之根。”他认为民间艺术是本元文化,属于母性艺术。[4]天津民间艺术不仅具有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还有广泛的经济价值与艺术价值。例如,泥人张彩塑在制作过程中要选用上好的胶泥,经风干、打浆、脱水、加入棉絮、揉泥等过程制成“熟泥”,然后自然风干再入窑烘焙,出窑后还要进行精心打磨,之后进行彩绘。有时还会以竹木、铅丝、纸张、绢花等材料为辅助,以便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其中所蕴含的知识结构和科学原理不仅体现了天津人民的智慧,而且也给现代艺术提供了诸多启示和借鉴。天津民间艺术的形式是根据时代需求而产生的。年画、风筝、彩塑等所具有的明亮的色彩、别致的塑造方式以及丰富的题材内容,蕴含着天津人民真挚淳朴的思想感情。天津的民间艺术对于追溯天津不同历史阶段的风土人情和精神文明有着无可替代的参考价值。同时作为地方特色产业,它还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天津民间艺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天津民间艺术在市场的冲击下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比如缺乏艺术形式创新意识、缺乏可发展的人才以及产业化运营、管理和保护模式单一等,甚至部分民间艺术形式开始走下文化舞台。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天津民间文化,就必须思考与时代的衔接。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是天津民间艺术为走出困境而迈出的有效一步。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借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设计,从而产出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这一概念始于20世纪末,对于艺术运营模式及成熟产业链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整体文化创意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创意形式已延伸到文具、化妆品、家装、服装等多个领域。其中取得较大突破的是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后,他们设计并推出了迎合现代社会人群所需的各种文创产品,且价格都控制在普通大众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产品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这一举措在宣传故宫文化的同时还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化,带动了经济发展。不过,较之国外,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形式还是缺少一些活力。现在很多国家推出了线上文化创意设计平台,如美国的Society6网络平台就是其中之一。设计师和创意者在平台上可以自己进行产品制作,也可以进行创意交流并共同制作;
    产品可以由个人收藏,也可以进行批量生产。[5]线上互动交流制作的形式提高了人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扩大了大众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认知,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实现。除了线上平台,国外各大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也销量惊人,且发展趋势稳定。如名画《蒙娜丽莎》中的形象出现在魔方、杯子等各种产品之上,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陶俑形象被创制成“呆萌”无比、深受观众喜爱的“陶俑袜”。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在国家非遗政策、天津市政府以及各界有识之士的帮助扶持下,天津部分民间艺术开始跳出传统的发展模式,主动去适应时代的变迁。例如在2012第三届天津民间艺术展上,我们看到,艺术作品的题材不再局限于繁衍、吉祥等带有寓意性的传统形式,现代动画形象以及展现人类社会情怀的作品开始出现,[6]更加贴近时代发展和大众审美。再如从2003年开始,天津杨柳青年画借助传统与现代的工艺技巧,推出画壶、折扇、拼图等蕴含创新理念的一系列产品。此外,天津杨柳青年画还积极参加国际手工业博览会、国家非物质遗产展览会等大型展销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天津民间艺术的转型发展。天津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占总GDP值近几年有上升趋势,但总体来说占比较小,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天津学界目前对本土民间艺术产业化的研究尚缺乏活力。

    从长远发展来看,天津民间艺术要传承下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融合,当下所做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天津传统民间艺术产业化模式尚未形成。我们看到,市场中仍存在不少粗制滥造的、没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为传统民间艺术赋予新的内涵,形成新的时代特征;
    通过创意思维和创新产品,传承和发展传统民间艺术——在这些方面,天津传统民间艺术还有不短的路要走。人工智能的介入,可以引领天津民间艺术走上新道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创建新型的交流平台、传播平台,将会给产品创新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设计学科也相应提出了“智能设计”这一命题。与之前我们所熟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一弱智能应用相比,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一个更加成熟有效、无限接近人类思维的强智能设计。在保护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借助“智能设计”,天津民间艺术可重新定义文化产业的运营模式,进行相关商业品牌的创建,打造文化创意数字平台,创新文化创意设计方法,积极借鉴成功案例,[7]实现天津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融合。

    (一)先保护

    民间艺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地域性、本土性强,这也是天津民间艺术所具有的天然的文化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天津文化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张区域地理名片在当前的天津民间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并未得到完全的保护。由于极力想要去适应新的市场传播模式,出现了一些违背民间艺术本体属性的文化产品。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也不只是天津民间艺术如此,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在进行产业化调整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情况。

    一项民间艺术的发展一旦失去正宗味,即便可以带来短暂的经济效益,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也是不可取的:这项民间艺术会逐渐失去差异性,无法塑造标志性品牌,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天津民间艺术在产业化道路中,无论技术发展到哪种程度,都应在适应技术发展的模式下永久保持艺术资源的地域性、原创性和原汁原味,要在保护艺术资源不变味的前提下进行文化产业化开拓。只有这样,天津民间艺术才能形成长久的文化竞争力,才能确保天津民间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后融合

    2018年阿里巴巴公司在UCAN会议上推出“鲁班”人工智能海报设计系统。此系统能充分分析买家需求、商品详情以及设计样式需求等,实现了海报设计的智能化,提升了美工设计师的工作效率。[8]此外,在其他一些艺术领域,人工智能也渐渐发挥作用,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完成绘画作品的创作、利用人工智能完成广告乐曲的创作等。人工智能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艺术设计工具的优化、设计效率的提高,同时还使得艺术设计方式更加多样化,促使艺术设计理念在新技术的影响下得到新突破。[9]由此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的艺术设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艺术家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与创意更加有效地呈现出来。

    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这也决定了大部分设计是与经济相关联的。设计服务于人的方式往往体现为被人所消费。大部分设计需要强大品牌的支撑。这种支撑关键并不在经济上,而在于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也就是所谓的品牌影响力与品牌归属感。天津民间艺术的传承以及产品化、商品化同样需要品牌的支撑,需要有新的、强大的平台去展现这种地道的“天津味儿”。天津民间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大的舞台。这一舞台要能展现消费者对于艺术的需求、展现天津民间艺术的本质特征。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背景为这一舞台的搭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人工智能条件下所建立的文化创意数字平台,比之前任何一种民间艺术发展模式都更加具备竞争实力和创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可能性。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与时代融合,无关门类,无关历史是否悠久。天津民间艺术数字文化创意平台的建立有助于提升居民对于本地区民间艺术文化的认同感和优越感,有助于树立更加明确的天津形象。

    (三)意义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天津民间艺术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属于全新的艺术发展产业模式,是当前最新科技与民间艺术文化交叉结合的产物。这种新兴科技为天津民间艺术和天津文化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持,拓宽了艺术文化创意内涵,催生了新的文化创意产业路径。[10]

    天津相应人工智能数字平台的建立,在增强当地居民对本土文化认同感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天津民间艺术资源的共享。例如通过智能数字平台虚拟体验,人们可以了解“泥人张”彩塑的制作过程、艺术魅力等。这种方式既可以提升天津民间艺术信息的传播力,又能提高资源的更新速度。采用现代科技实现交互,可以为解决民间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矛盾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可以促进天津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发展。

    运用人工智能还可以简化传统的交流模式,为企业、民间艺人、社会、消费者建立便捷的交流窗口,能让天津民间艺术将更生动、更完整的形象展现给大众。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搜集市场需求,然后通过信息的综合,经由智能系统设计出更受欢迎的产品。这样既能优化产业链,又有利于提升天津民间艺术的影响力。

    人工智能与艺术的融合需要强大的技术后盾和艺术底蕴。天津人工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以及品牌创建为天津民间艺术传承人和高新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了研究空间。人工智能的介入无疑会拓宽天津文化创意产业的艺术内涵,相关艺术产品将逐渐从二维平面发展到三维动画、虚拟体验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品牌的智能化发展可为民间艺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人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天津的就业模式。

    作为新兴科技的人工智能和相对传统的天津民间艺术的结合,必然会催生出新型的文化产业,新的媒介也必然会推动艺术设计的转变。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天津民间艺术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策略研究为天津民间艺术资源规划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充分认识民间艺术基本特征,把握其基本内涵的前提下,人工智能将使得这些艺术资源以可持续的方式继续发展下去。人工智能和其所涵盖的智能美学为艺术设计、艺术的产业化以及传统艺术资源的生生不息带来了新的突破点,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就业率、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和民族精神、强化本土艺术形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天津艺术设计 如果天津有“画”说艺术启蒙(2022年9期)2022-10-08湖南师范大学作品大众文艺(2021年14期)2021-08-15民间艺术篇当代人(2020年3期)2020-03-30天津卷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天津之眼》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2018年4期)2018-11-29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湛江文学(2017年11期)2017-11-30天津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雕塑(2009年5期)2009-11-30民间艺术流行色(2009年1期)2009-02-24

    推荐访问:民间艺术 人工智能 天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