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谢华安院士:依靠协同创新谱写中国种业“芯”篇章

    时间:2023-06-04 12:05: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本刊特约记者 茉莉

    在我国,80%的人吃的杂交水稻都是谢华安的“汕优63”。谢华安身上有很多标签:中科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学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他现年81岁,虽年事已高,却依然经常头戴草帽,脚踩泥巴,活跃在田间地头,追梦万里稻香。

    谢华安多次跨越育种的“禁区”,倾力让百姓碗盛满中国饭。他多年如一日,关注、关心百姓的饭碗,这背后有哪些原因,又有哪些故事?带着一系列问题,《学会》杂志特约记者面对面对话谢华安院士。

    提及水稻育种,谢华安首先强调的是粮食安全问题。“提高粮食安全综合生产能力,既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更要藏粮于库。”他说,粮食安全的基础在种业,种业是农业的“筹码”,但粮食产量再高,也要面对两三年后的陈化问题。陈化导致种质下降,还可能导致生产的粮食不宜食用,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难题。

    这是一笔大账,它算出了数额巨大的经济损失。它甚至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深知良种创新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他说:“粮食安全的基础在种业,只有保存好这些种质资源,我们才能进一步地去发掘有利的基因。”

    正是因为谢华安积极推动种业创新发展,才让饥荒成为一代人遥远的记忆。

    他回忆说,自己是饿着长大的。在家里,母亲已经把水烧开,在外奔走的父亲却还没有找到粮食,这是常有的事。外婆临终前的愿望,就是能喝上一碗稀饭。

    这些难以磨灭的童年经历,赋予谢华安质朴的品质和务实的作风,也让他对科学家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精神密码”有了更深的理解。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思想积淀,使得他在海南开展水稻种植实践与研究时,冒酷暑战高温,不叫一声苦。

    彼时,环境艰苦,条件落后,10多个人在生产队的仓库里挤通铺睡觉,每晚与农机、稻谷、柴油、农药、化肥为伴。吃苦,成了谢华安科研工作的日常。

    受苦为了什么?为了“让大家有一碗饭吃”。这是谢华安最朴素的愿望。

    “年轻人搞科研,一定要有爱国的精神,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谢华安说,科技人员要做与民生需求匹配、与世界接轨的科研。在此基础上,要勇于创新,做有用的科研。

    谢华安谈到了一件事。那是1975年,他率队到海南寻找第一批杂交水稻亲本,看到田间大面积水稻得了稻瘟病。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代的水稻不抗病。此后,他意识明确,沿着抗病的方向搞研究。

    “不抗稻瘟病的水稻,在生产上是没有生命力的。”他不辞辛劳,就是要“做有用的科研”。

    谢华安还有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科研巧思。“别人搞科研,用的是最好的品种来做测交的亲本。我的创新点在哪里?我用最差的,就是可恢复性差、配合力差的不育系测交。”他想,能跟最差的杂交,还怕跟优质品种配合不好吗?

    这就是“勇于创新”。

    为努力守护农业的中国“芯”,谢华安院士对种业科研人员提出希望:不仅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雄心壮志,更要有在科研上永攀高峰的创新思想。

    在谢华安看来,根据现代种业发展的要求,种业科技攻关的下一步目标,是兼顾丰产性、优质性、抗病性和广适应性四大特点,培养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水稻。

    如何理解“超级”二字?谢华安解释道,丰产性要求提高作物在单位面积的产量;
    优质性则要求作物档次更高;
    提高抗逆性,增强作物抵抗灾害的能力,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高适应性品种能让农业生产操作更简单。

    种了大半辈子水稻,谢华安对水稻的“脾性”摸得很透。他特别提到“汕优63”品种。这是他经过无数次杂交试验,于1981年育成的抗病新品种。经过5年制种技术研究、南方稻区试验、中晚稻区试验后,到目前已累计推广近10亿亩,增产粮食700多亿公斤。

    “这就是集‘丰产性、优质性、抗病性和广适应性’于一体的水稻品种。”但谢华安并不满足,他期待有更好的品种取代它。

    “农民种田不仅要高产、高效,还要品质好、抗性强,尽量减少因为病虫害的发生而影响产量,从而提高收入。”谢华安说,现在早已经不单单关注产量,只有把“四性”综合在一起的“超级品种”,才是生产最需要的品种,也最能赢得农民们的欢心。

    谢华安认为,在水稻育种方面,应当具备战略眼光,像培养领军人才一样培育超级品种。“无论是动植物,还是微生物、食用菌,培养单一的优点不难,把‘四性’综合在一个水平上,培养这样的‘领军人才’难度最大,培养出来的才有最高的水平。”

    这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运用科技手段,培育此类“超级品种”?

    谢华安提出“麻花理论”,即构建学科交叉深度融合的攻关体系。“就像DNA双螺旋构型,似麻花状绕一共同轴心,围绕关键育种目标,加强资金、种源、技术、人才等种业要素聚集,培育育种协同创新生态,高质量推进育种联合攻关。”

    “‘明恢63’正是运用‘麻花理论’联合攻关之下诞生的。”谢华安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谢华安就带领团队,选育出抗稻瘟病、强恢复力、高配合力的恢复系“明恢63”。后来的杂交水稻良种“汕优63”,正是以“明恢63”为亲本选育出来的。

    “明恢63”的父母本,选用的是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水稻品种IR30和引自圭亚那的圭630。“前者是江西市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一名同志给的,后者是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一名同志给的。”谢华安谈到,“汕优63”选育的成功,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不同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为选育优良品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谢华安说,育种已经进入高技术时代。它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性非常强,更需要在跨学科、跨技术的高度上融合创新、合力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育种更有价值,才更能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创新要素快速流动。

    “如此,才能将原来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向多学科、多单位协同创新转变,发挥多方的优势和力量,不断地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谢华安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自2013年中国首次提出“建设种业强国”以来,“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屡屡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

    良田、良种、良法、良机才能有良品。建设种业强国,需要各方努力,需要健全创新体系。

    谢华安和福建省龙岩市中小学生一起收割稻子,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特殊生动的劳动课

    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国家南繁水稻科研育种基地,谢华安院士仔细查看水稻长势情况

    “包括南繁硅谷等创新基地在内,越来越多的地方提出打造中国‘种业硅谷’,福建省也肩负着协同创新、产学融合、产业聚集的重大使命,因此,能够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至为重要。”谢华安直言,育种,太需要财政扶持和政策支持。

    谢华安说,种业发展,不同于其他产业,需要更长的时间、耐心和战略定力。“一个育种项目出现后,要确保种业研发经费持续稳定,需要长效稳定的财政支持制度。它的周期跨度很大,如果仅以年为周期开展项目申报、评审,这与育种科研规律相矛盾,一旦出现时断时续的支持力度,必然会影响育种项目的经费来源稳定性和育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一个育种项目,如果周期5年,干3年停2年,这如何是好?这也是我们遇到过的实实在在的情况。”

    谢华安抛出这个问题后,是这样自行回答的——

    要健全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开展重大技术的联合攻关,完善体制机制是关键。要健全、发挥人才团队引培、财政资金高效使用以及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的体制机制和优势。公益性育种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需要政府全力提供资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种业企业的实验室之间应建立资源共享和技术互助机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放宽相关利益机制配置。

    “提到育种工作,无论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育种,还是其他育种方式,都是多学科协同攻关的过程。但是,要加快突破性新品种培育,加强产业协同创新合作,必须加强创新生态建设。”谢华安说,体制机制理顺了,培养、吸引、使用、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各个环节安排合理了,才能组建起种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任何大的科研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获得科研成果难,更难的是获得成果的同时也获得团结。”谢华安说。

    猜你喜欢 华安种业协同 登海种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2年8期)2022-09-28登海种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2年7期)2022-09-27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22年6期)2022-07-02突出教学重点,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求知导刊(2022年5期)2022-05-2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当代水产(2021年5期)2021-07-21佛影相随宝藏(2021年6期)2021-07-20“四化”协同才有出路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京津冀协同发展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推荐访问:谱写 篇章 院士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