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大学生孝德自觉养成路径

    时间:2023-05-29 17:35: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赵玉英,杨 洋,徐 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建筑与交通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百善孝为先。孝德,即“孝为德之本”。《周礼·地官·师氏》中记述,“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
    二曰敏德,以为行本;
    三曰孝德,以知逆恶。”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前提,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目前,大学生孝德教育现状并不乐观,不知道感恩父母。对大学生进行孝德教育尤为重要,在孝德教育的过程中,自觉意识的培养是最基本的培育路径,开展孝德教育,首先要唤醒大学生的孝德自觉。

    1.1 孝德教育的内涵

    在语源学意义上,孝的基本含义是敬老养老、事亲善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孝德的概念也在逐渐延伸。主要涉及3个层面:强调子女善事父母的责任与义务;
    强调个人道德修养;
    强调“爱民”的伦理公德[1]。“孝德”最早可以追溯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社会末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逐步涉及家庭伦理关系、社会、政治等各个层面。新时代背景下孝德教育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1.2 孝德教育的意义

    首先,从理论上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人文情怀,孝道更是每个人应该自觉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对大学生进行孝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其次,能够提升大学生个人的道德修养。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道德通过特定阶级的舆论约束人们的行为,人的道德素养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孝德便是其中之一。养亲、敬亲、谏亲、尊老等一系列孝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2]。

    再次,有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融洽的亲子关系,每个人都为之向往。这种情感是天然、感性的,也是令人愉悦的。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因此,孝德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也关系到每个家庭,乃至整个国家。

    2.1 道德自觉的内涵

    人的行为有受法律、法规约束的部分,但更多依赖于自觉。自觉,从语义上来看,体现为人的主动性,因为认识到而主动去做。自觉性是人的意志的一种最基本的品质。从心理学范畴来看,自觉性是指一个人能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社会意义,并主动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其目标的意志品质。由此可见,自觉性是有目的的存在,是能够明辨是非,有立场,有原则的存在。道德自觉是一定社会成员对一定阶级或集团的道德的知晓、领悟、认同、选择、内化、践行[3]。古罗马思想家马可·奥勒留撰写的《沉思录》中蕴含了大量的道德自觉思想。道德自觉是人在遵守道德规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知之明”,表现为一定的自觉性、自主性、主动性,同时含有内省、认同等心理成分并能够转化为实际行动。

    2.2 道德自觉的特征

    (1)主体性

    人是道德的主体,道德的力量源自于人内心的自觉,道德自觉需要彰显个体的主体性地位。

    首先,道德自觉是主体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有机统一。道德自觉不仅包括个体对道德的认知,同时还包括对道德情感的认同、自我对道德伦理的坚守,以及基于此所做出的一系列道德行为。这一过程体现了道德自觉的主体性特点,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连续发生且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次,道德自觉是个体对自我与社会道德反应的有机统一。人是社会中的人,需要与外在环境进行沟通、交流,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因此,道德自觉不只局限于对自身内在道德的感知,还需要不断学习与社会化,从而内化为个人的行为方式、行动准则。

    最后,道德自觉是主体基于道德现实和道德理想的有机统一。人的个人利益存在于道德与法理之中,是道德现实与道德理想之间趋于平衡的产物,在此过程中,道德自觉起到了关键性的调节作用。当然,因为道德自觉的主体是人,体现为人在客观现实与理想状态之间进行调整时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唤醒道德自觉需要充分调动个体的自觉性。

    (2)自觉性

    道德自觉的自觉性特征,首先体现为道德内容自觉。由道德所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要能够自觉承担起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其次体现为道德主体具有自觉性。人是道德行为的主体,人对道德自觉的追求、崇尚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价值追求。最后体现为道德行为选择具有自觉性。由于利益驱使,人们的道德行为选择有一定的自觉性,但这种自觉性的前提是个体具备较强的道德判断力、自制力,它体现为从道德强制到道德自觉的转变过程。

    (3)内省性

    道德自觉是人在感知道德品质过程中伴有的内省、省察、顿悟等心理成分,在道德自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省,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又称自我观察。在道德自觉过程中,内省体现为人对自己的主观经验及其变化的察觉,既要在不同的道德情境中观察主观经验的变化,又要在同一道德情境中体察心理经验的变化。内省不是在道德心理现象发生的当下进行,而是对道德心理现象所遗留的“最初记忆”进行的观察。因此,内省不会妨碍道德心理现象的正常进行,而是起到调节、促进作用。

    3.1 提升孝德认同感

    对孝德的认同,即人们对孝德观念、孝德文化的共有、共享,最终将孝道美德作为自身的价值共识并外化为自觉行动,从内心深处接受、承认孝德教育价值并积极践行[4]。在孝德教育过程中,孝德自觉的唤醒尤为重要,是孝德能够内化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关键。只有从内心深处认同孝德,才能主动了解孝德;
    只有深刻认识孝德的本质和意义,才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3.2 将孝德情感升华为孝德自觉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孝德在当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对于涵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孝德是人的基本德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支撑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本和伦理体系的基础。孝德既是自然的伦理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应该成为人的自觉行为,而不应该用法律、制度来约束,否则就违背了孝德自觉的本意。只有将孝德作为一种自觉的责任,才能认同孝道,并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只有实现孝德自觉,依靠理性、内心信念、道德良心而不是靠外力强制行孝,才能引发自觉的孝德行为。

    3.3 完善人格

    人格是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行为风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个性特征的总和。人格与道德密不可分,人格健全的人,对道德的追求始终保持在高标准状态。孝德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其自觉性的唤醒离不开人格的完善。孝德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儒家学派从本质上就是要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而其主要的教育方法就是倡导孝德。孝为入德之门,德为成事之本。良好的道德修养通过孝德教化培育,没有良好的孝德,其他道德品质便无从谈起。

    4.1 加强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5]。主体性教育是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主体性的内涵为:首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直接表现为需要教育者发掘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其次,表现为教育目的需要达成的效果,教学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受教育者成为独立自主、自觉能动并善于学习的人[6]。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体,从而实现了主体间性的互动。教育者在培养、激发受教育者主体意识、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要及时给予指导。因此,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大学生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体,最终能否成才,不仅依靠学校的教育、培养,还与个人努力程度直接相关。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孝道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接受孝道教育,唤醒孝德自觉。

    4.2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体现。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唤醒大学生孝德自觉的必要路径之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与交通学院每学年都会举办孝文化节活动,通过孝道讲座、绘画、诗歌、征文等方式,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学院学生良好的孝德风尚以及孝德教育成果,调动了学生自觉接受孝德教育的积极性。

    4.3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大学生道德自觉的养成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践锻炼,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孝德教育。例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与交通学院白鸽志愿者服务队每年都组织团队成员到光荣院参与慰问老红军等志愿服务活动。在父亲节、母亲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学生撰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等活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孝德观念。

    4.4 加强高校人文环境建设

    环境对人的认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文环境塑造对大学生孝德自觉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大力加强人文环境建设,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影响学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孝德自觉养成要以孝道文化为基础。可以充分发挥校园宣传栏、校园网站等校园媒体的作用,宣扬中华孝道美德,在各类校园宣传中融入孝德教育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孝德教育,是其孝德自觉养成的重要一环。要唤醒大学生的孝德自觉就要使其充分认识孝道美德的内涵及存在的重要意义,使其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并接受孝道教育,发挥主体性意识,主动融入社会实践,并在高校人文环境塑造中提升孝德认同感,养成孝德自觉。

    猜你喜欢 孝德道德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教育周报·教研版(2021年11期)2021-06-30“润物细无声”教育周报·教研版(2021年10期)2021-05-13弘扬孝德文化,倡导校园新风教育周报·教研版(2021年10期)2021-05-13跟踪导练(五)(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5期)2019-09-03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7期)2017-06-21小学“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的建构及思考教师·下(2017年5期)2017-06-19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人生十六七(2016年14期)2016-12-01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推荐访问:路径 养成 自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