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生成逻辑与提升路径

    时间:2022-09-29 21:25: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段怡杰 李伟霞 胡金毅 颜豪帅 鲁银梭

    [摘 要]大学生专业获得感是检验高校专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试金石。然而,当前大学生获得感程度普遍较低,因此,探析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生成逻辑与提升路径,有助于推动大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大学生专业获得感为因变量,以钻研度与认知度为中介变量,探讨了专业及教师方面对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影响激励。结果显示,钻研度、认知度在就业前景、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学术引领与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关系中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最后,本文从专业和教师两方面对提升专业获得感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获得感;钻研度;认知度;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 G4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2) 06-0011-08

    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提出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后,[1]“獲得感”一词迅速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使用范围逐渐趋于多元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将提高“农民获得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2]企业将“员工获得感”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目标;各高校也将“大学生获得感”的增强和提升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落脚点。[3]

    大学生专业获得感是指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或在习得专业知识后于客观和主观上有所获得,从而生成的一种积极心理感受,包括了客观“获得”与主观“感知”。“获得”和“感知”之间是因果递进关系,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才会激发主观层面的触动和感觉。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要素主要包括资源拥有感、个人成长感、成就达成感,等等,大学生的专业获得感是大学生评估自身专业水平的内在动力,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检验高校专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试金石。增强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获得感是要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课是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值的课程,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所作为,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大学生获得感程度较低的情况普遍存在。比如大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有效搭建专业知识体系,在课堂上的收获较少,导致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和失落感,使获得感钝化和缺乏。[4]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缺乏兴趣,难以适应专业课程的学习,导致转专业现象较为普遍,转专业倾向也较为强烈。[5]大学生对于自己所选专业未来就业前景的迷茫,使得大学生在本科学习中难以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导致较低的专业课成绩以及较低的成就感。

    因此,探析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生成逻辑与提升路径,有助于深入挖掘获得感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有助于推动大学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快适应大学课程的学习,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文献综述

    (一)获得感的含义

    关于“获得感”的定义,学界主要存在着两处关注点:第一处关注点在于“获得感”之“获得”与“感”,“获得”倾向于客观上的获得,“感”倾向于主观上的感受和触动。黄东霞和吴满意认为两者存在因果关系,“获得”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因实实在在的“获得”而得到激发。[6]蒋永穆等人的观点与之类似,认为获得感是人民群众因获得而产生的正向心理感受,将主观感受作为评价标准。[7]杨伟荣等人则根据“获得”的主客观双重属性将“获得感”分为了“意义获得感”和“实在获得感”。[8]苏岚岚等则提出将幸福感贯彻落实就是“获得感”,侧重认为“获得感”是一种实在获得。[9]整体上看,学界普遍认为“获得感”涵盖客观上的获得与主观上的感觉、体验两方面。[10]第二处关注点在于获得感本质是“心理状态”还是“心理感受”。前者强调获得感的形成过程及来源,强调获得感是指个体在有效运用对目前已具备的资源和条件的基础上,付诸一定的努力以满足现实需要和达到预期的心理状态。[6]如董洪杰等提出的,获得感是“个体对获取自身需求满足的内容、实现途径与所需条件的认知评价,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心理体验”,由获得体验、获得环境、获得内容、获得途径与获得分享五个方面构成。[11]该类定义呈现出动态的特征,其不足在于忽视了大学生获得感的本质特征,难以说明大学生获得感与其他的心理感受如参与感、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后者更侧重于描述获得感的结构成分,如杨伟荣、张方玉认为获得感是个体获得物质和精神利益后而产生的包括参与感、幸福感、成就感等在内的心理感受。[8]周海涛等提出获得感是综合参与机会、认同程度、成就水平和满足状况四个维度的感受。这类观点往往忽视了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原有的期待和需求。[12]结合来看,上述两类观点各有侧重和不足,两者之间能够起到相互弥补的作用。

    综上分析,本研究认为,“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概念界定应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既视作心理状态,也视作心理感受。

    (二)获得感的生成逻辑

    1.内生逻辑

    专业认知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以及对将来从事具体职业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有较清晰的整体认知。[13]专业认知是决定专业学习努力程度、方向和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对就业选择和职业意愿也起着基础性作用。[14]专业认知对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提升、专业情感培养、专业态度形成以及职业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是高校专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15]

    学习钻研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课程、专业知识的努力程度和行为投入程度。钻研度反映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参与教学活动的状态[16]。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与效益成正比。[17]并且,学生的学习行为投入是影响学生获得感的条件性因素,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研究、努力创造会带来更多的学习收获。[18]

    2.外生逻辑

    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术引领。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学生获得感的提升和增强会受到教师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教师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发挥教师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为学生提供指导,从而影响和引导学生的发展。[19]学生在课堂学习、师生互动中,获得感也会随之增加。

    专业的就业前景和人才培养。专业就业前景包括该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水平以及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以及认可程度。社会对专业人才未来需求的差异性决定了学习不同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压力的不同。[5]专业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和顶层设计,反映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思路,决定了专业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20]人才培养方案的普适性、先进性、顶层性会影响学生对专业实力的判断。大学生对专业的前景具有越高的预期,即大学毕业后拥有较好的就业机会,拥有较高的薪资报酬,就具有更高的获得感。[21]

    (三)获得感的形成机理

    已有研究对获得感的内生动力和外在助力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从中提炼出了专业、教师与个人等外在影响因素。但现有文献将获得感提升的内外在因素之间默认为简单的平行结构,两者直接影响了获得感。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获得感的本质是人的一种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观性是其根本属性。内在因素与获得感同属于人的主观意识范畴,在逻辑意义上,内在因素相较于外在因素与获得感的关系更为紧密。而当外在因素发生作用时是否需要内在因素作为载体,内在因素是否充当了沟通外在因素与获得感提升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发挥着中介效应。本文尝试构建了中介效应的理论模型,以分析内外部因素对专业获得感的影响机理。

    1.钻研度的中介作用假设

    大学生对学习的钻研程度会影响大学生的专业获得感,而就业前景、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学术引领等因素会影响学生钻研度。燕艳,李志广等[22]提出,对于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压力小的专业的学生容易导致一种不真实的“低压力感”,影响学习的动力以及学习的钻研度。另一方面,在一些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的专业,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读研深造,提高就业竞争力,以期在未来实现更高层次的就业;另一部分学生会存在就业环节和大学学习的相关性小想法,他们更倾向于寻找兼职等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社会经验,便减少了在学习上的钻研程度。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内容,课程体系是组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养成,主要以不同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形式的实施而实现。[2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普适性会影响学生对该专业的努力钻研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注重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度和学习专注度;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钻研度。[24]同时教师在学术上为学生提供更为有利的指导和帮助能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自信心和欲望。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大学生在学业上的钻研度,最终影响大学生的专业获得感。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钻研度在就业前景与专业获得感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假设2:钻研度在人才培养与专业获得感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假设3:钻研度在课堂教学与专业获得感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假设4:钻研度在学术引领与专业获得感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2.认知度的中介作用假设

    同样,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大学生的专业获得感,就业前景、人才培养、课堂教學、学术引领等因素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度。杨军[25]通过实地访谈发现,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前景持不乐观的态度会导致学生对本专业产生认知偏差,最终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体现本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程度,通过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增加了对专业的认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适当联系实际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24]在课堂之外,教师以自身的学术水平、道德修养、人格魅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熏陶着身边的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业学习,不断发现问题,积极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能力,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学习。[26]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5:认知度在就业前景与专业获得感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假设6:认知度在人才培养与专业获得感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假设7:认知度在课堂教学与专业获得感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假设8:认知度在学术引领与专业获得感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两个方法来完成问卷项目的搜索和编写工作。第一,通过CNKI等平台搜索有关“获得感”“大学生”以及“大学生获得感”等关键词,收集有关问卷与文献。通过专家咨询和商讨,确定了研究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理论维度。第二,利用确定的理论维度编写访谈提纲,通过实地的访谈调研对已有的理论维度进行调整和删减,以全面了解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现状、特征及其内涵,丰富理论维度各因素的内涵及外延。

    结合理论维度和实地访谈调研的结果,本文以大学生专业获得感为因变量,将学术引领、课堂教学、就业前景、人才培养作为自变量,钻研度、认知度作为中介变量。采用3个题项来测量大学生专业获得感(我掌握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课程学习拓宽了我的视野、实践中我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自变量方面,根据朱军帅[21]等研究,学术引领采取了“老师会经常指导我的学术研究”等4个题项;课堂教学采取了“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等3个题项;就业前景采取了“我所在的专业人才需求很广泛”等3个题项;人才培养采取了“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很合理”等4个题项。在中介变量方面,根据勾文华等[16]的研究,钻研度采取了“我经常阅读专业相关书籍”等3个题项;认知度采取了“我了解专业的师资力量”等3个题项。本问卷指标采用李克特五级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相应分数从1到5),分数越高,表明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越强,教师的学术引领作用越强,专业的就业前景越好,专业的人才培养越完善,学生对专业的钻研度和认知度越高。

    (二)数据收集

    本文数据来源于2020年12月浙江农林大学本科学生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本调查在浙江农林大学12个学院(经管、集贤、园林、工程、文法、艺设、农学、林生、环资、信息、理学、动科)中,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了587位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有效问卷为509份,问卷有效率为86.71%。主要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三)信效度分析

    首先对量表模型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2列出了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Pearson相关系数及各变量平均变异萃取量的平方根。结果显示,所有的变量均存在0.01水平上的显著正相关。

    基于统计软件SPSS23.0得出7个主要潜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各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组合信度CR值均超过0.755,达到0.7建议值水平,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收敛效度与区分效度检验。如表3所示,所有变量对应的AVE值均高于0.5,意味着本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在表2中,各变量平均变异萃取量(AVE)的平方根在0.708与0.874之间,均大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区分效度。综上所述,本研究的测量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出各变量的真实含义。

    三、实证结果

    (一)中介模型

    根据中介效应检验原理,本文将中介效应模型分为4个回归模型,[27]分别是自变量教师因素及专业因素、控制变量性别及年级与专业获得感的回归模型(模型1);自变量、控制变量与中介变量钻研度的回归模型(模型2);自变量、控制变量与中介变量认知度的回归模型(模型3);自变量、控制变量、中介变量与专业获得感的回归(模型4)。回归模型结果见表4。

    (二)钻研度与认知度的中介作用初步检验

    模型2-4初步检验了钻研度与认知度的中介作用。模型4的结果表明,钻研度与认知度均对大学生专业获得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00,P=0.000)。对于就业前景和学术引领,两个变量均对钻研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00,P=0.000),对认知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01,P=0.014),说明专业的就业前景越好,教师的学术引领作用越强,越能提升大学生对专业的钻研度和认知水平。而在模型4中就业前景与学术引领均与专业获得感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P=0.410,P=0.831),即直接效应不显著,这说明钻研度与认知度在就业前景与专业获得感之间、学术引领与专业获得感之间,均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在模型2、3中,人才培养与认知度变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00),课堂教学对钻研度有显著的影响(P=0.048),说明人才培养方案越完善,越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水平;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越高,越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钻研度。在模型4中人才培养变量的直接效应显著,且a*b(0.372*0.235)与直接效应系数(b=0.212)同号,因此認知度在人才培养与专业获得感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课堂教学的直接效应不显著(P=0.570),这说明钻研度在课堂教学与专业获得感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在模型2、3中,人才培养与钻研度、课堂教学与认知度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因此无法通过回归模型判断其中介作用,需采用Bootstrap法继续检验。

    (三)基于Bootstrap法的中介效应检验与假设检验

    为进一步探索就业前景、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学术引领对专业获得感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在中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来检验钻研度与认知度的中介效果,由此计算中介效应系数及中介效应所占总效应的比例,并通过95%置信区间检验中介效应的系数是否显著。若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零,则认为中介效应的点估计是显著的。[28]检验结果见表5。

    由95%置信区间这一栏可以看出,路径3和路径6的置信区间均包括零,因此认为两条路径的中介效应不存在,即假设2与假设7不成立。路径4的置信区间不包括零,因此该路径的中介效应存在,由上文分析可知,认知度在人才培养与专业获得感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表5数据中,该路径的总效应为0.328,直接效应为0.212,间接效应为0.029,效应占比为26.723%,未能单独解释全部中介效应,属于部分中介效应,假设6成立。结合上文结论可知路径5的中介效应存在,假设3成立。其余路径的置信区间均不包括零,表明各路径的中介效应均存在,且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假设1、4、5、8均被验证。

    四、结论和讨论

    本文探究就业前景、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学术引领四个因素在提高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中间解释机制,提出学生的钻研度、认知度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效应。并通过Bootstrap法对中介路径加以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一)钻研度的完全中介效应

    钻研度是就业前景对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正向影响关系中的完全中介变量。专业所指向的行业未来人才需求量越大,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和上升空间越高,行业未来的不可替代性越显著,越能吸引大学生不断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内在条件以及外在形势,达到学生在看待专业客观条件的同时能够结合自身优势,使个人期望与专业实际达到统一。

    钻研度是学术引领对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正向影响关系中的完全中介变量。教师培养学生的主阵地不仅在课堂的教学中,还在教师课后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中。大学是学生学习思维从高中时期的应试学习转向理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的学术造诣对于学生在未来将要深耕的领域是否有所成就功不可没。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学术和竞赛指导,与学生进行适量的学术交流,能够用自身所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给学生,变学术优势为教学优势。

    钻研度是课堂教学对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正向影响关系中的完全中介变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越丰富,不相同课程之间的重复性越少,课堂内容的有趣性与实效性越高,教学方式越多样化,就越能吸引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对学业的钻研度,进而推动学生获得一个满意的成绩,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获得感。

    (二)认知度的完全中介效应

    认知度是就业前景对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正向影响关系中的完全中介变量。专业就业前景的形势越好,学生对毕业后的方向就越清晰,学习会更有目的性,就越能激发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自主性,从而激励大学生更加努力地夯实专业知识基础,练就过硬的专业素质。

    认知度是学术引领对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正向影响关系中的完全中介变量。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学术和竞赛指导中,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和适应大学的科研训练。在学术研究中能够将理论知识转为实践,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大学生对专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三)认知度的部分中介效应

    认知度是人才培养对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正向影响关系中的部分中介变量,钻研度在此关系中没有发挥中介效应。调查结果表明,人才培养这一变量主要通过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来间接影响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提升。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内容的详尽程度以及教学内在逻辑的先进性会影响学生对该专业实力的判断以及对专业整体框架的认知水平,但并不能更深刻地达到激发学生更加深入地钻研专业课程的程度。

    五、建议

    (一)提高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认知水平

    拥有较高的专业认知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获得感。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专业的途径,如开设新生研讨课,邀请专家学者向大学生分析本学科的前沿信息,及时公布学校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和就业质量报告,讲解分析各专业所对应行业所需人才的素质和技能;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性格和能力匹配度测试,建立专业的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咨询团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合理定位,推動学生合理的就业观念的形成;将就业技能嵌入课堂教学,重视培养、训练学生的交流、计算、批判性思考与问题解决、信息管理、人际交往、个人管理和反思等的基本就业技能。

    (二)优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好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进而有助于大学生专业获得感的提升。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应秉持“全人”教育的理念,把握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主修课程与辅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寻求培养通才与培养专才之间的平衡点,重视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其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适当提高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为了实践需要而学习,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在实践中学到新知识,在实践中反思学习。最后培养方案应重视目前大学生“严进宽出,快乐毕业”的现象。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适当提高大学生的毕业难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同时严控毕业生的教育质量,使其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标准。

    (三)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水平

    教师教学质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大学生的专业获得感。因此,教师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性,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较快地融入课堂,并且有所收获;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适当联系实际生活,将枯燥乏味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生活情景,注重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多媒体设备的开发与使用,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专注度。

    (四)提升教师的学术引领作用

    教师能在学生的专业研究中提供学术指导与启发,对学生有一定的学术引领作用,能够加深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获得感。基于此,学校可以建立相关激励制度,增强教师支持、指导本科生参加学术项目和竞赛的意愿,例如定期进行优秀导师评选和表彰;建立导师交流座谈工作坊,以学院为单位通过召开座谈分享指导学生的成果、方法和心得,邀请本校、本省甚至全国范围内高校的优秀导师来校座谈交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强调: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对准焦距,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N].人民日报,2015-02-28(1).

    [2]刘涛.让农民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政治权益维护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0):105.

    [3]张品.“获得感”的理论内涵及当代价值[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4):402-407.

    [4]阮沁汐,李臣之.学习获得感研究的进展与走势[J].教育导刊,2021(2):58-65.

    [5]张强.当代大学生获得感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6]黄冬霞,吴满意.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内涵、构成和形成机理[J].思想教育研究,2017(6):28-32.

    [7]蒋永穆,张晓磊.共享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3):74-78.

    [8]杨伟荣,张方玉.“获得感”的价值彰显[J].重庆社会科学,2016(11):69-74.

    [9]苏岚岚,彭艳玲,孔荣.农民创业能力对创业获得感的影响研究——基于创业绩效中介效应与创业动机调节效应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6(12):63-75.

    [10]吕小康,黄妍.如何测量“获得感”?——以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为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5):46-52.

    [11]董洪杰,谭旭运,豆雪姣,等.中国人获得感的结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9,39(5):468- 473.

    [12]陈京军,刘红平,刘玉杰,等.大学生学习获得感:内涵、价值及生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1):54-59.

    [13]毛芳才.提升大学生专业认知能力的途径探究[J].高教论坛,2012(9):82-85.

    [14]孙翔洲,陈铁军,黄营满.现代教育视阈下高校专业认知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8):167-168.

    [15]刘伟豪,秦莹.高校学生专业认知研究综述——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统计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4(6):141-149.

    [16]苟文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参与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17]王翠如,徐培培,胡永斌.桌面虚拟现实学习环境对学习投入和学习成绩的影响——基于多模态数据[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3):112-120.

    [18]李臣之,阮沁汐,纪海吉.研究生学习获得感影响因素的质性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11):102-110.

    [19]吴金瑜,戴绚.教师领导力及其形成途径[J].新课程(綜合版),2008(6):60-62.

    [20]邓蕾,朱明,邱文教,孙伟锋.新时代背景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以东南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20(11):162-165.

    [21]朱军帅.大学生获得感量表编制及特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22]燕艳,李志广,张祥沛.就业压力对硕士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影响的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3):55-58.

    [23]郭必裕.跨专业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方案的设计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6):39-43.

    [24]王德芳,许可峰,孙淑文.西藏就业形势对西藏藏族大学生学习影响的调查研究——以西藏民族学院250名藏族大学生的调查为例[J].西藏研究,2013(5):111-120.

    [25]杨军.在校大学生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存在认知偏差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21(5):91-93.

    [26]Baron R M,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

    [27]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2):268-274.

    [28]方杰,张敏强,李晓鹏.中介效应的三类区间估计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5):765-774.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2020KX218)。

       作者简介:段怡杰(2002—),女,本科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与公司治理;李伟霞(1999—),女,本科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胡金毅(2001—),男,本科生,研究方向:农村发展;颜豪帅(2001—)男,本科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通讯作者:鲁银梭(1983—),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与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认知度中介效应大学生 山东省养猪场户对清洁生产扶持政策的认知度、满意度及需求分析南方农业·上旬(2022年6期)2022-07-07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22年10期)2022-05-10大学生就业趋势民生周刊(2018年13期)2018-08-22大学生“双创”进行时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4期)2018-02-01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高中时代(2017年9期)2017-12-26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高教探索(2016年12期)2017-01-09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6期)2016-12-06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分析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廉政瞭望(2016年8期)2016-09-12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华声(2014年24期)2015-01-07

    推荐访问:路径 生成 逻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