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时间:2023-01-18 12:10: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田萌颖 金 梁

    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建设。2019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推进“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为教育领域实现教学全面创新提供了科技支持。2020年,“互联网+教育”得到了很好的示范应用,教育界对于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到“停课不停学”,把课堂教学搬到网络上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创建“互联网+教育”的全新武术教学模式,实现网络优质武术资源的远程传输和共建共享,让“互联网+”成为高校武术课堂新常态,是网络时代武术教学面临的必然选择。

    1.1 武术教学内容单一,学生进步空间不足

    中华武术文化底蕴深厚,套路种类众多纷繁,浩如烟海。武术老师不等于武术全才,其所掌握的武术拳法毕竟有限,武术课堂上老师所教授的功法套路一是取决于老师本身掌握的武术技能,二是武术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分配给体育课程的学时不多,武术教师要在学时局限的情况下教授完规定的套路拳法十分不易,且没有时间将每一个武术技术动作要领讲解到位,对于同学们在习练时动作的不标准之处也只能大概纠正一下,更不用提向同学们扩展大纲之外其他特色功法内容。武术在大学里往往简单的被当做一门体育运动课来对待,在课堂上教师缺乏对武术理论知识和内涵的深入讲授。武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都应当在教学中灌输给学生,实现武术技能教学和传统文化传承的同向同行。教学内容上的单一,及重技术轻理论的现状往往造成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模仿老师学习了少数几套武术拳法动作的皮毛,对于技术动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用提学生通过习练武术达到修身养性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无法满足有进一步学习需求的学生,也容易导致学生进步空间小,更不利于中华武术的普及和传承。

    1.2 武术课堂教学模式固化,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武术教学应当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双向性。[1]在传统的武术课堂上,武术教学活动的展开往往是教师讲解示范武术动作在前,学生凭借自己的接受能力和悟性跟着机械地模仿在后,这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和提升技能的主要渠道。武术老师始终作为课堂主体把控整个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学生成为不被重视的课堂客体,习惯性的被动学习。教师什么时候教,学生什么时候学;
    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
    教师教多深,学生学多深。一学期下来武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进度、程度、方式等全部由老师掌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全程跟着教师的节奏走,导致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被重视,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被限制。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会造成学生学习更加被动和依赖教师,主动学习意识淡薄,缺乏课堂参与感和成就感,武术课程变得乏味,最终导致学生学艺不精,更难激起对中华武术价值和精神的认同与共鸣。

    1.3 教学资源匮乏,学校对武术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武术在一招一式间闪烁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影,高校作为武术文化传播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武术教学中更应注重以武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爱国情怀。然而,众多学者在对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研中发现,当前武术课程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资源投入的力度远远不够。刘博文通过对哈尔滨市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多数高校近几年很少购买武术教学器材,现有武术教学器材满足不了基本的武术上课需求和表演使用。[2]王运土对广西12所高校的武术公体课进行的调查表明,75%的高校武术场地无法满足上课需求,学校对武术教学场地和师资的投入更少,体育一直被边缘化。[3]也有学者指出,高校领导阶层需要加强对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开发更多的武术教学资源。[4]无论是师资力量薄弱还是设施设备缺乏,都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制约高校武术的发展与传承。

    2.1 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学习平台,延伸了武术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互联网中有海量与武术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图片、视频等资源,更有制作的微课、慕课教学视频共享,这为武术爱好者借助互联网实现终身学习创造了条件。对于武术教师而言,可以便捷高效地获取网络上有关武术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并将已获得的丰富资料做好分类整理,合理应用到大学武术教学课堂中去,较好地弥补传统武术课堂中教学内容不够充足的情况,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随着微信、钉钉、网易课堂、MOOC等APP的成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教师通过建立微信群、钉钉群等提前将所学内容发布在群里,让学生先完成课前的自学预习,或在课后鼓励学生录制视频及时发给老师进行指导纠正,不仅可以促进师生间更密切的互动和交流,更能延长传统武术教学的时间,拓宽教学的空间。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中通过慢放、定格、回看等方式,更为细致、深入地跟着视频学习,满足自身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2 捍卫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与传统课堂上学生端坐教室,专注接收教师传递知识不同,“互联网+教育”的大数据、大平台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方便快捷获取自己想要学习的武术知识的超级平台,[5]只要接入互联网,知识的宝库就会打开。学生活跃于互联网信息化为基础的这些载体,在不同的学习平台中根据自身学习需要随时随地查阅文字材料和视频资源,学生也能够积极投身到自己感兴趣的武术课题的开发与研究中,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武术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武术的奥秘。网络知识的无穷无尽和时时更新能够让学生清醒认识到自身知识的局限性,畅游在网络知识的海洋里,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更容易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比传统学习中学生需要翻阅课本或依赖教师更具趣味性、更高效省力。同时,对于学习资质较差又内向胆怯的学生而言,互联网为其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打开了一扇窗,在网络学习世界里允许学生“先学”的发生,学生不会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而感到自卑。此外,每位学生作为思想独立的个体,在学习上的自我约束力、接收理解能力和学习自控能力不尽相同,网络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包容学生的差异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把控学习节奏,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1 教学主管部门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武术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对信息社会适应的一种基本能力,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要求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如何获取和整合信息以及正确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当今大学生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互联网及智能电子产品的环绕和熏陶,是便捷的网络科技最忠实的受益者,作为教师要与学生和时代同进步,积极拥抱新技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对高校教师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即信息素养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武术教师的信息素养越高,越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潜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和成效。高校教学主管部门需要加强武术教师对新信息技术使用的培训,积极培养和提升网络化背景下教师队伍的教学设计、资源筛选利用和科学技术应用的能力,使教学活动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能力为中心。教师自身也要吐故纳新,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和环境,在提升自我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积极面对互联网技术促进教与学的进步,提高使用互联网及腾讯直播、学习通、钉钉、网易课堂、MOOC等平台的能力,整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到自己的课程中去,丰富教学形式,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爱上武术课堂,以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武术教学任务。

    3.2 为武术教师搭建全国性武术交流平台,建立专业武术教学资源库

    由国家教育部门牵头成立武术课程协同共研的全国性武术交流平台,依托平台集武术界专家之合力和集体智慧建立专业武术教学资源库。通过平台吸引全国优秀武术工作者的加入,要求实名注册登记个人基本信息,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提供人才保障。在此平台中,由武术大家或优秀教师供给高质量的武术理论科研成果,精彩的武术课程教案,标准清晰的武术功法视频,建设成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库,让全国武术工作者共享武术教育教学资源,为其备课和教学提供服务。中国武术门派众多,拳种体系更是庞杂,此平台使武术呈现新业态的百家齐放,高校武术工作者可就武术课程改革深入开展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体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6]利用平台建立健全教学需求实时收集和反馈机制,及时组织专家学者对教师在武术教学中面临的共性难题和重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为教师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指导服务。倡导更多武术领域的专家、名师、武术一线工作者和网络科技服务人员共同努力,集百家之众长,最大限度地发挥此全国性武术交流平台的功能与作用,为教师进行课程创新和教学改革提供坚实后盾。

    3.3 开展线上武术微视频征集大赛,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兴趣

    近年来,普通院校大学生参加的武术比赛多以线下为主,对于举办单位而言比赛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是不菲的消耗,且不利于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可以开展由国家体育总局等政府部门牵头主办,各省市武术协会支持承办,省内普通院校大学生踊跃参加的线上武术微视频征集比赛。大赛活动每年定期举行2-3次,设置高校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将获奖纳入教师职称评审加分项目中去,以此激励由教师指导、学生广泛参加的团队协作参赛。参赛内容可以是与爱国尚武、强身健体、武术文化、侠义精神有关的武术招式演练、武打镜头翻拍、武术史科普、武林中人vlog等具有创意和丰富表现形式的原创微视频。最终由专业评审团和大众评委进行网络投票,所有入围作品将综合视频点赞数、播放数、评论量进行评估,依据排序评选出佳作。通过网络微视频武术大赛,促进武术网络互动交流机制常态化,活跃校园武术文化氛围,让在校大学生欣赏到武术运动的独特魅力,由衷热爱中华传统武术。同时,进一步锻炼学生对互联网科技、网络武术素材的综合运用能力。

    3.4 健全线上学习管理机制,完善网络评价考核体系

    互联网让学习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变为现实,线上教学终将趋于常态化。线上学习尽管明确了学生才是教学环节的主体,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能动性、自主性,但面对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如何确保线上武术学习科学、规范、有序开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保障学生学习实效,健全线上学习管理机制和完善网络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就显得必不可少。首先,高校教务部门可以定期发布校内全部线上课程教学质量报告或教学简报,对线上教学的课程门数、师生参与人次、课堂出勤率、课堂的互动次数等进行数据化统计公布;
    由教学管理部门统筹组织校领导不定期线上听看课、线上抽查教学大纲及课件、与武术教师随机进行线上访谈等。另外,武术教师做为线上教学开展的统筹主导者,除了要做好线上武术学习资源的管理和发布,有序推进教学进度、教学任务的落实外,还要定期向所在系部或教研室汇报本门线上课程教学工作的阶段性情况、主要措施及问题建议等。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催生了更“智慧”的教学评价方式,为教学评价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提供了技术支持。[7]通过发布操作简易可行的网络问卷调查,完善师生对武术课程线上教学的网络评价考核体系,由师生分别从课前准备情况、课中教学情况、课后反馈情况三个维度对武术线上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教学评价。同时,关注教师做好自我体验及评价,帮助武术教师总结线上武术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及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互联网+教育”不是互联网与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中华武术的传播搭建了更立体化的信息平台,为中华武术充分走进大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载体,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撑,“互联网+教育”能够解决传统武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武术教学与互联网融合优势互补,不仅为师生获取武术教学资源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提高武术课堂的趣味性,而且有助于弘扬传统武术文化,促进传统武术的繁荣和发展。通过“互联网+教育”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无止尽,对高校武术一线教师而言,要善于利用和整合一流网络教学资源以丰富专业课程内容,还应当与时俱进将网络技术应用到课程中以创新教学方式,做“互联网+”时代真正的主人。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武术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美在课堂花开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10期)2021-10-20中华武术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嘻游课堂十几岁(2020年4期)2020-02-02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新课程·小学(2016年10期)2016-12-12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推荐访问:互联网 教学改革 武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