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关于当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3-05-29 18:10: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马 萍

    (甘肃省武威铁路中学,甘肃武威 733009)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大意义。该理念通常是指经过教师的合理科学引导和帮助,充分地发挥学生主动性,使教与学有机配合,让学生形成独立探究和终身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以来,核心素养理念已经成为中学教育教学中聚焦的中心研究课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践行核心素养理念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技术和课堂氛围都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多方面的改革优化入手,摒弃固有的生物教学固化思维,把定性与量化的教学思路有机结合,从培养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和感性道德情感态度入手,促进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培育让教育回归本源

    教育是什么?怎么展开教育?其本质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从上千年前,就开始被学者讨论。纵观教育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可以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分类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突出了人本的教育本质[1],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也经历了从机械化的应试教育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样的转换根本目的和方向也是突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次巨大的飞跃。当然,核心素养作为人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要件,必然在教育本质回归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把核心素养理念同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也是教育本质回归的路径。

    (二)核心素养理念为生命之花绽放打好基础

    核心素养理念突出学生主动性、适应性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里的适应性既包括了个人成长,也包含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涵盖了学生的情感道德、思维方式、能力经验、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它也强调了教育必须遵循学生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这样学生的生命历程才能更加健康的发展和成长,这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相吻合的,也是对现代教育理念中突出学生主体,凸显人性理念的最好印证[2]。

    (三)为学生更好地谋划成长的路径

    教育必须要有前瞻性和统筹性。核心素养理念更多地突出了学生的社会发展适应性,所以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教育更多的是考虑到学生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更新理念思维,增长能力见识,敢于改革与创新,适应甚至是引领这种发展的潮流。正如美国教育家认为学生的全面、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是社会不断向上、向善的保障。核心素养教育正是这种成长路径上的一种有效实现途径,它在持续地浇灌“教学的种子”,从而促成种子有更多的成长可能性,在之后的成长环境中,总能有适应无限社会变化的成长性。

    (一)理论层面

    生物学课程中所蕴含的各类知识理论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的。这种作用的来源是教师对传统生物教学理念的改变和创新,是对生物教学的全新认知。首先,从单纯的知识获取角度来说,生物知识主要是研究生命的起源、成长、成熟、衰落、重生的一个循环过程,其注重的是对生命的科学层面的研究和解读。其次,生物学与其他研究无生命现象的理工课程的区别在于,它还兼具一定的社会属性,因为其研究对象存在生命,特别是在涉及生态平衡等方面,与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紧密相连的。最后,生物学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构建起较为系统化和全面的思想观念,对生命、生物、变化过程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知[3],同时要把对生命尊重热爱的情感态度融入其中。而生物与其他的理工科课程相比,与个人的真实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一门生活联系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学中要紧密地将其与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二)从教学实际内容去看

    结合当前初中生物课程中几个重点的内容板块来看,例如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者本身是相互联系的。学生传统的观念就是光合作用将无机物通过植物叶绿素等的作用变为有机物和氧气,能够提升空气的含氧量,提升空气的质量。不过他们会经常忽略到植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事实上,植物通常是在白天进行了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消耗能量,而在晚上又开始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消耗氧气[4]。如果我们夜晚在房间中放置过多的绿植,同时又将门窗紧闭,那么在这些绿植进行持续的呼吸作用下,会降低室内的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要健康的生活,爱护生命,就要合理控制绿植的密度,并及时地开窗通风。类似的生活知识在生物课程中普遍存在,这样就对学生的生活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护作用。

    此外,生物思维的开发和锻炼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方式。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一个方面能力的加强和提升,而是要全面均衡地去发展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和个人成长的综合能力,所以不论是逻辑推理还是发散思维,都要在其中得以体现和发扬。仍然以植物的两大主要新陈代谢方式——光合与呼吸作用为例,这两种的活动都是植物生命存续和生长的表现方式,那么在学生解答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建立起全局性的认知和多元化的思维,不能只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去思考题目,这样容易陷入定势思维中,对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能力的均衡发展极为不利。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发散思维,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把植物生命活动中存在的各类活动形式都罗列出来,而后再一一地深入讲解,同时要让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这两种生命活动形式,找到其中的差异性和共同点,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按照这样的教学路径,学生会慢慢地形成用对比联系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学习知识,思维方式也会更加开拓和多元化,发散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得以提升。

    (一)以生命价值引导为中心

    因为生物学科研究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命活动,所以它也是展开生命价值教学的最佳平台。它可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量的生命理论,同时也能让学生领悟和感知到生命的价值意义所在,了解其生命应当达成的使命是什么,引导学生去尊崇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用有限的生命去为人类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树立学生正确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核心素养体系中关于学生道德品质培育的中心内容。学生只有在基本的道德法律面前有准确地判断和把握,才能在正确方向的引导下去学习更多的生物学专业知识[5],实现德育才的协同发展。

    比如,在讲到“我们为什么可以活着,是由什么组成”这类问题时,教师就可以抛出细胞的概念,告诉学生细胞是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单元,而细胞的变化过程包括了分裂、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这几个关键环节,当到了一定的寿命后,细胞的更新越来越慢,这就是从出生到消失的一个基本的原因所在。从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重视生命的不可逆,明白生命的可贵价值,这样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去尊重爱护生态环境中的生命形式,尊重客观规律,不断努力让生命的意义更加的积极和丰富。

    (二)以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兴趣度

    兴趣是引导学生专注学习、持之以恒的重要动力,它是学生的第二老师。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是要以学生的兴趣激发与培养为前提的。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形成兴趣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把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思考与课程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中心,通过常见的生活现象导入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设置生活场景,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或者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复习巩固环节,教师可让学生课下开展实践探究,通过接触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活动,进一步印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发现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整改提升,让知识复习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更大程度上提升学习效率,也同步发展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学以致用的核心素养[6]。

    仍然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现实中常见的生活问题创造一个教学情境向学生提问:“大家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总听到要净化空气环境,那么我们能够用什么东西净化环境呢?绿色植物可不可以?它的原理是怎样的呢?为什么白天阳光的时候要把绿植放到屋子里净化环境,而晚上又要从我们起居的地方搬出去呢?”通过分析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学生能够主动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这种任务驱动下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开发其生物学习思维,对于提升核心素养十分有益。

    (三)加强实验教学,聚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成为考查的重点内容,这也要求教师要不断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接触实验,动手做实验,强化其实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渐渐培养其生物学科的探究思维。当前,很多教师处于教学时间和升学压力的影响,认为实验课程浪费时间,教学效果不明显,所以直接取消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把实验课上成了理论课,教师在上面演示,学生下边看,只需要记住现象和原理,同时背熟操作过程和要点,在考试中照猫画虎,对号入座即可。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观察、质疑、思考和动手能力的提升,对于本身理科类学习所需要的质疑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的思维和方式,把实验的权利和时间交还到学生手中,让他们亲身去感受生物学的奥妙和神奇,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发出疑问,大胆猜想,尝试验证,得出结论。这种以实验活动为引导的教学过程,在巩固和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渐渐地形成敢于质疑、敢于尝试的科研精神,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7],同时能够让学生在思想上加强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运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生物本质上是一门逻辑严谨的理工类学科,所以教师也要重视从初中就让学生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和方式。而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共同协作讨论,交流想法,思维碰撞,从而得出更多的创新想法,这对于构建更加缜密、全面、系统的生物知识结构和思维体系是十分有益的,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使其在合作中懂得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式,这对于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在关于探究蚯蚓生活特点的生活小实验中,教师可以先设置问题:蚯蚓是怎样活动的?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之后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促使各小组成员一同商量设计活动方案,教师持续跟进指导,及时对各小组遇到的困惑进行针对性的帮助。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先进行组内讨论,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再去在实验过程中主动尝试,验证是否可行。比如,有的小组在寻找蚯蚓、用什么方法去观察蚯蚓上没有明确合理的思路,这时教师可以做一提示,如让小组成员通过教材、网络、科普书等方式寻找答案,让组长为组员分配任务,兵分几路,按照教师的提示去寻找解决方法,之后汇总讨论,确定两到三种的解决方案。在实地的观察中,教师也要做好陪同,适时介入指导,与学生一道探求问题的答案,强化学生团队协作、思维创造、动手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核心素养的本质和培养规律,通过生命价值教育引导、引入生活化元素、加强实验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全力突出生物学科的实用性、趣味性和价值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习观、人生观,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理念核心生命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0期)2022-11-03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近观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4期)2022-08-19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4期)2022-03-16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6期)2021-06-09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年6期)2017-06-15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爆笑show(2016年2期)2016-04-11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5年3期)2015-12-04

    推荐访问:素养 促进学生 核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