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组方用药规律

    时间:2022-12-06 20:45: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王 哲 温志浩

    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组方用药规律

    王 哲1温志浩2

    (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总结用药经验。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借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所筛选的数据进行药物使用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纳入方剂114首,中药141味。其中山楂、丹参、泽泻等中药使用最为频繁,中药四气属性多为温平,五味以甘、苦、辛多见,多归于肝、脾、肺三经,多具有化浊降脂、利水渗湿、活血祛瘀、燥湿化痰之功效。其关联较强的组合为山楂-泽泻,丹参-山楂。结论: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出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多用化浊降脂、利水渗湿、活血祛瘀、燥湿化痰之药物,为现代医家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高脂血症;
    数据挖掘;
    中医药;
    古今医案云平台;
    用药规律

    高脂血症以血清中脂蛋白浓度出现异常升高为主要特征,又称血脂异常,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使其发病率不断增加,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指出中国成人出现高脂血症的总体患病率已经超过40%[1,2]。

    中医古籍中有关高脂血症的相关记载大多属于“膏浊”“血浊”“痰浊”等范畴,人体运化失常,人体运化功能正常,津液正常输布,得以周养身形并维持其功能,人体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阻滞气机,痰浊、血瘀由此而生,凝聚过度,而化生脂浊之变[3]。现代中医[4-8]认为高脂血症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其中痰浊、血瘀贯穿其发展过程的始终,“由痰致瘀”“痰瘀互结”,化生“膏浊”,而“膏浊”又可促进痰、淤瘀的形成,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其治疗上,必须痰瘀同治。为深入探讨中医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辨证用药规律,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挖掘药物相互作用及潜在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对临床诊治高脂血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 数据检索

    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三大数据库中检索出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相关文献。通过输入检索词“高脂血症”或“血脂异常”并包含“中医”“中药”“草药”等主题词进行初步检索,将时间设定为建库以来至2022年1月。在前期初步检索的基础上,浏览文献全文,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所筛选的文章进行逐个筛查,完成第2次检索。

    1.2 文献纳入标准

    (1)明确提出以“痰瘀”论治为主要治则治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专家思想、名医经验等;

    (2)研究对象符合最新诊断标准;

    (3)治疗以中药汤剂为主,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血脂检测有明显改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4)方剂必须明确包含药物全部组成及用药详细剂量。

    1.3 文献排除标准

    (1)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

    (2)非临床研究,包括实验研究文献、基础实验和综述等;

    (3)合并代谢类疾病,严重感染及急危重症的相关文献;

    (4)干预治疗中使用中医外治(针灸、推拿等)及食疗等治疗方法;

    (5)所需数据不完整,具体药物及用量或记录数据不全者;

    (6)处方组成一致的文献。

    1.4 中药数据规范

    将所筛选的数据逐一正确规范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下载的Excel模板,完成后分别由不同研究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核对以确保其准确性,核验无误后将数据导录至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利用平台对数据进行自动标准化处理。对不能实现自动标准化的数据,根据系统自动模糊匹配标红处理后,手动替换成标准数据。规范标准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9]。例如将“生甘草”规范为“甘草”,将“田七”规范为“三七”等。

    1.5 研究方法

    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所筛选出的文献进行药物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10],挖掘出中医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处方用药规律。

    2.1 文献检索结果

    最终纳入114篇文献进行本次研究,共得到方剂114首,共包含中药141味。

    2.2 中药频次分布分析结果

    对114首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中药方剂数据进行药物频次统计(表1),累及中药使用频次为1200次。按照频次统计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使用频次排行前20味的中药数据见表1。其中频次≥20的中药共由16味,分别为山楂、丹参、泽泻、半夏、茯苓、决明子、白术、何首乌、红花、黄芪、陈皮、三七、川芎、郁金、甘草、桃仁,共计频次727次,其药物占总体药物的11.3%,而药物频次占总体药物频次的60.5%。

    表1 中药使用频次统计表

    序号中药频次百分比 1山楂9281.42% 2丹参8776.99% 3泽泻8272.57% 4半夏6053.10% 5茯苓5447.79% 6决明子5145.13% 7白术5044.25% 8何首乌4842.48% 9红花3430.09% 10黄芪3329.20% 11陈皮2824.78% 12三七2623.01% 13川芎2320.35% 14郁金2219.47% 15甘草2118.58% 16桃仁2118.58% 17大黄1815.93% 18水蛭1715.04% 19瓜蒌1715.04% 20当归1513.27%

    2.3 中药属性分析

    2.3.1 中药四气统计

    对114首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中药数据进行药物四气统计(见图1和表2),其出现率排序依次(表2)为温、平、微寒、微温、寒、凉,大寒。其中以温性、平性、微寒的使用频次最高,使用频次分别为324次、227次、214次,所占比例分别为27.00%、18.92%、17.82%,远远高于其他药物,凉性药物及大寒药物所占频次最少,分别为44次、1次,药物热、大热之药不见。

    图1 药物四气统计雷达图

    表2 药物四气统计

    四气统计分析频次百分比 温32427.00% 平22718.92% 微寒21417.83% 微温18815.67% 寒17514.58% 凉443.67% 大寒10.08%

    2.3.2 中药五味统计

    对114首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中药方剂数据进行药物五味统计(图2),其出现率从高到低的排列次序(表3),为甘、苦、辛、淡、酸、咸、微苦、涩、微辛、微甘,其中以甘味药物出现频次最多,频次为664次,所占比为55.33%,其次是苦味、辛味药物,其出现次数分别为542次、333次,出现率为45.17%、27.75%,远远高于其他药物。

    图2 药物五味统计雷达图

    表3 药物五味统计

    五味统计分析频次百分比 甘66455.33% 苦54245.17% 辛33327.75% 淡14712.25% 酸1199.92% 咸847.00% 微苦685.67% 涩544.50% 微辛100.83% 微甘60.50%

    2.3.3 中药归经统计

    对114首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中药方剂数据进行药物归经统计(见表4和图3),其出现率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肝经、脾经、肺经、心经、胃经、肾经、大肠经、膀胱经、胆经、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次数分别为575次、445次、368次、350次、332次、270次、131次、89次、69次、61次、5次、3次,用药归经分布主要归于五脏,其中入肝经、脾经、肺经的最多,所占百分比为47.92%、37.08%,30.67%。六腑中用药频次最高的归经为胃经,所占百分比为27.67%,远远高于其他六腑归经。

    图3 药物归经统计雷达图

    表4 药物归经统计

    归经统计分析频次百分比 肝57547.92% 脾44537.08% 肺36830.67% 心35029.17% 胃33227.67% 肾27022.50% 大肠13110.92% 膀胱897.42% 胆695.75% 心包615.08% 三焦50.42% 小肠30.25%

    2.3.4 中药功效

    通过对114首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中药方剂数据进行药物功效的统计,按出现率由高到低排序(表5),前十项分别为化浊降脂、利水渗湿、活血祛瘀、燥湿化痰、消食健胃、行气散瘀、润肠通便、通经止痛、凉血消痈、泄热。其中以化浊降脂频次最高,达到172次,所占百分比为14.33%,其次为利水渗湿、活血祛瘀,所占比为11.33%、10.00%。

    表5 药物功效的统计

    功效统计分析频次百分比 化浊降脂17214.33% 利水渗湿13611.33% 活血祛瘀12010.00% 燥湿化痰927.67% 消食健胃927.67% 行气散瘀927.67% 润肠通便907.50% 通经止痛887.33% 凉血消痈877.25% 泄热826.83%

    2.4 中药配伍关联分析

    对114首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中药方剂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置信度≥0.6,支持度≥0.4,最终得到关联规则数据17条(表6)。其中置信度表示具有药物1的同时具有药物2的比值,即同时具有药物1以及药物2的方剂占具有药物1方剂的比值。共现度表示一种药物和另一种药物同时出现的次数。支持度表示具有药物1以及药物2的方剂数量占所有方剂数量的比值。提升度表示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之间的相关性,提升度>1且数值越高表明其正相关性越高[11]。例如:山楂-泽泻,当药物山楂出现时,药物泽泻同时出现的频率(置信度:0.84)为84%,并且同时出现了(共现度:77)77次。“同时包含山楂-泽泻的处方”占“本研究的所有处方”的比例为(支持度:0.68)68%,“包含山楂的处方中具有泽泻的比例”与“包含泽泻处方的比例”为(提升度:1.16)1.16。本研究中所有数据提升度均大于1,说明药物成正相关性。

    表6 关联规则数据统计

    中药中药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共现度 山楂泽泻0.680.841.1677 泽泻山楂0.680.941.1577 丹参山楂0.660.861.0675 山楂丹参0.660.821.0775 泽泻丹参0.630.871.1371 丹参泽泻0.630.821.1371 半夏山楂0.450.851.0451 半夏丹参0.440.831.0850 茯苓山楂0.430.911.1249 茯苓泽泻0.420.891.2348 决明子山楂0.420.941.1548 半夏泽泻0.420.781.0747 白术山楂0.410.921.1346 何首乌泽泻0.410.961.3246 何首乌山楂0.410.961.1846 茯苓丹参0.40.831.0845 决明子泽泻0.40.881.2145

    2.5 中药聚类分析

    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中聚类分析模块对纳入药物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前20位中药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采取最长距离法,距离类型设置为欧式距离(图4)。以距离≥7为界,药物可分为六大类。第一类:决明子、何首乌;
    第二类:丹参、山楂、泽泻;
    第三类:半夏、茯苓、白术;
    第四类:陈皮、甘草、水蛭、郁金、大黄;
    第五类:黄芪、三七;
    第六类:红花、桃仁、当归、川芎、瓜蒌。

    图4 聚类分析

    2.6 复杂网络分析

    选取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的复杂,网络分析模块,对中药之间的关系进行复杂网络分析,设置边权重为30,输出中药-中药的可视化网络关系图(图5),得到核心组合为:山楂、泽泻、丹参、半夏、茯苓、决明子、何首乌、白术八味中药。

    图5 复杂网络关系图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四气统计结果显示,治疗药物以“温”性及“平”性药物最多,而“热”“凉”“寒”等药性的药物较少用,正如《难经》中提到“血得温则行”,温药可化痰行血,而热药容易伤津耗液,炼液成痰,寒、凉药物容易凝滞水湿,本末倒置,加重病情。由此可见温性药物在治疗“痰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2]。

    中药五味分析中,甘、苦、辛味出现频次最多,远超其他药味,“甘”味具有补益、和中,缓急之用,能温补痰湿所伤之阳,能调和药性,防止药效峻猛伤及正气,同时使其余配伍药物发挥更强作用。此亦为“温药和之”之体现[13];
    “苦”味具有燥湿、通泄之用,可燥湿祛痰、泄浊降脂。“辛”味具有行气活血散瘀之效。同时辛开苦降,加强祛痰降浊。

    在中药聚类分析中得到6类药物,第一类药与第二类药均为化浊降脂的常用药物或组合[14]。第三类与第四类多为祛湿化痰之药,第五类与第六类多为活血化瘀之药。在中药功效分析显示,以化浊降脂、利水渗湿、活血祛瘀、燥湿化痰为主。符合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治疗特点。

    通过药物归经统计发现其药物主要入肝经、脾经、肺经三经,现代中医认为,高脂血症与“痰瘀”密切相关,而痰瘀的形成与肝、脾、肺关系密切[15,16]。脾主要生理功能为“运化”与“统血”,脾能运化功能正常,气血津液正常输布,营养全身,若运化失司,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导致水湿内生,湿聚成痰,痰阻血瘀,同时脾虚则无力摄血,血停瘀成,而痰瘀停积,又会进一步影响正常的水液代谢,气血津液无法正常疏布运化,膏凝聚过度,日久凝成“浊脂”[17,18]。肝主要生理功能为“疏泄”与“调畅气机”,郭姣[19]认为肝在高脂血症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核心和枢纽作用,能促进气血液运行及津液代谢。肝失疏泄影响全身气机升降,导致全身气血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停滞而成痰、瘀,同时肝脾又容易相互影响,张仲景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失疏泄时,气机失常,日久横逆犯脾导致肝脾不和,输布失司,痰瘀膏浊在脉中聚集化生[20,21]。肺具有治理调节的作用,能气机升降出入,调节宗气、营卫之气的生成,推动全身气血运行,治理和调节机体全身津液的输布运行与排泄,若肺主治节功能失常,不能正常宣发肃降,则机体难以输布津液,不能助心行血,导致气滞血瘀,气结痰生,进而化生脂浊之变。同时肝肺相互影响,肺主肃降,位于隔上,肝主升发,位于隔下,一升一降,调畅全身气机。因此,在化痰祛瘀的同时应当注意肝、脾、肺在血脂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药物频次统计发现,药物使用主要以山楂、丹参、泽泻、半夏、茯苓,等中药使用最为频繁,皆为活血化瘀、祛湿化痰、化浊降脂之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高脂血症的形成与痰、瘀相关,其中山楂的使用频率为第一,山楂具有行气散瘀、化浊降脂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22,23]发现山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等化合物能明显地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具有较好的调节血脂功效。同时有研究表面山楂提取物可以通过影响内源性凝血酶以及纤维蛋白原来达到活血化瘀效果[24]。山楂作为一种药食同源之药,与其他降脂、活血中药配伍使用,可以助其祛瘀降脂,故使用频次最高。

    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临床用药注重山楂、泽泻、丹参、茯苓、半夏、决明子之间的配合使用,山楂与泽泻、山楂与丹参、泽泻与丹参、半夏与山楂、半夏与丹参为关联强度较强的组合,通过相使、相须配伍以增强疗效,更好地发挥化痰祛瘀、化浊降脂的作用。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挖掘出其治疗核心组合药物为山楂、泽泻、丹参、半夏、茯苓、决明子、何首乌、白术八味中药。山楂的使用频次排名第一,配伍泽泻、茯苓、白术,可以加强健脾利水祛湿,防止湿气困脾,湿聚成痰,有“培土制水”之意,即脾气健运,则水饮自消,同时配伍半夏可以加强健脾化痰降脂的功效,配合决明子,何首乌加强山楂消食化浊降脂的功效,配伍丹参,可以加强化瘀降浊之功效,能够明显提高降脂疗效[25]。同时丹参和泽泻配伍使用,能降低脂质过氧化,调节血脂和改善纤溶系统[26,27]。

    本研究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通过其数据挖掘模块,初步发现了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用药主要以山楂、泽泻、丹参、茯苓、半夏、决明子等为主要药物,药性以温、平为主,归经主要归与肝、脾二经,功效以化浊降脂、利水渗湿、活血祛瘀、燥湿化痰为主,充分体现了“痰瘀同治”的思想,本研究客观反映了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现代医家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诸骏仁,高润霖,赵水平,等.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 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 937-953.

    [2] 王小刚,赵娴,李悦,等. 高脂血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12): 196-200.

    [3] 俞操,沈祥峰,薛宇辉,等. 程志清教授从脏腑气化论治高脂血症临床经验荟萃[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7): 739-743.

    [4] 左可可,顾宁. 顾宁教授从痰浊辨治高脂血症经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4): 2469-2470.

    [5] 蒋廷,程丹,吴玲,等. 李明权从脾虚痰浊论治高脂血症经验[J]. 山西中医,2021,37(5): 9-10,12.

    [6] 孙明涛,陈超丽,李军. 李军教授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0): 22,24.

    [7] 刘璐,李文杰. 李文杰教授巧从痰瘀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经验撷萃[J]. 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4): 23-26.

    [8] 叶勇. 高脂血症与痰浊淤血相关性理论基础与研究依据[J]. 时珍国医国药,2006(8): 1561-1562.

    [9]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10] 于琦,李敬华,王映辉,等.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古今医案云平台构建研究[Z]. 北京: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2018.

    [11] 王玲玲,付桃芳,杜俊英,等. 基于SPSS Clementine的关联规则分析在中医药数据挖掘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39(6): 98-102.

    [12] 张思为,李佑生.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经义浅论[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1): 35-37.

    [13] 樊柄杰,周彤,李铮,等. 基于“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思路[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1(11): 1756-1760.

    [14] 冯翠娟,王信,田卫东,等. 生山楂、制何首乌、决明子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调脂作用的初步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4): 100-102.

    [15] 侯小青,徐红. 杨少山治疗高脂血症经验[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5): 265-266.

    [16] 申晓伟,张德英. 繁木泻土法治疗高脂血症浅谈[J]. 新中医,2014,46(3): 235-236.

    [17] 刘子怡,李金双,侯美琪,等. 基于“脾-痰-血脂”相关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0): 4702-4704.

    [18] 李维娜,冯玲. 高脂血症从脾论治探幽[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4): 577-580.

    [19] 郭姣,朴胜华,贝伟剑. 再论肝在高脂血症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J]. 新中医,2011,43(2): 1-3.

    [20] 王安璐,徐浩. 徐浩教授辨体质从肝、脾、肾治疗高脂血症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 1999-2001.

    [21] 梁纪文. 高脂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 中国临床医生,2012,40(3): 23-24.

    [22] 李贵海,孙敬勇,张希林,等. 山楂降血脂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J]. 中草药,2002(1): 52-54.

    [23] 王代明. 山楂提取物调节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2): 1147-1148.

    [24] 赵胜男,徐宝欣,李明臣,等. 山楂叶化学模式识别及其活血化瘀作用研究[J]. 中药材,2017,40(12): 2810-2814.

    [25] 王云来,樊守艳,韩进. 山楂丹参合用调节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5): 467-468.

    [26] 韩雪,段思明,张兴芳,等. 丹参、泽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代谢及纤溶系统的影响[J]. 中国药师,2018,21(2): 211-214.

    [27] 路帅,郭建利,彪雅宁,等. 丹参、泽泻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的影响[J]. 亚太传统医药,2020,16(10): 37-40.

    Discussion on the Prescription and Medication Law of Hyperlipidemia Syndrome from "Phlegm and Stasis"

    Objective: Using the method of data mi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dication law of treating hyperlipidemia syndr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legm and stasis", and summarizes the medication experience. Method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in CNK1, VIP database and Wanfang database were searched to establish a database. The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l caase cloud platform (V2.3.5) was used to make statistics on the frequency of drug use, analysis on the attribut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rrelation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complex network analysis. Results: 114 prescriptions and 14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were included. Among them, Hawthorn, Salvia miltiorrhiza, Alisma orientalis and o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re used most frequently. The four Qi attribut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mostly mild, and the five flavors are sweet, bitter and pungent. They are mostly attributed to the three meridians of liver, spleen and lung, and have the effects of removing turbidity and lipid, promoting water and dampness,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stasis, and drying dampness and resolving phlegm. The combination with strong correlation is Hawthorn Alisma orientalis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Hawthorn. Conclusion: Through the method of data mining, it is summarized that the drugs of treating hyperlipidemia syndrome from "phlegm and stasis", which are mainly used to reduce turbidity and lipids, improve water and dampness,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e blood stasis, and dryness and dampness and remove phlegm, providing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modern doctors to treat hyperlipidemia syndrome from "phlegm and stasis".

    hyperlipidemia syndrome; data m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l case cloud platform; medication law

    R259; R589

    A

    1008-1151(2022)09-0116-05

    2022-05-25

    王哲(1995-),男,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

    温志浩(1981-),男,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泽泻降脂半夏 建泽泻与川泽泻转录组测序及泽泻三萜生物合成分析福建中医药(2022年9期)2022-11-03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基层中医药(2022年5期)2022-10-24古方常用之半夏,有哪些功效呢康颐(2021年2期)2021-09-10泽泻降脂食疗两方农村百事通(2019年17期)2019-10-08半夏入药多炮制农村百事通(2019年8期)2019-05-13泽泻读者·校园版(2018年19期)2018-09-14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半夏入药多炮制农村百事通(2017年7期)2017-04-26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30期)2016-12-28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5期)2014-03-24

    推荐访问:用药 规律 高脂血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