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校专业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代实践模式——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例

    时间:2023-01-16 10:45: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文/刘森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讲 师

    杜雨欣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覃靖泽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方竣禾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江汶澄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的所有类型的课堂教学都具有不同的育人功能[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4]在如今的许多高校中,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并未能很好地贯穿起来,思政教育课程往往作为独立课程进行讲授[5]。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要突破口之一。当下,高校应当从日常课堂教育中突显出“课程思政”的价值,探究如何突破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结合教学所存问题的新路径,对于全面培养高校学生具有重要意义[6-8]。

    随着城市中重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多个城市面临的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逐渐退化、生物栖息地减少等问题十分严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并将其作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一。由此可见国家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而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的人才与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存在直接关系,风景园林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影响我国环境治理,因此对其进行生态价值观和担当意识的正确思想引导是十分重要的。在高校教学中,探索如何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对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作出创新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风景园林学科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9]。随着全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式不断优化,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全面。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学习风景园林基础课的同时,还需让学生能够学会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其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在各高校课程教学中,其教育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只学到了知识却不知如何应用,这种教育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政治素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出了校园,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基于高端技术条件、统筹管理能力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在科学规划的同时持续探索风景园林学科为社会发展、造福人类基本需求、生态导向的可持续性领域,为建筑、规划、生态学等专业添砖加瓦[10]。我国的风景园林专业经过了初期的过渡,现在拥有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国内涌现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在学科的教育上,遵循党的统一思想领导,在新时期发展的大背景下,风景园林学科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本文将从三方面展开,对风景园林学科进行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思路。

    2.1 研究目标

    (1)如何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通过哪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在风景园林专业课中去开展青年人的思政教育,从而在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调整学生们的心理健康。

    (2)通过前期资料收集、中期资料分析,运用宣传爱国主义红色景观文化、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景观三个方法研究构建思政教育融入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3)探索高校风景园林与思政课结合教学的体系,对传统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善。

    2.2 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法:理论研究阶段主要通过借鉴已有理论,研究在风景园林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2)文献研究法:进行一定量的文献调查、分析,把握已有研究。系统掌握该方向的历史、现状及可能发展的方向与趋势。这一方法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课堂思政教育提升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责任与使命感[11]。

    (3)调查实践法:通过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教师以电话(网络)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已有的具体结合方案,经过调查结果总结研究,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理论在具体方案设计过程中落地[12]。

    3.1 三种教学模式创新

    3.1.1 以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景观为脉络的专业课与思政融合的教学模式

    首先,此类课程以红色文化景观为主,结合风景园林专业课的内容和方法,在教授专业课基础知识和原理的同时,引导学生围绕课程专项内容和课堂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在课程中融入红色景观规划设计,对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历史场所进行调研分析,以汇报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红色文化场地的历史脉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不屈不挠的奋斗使命感。同时将爱国主义情怀、严谨的科学创新精神、对文化与历史的传承等品质融入到专业课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13];
    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正确的行业价值观,树立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相关红色旅游或红色景观资源的打造,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能力,通过调研和旅游的机会,增强对设计场地的理解和相关实践能力。场地的选择有更重要的意义: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载体,革命历史陵园在发挥主要纪念功能的基础上,发挥旅游体验的功能。除了静态的观赏,提倡对爱国教育元素进行挖掘再创作。如体验中央苏区创立、发展、壮大、转移的革命历程活动;
    体验历次反“围剿”战争浴血奋战的战斗故事与战争场景;
    体验中央苏区期间艰苦奋斗的革命生活等。在亲身经历后加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举例:(1)专题汇报:介绍家乡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性红色文化景观,分析具有地域红色文化的案例。(2)多媒体讲授:带有红色教育意义的民族文化、地域性历史文化、乡土文化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

    3.1.2 以数字化景观作为技术导向,探索风景园林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学的新模式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中,由于网络环境复杂,因此要给予大学生正确的教育引导,在完成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其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才能有效做好大学生教育工作[14]。信息数字化的到来正在逐渐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数字化丰富了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带来了更多负面诱惑,因此利用数字化进行思想政治的传播引导也尤为重要。如通过多媒体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习探讨世界各地的著名景观,同时也要以一些污染地或过度干扰自然景观的案例作为反面教育,让学生真正产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在数字化时代,线上课堂教学过程是集课堂与网络空间于一体的双维传播模式。思想政治中的价值教育内容不能简单且直接迁移到网络,需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从而进行相应的价值引导转化[15]。

    举例:城市景观数字化辅助设计的参数化设计体系。城市景观环保数字化辅助设计中,将设计语言转变为景观空间平面语言,基于坐标、高程、矢量空间特征设定或转换成可量化指标,即项目场地绿化覆盖率、水体比例、景观容量等,在实际操作时,以统计方法获取指标数据,以指导参数取值范围[16]。

    3.1.3 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新时代新形势下,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中,可以利用渲染、建模,搭建再现各类历史记忆与场景、生活情境,可以最大化还原原有的历史风貌,从而建立虚拟环境,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历史氛围。开创智慧教育形势下的新型教学模式[17]。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主要体现在具有一定的场景沉浸性,这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沉浸式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并增加课堂的兴趣度。其次是虚拟现实呈现的构想性,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世界来发挥创造性思维,现实中做不出的或者还无法实现的事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当学生进行设计构想或实验构想时,可以在虚拟现实中体现出学生的设计理念[1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高校应利用与时俱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来推动教学改革。虚拟仿真技术具发展前景良好,在实验教学方面,高校应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虚实结合,在课堂上开展基于虚拟仿真的创新型实验教学改革,优化和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首先是体现实践教学价值,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可以降低传统实验中的用品损耗,优化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升课堂教学内容兴趣度,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丰富教学信息资源,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优势,解决教学难点。开设虚拟仿真实验室,支持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进行项目开发和研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与专业课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其专业水平。

    3.2 基本思路

    (1)将生态文明、爱国情怀、创新精神、文化传承、职业道德规范、人文情怀的教育融入到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扬风景园林的历史传承,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正确的行业价值观,树立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案例教学,将风景园林作品、风景园林设计案例等借助数字化手段,围绕风景园林作品,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结合带有思想政治元素的教育内容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设计,从而提升教学的全面性和吸引力[19]。

    (3)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渗入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加强实验教学建设,虚实结合,优化和创新高校风景园林教学模式,探究构建未来风景园林学科的新发展模式。

    (4)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对未来景观专业与思想政治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从网络化、社会化、实践化、特色化四个方面,对高校思政教育与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的融合趋势进行推论。

    3.3 研究计划及可行性

    随着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推行,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研究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在研究过程中,仍存在对两者结合的思想认识、结合方式、科学思维等方面的不足。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动探索思政教育融入风景园林专业的新模式,具有多方面的潜在优势。

    (1)风景园林专业作为环境设计类专业,与思政元素融合可以更好地配合教学目标要求,可以根据对学生平时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模式做出丰富升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风景园林专业课课程知识点复杂且分散,学生很难对所学知识形成完整体系,且很多课程比较抽象,难理解,因此仅单纯地进行专业课知识内容的讲解,会较为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将风景园林专业课内容与思想政治内容结合,可以在学习基础知识外丰富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专业知识去探索、创造作品。

    (2)近年来,风景园林领域开始关注数字技术,其一体现在数字化技术作为工具辅助设计的过程;
    其二体现在对景观空间的数字化增强,创造新型的人与环境的动态互动方式,即交互景观[20]。通过这种数字化景观的方式,可以让高校学生在教室便体会到构建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思政教育知识。

    (3)爱国主义是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点,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融入具有地域特色的爱国主义红色文化,在课程中,带领学生了解与爱国主义有关的景观,如纪念性园林,并让高校学生们参与其中,提出改造建议与方法,此教学模式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4)将思政教育与风景园林专业课结合时,对于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模式得到缓解与补充。在实践中表现为:构建虚拟仿真的实践教学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让学生产生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研究中[21,22];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创建具有想象性、探索性、体验性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自发式地主动探索实践,培养发散实验思维,从而在思想上得到提升。

    将思政教育与风景园林课程教学融合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中传承历史、聚焦当下、放眼未来,通过讲好风景园林领域故事、多维分析风景园林案例、剖析专业领域的思想误区、专业热点话题的讨论、规范与仪式的建构等具体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教学,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所以,将两者融合对于风景园林教学而言,是未来专业前景的发展方向。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1 通过讲述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景观的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渗入风景园林专业课中

    在专业教学中,在传授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品行养成。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3],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取代和降低其主导地位,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课的融合为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这种融合一方面使得原本课程形式单一的思想政治类课程变得丰富;
    另一方面使得专业性较强的专业类课程也能发挥原本没有的课程作用,丰富学生的精神思想教育层面,使学生在专业性中感悟爱国真谛。

    4.2 运用数字化手段,将数字化景观作为技术导向,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学

    运用数字化景观,使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课教学富有场景变化,信息更加多样化,通过各高校数据信息的共享,让学生在脑海中将所学知识互相联系,形成框架,在设计中,对场地形成整体感知,同时可以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如通过互联网了解全国红色景观分布等。融合教学的模式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灵活,富有趣味性,也能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巧,更好地服务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创新发展。

    4.3 在课程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思政教育融入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新模式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设备完全沉浸于景观之中,在教学中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展示更多在现实中无法呈现的场景,可以在学生心中建立过去到未来的连接,让学生体验不同时期的景观。而且沉浸式体验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互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如在北京海淀公园科普体验馆“未来空间”设计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游客完全沉浸在北京“三山五园”之一的畅春园复原模型中进行虚拟漫游,在课堂中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园林史,将历史科普带到课堂中去,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一种直观的方式。因此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思政教育与风景园林专业的融合中,是对专业课教学的创新性改革。

    总体上看,加快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风景园林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十分必要的,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步入社会后多从业于环境相关工作,其身心培养对我国未来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把握好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例,二者协同进行教学,对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眼下,诸多高校已对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的结合作出了对策,但并未普及且效果不佳,在课堂上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的传授要想真正达到“零过渡”,还需探寻其融合的新路径。在未来教育发展中,模式上的创新、新路径的开辟以及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探索是各高校一致面临的难题,只有经过不断尝试摸索、推陈出新,才能培养出全面型人才。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专业课思政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0期)2022-11-03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房地产导刊(2022年5期)2022-06-01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中国饲料(2022年5期)2022-04-26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6期)2022-04-18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文教资料(2022年1期)2022-04-08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22期)2022-01-18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推荐访问:为例 专业课 新时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