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需求与供给研究*——以哈密某县为例

    时间:2022-12-03 15:25: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杨 伟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能够满足广大农民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新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进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加快农村经济和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有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升和社会稳定。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针对乡村治理,提出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的具体举措,明确要求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

    国外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起步较早,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比较注重对村民文化意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努力调动基层力量加快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2]。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热点,尤其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农村群众文化具有群众性、生活化、休闲性和兼容性等特点,农村群众文化必须以村民为文化活动的主体,并从主体需求的根本动机出发,才能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活动效果,促进农村群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本研究以新疆哈密某县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县各乡村随机抽样190名村民进行调查,了解该县农村文化活动发展的实际状况和现实困境,分析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方式,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综合服务与供给体系。

    (一)村民参加文化活动的动机

    强身健体是村民参加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动机(表1),共有69.47%的村民因此参加当地的文化活动;
    63.16%的村民参加文化活动是为了修身养性;
    各有56.32%的村民希望在参加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结交朋友和传承传统文化;
    以增进村民之间友谊为目的参加文化活动的占比42.11%,还有21.05%的村民参加当地举办的文化活动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在农村实现全面脱贫,农村经济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之后,对个体精神文化的追求、身心健康的关注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等越来越成为村民参加文化活动的动力来源。

    表1 村民参加文化活动的动机情况统计

    (二)村民期望获得的信息

    调查数据显示:村民期望获得的信息排序依次是(表2):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农业技术、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如医疗卫生、健康养生)以及支付信息等。说明大多数村民已经意识到知识、政策法规、劳动技能等对他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提供更多教育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生活生产,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表2 村民期望获得信息情况统计

    (三)村民最想观看或参与的文化活动

    影视、歌舞、戏剧、音乐等艺术活动是村民最想观看或参与的文化活动(表3),占比76.32%;
    排在第二位的是广场舞、体育竞赛等娱乐健身活动,占比53.68%;
    参观展览、图书馆阅览、各类讲座、艺术培训等学习活动排在第三位,占比47.37%。此外,喜欢秧歌、太极、武术、杂技等传统文化活动的村民占比37.89%;
    想观看或参加赛马、摔跤等民族传统活动的占比37.37%;
    想观看或参加灯展、舞龙舞狮等节庆活动的占比19.47%;
    想要参加其他类型的文化活动的占比2.11%。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村民的文化意识有所提高,娱乐性强的影视歌舞音乐、普及度高的广场舞、专业性强的学习活动是村民最期待的文化活动,节假日的文化活动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还需要不断提升质量吸引村民积极参与。

    表3 村民最想观看或参与的文化活动情况统计

    (四)村民喜欢的文化活动类型

    选择文化娱乐类活动的共有152人(表4),占比80%;
    选择休闲类文化活动的共有140人,占比73.68%;
    选择科学普及类文化活动的共有89人,占比46.84%。其余有80人喜欢法治教育类文化活动,占比42.11%,还有60人选择地区特色类文化活动,占比31.58%。总体上来看当地村民喜欢的文化活动类型主要从自身需求出发,期望通过参与文化娱乐类、休闲活动类以及科学普及类文化活动满足娱乐需求和生产需求。

    表4 村民喜欢的文化活动类型情况统计

    (一)农村文化设施供给情况分析

    1.免费的文化设施情况

    127人表示当地设有文化广场、影剧场、戏场室等免费的艺术表演设施(表5),占比66.84%;
    126人表示当地设有图书阅览室、电子教室、展览室等学习阅览设施,占比66.32%;
    120人表示当地设有公共运动场、篮球、羽毛球、健身器材等体育运动设施,占比63.16%;
    106人表示当地设有少年游艺室、老年之家等文化娱乐设施,占比55.79%。说明该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态势良好,为农村地区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据调查该县农村基本都建有文化广场、文化书屋、健身路径及室外篮球场等,但是电影院等消费场所还没有在农村出现,显示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

    表5 免费的文化设施情况统计

    2.文化活动中心开放情况

    121人表示文化活动中心是全天向村民开放的(表6),占比63.68%;
    27人表示当地的文化活动中心只在周末开放,占比14.21%;
    17人表示文化活动中心会偶尔开放,占比8.95%。除此之外,还有24人表示不清楚文化活动中心的开放情况。目前该县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大部分都是全天向村民开放的,保障农村居民能够自主选择时间和场地去参加文化活动。

    表6 文化活动中心开放情况统计

    3.文化活动中心管理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村民中共有169人表示当地文化活动中心有专人负责管理(表7),占比89.95%;
    20人表示不清楚当地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情况,占比10.53%;
    只有1人表示当地的文化活动中心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占比0.53%。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比较重视文化活动中心的有效管理和正常运转,有专人负责文化活动中心设施和设备的保管、维护和有效利用,也可以随时了解村民的文体需求,及时反馈信息,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表7 文化活动中心管理情况统计

    (二)农村文化活动供给情况分析

    1.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开展情况

    大多数村民认为在春节、国庆节、古尔邦节、元旦等重大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开展较好,分别占89.74%、84.21%、70%和65.26%(表8);
    其余村民表示在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重阳节这几个传统文化节日时,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较为滞后。这也反映出当地比较重视在重大节日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其产生的文化效益与社会效益,营造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节日文化氛围,凝聚乡土人情,增强村民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的意识。

    表8 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统计

    2.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村民中共有158人认为农村经常举行文艺、戏曲演出等艺术类活动,占比83.16%(表9);
    排在第二位的是节庆活动,占比58.95%;
    99人参加过村里举行的广场舞比赛,占比52.11%;
    还有一些村民表示参加过村里的知识讲座,观看过村里放映的电影,分别占比43.68%和38.42;
    参加过歌咏比赛,书法、绘画、摄影等活动的村民分别占29.47%和21.05。调查结果显示村民是希望能够参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文体活动,但村里实际开展的文化活动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表9 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统计

    3.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99人表示参加过当地举办的广场舞类活动(表10),占比52.11%;
    114人表示参加过篮、排、足等球类比赛,占比60%;
    147人表示参加过拔河比赛,占比77.37%;
    73人表示参加过棋牌活动,占比38.42%;
    另外,有79人表示参加过当地举办的赛马、摔跤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占比41.58%;
    5人表示参加过其他类型的体育活动,占比2.63%。随着城乡全民健身工作的广泛开展,农村体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农村居民身体素质、增强体育健身意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满足村民求知、求乐、求美的需求。

    表10 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统计

    (一)文化活动频次较少

    现阶段农村地区文化活动面临同质化和缺乏创新的问题,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农村文化活动最终开展的成效。目前村民主要参与的文化娱乐活动有歌舞等艺术活动、健身活动和学习培训活动等。随着农村文化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节假日也会开展民俗文化展览、节庆文化活动等。但是这样的文化活动都是不定期举行,或者在重大节日时才举行,凸显出文化活动单一、活动频次较少等问题。

    (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

    农村大众文化的承载者是公共文化和生活空间。目前该县基本建成了村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场地、农家书屋等,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数量、质量和规模与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不能满足开展大规模文化活动的需求。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公共文化生活空间也面临着建设延迟和外围化问题。

    (三)村民参与积极性较低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是以村民为活动主体,是满足村民个性发展、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据调查,目前村民在文化活动中不再是被动观赏者,有一定的文化活动选择权,但村民参与度却不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开展的文化活动不能完全满足年轻村民的文体需求,影响了年轻群体的参与热情。加之有的村民普通话水平较低,不太擅长艺术表演和运动项目,大多会选择一些免费的文化活动,涉及文化消费的活动会出现消极敷衍、不愿参与的局面,影响了文化活动的开展效果。

    (一)促进文化活动形式多元化发展

    第一,发挥县、乡、村三级综合文化站的作用,力求开展多元的文化活动,增加农村文化活动的频率,提高文艺节目的数量和质量,满足村民多元的文化需求。第二,建立当地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保护和传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积极打造“一乡一节一特色”“一村一月一活动”的文化惠民工程。第三,依托节庆日组织文艺汇演、体育竞赛、劳动技能比赛、书画摄影展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体活动,开展“五品”开发“文化专家”“技术专家”“环境专家”等评比活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真正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二)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

    第一,增加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供给。加快农村文化广场、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和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等,切实发挥文化惠民作用,满足村民开展文化体育艺术活动的需要。第二,加快农村文化组织建设。为县乡村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组建农村文化表演艺术团,利用当地的文化名人效应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第三,拓宽农村文化建设的融资渠道。鼓励私人机构、民间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并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用于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提高村民的参与热情

    第一,重视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提高村民对文化活动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村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使村民真正成为当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第二,鼓励村民创作出贴近百姓生活的文艺作品或文化活动,激发村民的参与意愿,并鼓励村民对文化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激活村民的内生动力。第三,通过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及中华传统美德,宣传新时代楷模,塑造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村民农村活动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六小”活动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活动随手拍”家庭科学·新健康(2022年3期)2022-05-10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少儿科技(2022年4期)2022-04-14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雷锋(2022年2期)2022-04-12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新农村(2015年19期)2016-03-12新农村 新一辈艺术评鉴(2014年22期)2015-01-17

    推荐访问:哈密 文化活动 为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