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非遗蓝染的工艺特性及其现代应用

    时间:2023-06-03 14:35: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李嘉盈 郑志远

    非物质文化遗产蓝染作为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之一,在现代印染技术蓬勃发展的加持下,其关注度越来越高,蓝染制品也受到人们的青睐。基于此,本文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蓝染的历史溯源,分析蓝染的工艺特性,通过探究蓝染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与应用,使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是蓝染工艺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自然造物理念与技艺才智的汇集下,古人因地制宜地种植蓝草,并将其应用于织物染色,经时间的沉淀与各地民风民俗的浸染,发展出各具特色的蓝染工艺。蓝染作为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之一,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商周时代的彩陶纹样和青铜器纹饰。秦汉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蓝印花布开始流行于全国各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一直被传承至今。远在周、秦、汉之际就形成了染缬技术。南北朝时期,染缬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多用于服饰的美观上。唐代为蓝染制品的鼎盛时期,据《中国工艺美术史》记载,唐代蓝染不只流行于宫廷与民间,还应用于军士制服印染上。蓝染在服饰上的艺术效果,可以从唐代著名的陶瓷唐三彩陶俑的形象中看出。在敦煌千佛洞唐代壁画中,从供养人的服饰上,也可以窥探出蓝染工艺的特色。宋代的蓝染制品有奢华的倾向和昂贵的价格,受到当时贵族的互相攀比和使用影响,使得蓝染制品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传承。在清代,蓝染技术已在民间得到了充分推广。而在植物染料不断丰富、手工印染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一充满美感的蓝染织物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蓝染制品的大批量、广泛利用,无疑促进了蓝染工艺的发展。

    (一)对原材料的要求

    将蓝草放置数日、发酵,加入石灰进行反应,得到可长久保存的蓝靛泥,用以染制布料等物。传统染料是用植物成分制成的靛蓝,主要由板蓝根制成,每年的2月或3月种植,8月至9月收割,留根只割茎叶。其他的成分还有寥蓝、艾蒿等苍山上生长的辅料。板蓝根有南、北两种,南板蓝根为马蓝根茎,北板蓝根为草大青和菘蓝。蓝染需要“看天劳作”,根据时间、气候、温度进行,不同自然条件下,染出的蓝色也各不相同。古法工艺传承至今,撇开工艺本身,蓝染早已浸染到当地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之中。

    (二)蓝染工艺的制作流程

    首先,大量种植成熟的马蓝、寥蓝、艾蒿;
    采摘后,放入染料桶中,然后加水完全没过植物,加入少许石灰帮助分解和发酵,用木棒搅拌,然后用重木头压在上面,使其充分浸泡,温暖天气5—6天,寒冷天气6—7天。仔细观察枝叶的腐烂程度,直至发黑发紫捞出枝叶,加入1:200左右新烧的“草灰”和少量的酒,搅拌发酵片刻,草灰不宜过少或过多。然后用一根木棍上下搅拌,搅拌时观察水的颜色,直至水由深绿色变为深紫红色,水面上形成一堆堆蓝白色靛花,最少要连续半小时才能打出足够的花,之后让它沉淀,再重复几次。待蒸发后,留下深蓝色的糊状沉淀物,称为蓝靛。

    可采用局部点染或整体浸染的方式进行工艺染色,局部点染是将织物绑扎的部分用手捏紧至必须染色的部分,然后把扎结的顶角向下插入染液中进行染色。浸染时间根据织物质地和扎结松紧程度而定。在点染时,可戴橡胶手套防止烫伤。纹样和图案的点染不需要技巧,也可以使用长镊子等工具来操作点染。整体浸染是最传统、最基本的工艺流程,也是核心工艺。容器的尺寸必须与染色织物重量相匹配,浸染染色时将织物上下左右翻转,并加入一些盐用于固色。这样才能使织物同时浸染,然后经过反复搅拌和翻动,染出理想的效果。

    天然靛蓝染料的使用根据染液的浓度和数量,以及布料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绀蓝、紫绀和捣返等颜色都可以通过靛蓝染出来,其明度和颜色的变化也不相同。作为一种古老的染色技术,它有着独特的魅力。蓝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既拥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又包含着丰厚的历史内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蓝染繁复的技艺和特殊的艺术特征,别具一格的装饰图案风格,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讨的。

    (三)蓝染工艺的技法

    从不同的印花方式来看,蓝染技法又分为夹缬(木板镂空),蜡缬(封蜡),扎缬(捆扎布料染出纹路)三种。

    夹缬,起于秦汉,盛于唐宋。“缬”在古汉语中专指丝织品上印染出的图案花样,夹缬便是利用雕版在绸棉等织物上夹染出预定的效果,是我国最古老的三缬之一,被专家称为中国雕版印染、印刷的源头。蓝夹缬即用两块木板雕刻同样的花纹,雕版紧夹织物,浸于染液,将雕空处染蓝成为对称花纹。制作工艺包括花版雕刻、靛青(染料)打制以及夹缬印染。作为防染工艺“夹”是关键,使用不锈钢夹具固定后精确测量宽度,反复调整保持一致,染成的图案才不会晕染。在浙南一带蓝夹缬也是当时民间婚嫁的必备品,它以昆曲人物为主,地方南戏的情节以及花鸟虫兽等吉祥图案为辅,是我国传统染织品中现存戏曲人物为主要纹样的孤例。

    蜡染,古称蜡缬。秦汉时期,贵州、云南、广西等西南地区的人们掌握了蜡染技艺,在唐代这项技艺流行甚广。蜡染的原意应为“蜡防染的染色技艺”,即运用蜡和水互斥的基本原理,使布上描蜡处由于染液受到蜡层的阻挡而不能渗入纤维中,从而可以产生花纹的防染效果,形成清晰的色彩差异。“蜡刀蘸熔蜡,在白布上绘制图案,入染缸浸染,热水去蜡。”通过这几个步骤,布面上则呈现蓝底白花或者白底蓝花花纹。浸染时,蜡作防染剂会自然龟裂,使布表面出现一种特别的“冰裂”,具有独特的魅力。做蜡染最主要的防染剂是蜡,也有些地方使用松脂、枫液的,使用枫液的就是枫香染。上蜡的方法因工具的不同可分为许多种,最常见的有笔绘、模印、筒描、蜡刀,还有使用竹签、羽毛管的。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起源于黄河流域,于东晋时期成熟。当时的绞缬为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蜡梅、海棠等;
    也有整幅图案花样。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先用线在织物上扎结成绺(称为线勒扎结),或在织物上缝纫(称为线缝扎结),再用夹板固定织物,放入染缸中浸泡,然后将扎好或缝纫好的线抽出,在织物表面形成由深至浅的晕染花纹。捆扎时形成的压力与褶皱使棉布浸染色彩深浅不一,形成独具特色的印花图案。与夹缬、蜡染相比较,扎染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没有真正染上去的那一刹那,谁也不知道出现什么样的花纹。因此,扎染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才能掌握它的技术。

    (一)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青”这种色彩,最初生发于“蓝染”工艺。汉字“蓝”,“艹”指代蓼草,“监”意为观察盆子里提炼出来的草青,蓝染这种工艺与“青”“蓝”等色彩的紧密相连,由此得以体现。在工业信息化时代,批量生产制造的产品虽然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但缺乏个性,无法刺激大众展示和分享的热情。可以把蓝染工艺运用到家居装饰与平面设计中,使得产品更有立体感,并具有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现如今,一些传承人更是做了大胆的尝试,给地板、书桌、衣柜、包装等做出新奇的染色设计,既保持了蓝染工艺的传统特色,又改进了图案与款式。在设计时不仅考虑整体风格的统一,还要突出蓝染工艺的特性,既让人赏心悦目,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可以说,运用蓝染技术制成的每一件物品,都无声地延续着古人的睿智和审美特色,作品从色彩到款式再到材质,处处体现着匠人的设计理念,无论从美学角度看,还是从人文角度看,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和传承。

    (二)在染色布艺中的应用

    蓝染织物,并不是简单地将布艺染制成蓝色,而是有经验的工匠,经过烦琐费时的手工工艺,依据染料发酵的情况、氧化情况等来制成深浅不一的色彩,蓝染织物的色彩可达22种。阳光、气温、时间和手工艺者的情绪都会对布料的色彩产生影响。为得到最深层的靛蓝要对织物染色40次以上。为了得到最亮的颜色,需要在日光下暴晒数天或数月之久。为了将最鲜艳的颜色保留下来,则需要长时间地晾晒,这些工序都展现了匠人们高超的技艺和对文化的尊重及传承。而从采摘蓝草到染色再到制作服饰,可谓是工艺和创意的融合,传统工艺和设计相互成就,使得由蓝染制成的服饰也有了质感,将古老的蓝染工艺翻出了新的艺术价值。

    另外,由蓝染工艺制成的蓝印花布也是一种历史悠久而又极具艺术魅力的传统手工艺品。蓝印花布是结合多种手法,通过扎染和晕染处理,在白布上印染出简洁的线条、剪影般的块面、大小形状各异的斑点,使简练的图案完整饱满,别具趣味。不均匀的自然色泽通过不同材料的质感,渲染出从深到浅数十种靛蓝色阶,蓝色各异,呈现出不同的格调与意境,这就是蓝染的魅力所在,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积淀。同时,蓝印花布图案多从民间取材,既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戏剧人物等,也有动、植物结合而成的多种吉祥纹样,这些质朴而又切实的图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抒发了百姓对未来生活的信念,其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不仅具有实用性,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

    (三)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文创产品是指凭借创意人的技巧和才华,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文化资源、文化用品创作升级,并通过知识产权开发应用所产生的高附加值产品。近年来,如何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而保护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再次流行起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工艺产品的种类繁多。文创产品的创作越来越朝向符合大众口味的方向发展,社会需求度比以前更高,在满足群众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也不断地向特色性、地域性及稀缺性方面发展,群众也慢慢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需求。在此背景下,通过蓝染工艺与文创产品的结合,必将引起社会各界对非遗文化的重视与了解,给文化挖掘和文创产品开发带来新的生机。

    蓝染的技法繁多,如扎染、夹染、蜡染等,给文创产品带来了新的创意。将非遗蓝染与文创产品相结合,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如杯垫、手机壳、纸巾盒等,不仅为当地文旅融合贡献出一份力量,也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打下基础。可以开展文创产品互动体验设计,将一些操作相对简单、趣味性较强的元素融入非遗手工创作项目,对制作工艺流程进行再设计,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实践,使参观者对完整的非遗制作流程有一个新的认识与了解,也使不同需求的参观者体会到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独运。在体验当中,更多参观者的互动,不仅能激发其想象力和创作力,也可把文创产品表达的内容和操作活动联系起来,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和传承蓝染工艺。由于蓝染制品集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又能在复杂的传统工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间达到均衡,把传统文化做出新的时尚高度,因此,其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植物染色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许多染色技术都已失传或濒临灭绝。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着一个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延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记载了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蓝染这种古老的天然染色技艺,在发展中一直保持着原有的民族性,是先人传承至今的工艺技术,它在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化学工业生产面前似乎略显烦琐且耗时较长,但其因具有的特殊历史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将传统蓝染工艺与现代时尚产品相结合,不仅能让大众对传统蓝染工艺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也能吸引更多青年人投身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使得非遗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之路愈加绚丽灿烂。

    猜你喜欢 织物染色文创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材料与冶金学报(2022年2期)2022-08-10《丝绒织物》等103项纺织行业标准发布纺织标准与质量(2022年3期)2022-08-10无限路及其笛卡尔积、直积的孪生α-距离边染色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2期)2022-07-06陶溪川文创街区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7期)2021-12-02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纺织科技进展(2021年5期)2021-07-22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纺织科技进展(2021年4期)2021-07-22若干Mycielski图的邻点扩展和可区别全染色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21年3期)2021-07-05《岁寒三友文创海报》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不落灰”的文创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

    推荐访问:特性 工艺 非遗蓝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