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3-01-16 12:05: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韩怀印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太平店镇青江驿初级中学 甘肃 白银 730714)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然而,自我当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非常淡漠,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模样;现代社会人心也较为浮躁,当代学生很少有人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很少能静下心来研究传统文化。因此才提倡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至于如何加强传统文化与课程之间的融合成了许多教育者思考的难题。初中学生是新生代力量,是中国的未来建设者,只有让他们了解了传统文化,他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许多优秀的古文明和古文化,这些都是我国文化发展中的瑰宝,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不能够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要看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意义,通过具体措施将其发扬光大。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不成熟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形成,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也明确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强国”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具体来说,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各地各学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给中学阶段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革。但是,我国的教学模式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深,教学方式具有单一性的缺点。目前来看,很多学校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较深,教师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理念之上,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依然沿袭着"满堂灌"、"讲授式"的方式,尤其是在中学阶段,这种现象极其严重,许多教师唯分数论,把分数看得极其重要,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文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融入人文性理念符合教材的需要,能够更好地传承语文教材中呈现的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要带动学生进入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之中,要让学生与教学内容产生情感之上的共鸣。另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会学到丰富的知识,认识到各种各样的人,感受到各种各样的任务精神,这本身对于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塑造就有一定的帮助。

    (二)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能够给初中语文课堂注入活力,同时也能够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弘扬。首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一些教学内容就和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教师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教学时,本身就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宣传,教师在对这部门内容进行讲解时,能够加深学生对传荣文化的了解。另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会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透过文化现象看到现实生活的本质,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规则来约束自己,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最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后,能够树立起文化自信,能够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从而实行文化的有效传递。

    (三)深度培育自尊心与自信心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相关内涵,给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契机。比如,在教学红色传统文化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让学生了解到红色文化坚持不懈、顽强不屈、顽强拼搏、英勇不屈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的良好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是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是历史的见证,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地位,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能够让学生感觉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五彩缤纷,这样的传统文化底蕴是许多国家所没有的,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强大且多元化的,这些都能深度培育他们拥有良好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一)以古诗文教学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无论是在哪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都是重中之重,古诗文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方法。在初中阶段,部编版教材更加注重古诗文在教材内容中的比重,精心挑选了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作品,编制在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古诗文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看到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契机,对古诗文教学进行优化,这样能够从情感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其他高尚情怀。

    以古诗文教学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点,首先是要教师敏锐的捕捉到教材中的古诗文作品,从这样一些作品中挖掘传统文化传承的途径。其次,语文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沉浸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接着,还应该重视古诗文的诵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文,深入理解古诗文的韵律美。最后,语文教师还应该重视对升华主旨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根据相关方法顺利的领悟古诗文中的主题思想以及要表达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对古诗文进行教学,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要让学生会思、会说、会感受。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七年上册第11 课《论语》十二章时,就可以有很多传承传统文化的机会。《论语》这部著作,本身就是儒家学派的优秀学术成果,每一个句子都蕴含着深刻地道理,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既告诉了我们学习应该一边学习一边复习;在人际交往上,应该对远方来到的朋友表示欢迎,并且要礼貌地对待;在社会生活中,面对别人不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时,不应该生气,这样才是君子的做法。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对文言文句子进行了解,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这些句子中蕴含的道理,从古人的智慧中感悟古人留下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清楚做人的道理、学习的道理,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

    另外,以七年级上册24课诗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也能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这首诗是诗圣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全是展现一种悲愤的情感基调,通过描写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等情景,反映了战乱中人们的痛苦生活,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生活,折射出广大人民在战乱中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老百姓的同情,对社会的愤懑,对政府的失望,但是即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杜甫仍然在最后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以及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在学习这首诗诗,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诗人的这些品质,从而解读这首诗中这首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那就是:舍己为人的思想品质以及崇高的爱国思想,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人的风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爱国情怀。

    (二)侧重于“读”,在诵读中渗透传统文虎

    诵读是体会情感很好地方式之一,也是渗透传统文虎的重要途径。经典诵读相关作品都体现了一定的传承传统文化目标,要把这些传承传统文化目标落到实处,必须运用反复诵读的方式。在诵读之前,首先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情感突出的段落;诵读示范时,教师应该根据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层次分明,情绪饱满,不同的情感要用不同的语气,听起来要有抑扬顿挫;另外,还可以结合新时代下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配以合适的音乐,能够更好地感悟。不管是学生的诵读还是教师的范读都应该做到这几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读中悟情。在诵读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鲜明的情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也很重要,教师在范读时作为第三视角,这是学生可以作为第一视角将自身的思绪带入作品中,更好地体会文章主人公的心理,融入到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氛围。

    例如:以曹操的《观沧海》为例,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将自己所见所闻与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折射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初中 生社会认知较弱,人生经历也比较苍白,因此诗词中所展现出来的豪情壮志,大无畏的齐读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学生还难以有深刻的体会。因此,就要重视对诗句的诵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读当中体会到诗中的情感。在朗读诗句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或者音频让学生感受诗人的风姿以及朗读这首诗时应该用的语气和语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曹操的雄心勃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最后深入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结合生活,在拓展延伸传承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的拓展延伸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的情感认识,拓展延伸内容最好与生活实际也息息相关,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使学生更好地生活,适当的拓展延伸也能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教师根据作品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课外读本推荐给学生;除了推荐课外读物,教师也可以通过普及生活经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这一篇目时,先让学生体会国之含义。教师可以通过拓展介绍黄花岗将士的人物及图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林长民、林觉民、林尹民三位。进而通过播放《辛亥革命》电影片段,把学生的思绪直接带回了那个落后动荡的时代,让学生直观感受林觉民先生壮烈殉国的事迹,让学生明白祖国今日的繁荣昌盛是来之不易的,是许许多多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一步步铸造的;在国家危亡之际,多少革命先辈早已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在战斗,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这样的民族大义是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崇敬的,也是值得当下每一位中华学子学习的。

    接着,将学生的思绪带到“家”上,之后再拓展呈现高中篇目中林觉民先生的手写信《与妻书》,其中:“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事者在。”“卒不忍独善其身。”这些句子,当下读来,依然为之感动。学生在了解到这段历史时,感动到泪流不止。信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的无奈,让学生感悟林觉民先生舍小家为大家的大义凛然。革命先辈那份对家庭的小爱,对祖国坚定不移的大爱,在家国面前,坚定不移的选择祖国大义,为了民族兴亡甘于奉献小家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学生感动。他们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坚持到底、顽强拼搏的精神打动了每一位学生。天下的兴盛存亡,与每一位平民百姓都有关,把天下兴亡看作己任,这就是家国情怀。只有在建立家国情怀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提升民族凝聚力,每个人都能成为民族复兴的推动者。通过不断地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心怀感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只有心存家国情怀,才能够爱他人进而爱社会,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以此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形成“边学边思考。”的意识,在读的过程中加入主观意识,不断地在思考中质疑,在质疑中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接着往下寻找答案,这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渗透方式。在学生不断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作出有延展性的解答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最有利的时机,以达到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好效果。

    例如:在学习《论语》这部儒学经典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道理,通过在诵读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一步一步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也是潜移默化进行德育的过程。在诵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要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优点。”这一深刻道理,从而让学生养成谦虚、好问的品质。在读到“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知道就不能说知道?”这一问题,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就能清楚,人最可贵的就是诚实,诚实的人才是聪明的人,从而让学生养成说真话,务实事的良好品质。

    语文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教师应该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育教学中,还要将传承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当代中学生的发展现状,充分了解语文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本身具备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及发挥课文中一切隐形的、显形的文化传承的作用,真正落实“教书育人”这一教育目标。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文而异,造取恰当的时间、适宜的机会,巧借材料,找准切入点,将传统文化融于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古诗文初中语文传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饭后“老传统”该改了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华夏教师(2021年29期)2021-05-23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华夏教师(2021年29期)2021-05-23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21年22期)2021-04-25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疯狂英语·新读写(2020年1期)2020-04-20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青年生活(2019年9期)2019-10-21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海峡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 传承 初中语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